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信     
回到原点再出发 中国娇子青年领袖评选结果已经公布。和往届一样,这些青年领袖都被视为各个界别和领域里有勇气、行动力和信念的人,他们正在做力所能及的事,也正努力成为时代潮流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2.
傅国涌 《江淮文史》2014,(2):130-141
正一我们知道梦想有两种:一种是大的,宏大的梦想,从国家出发;另一种梦想是从个人出发的。1930年,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一文中说,在人生丰富多彩的表演中,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具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  相似文献   

3.
黎龙 《沧桑》2012,(3):86-88
霍布斯和洛克政治思想的理论原点都是自然状态。本文从霍布斯和洛克对人性的分析出发,对两者所描写的自然状态及自然状态下所要遵循的自然法、所享有的自然权利、走出自然状态的方式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华夏人文地理》2014,(4):66-101
来拉萨以前,我一直以为布达拉宫是这座城市的原点,然而这是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5.
人生都是在不断变化中行进的,人生也在追求无穷无尽的变化,以免生命陷于孤寂和枯萎之中。旅行,也是追求生活形式变化的一种生活方式。走入原野,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总有让人激动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忏悔,在"深层生态学"发展的同时,神学重新走向一种回归,就是对大自然的亲近,而这种回归在某些理念上与中国的道教里的观念不谋而合,试作比较研究,探求生态关怀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雨凡 《铁军》2017,(11):49-49
经典著作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基础,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高,走得更远。人类思想与知识发展进步的历史,正是一个不断回到经典,又从经典再次出发的过程。经典是启迪智慧照亮人生的太阳,阅读经典就是与巨人同行。想当年,革命导师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废寝忘食,博览群书,他座位下的地板上都磨出了两道印痕。  相似文献   

8.
正用游戏设计人生,这是我许多年来工作与生活的最深感触。人生就像一场游戏,需要不断冲关,用设计游戏的全套规则来理解人生,会有很深的指导意义。人生经历即游戏过程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三十来年的人生经历了出生、学习、工作。出生就好比游戏账号的建立,学习就好比摸索游戏规则的过程,等到规则弄清以后,很多游戏就进入了选择团队或者建立团队的阶段,不断地完成任务、开拓任务、完成任务。除了学校期间的学习,其实它是贯穿于整个人生的过程。虽然我们通过  相似文献   

9.
周梅玲  粟志刚 《沧桑》2013,(4):111-113
在西方哲学史上,叔本华是一个悲观主义色彩浓厚的哲学家,他从生命意志理论出发,展示了人生终极意义上的痛苦,同时也详细论述了人生有限意义上的幸福。本文试图阐释叔本华有限幸福观内涵,发掘其特征进而探讨其对于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是人类生存的图腾,是人生的原点,是乡愁的源头.悠久的农耕文明,古老的神话传说,亲切的乡村故事,浓浓的家园情怀,寄托着浓郁缠绵的美丽"乡愁". 从"大漠孤烟的北方"到"杏花春雨的江南",从"千里沃野的田园"到"层峦叠嶂的高原",人类无论到什么时候,只有脚踏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眼看着...  相似文献   

11.
孙学民 《黑龙江史志》2011,(16):39+51-39,51
人生如棋,是句老话了。笔者从百度网上看到,有人以此为题写出了书,文章更是不少,有的富含哲理,有的妙趣横生,阅后受益匪浅。然而,棋类分为中国象棋、围棋、军棋、五子棋、国际象棋和跳棋等种种,各有特点和不同。这里,笔者从中国象棋的棋艺特点出发,结合人生的感悟,谈谈“人生如棋”的感想。  相似文献   

12.
谢建文 《神州》2014,(11):13-13
生活在“城乡交叉地带”的高加林,由于社会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原因,他在跻身城市、回归土地时经历了痛苦艰难的选择,探求和剖析高加林的人生选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女子自幼缠足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独有的一种习俗,这种束缚女性并戕害女性身心健康的陋俗,有如一个顽固的历史堡垒,曾达千余年之久。到了近代,在社会结构急剧变迁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冲击下,伴随着放足运动轰轰烈烈的声浪,这个堡垒开始动摇并最终坍塌。放足运动见证近代妇女陋俗变革的嬗变,回归历史,也是近代妇女在人生轨迹上如释重负与深重苦难的较量。  相似文献   

14.
梁凤美 《神州》2013,(8):162-162,164
无论你是一位哲学家还是一个普通百姓,你都无法逃避思索自己的人生问题,都会产生诸如人究竟应该怎样生活,人生目的、人生意义何在等种种人生困惑,然后不断求解,直到生命走到尽头我们停止了思考,也许这种疑问的声音才会最终淹没。如何才能收获一个有意义、幸福的人生是人世间永恒的话题,本文也在做着这样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一向关注人生和政治问题,这些问题的讨论,又常常会落到伦理和道德圈子里。这样一来思想范围往往被框架在某些格式上。而老子哲学的特异处,就在于扩大了这一局限,把人类思考的范围,由人生而扩展到整个宇宙。他看人生种种问题,乃是从宏观出发,而又能从微观作多方面审视。老子的这种思想如何形成,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刘涛  刘丹  王丹 《旅游纵览》2022,(20):122-124
扬州,是大运河原点城市,也是大运河申遗和保护的牵头城市,有着非常浓郁的文化气息,在发展旅游品牌的过程中,可以将运河文化融入其中,打造出能够吸引游客的运河文化旅游品牌,并且对其进行有效传播。本文从扬州运河文化的内涵出发,分析运河文化旅游品牌创建和传播的意义,并且针对当前扬州运河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文化品牌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一个新兴的学科来说,初始的学术取向往往决定着学科的未来走向,初始的研究成绩则影响着学科的基础范式。从中国现代民俗学早期发展时期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四份工作计划可以看出,不同民俗学倡导者对于民俗学的理解以及工作计划相去甚远。以何思敬为代表的西学主张和以杨成志为代表的人类学取向最后都没能成为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道路选择,究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因其实践成绩和原创精神的不足。何思敬只有学术主张,没有实际成绩,因而也就没有可供后人仿照的学术范本;杨成志借助他山之石,没有原创的理论和方法,其学术成就最后也只能被归入他山。早期民俗学者具有示范意义的学术成绩主要体现在顾颉刚等人的国学研究上,正是这一研究范式,成为后代民俗学者立足的根本和不断再出发的学术原点。学术史一再告诉我们:任何漂亮的学术主张都是纸上谈兵,唯有原创的学术成绩才是我们不断精进的立足根本。  相似文献   

18.
陈嘉琪 《神州》2012,(17):250-250
苏格拉底用死告诉我们无知之知不仅是对自己的自知之明,而且包括一种主动的、不断驳斥虚假知识的求知活动。我们要做的从无知中做到个人的省察,积极地做个人反思,从省察中寻找人生的真正价值——幸福。  相似文献   

19.
人生随笔三题享受成熟一人的一生有着种种成熟,总的可归结为事业的成熟和人生的成熟。事业的成熟,闪射出万物之灵的灵光,是人生的荣耀;人生的成熟,则显现出生命的真谛,是生命的正果。事业的成熟靠奋发,人生的成熟靠修炼,只要诚实,踏实,不断努力,人人都能获得成...  相似文献   

20.
学生时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时期,对每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学生时代的毛泽东也不例外,在求学期间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广泛参加革命实践活动,树立了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核心的人生理想信念,把人生目的、个人价值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相联系,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以高度的人生自信心为不竭动力,谱奏出一曲高昂激越的革命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人生华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