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无可奈何地拖延时间,渡过这个舆论关注的枪口再议。而德国民众、反对党和媒体在说:“我坚决反对核能,但我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是互联网+一切的天下,由互联网联系的世界造就了在“互联网+”的模式下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早已从“少数人的专利”走向大多数人生活场景下的平民化公共产品,普通民众的生活无时无刻不与互联网产生着联系。我们在坐享互联网带给我们种种便利的同时,也为互联网上纷繁复杂的舆论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而我国大学生在社会群体中作为人口基数大、社会地位较为特殊的重要知识群体,对于网络舆论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因此,规范当代大学生的健康网络消费观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王倚天 《神州》2011,(4):66-69
大众媒介对当代社会中政治、文化、经济和日常生活的意又是毋庸置疑的。其中最强大的两大阵营——媒体与影视。不仅代表舆论,还可以左右舆论。由于媒介偏见的存在,受众接收到的信息毋庸置疑是被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等因素加工过的。尤其是在外国媒体和影视塑造中国形象的时候,这种偏见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通过对法国《世界报》有关中国的报道的分析以及对含有中国元素的、由法国导演拍摄的电影《解放军在巴黎》(1974)、《的士速递Ⅲ》(2003)、《巴黎我爱你》(2006)中中国形象的研究,来阐述法国媒体对影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舆论,是社会生活中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基本相近的人们或社会集团对某一事态的大体相近的看法。也就是说,它是公众的意见。舆论往往表达人心的向背,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仅对一般民众的思想和行为起特殊的影响甚至监督作用,并对一个政党及其政府各部门起同样的影响及监督作用。因此,作为社会舆论载体的新闻舆论宣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正确的舆论导向能使国家政治安  相似文献   

5.
石德生 《攀登》2013,(1):53-59
本文通过对宗教心态和行为、动机的调查与分析,讨论了撤拉族民众宗教信仰的变迁趋势及特征。认为:虽然现代化、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的建立、理性化带来的观念方面的冲击,使得撒拉族民众的社会、宗教生活出现了“世俗化”趋势;但也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民族、文化与自我认同的需要,撒拉族民众的宗教生活、社会生活也表现出较强的“去世俗化”趋势,即现代化进程中撒拉族民众宗教信仰的发展变迁是“世俗化”与“去世俗化”双重趋势并存。  相似文献   

6.
郑爱剑 《神州》2014,(6):285-285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利益的日益分化和社会的急剧变迁,人们盲目追求自身利益的增长,价值观和道德观逐渐滑坡进而做出许多失范和越轨的行为。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便是典型的例子。新闻媒体已经成为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媒体对食品问题的舆论监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容易引起一些负面的效应。我们必须认识到舆论在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过程中的“双刃剑”效应,运作得当则事半功倍,反之则很容易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黄建明 《民俗研究》2001,(2):184-197
走近摩梭人,考察摩梭人的母系社会,体验摩梭人古朴的民风民俗是我多年的梦想。韩国汉城电视台要在千禧之年把中国有趣的民风民俗从北到南拍个遍,邀请我加盟作“嘉宾主持”,从学术的角度解释有关民俗文化事象。拍摄摩梭人的生活习俗,是计划中的最后一站,因我要随时准备接受采访,还要做有关联络工作,无法对摩梭人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作全面的调查,所以我把此行对摩梭人的考察定位在一般生活现象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后对当代摩梭人的经济意识方面。  相似文献   

8.
媒介除了为受众设置谈论话题外,还能规定过去或正在发生的事件的重要性。从“十大国际新闻”的评选中看出,新闻事件的重要性是媒体设置的。大众传播在决定事件的重要性或者决定什么是重大新闻方面拥有足够“自主”和“灵活”的决断权。在西方媒体更有“话语霸权”和“设置议程”能力的情况下,要防止我们自己的国际报道跟着西方媒体走。应该“借西风、颂东风”,达到塑造中国自身议程和中国政府执政形象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房价已经涨到县城。这似乎不在媒体和舆论的关注范围。但事实表明,西部欠发达地区,两千以内的房价基本成为历史,高的到达三四千了。县城房价也疯狂,意味着高房价已经围困了全国所有城市。对于真正有住房需求的人们来说,意味着很大的困难。我曾经有一个假设,假设县城的房价处于“宜居状态”,会有一些承受不起大城市生活成本的人回到县城去。现在看来,这条“退路”也变得渺茫。当然,这并不意外。  相似文献   

10.
周星 《民俗研究》2017,(1):5-18
以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之久的经济高速增长、都市化进程和社会结构的巨变等为背景,当代中国发生了大规模和大面积的"生活革命"。普通国民以衣、食、住、用、行等为核心的日常生活方式持续地处于变迁和重构状态,新的"都市型生活方式"已经初步确立并正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生活革命不断改变着一般国民之日常生活的基本形貌,新的现代社会的"日常"也在不断地得以形塑和刷新。通过对当代中国已经、正在和即将发生的生活革命进程的初步梳理,笔者尝试为中国民俗学的现代转型提示明确的方向:亦即直面和正视当前中国城乡民众最为基本的现代日常生活,尤其要对普通百姓作为生活者究竟是如何在其各自全新的现代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创造出人生的意义予以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林海聪 《民俗研究》2015,(1):112-120
历经百年,中国饮食风俗的变革几经移易,“分食”与“共食”在中国仍然是高下难分。总体上看,整个近现代的饮食方式变革之讨论与实践的实质,与其说是一场中国文化遭遇西方文明冲击后的饮食风俗改革,不如说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饮食文化所历经的一次现代化的本土尝试。饮食对于中国人而言,已经不只是满足人类温饱需要的生理行为,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在当代公共生活中,饮食风俗也将在现代卫生与身体观念的影响下,通过民众的传习与接受,不断潜移默化,约定俗成,形成契合当代中国人的饮食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从美国军舰帕奈号在中国长江被炸到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美国对日本的态度逐渐转变着,同时也开始深入的关注了中国的抗战.在这一时期,中国人在美国人眼中的形象也在悄然的改变着.美国媒体和中国政府在美国的宣传活动,促进了中国人的抗战形象在美国民众眼中的变化.中国抗战得到了美国民众舆论的支持,从而获得了美国大批的物质援助.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根源看,经济贫困阶层的形成是和权利的贫困相伴的 媒体曝北京有一种“井下生存方式”。多处的地下井被占领,有人已经在井下“生活”了20年。哪个社会都可能有无家可归的赤贫者。但住在井下的人们,往往并不是好逸恶劳不负责任的人。他们虽然像蝼蚁一样生活在地下,但并非简单地活命。  相似文献   

14.
王桂珍 《神州》2012,(31):177+199-177,199
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如今,我们新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即来自信息社会的挑战,信息社会崛起了大众传播。因此,作为传统媒体的党报必须清醒地认识所处的竞争环境,在新兴媒体迅猛发展的形势下,要不断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切实担负起传统媒体舆论引导的神圣使命,彰显党报主流媒体舆论强势。  相似文献   

15.
黄小珊 《风景名胜》2021,(4):0117-0117
在新时代的影响下,“新媒介”艺术由简单的图像处理到互联网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演进,建筑和空间设计已经远不仅通过作品本身作为媒介的载体传达设计理念,而是通过跨媒介的技术和多种艺术表达实现,空间语言也融合了时代气息。本文从数字媒体的介入、建筑材料的转向、建筑场景的融合三个方面阐述在跨媒介视阈下,建筑空间语言转换的形式和呈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樊金山 《攀登》2010,29(6):67-73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媒体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显重要,但领导干部在如何对待媒体和运用媒体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为此,如何正确对待媒体和善于运用媒体,提高自身的媒体执政力,是当代领导干部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黎思彤 《神州》2014,(12):23-23
《日出》作为曹禺的代表作,具有深刻的时代价值意义,剧本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社会为大背景,以陈白露的出现到消失为整个线索,控诉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现实,将社会各个阶层的丑陋暴露无遗。生活似剧,但又超脱于剧,曹禺让人们认识了陈白露,却终归是一场悲剧。为什么陈白露要选择在日出之前死去,从人性的角度分析,这既是对自身的救赎,也是对自身灵魂的审判。  相似文献   

18.
端午节俗的传统要素与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放 《民俗研究》2009,(4):229-238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民俗内涵最丰富的节日之一。端午节俗传统由全生避害、人神祭祀、饮食节物、竞技娱乐与家庭人伦五大要素组成,它们适应了传统社会民众共同的时间生活需要,五大要素的相互关联与互补也保证了端午节在中国传统节日体系中的稳定地位。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技术与文化的进入,端午节俗传统要素逐渐失落,端午节社会地位显著下降。在强调文化多样性,推动传统节日复兴的今天,端午节对当代中国人来说十分重要,我们应该从传承与建构民族文化的角度,来重新认识端午节俗文化,重新强调端午节在身体保健与社会伦理方面的特殊意义。我们需要重视当下民众的精神与社会生活需要,让端午节继续发挥为广大民众服务的社会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9.
网络到底给了我们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峰 《世界》2006,(6):37-41
这一话题很有意思,也很重要。在今天,中国的网民人数已逾1亿,这表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可以称为“网络社会”之形成。确实有那么多的人在“网络社会”上生活。面对这一现象,议论很多,正形成一个关注的热点。各种各样的观点部出现了。我想,对这一现象,还应当从根本上去思考一下,也就是要追问: 网络对于当代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 不妨先来看一看,网络实际上给了我们什么。  相似文献   

20.
王莹 《攀登》2009,28(1):9-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营造和谐的社会舆论环境。导向鲜明、公正平衡、监督得当、精品迭出。既是现阶段我国社会和谐舆论的鲜明特征,也是当今报纸、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坚持和营造和谐舆论必须高度注重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