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为佛教的三大体系。它是以佛教教义为基础,经过和苯教长期斗争、吸收、融合以后形成的特殊的西藏地方形式佛教。本文以藏传佛教的发展为脉络,阐述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2.
林尚斌 《收藏家》2008,(6):23-27
大乘佛教宣称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并由此将佛推向神话。佛教传入藏区青藏高原时,大乘佛教已成定势,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藏传佛教自然拥有许多佛。特别是藏传佛教形成时期正是佛教金刚乘极盛时期,藏传佛教在其形成过程中充分吸收了佛教金刚乘教义,因而在藏传佛教中产生了庞大的佛、菩萨、护法神等佛教神像体系。  相似文献   

3.
大乘佛教宣称三世十方有无数佛。并由此将佛推向神话。佛教传入藏区青藏高原时,大乘佛教已成定势,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藏传佛教自然拥有许多佛。特别是藏传佛教形成时期正是佛教金刚乘极盛时期,藏传佛教在其形成过程中充分吸收了佛教金刚乘教义,因而在藏传佛教中产生了庞大的佛、菩萨、护法神等佛教神像体系。  相似文献   

4.
东艺 《中华遗产》2007,(6):146-147
中国的佛教造像主要可分为汉传、藏传两大体系,其中藏传佛教艺术创始于7世纪,随着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的先后入藏,作为佛教重要象征的佛像及佛教艺术也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传入了西藏。经过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藏传佛教造  相似文献   

5.
世界佛教三大体系之一的藏传佛教是七世纪到十一世纪、由印度引进的大乘显宗佛教和金刚乘密宗佛教思想文化在号称世界屋脊的中国青藏高原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中形成的,是具有广泛思想文化内涵和鲜明地方与民族特色的佛教文化和信仰体系。作为佛教,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南传小乘佛教之  相似文献   

6.
<正>武汉的古德寺,身为佛教寺庙,却有着哥特式教堂的尖顶;作为汉传大乘佛教丛林,建筑却处处皆是狮头、白象、孔雀等小乘佛教的教义符号;圆通宝殿顶上的佛塔排列,竟与道教北斗九星、七显二隐暗合……融东亚、东南亚甚至欧洲的建筑于一处,佛、道、基督三教的符号共存,这座深藏于小巷的寺庙为何如此"奇葩"?一段小小的寻访旅程,将我们带回到20世纪20年代的汉口,感知那个特殊时代的风云。  相似文献   

7.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07,(4):84-84
藏传佛教寺院经济及其社会影响;从亚谿家庭的出现看贵族社会的变迁;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前宗派时期之比较;《四部医典》中的心理治疗思想;略论南诏与吐蕃公开结盟前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金申 《收藏家》2002,(4):29-33
藏传佛教是指七世纪在西藏地区形成的以藏语为载体的佛教,有显密二宗。其教派众多,教理繁奥。藏传佛教极重视以美术弘扬教法,即所谓“五明”之一的“工巧明”,遗留有数量庞大的壁画、唐喀、雕塑等美术品,成为各国学者热心研究的对象,并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地理和宗教方面的原因,西藏佛教艺术与毗邻的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克什米尔等地的佛像以及内地汉传佛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单尊的金铜佛像,易于流动,历史上又有尼泊尔人、藏族人和汉族工匠四出授艺,因此使各地制作的佛像既有自身的鲜明特色,又有外来因  相似文献   

9.
张润民 《收藏家》2009,(9):41-44
中国佛教按照流行地区与使用语言,可分为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三大体系。流传地域广泛,影响最大的是汉藏两系佛教。汉藏佛教造像足以代表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精华。汉藏佛教艺术联系密切,但因传播的地理环境各异,历史发展轨迹不同,内容题材、艺术表现手法部各具特色,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0.
俞春荣 《丝绸之路》2010,(20):20-23
藏传佛教也称藏语系佛教,与汉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公元978年,佛教转化为具有西藏地方形式的西藏佛教,即藏传佛教。它的形成从11世纪中叶开始,直到15世纪初才完成。在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藏传佛教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宗教形式方面,具有浓厚的苯教成分;在教义上,特别重视密宗;在政权组织方面,政教合一制度和活佛转世制度是其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1.
今甘肃岷县一带在历史上地处边僻之地,唐代汉传佛教就已传入,北宋时期兴建了广仁禅院,元明时期藏传佛教兴盛,清代藏传佛教有所衰落,逐渐形成藏传、汉传佛教长期与当地民间宗教信仰共存的局面。近年,我们对岷县境内现存宗教寺庙进行了全面考察,搜集了这些寺庙主供神像和主体壁画方面的数据资料,为深入研究岷县宗教寺庙雕塑与壁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六世班禅在京朝觐期间与汉传佛教贤首宗代表人物达天通理进行了会晤,此为清代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交流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作者以藏文版《六世班禅传》与《三世章嘉传》为中心,结合新发现的汉文史料考证认为,二者会晤缘起于六世班禅为深入了解汉传佛教而临时起意,时间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九月初六日,地点是觉生寺,内容为二者在章嘉国师翻译辅助下就佛事科仪等进行的简单交流,直接成果为九月二十七日达天通理获赐"阐教禅师"尊号。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12月8日,第三届黄寺论坛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举行。黄寺论坛自2013年创办至今,始终坚持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继承和发扬藏传佛教爱国爱教优良传统为原则,以促进藏传佛教文化交流交往为目标,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在改革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深入研究、探讨藏传佛教,对佛教教义作出符合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4.
熊文彬 《考古学报》2021,(2):221-232,中插1-中插6
目 次 一 西藏明代壁画中的汉式善财童子和汉式童子 二 内地明代藏传佛教寺院艺术中的汉式善财童子 三 内地汉式善财童子的造型 四 汉式善财童子在藏区的传播与演变 明代是汉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又一重要历史时期,随着明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和其他藏区施政,以藏传佛教及其艺术为代表的藏族文化大规模传入以南京和北京为首的内地;另一方面,以汉传佛教及其艺术为代表的汉族文化也陆续传入西藏和其他藏区,正是这种相互的交流和融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在内地传入西藏和其他藏区的汉传佛教艺术中,就人物造型而言,四大天王和十六罗汉是藏传佛教艺术中汉式风格人物造型的经典代表,一直被藏族艺术家所钟爱.经过多年的田野考察发现,在西藏和内地现存明代以来的壁画中有不少表现汉式善财童子和汉式童子的形象,并且逐步融合演变成为藏传佛教艺术母题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造型的出现不仅是明代西藏和其他藏区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频繁紧密交流的结晶,也是藏族文化对汉族文化认同的又一例证,同时丰富了汉藏艺术文化交流的内容.为此,笔者在此对这一造型的渊源、特点及其在明代各大藏传佛教寺院的表现和演变进行概要性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楚翘 《中国西藏》2013,(2):15-17
2013年1月16日,来自全国佛教三大语系(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及南传上座部佛教)、四大名山的高僧大德和专家学者共计40余人汇聚成都,举办以"慈心悲愿,善待生命"为主题的佛教生命观研讨会,针对一段时间以来在四川、青海、甘肃三省藏区发生的自焚事件进行研讨。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斯塔、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四川省副省长曲木史哈等出席研讨会。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活佛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6.
卓尕措 《攀登》2012,(4):161-164
我国佛教寺院图书馆对普通民众开放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佛教寺院图书馆在普及大众文化,方便社区民众,为民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新产品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就我国佛教寺院图书馆发展状况作一简要论述,从中窥探港澳台与大陆、沿海与内陆、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寺院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性。并通过比较对藏传佛教寺院图书馆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佛教不同于其它宗教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我与《西藏民俗》广大读者就佛教的几个不同于其它宗教的重要特点,依据佛教教义和藏传佛教教义,谈点我个人的看法: 一、佛教反对盲目的信仰,主张理信。有人说:“宗教是盲目的信仰主义”。“宗教和迷信、巫术都提倡盲目崇拜,对信仰的对象反对用实践检  相似文献   

18.
<正>说起"佛家七宝",各类媒体多有提及,但汉传佛教中的"七宝"与藏传佛教中的"七宝"有何不同,则少有人问津。而为何称之为"宝","宝"的内涵究竟又是什么,只有佛法高深的高僧大德方能解说。但砗磲这一吸纳天地海洋之精华的物种在禅宗、密宗的"七宝"中都位列其中,尤其藏传佛教将之列为"七宝"之首。因此砗磲无论是从珠宝角度、人文角度,还是从自然生物进化角度和历史角度都值得考究。归为宝石类的砗磲本身的化学成分并不复杂,其为90%的碳酸钙  相似文献   

19.
白洁 《丝绸之路》2010,(18):58-59
作为继杜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一生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早期儒家思想是其积极参政的动力,而经历仕途的坎坷和生活的挫折之后,佛道思想又成为其追求解脱的思想方式。尤其是佛教的禅宗思想已然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本文以自居易的诗作和其生命历程为中心,分析了儒、释、道思想对其一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楚翘 《中国西藏》2017,(6):F0002-F0002
11月6日至8日,第七届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讨会在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召开。此次研讨会以"知恩报恩"为主题,得到了广大藏传佛教界人士积极响应和踊跃参与,共收到阐释文稿80余篇,通过主旨发言、大会交流、分组讨论等形式深入开展藏传佛教教义教规阐释工作。藏传佛教教义阐释研讨会每年一届,旨在引导藏传佛教僧众继承藏传佛教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感恩祖国,利乐众生,坚定不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