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上世纪20年代,苏联著名汉学家王希礼第一个把鲁迅名著《阿Q正传》译成俄文,介绍给俄国。在中国大革命时代,一个外国人能以满腔热忱为中俄新的"文字之交"铺下第一块基石,令人感佩。《〈阿Q正传〉俄译者王希礼与鲁迅、曹靖华》一文,为我们讲述中俄文化友好使者王希礼不辞劳苦传播中国新文学的感人往事,读之获益多多。  相似文献   

2.
李波 《神州》2012,(12):2
鲁迅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是鲁迅《呐喊》的主要批判精神所在,正如《呐喊自序》中所言:旧中国是无比黑暗的,"假如一个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就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感到就死的悲哀。"《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成功的塑造了狂人和阿Q的艺术形象,通过艺术形象广泛的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的黑暗,旧中国只能是令人窒息的"铁屋子",必须起来加以批判、加以捣毁。  相似文献   

3.
史鸿敏 《沧桑》2008,(3):240-241
《阿Q正传》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一方面与鲁迅先生深邃的思想、犀利的目光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与鲁迅先生高超的艺术手法密切相关。在表现阿Q的性格特征时,作者主要抓住了他的心理特点,从不同方面展现了栩栩如生的阿Q形象。  相似文献   

4.
大约在十多年前,看过戈宝权先生写的《鲁迅和外国作家的友谊》一文。据戈氏掌握的有关资料,最早译介鲁迅作品到国外的,一说是翻译家曹靖华的俄译,一说是俄国的中国文学研究者瓦西里耶夫(汉名王希礼)。1925年,当时王希礼在河南开封国民第二军俄国顾问团当翻译员,他开始用俄文翻译《阿Q正传》。鲁迅曾应他的请求,写了《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我一直以为王希礼是译介鲁迅作品第一人。不久前,友人来访,谈到20年代浅草社的发起人之一、新文学早期小说健将林如稷在1976年初,在他生命濒于垂危时,对他儿子林文询讲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亲身经历的…  相似文献   

5.
从艺七十多年来,程十发创作了大量书画作品.他在连环画、年画、书籍插图、篆刻等领域均有造诣。在人物、花草画方面独树一帜。《列宁在一九一八》《胆剑篇》《画皮》《孔乙己》《儒林外史》《野猪林》《阿Q正传》等绘画作品大受好评。笔者与程十发多次面谈,他是位个性开朗、风趣、幽默的老人。  相似文献   

6.
《百年潮》2021,(8)
正毛泽东最早谈及鲁迅的《阿Q正传》,是在中央苏区与冯雪峰的一次谈话中。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对阿Q的评价,既有着与鲁迅相似的共性,也有同鲁迅看法不尽相同的地方。毛泽东这样评价道:"阿Q是个落后的农民,缺点很多,但他要求革命。看不到或者不理会这个要求是错误的。鲁迅对群众力量有估计不足的地方,但他看到了农民的要求,毫不留情地批评阿Q身上的弱点,  相似文献   

7.
叶介甫 《名人传记》2022,(10):31-35
20世纪20年代中期,蒋光慈这个名字以及他创作的一些洋溢着共产主义理想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精神的作品,开始在青少年读者中广为传诵。不少人在他的作品的影响下走上革命之路。当时在中国从事革命斗争的朝鲜革命家金日成,就受到过这些作品的影响,以至他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深情地说:“我们在中学时代,在阅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的同时,还读了高尔基的《母亲》,以及《鸭绿江上》《少年飘泊者》《阿Q正传》《祝福》等许多革命小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了当时社会的腐败状况,更加坚定了投身革命斗争的决心。”  相似文献   

8.
《文史月刊》2011,(9):49
鲁迅小说《阿Q正传》里讲,听闻革命到来,阿Q想要造反,用筷子盘起辫子,招摇过市。赵老爷和秀才们开始不明就里,不知革命底细,因此对阿Q低声下气。后来假洋鬼子回来,他们发现革命并不是要革他们的命,于是神气活现起来。阿Q想要参加,假洋鬼子不许。鲁迅写的是小说,但在江浙一带,还真有农民想要革命(虽然他们跟阿Q一样,不知道革命是怎么回事),但不唯乡绅地主们不许,当地革命  相似文献   

9.
《文史月刊》2011,(9):48-49
鲁迅小说《阿Q正传》里讲,听闻革命到来,阿Q想要造反,用筷子盘起辫子,招摇过市。赵老爷和秀才们开始不明就里,不知革命底细,因此对阿Q低声下气。后来假洋鬼子回来,他们发现革命并不是要革他们的命,于是神气活现起来。阿Q想要参加,假洋鬼子不许。鲁迅写的是小说,但在江浙一带,还真有农民想要革命(虽然他们跟阿Q一样,不知道革命是怎么回事),但不唯乡绅地主们不许,当地革命后的军政府也不许。  相似文献   

10.
佟颜 《钟山风雨》2008,(6):45-47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姊妹篇《续西行漫记》(韦尔斯著)中,记述了一桩中国文化史、话剧运动史上可纪念的盛事:鲁迅先生的不朽名著《阿Q正传》于1937年春由抗日剧社首次搬上舞台,轰动了延安全城。书中"苏区之夏·流动剧社"  相似文献   

11.
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作品的血肉。真实而精当的细节描写,对一篇作品展现环境、刻划人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杰出的作家,都十分重视对细节的选择、提炼和处理,决不是随手拈来、率意而为、漫不经心的。鲁迅小说对细节的安排和处理就很精采,常有独到之处。比如关于笑的描写,由于他的巧妙安排,精心着笔,不仅成为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在不同的作品中,发挥了各种不同的作用,使之具有不同的艺术功能。在鲁迅笔下,对笑的描写,常常是刻划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段。《阿Q正传》第三章,作者描写阿Q戏弄了静修庵的小尼姑之…  相似文献   

12.
《阿Q正传》演剧述略张学义剧本(一)把鲁迅小说《阿Q正传》最先改编为剧本的,就目前人们所掌握的资料,当推王乔南的《女人和面包》的电影剧本。王乔南,原名王林,1896年生于河北省河间县。自1924年开始进入教育界,教授中学数学。据王乔南回忆,1926年...  相似文献   

13.
阿Q与朱元璋     
李乔 《炎黄春秋》2006,(6):71-72
虽说小尼姑骂了阿Q断子绝孙,但实际上,阿Q的子嗣甚多,血脉甚是绵长。我在《瓜葛——红卫兵的“革命”史》一文里,就曾考证出当时的红卫兵是阿Q的遗族。近来,我不再查考阿Q的子孙了,而是查考起阿Q的祖宗来了。  相似文献   

14.
我初读鲁迅的小说,尤其是《阿Q正传》、《药》、《离婚》和《祝福》诸篇,总以为他对故乡过于苛求,甚至于有点吹毛求疵。我想,这大约是由于他从少年时代起,就经历了家庭从小康而坠人困顿,在人生途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因而就迁怒到这些人和这些事上去。不仅如此,我还听说他还不愿把“绍兴”二字填入乡贯一项。后来再仔细的读他的书,觉得自己这些想法是很幼稚并且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小说集《呐喊》与《彷徨》中塑造了"五四"前后几代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他用独到的眼光和视角写到了一群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这种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可分为三种: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如《药》中的夏瑜;投机取巧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如《头发的故事》和《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消沉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如《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端午节》中的方玄绰以及《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作者通过塑造他们的形象,写出了"五四"前后的社会现实,寄予了启蒙者对革命启蒙的厚望。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许多中国作品被翻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这些作品中含有大量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词语———文化负载词,能否准确地传达这些词的含义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关键之一。本文以凯利和茅国权两位合译者的《围城》英译本为例分析杂合的翻译策略在文化负载词翻译中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17.
阿Q是精神胜利法的象征,一部文学作品的产生,不仅单纯地出于作家个人主观的创造,还跟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深刻的文化背景分不开。阿Q是一个新的农民形象,鲁迅先生在小说中具体生动地展示封建末期中国农民的精神生活,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李影辉 《神州》2011,(10):8-8
阿Q是精神胜利法的象征,一部文学作品的产生,不仅单纯地出于作家个人主观的创造,还跟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深刻的文化背景分不开。阿Q是一个新的农民形象,鲁迅先生在小说中具体生动地展示封建末期中国农民的精神生活,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我们评论一个文学典型,应该从作品本身提供的材料出发,而不应该从自己的主观想象出发。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科学,它的任务一个是“求真”,一个是“求是”,而“求真”又是“求是”的基础。历来对阿Q的评论纠缠不清,就是因为有些同志忽略了“求真”的工作。尤其是在阿Q的“革命”这个问题上,很多同志硬把许多阿Q根本没有的品质塞给阿Q,造成了对阿Q这一文学典型的错误认识。我在这里只想做点“求真”的工作。关于阿Q的“革命”,鲁迅先生说过: 据我的意思,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我的阿Q的运命,也只能如此,人格也恐怕并不是两个。民国元年已经过去,无可追踪了,但此后倘  相似文献   

20.
把《阿Q正传》和“黑色幽默”拉到一起,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是的,二者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属于不同的文学潮流。但是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其中含有某些共同的特色,则是不足为怪的。正如弗里德曼在他收编的“黑色幽默”集子的序言中所说:“我有一种直感,‘黑色幽默’可能早已存在我们的周围,只要现实中还有伪装需要剥掉,只要还存在没有不肯关心思索的问题,它就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含义永远在我们周围游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