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绸之路》2010,(23):71-72
2010年11月4日,青海湖2010年冬季旅游暨2011年旅游推介会在西宁召开,青海湖景区不仅组合推出了新的旅游产品,而且面向旅行社推出了多项组团游青海湖优惠套餐,青海省内近200家旅行社满怀信心与青海湖景区签订了2011年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进一步推动青海湖旅游。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2007,(12):71-71
为高品位建设青海湖旅游景区,青海省政府邀请了20多位专家学者,11月中旬前在北京召开了《青海湖景区旅游整体策划》咨询论证会,就青海湖景区建设进行了全面“会诊”。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传钧、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和部门的21位专家、学者会聚一堂,集思广益,对青海湖景区发展现状与基础、资源类型与竞争力、客源目标市场定位等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价。[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丝绸之路》2010,(5):78-79
目前,青海湖景区赴兰州举行旅游推介会,与160多家甘肃旅行社签订了2010年旅游合作协议,甘肃日报、兰州晨报、甘肃电视台等当地新闻媒体分别以不同视角,对推介活动及青海湖旅游资源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4.
晓文  昌锋 《丝绸之路》2010,(23):71-71
在2010年11月6日举行的中国文化旅游发展贡献奖颁奖仪式上,《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捧得中国文化旅游发展贡献奖九大奖项中的“影响中国文化旅游的一篇文章”金奖,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与文章作者冯君莉共同到会领奖。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气候影响,冬季的青海湖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季节的景观特征,宛如童话冰雪世界,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青海湖冬季旅游逐年趋热。今冬,青海湖准备了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旅游项目,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独特的冰雪风光,还可以在青海湖这个中国最大的天然滑冰场上滑冰。根据青海湖冬季环境特点、自然生态特点和文化特色,青海湖景区推出了冬季观湖(封湖、开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2010,(17):77-77
有着“中国最美湖泊”美誉的青海湖渐渐成为游客梦想中的旅游目的地,在由《中国青年报》发起、网民和读者投票产生的“太姥山·2010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评选中,青海湖在数百个提名景区中脱颖而出,排名渐渐靠前,有望成为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相似文献   

7.
刘幸佳 《旅游纵览》2022,(22):91-93
大径山国家乡村公园概念的提出,是大径山乡村区域品牌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的核心启动区,双溪漂流景区的整合提升应以创建5A级景区为标准,抓主题、构产品、做配套、聚人气、创品牌,以旅游产业化、景区全域化、村庄景观化为目标,打造大径山的旅游门户、“原乡禅境”的第一印象区、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的先行示范区,推进大径山全域景区化建设和整体环境的提升整合。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2008,(6):78-78
为更好地树立青海湖景区的品牌形象,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tB2008年确定为青海湖景区“治理文明年”,对景区环境进行了大面积整治。同时,他们今年将继续抓好景区项目建设工作,重点抓好“2008年青海湖国际沙雕与大地艺术节”及湖南岸的景区环境整治工程,启动鸟岛蛋岛观鸟室、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2012,(5):79-79
近日,从青海省旅游局获悉,由国家旅游局官网和乐途旅游网承办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客最喜爱的旅游书目、旅游线路”网络推荐评选活动评选结果日前揭晓,青海省包括西宁、北禅寺、东关清真大寺、青海湖、湟源峡、茶卡、茶卡盐湖、都兰、香日德寺、诺木洪遗址、格尔木、昆仑山口、唐古拉山口等多个景区组成的青藏公路游线路,入选全国十佳跨省经典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2010,(1):76-77
翩翩起舞的大天鹅、冰水交融的湖光奇景、雪漫远山的高原风光……冬日中国最美的湖泊——青海湖,依然处处散发着诱人的魅力。据了解,2009年入冬以来,由于景区推出了一系列特色冬游活动项目,加强了旅游管理服务,青海湖旅游在冰雪飘洒的冬季初现“暖冬”现象,省外游客不断,人数与上年同比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2009,(7):77-77
青海省旅游局确定2009年为“青海旅游建设年”,全省旅游业将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的要求,以旅游规划为依据,着力推进青海湖、坎布拉、青藏铁路线、三江源头、祁连自然风光旅游带等重点景区建设,着力打造高原特色旅游目的地,做好从规划年到项目建设年的转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界定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旅游景区的内涵出发,综合模糊聚类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两型景区评价指标体系,确立各层指标权重的评价依据。应用该评价体系可对我国旅游景区进行不同发展阶段评价,还可以进行不同景区之间的比较评价。最后以清源山森林公园旅游景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评价为良好,表明景区的两型化发展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3.
甘肃旅游资源类型及其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旅游资源类型及其地域组合、空间结构规律的研究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旅游规划的基础。在分析甘肃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统计(SPSS)和地信软件(GIS),对甘肃旅游资源类型的地域组合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定量的分析。首先对甘肃旅游资源以县域为单位,结合甘肃旅游资源特点,参照郭来喜等新拟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选取23个景型指标,依据其在景区的重要程度分别赋属性值,经专家打分,最后得出各单位景区的各景型指标的属性值。在此基础上把景区的各个景型要素视为多维空间的数轴,由属性值构成指标空间,每个景区都是一个向量。在多维空间中有一个数据点,依据"点"与"点"间的距离进行系统聚类,将全省旅游资源分为5个聚类;然后依据旅游规划的最大福利原则,进行旅游景点的空间聚类分区,将甘肃旅游资源分为7个区,然后将上述聚类和空间聚类在地图上进行叠加,研究其空间组合规律。得出甘肃旅游资源的类型空间组合特点;最后对甘肃旅游资源集中性进行探讨,得出甘肃旅游资源有沿交通线和河流的线状集中、依据中心地级别的等级集中、依据某个中心节点的节点集中和大的区域集中特征。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国生态保护"十一五"规划》的发布,关于生态旅游的目标已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部委基本的认同;生态旅游应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生态旅游还应该突出对旅游者的环境教育意义,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者也更应该重视和保护自然。十大最受欢迎生态景区的提出正是这样符合历史潮流的举措,它呼唤着更理性更符合自然的旅游方式,不但是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是保护人类自身环境的需要。目前,在国内,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按开展生态旅游的类型划分,我国目前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可以分为以下九大类:1)山岳生态景区,以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为代表。2)湖泊生态景区,以长白山天池、肇庆星湖、青海的青海湖等为代表。3)森林生态景区,以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为代表。4)草原生态景区,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等为代表。5)海洋生态景区,以广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红树林海岸等为代表。6)观鸟生态景区,以江西鄱阳湖越冬候鸟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等为代表。7)冰雪生态旅游区,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吉林延边长白山等为代表。8)漂流生态景区,以湖北神农架等为代表。9)徒步探险生态景区,以西藏珠穆朗玛峰、罗布泊沙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为代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湟源县依靠丹噶尔古城、北极山、宗家沟、日月山等得天独厚的游览景区优势、特别的地理位置和悠长的历史渊源,以打造"全省文化旅游名县"为目的,依照"提品质、促营销、聚人气、见效益"的思路,积极推进湟源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加强了对旅游品牌的推介宣传活动,使文化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完善。本文依据调研情况,就当前湟源县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思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统计了天水市旅游景区(点),对目前天水市旅游市场上存在的旅游线路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对天水市相同历史文化背景和同种特色的旅游景区(点)进行归类组合。根据分类组合后同种旅游景区(点)的所在地,用最短路径算法规划最佳旅游线路,然后用构建完成的线性数学模型算出最短游览时间。  相似文献   

17.
明确城市尺度下旅游景区吸引力分布规律及成因,对于统筹旅游资源规划布局和提高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意义重大。文章以杭州市为研究区,利用GIS空间分析与地理探测器工具,探究城市尺度下旅游景区吸引力空间格局、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结果显示,总体上杭州旅游景区吸引力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呈现“一主一辅”或“一主多辅”的聚核结构,且景区吸引力强度表现出由中心城区向外等级化圈层递减的空间聚类形态;这一规律形成源于景区品质、地区经济、市场潜力、配套业态、交通区位、周边景区密度和CBD趋近度等多维因素的综合作用,本质上则是作为地理要素的城市空间在服务转型导向下,通过资源、经济、交通、市场、配套产业和服务环境等媒介要素,对作为人类经济活动表征体的旅游景区集中作用,以及后者对前者不断适应的结果。文章认为,在系统认识旅游景区吸引力形成的复杂性和多要素共振性基础上,对各驱动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升级,则是提升景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和优化城市休闲功能格局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在火热发展的现状之下,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包括地域发展不均衡,旅游资源利用不合理;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业复苏缺乏动力等。本文以陕西省为例,运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模型和K均值(K-Means)聚类算法对陕西3A级及以上的景区进行分析,结合景区的特色与景区间的距离,基于时间成本和景区自身因素为陕西省旅游的游客推荐最优线路。  相似文献   

19.
《风景名胜》杂志年终专刊推出年度风景名胜区排行榜和年度十大事件排行榜。在风景名胜杂志与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推出的"读者眼中最美的风景名胜区"调查表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和景区情况,我们将推出中国风景名胜区年度排行,包括十大人气景区排行榜、十大最受欢迎生态景区排行榜。为了促进公众与景区的和谐,展现风景名胜区建设成就和公众满意度,特评选"十大人气景区";为了总结在遗产资源保护方面的先进经验和经验教训,促进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统筹发展,特评选"十大最受欢迎生态景区"。针对2007年风景名胜和人文地理领域,《风景名胜》推出年度十大事件。以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为基本标准,评选和排列十个重大事件;并在公开报道的事实基础上,对各大事件作出评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商务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开始走向智慧旅游的时代。诸多类似开化钱江源森林公园这样初步发展起来的景区,也开始利用网络宣传的机会发展经济、提升人气。本文分析网络宣传的优劣,提出发挥网络作用,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