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霞 《丝绸之路》2011,(14):63-64
本文介绍了陇西古城微缩模盘中古代陇西城的地理位置、结构布局、城市功能、文物古迹等。全面展示了陇西古城在历史上的辉煌。陇西古城作为军事重镇,拥有重要战略位置,古城是古代陇西人民勤劳、智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2006,(8):9-13
陇西地处黄河最大支流渭水上游,即甘肃省南部渭水流域陇西盆地,自然地域开阔。渭水流经全境,境内山川秀美,风光迷人。古城中心坐落着建于宋代的威远楼,雄伟壮观,凸显千古雄风。天下李民出陇西。陇西还是李氏发祥、发迹、成长、繁衍、迁播之地,是天下李氏的“郡望”故里。陇西堂、李家龙宫等古迹闻名遐迩,是中华人文历史的精粹。  相似文献   

3.
陇西地处黄河最大支流渭水上游,即甘肃省南部渭水流域陇西盆地,自然地域开阔。渭水流经全境,境内山川秀美,风光迷人。古城中心坐落着建于宋代的威远楼,雄伟壮观,凸显千古雄风。天下李氏出陇西。陇西还是李氏发祥、发迹、成长、繁衍、迁播之地,是天下李氏的“郡望”故里。陇西堂、李家龙宫等古迹闻名遐迩,是中华人文历史的精粹。  相似文献   

4.
常霞 《丝绸之路》2011,(12):52-53
本文介绍了陇西佛教传播的见证、数量众多的寺庙遗址、庞大的信教僧侣、闻名全国的高僧以及珍贵的佛教文物,从而说明了陇西是佛教向中国传播的重要地域,有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同时,佛教在陇西的兴盛证明了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梁宗文 《丝绸之路》2009,(12):59-61
牡丹因其姿态雍容、色彩富丽、气味清香而被誉为“花中之王”。人们只知洛阳、菏泽、彭城牡丹之盛名,却不知道西北亦有牡丹王国的一支奇葩——陇西牡丹。陇西牡丹,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本文运用文献史料,对陇西牡丹产业的发展与开发进行论述和考证。  相似文献   

6.
常霞 《丝绸之路》2011,(8):33-34
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陇西在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主要从历史沿革、文化遗址、珍贵文物、历史名人等方面阐述了陇西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的临洮县是秦国祖上赖以发迹的西垂犬丘所在地,是秦国最西边县治单位。陇西郡是秦国西部门户。这从秦国战国时与统一全国后曾两度修筑长城均首起临洮县可见一斑。历史的本来事实是秦国陇西郡,不论是战国时期的陇西郡,还是统一六国后的陇西郡,其郡治地均在当时的临洮(今岷县),而非当时的狄道(今临洮)。但是在学术界,对当时的临洮县的位置及地望概念、特别是对陇西郡郡治所在地地望概念含混不清,存在严重错误,贻害很大,特别是秦国陇西郡郡治所在地就在当时狄道这一错误结论似乎已经成为了定论,由此会误导很多学术问题的判断,甚至将错就错,一错再错。这是秦汉史研究的关键性问题,不能马虎,必须厘清,以正学术之音。  相似文献   

8.
常霞 《丝绸之路》2011,(10):50-51
本文就陇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云阳板的表演形式、娱神功能、文化内涵以及风俗人情进行了介绍,展现了陇西作为陇上文化古城所具有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9.
陇西李氏家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陇西李氏家族研究刘雯陇西李氏是最初扎根于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并随后扩展到全国各地的我国古代著名的家族,其家族肇兴于秦汉,大发展于魏晋北朝,臻盛于唐代。在绵延一千多年的家族兴衰历程中,伴随着这一历史时期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陇西李氏成为一支鼎门盛族,...  相似文献   

10.
文峰塔     
位于陇西县东南文峰镇渭河南岸二级台地上的文峰塔直径4米,高34米,为七级八角形楼阁式实心砖塔。其塔八脊攒项,宝刹凌霄,形体秀美,数公里外便可望见。塔身呈灰白色,耸立在座基上,在太阳照耀下,显得极为矫健,顶部八个翘角上各悬一个风铃,清风拂过,清脆悦耳的声音便荡漾在塔的上空。文峰塔不但是陇西古建筑的代表,更重要的,它是陇西人心愿的象征。陇西古代属“雍州”地,周安王十八年、秦献公元年(前384)设“道”,这是境内设县的开始。道县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中国后,当属“三十六郡”之一的陇西郡。宋哲宗元五年(1090)设陇西县,从此,县名县治沿用至今。金哀宗正大六年(1229)设巩昌府和陕西路巩昌总帅府后,陇西成为巩昌府所在地,经元、明、清至民国初, 成为陇右一带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古老的陇西大地上真可谓名家辈出,有三国不降之将庞德,后秦创立者姚苌,还有文才出众的李揆,明代散曲家金銮等等,真是不胜枚举。其中为中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还要数唐代的“陇西三李”。“陇西三李”———李朝威、李公佐、李复言都是著名的传奇作家,...  相似文献   

11.
王文楚等在《太平寰宇记》之《校勘记》中,怀疑狄仁杰“天水人”、李通“陇西成纪人”为误书,可是通过分析古籍中常举郡望而不言本贯的情况,并且揆之以天水郡为狄姓郡望、陇西郡为李姓郡望的史实,发现误书说有失允当。并根据《隋书·地理上》《太平寰宇记-关西道十二》的记载,认为《太平寰宇记·四夷十八》“自陇西、延安至辽东”之“安”为衍文,当删。  相似文献   

12.
1977年4月,组织上派我到甘肃陇西任县委书记,让我有幸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陇西实行包产到户的艰辛历程.如今30多年过去了,当年陇西县实行包产到户时群众的积极拥护、各种思想的激烈交锋、基层干部顶住压力支持改革的画面依然清晰如昨.  相似文献   

13.
以往学者多是"静态式"的研究秦陇西郡的始置时间,又因为史料中的不同记载,致使诸家各执一词,难有定论。本文从秦郡动态设置的角度出发,通过钩稽传世及出土文献的内容,提出秦陇西郡是一个动态的设置过程,从而很好地解释了文献中关于秦陇西郡始置时间相关记载间的矛盾,为研究其他早期秦郡的建置沿革过程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本。  相似文献   

14.
从前这哀牢山深处的原始森林附近,多是人迹罕至,村寨稀落,但在大平掌白虎山虎跳岩下,却有座建于1938年,占地42亩,至今看来还是很宽敞宏伟精致的建筑———“陇西世族”庄园。陇西是秦汉时代甘肃的东南部,汉代名将李广、唐太宗李世民、唐代大诗人李白都是陇西人。这庄园主人李润之的先辈虽然从乾隆时期就是盘据哀牢山的岩旺土把总,但仍然以陇西贵族后裔自命。看来他还念念不忘唐王朝当年的统治中国大地,也想在这深山大岭中南面称孤。李润之也确实是个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横行哀牢山,聚官、匪、霸三位一体的土皇帝。1926年他利用云…  相似文献   

15.
在四川省江油市,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古镇——青莲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读书之处——陇西院就建在这里。 青莲镇,距江油城区15公里,这一古朴小镇,北依太华山,东邻天宝山,西接林木苍翠的红崖,形成犄角之势的涪江、盘江将小镇衬托得分外古雅。青莲镇,唐代称“清濂乡”,宋代开始,变成了“青莲乡”,因为李白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代,并自号“青莲居士”,后人尊崇李白,就以名号为乡名。李白5岁时随父李客迁居四川省青莲乡,李白的故宅“陇西院”,就坐落在青莲镇的东南面,从天宝山山脚下望去,“陇西院”的山门,巍然而立。这“陇西院”…  相似文献   

16.
陇西鹦鹉 唐朝的虎溪庵主,生平事迹不详,只知为临济义玄禅师之法嗣弟子。 有一天,来了一位年轻的禅僧,他问虎溪庵主:"请问和尚是什么地方人士?" 虎溪庵主淡淡地回答:"陇西(甘肃)人。  相似文献   

17.
宋金元时期陇西、青东黄土高原地区城镇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金元时期是陇西、青东地区城镇发展的重要阶段。北宋为经略陇右而在陇西、青东地区大修堡寨,促使城镇数量激增,形成畸形发展之势;金元时期,城镇数量的显著下降是城镇建设回归常态的反映。这一时期城镇数量的剧烈变化主要存在于县以下的小城镇,而县及县以上城镇的变化相对稳定。特殊的政治、军事、民族形势和国防的需要,是影响这一时期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陇西、青东地区的城镇在功能上形成综合性区域中心城镇、军事性城镇和商贸型城镇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18.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人,后世因称"李昌谷"。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祖籍陇西,故自称"陇西长吉"。李贺少为诗章,十五六岁时,以工乐府与先辈李益齐名。  相似文献   

19.
张成才 《神州》2013,(16):1-1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这里的飞将指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飞将军李广,这里勾勒了李广的英雄形象,然而王勃又感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又是为什么呢?李广生于陇西成纪,自幼苦练射箭,打仗英勇无比,从不畏惧。汉文帝十四年参军,在文景时期,历任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地太守,多次与匈奴交战,  相似文献   

20.
杨闻宇 《丝绸之路》2009,(11):60-61
陇西人李公佐,大历间在庐州,贞元末自吴入洛阳,元和中历任江淮从事、江西从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