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玲 《丝绸之路》2012,(15):61-63
“我的心曾乘着风啊,自由穿行梦想里啊,我沉默的祈祷啊,感受着你的光芒……”当中央电视台播放纪录片《敦煌》时,我被片头空灵而深远的歌声久久地吸引了,那时,正值我硕士论文开题结束,而我要研究的主题正是敦煌莫高窟壁画服饰。  相似文献   

2.
正书画家到敦煌,如果不看莫高窟是一种"病",看完莫高窟"病"得更厉害了。当走出莫高窟的时候,好像飞天神女就在自己的天空飞舞。再看那山、那石、那草、那树,都有了佛性,都生动鲜活,值得敬拜!初夏,我陪画家吴荣杰、书法家耿毓亮老师游三危山,给我们开车的依然是老朋友刘平哲,我喊他平哥。三危山,又叫卑羽山,在莫高窟的对面,莫高窟又建在鸣沙山的东壁悬崖上,两山遥相辉映,宛如一对亲兄弟。中间隔着一条河,这  相似文献   

3.
前沿资讯     
敦煌莫高窟实行参观网上预约制度"保护并不意味着不让人看了。"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8月14日承诺,要让游客看好、看懂、看明白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完好地保存有4 ̄14世纪的壁画和彩塑,反映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4.
冥冥中的先生之意又是一次天意巧合,2002年8月10日晚10时20分,我与家人随“中国小记者西部行”至青海后,共八人赴兰州经嘉峪关落脚敦煌。晚10时40分我师潘兹之子潘贺打我手机,沉重地说:“你老师刚刚走了,我跟你说一声。”我急问何时,他说是10时20分。所以我们在敦煌呆了一天,便匆匆返兰州回北京。本来我们要走西藏,却鬼使神差到了敦煌,这是不是冥冥之中的先生之意呢(他曾对我们说要最后再去一次敦煌)。当我站在莫高窟门前时,心却飞向了北京,恩师潘兹先生的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的眼前。耳畔响着讲解员的声音,可在那一窟窟,一尊…  相似文献   

5.
敦煌莫高窟于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意味着敦煌莫高窟受到了中国法律最为严格的保护;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意味着"竭尽全力"保护敦煌莫高窟,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敦煌莫高窟保护的历史本身,就已经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了。今天的莫高窟,已经是全球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据常书鸿先生在《敦煌飞天》大型画册序言中说:“总计约四千五百余身。”可以说,莫高窟是全世界和全中国佛教石窟、寺庙...  相似文献   

7.
陆安 《文史春秋》2010,(1):34-40
<正>敦煌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是现代意义上的一座小城。然而,敦煌又是一个气势很大的地方,鸣沙山与三危山之间的莫高窟,举世无双,形成了一门显学——敦煌学。在  相似文献   

8.
之前,我曾两次去过敦煌,但都是走马灯式的旅游观光。跟着导游的指引,参观几个洞窟,随着导游晃动的手电筒灯光,朦胧间看到漫漶不清的一些壁画,在一些前厅或过道的光亮处才能一睹壁画真容,但也只能匆匆而过。参观下来,面对着莫高窟的崖壁,望着一个个紧闭的窟门,遗憾地离开。敦煌莫高窟保存了大量的北凉至宋元的重彩壁画,对于学习、创作现代重彩绘画的我,无疑是学习传统重彩技法领会西部文化艺术精神,滋养艺术创作的最佳殿堂。敦煌成为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敦煌飞天记     
在我生活的这座工业城市里,现在用“飞天”命名的东西多起来了:飞天杂志、飞天商场、飞天小姐……这使我想起了十多年前的一次敦煌之行,正是那次敦煌之行,我有幸在莫高窟佛国世界的边缘上看到了飞天,感受到了敦煌飞天的魅力。那是1981年的初春。我陪同英国剑桥大学的麦克马伦博士去敦煌。他是要:“担取去”,要亲眼看看儒家文化对佛国世界的影响。因为他那时正计划写一部关于中国唐代儒学的书,所以少有  相似文献   

10.
敦煌莫高窟以它无数精美的雕塑和壁画而成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外很多人不知道中国有个甘肃省,却知道中国有个敦煌,敦煌有个莫高窟。敦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也成了著名的旅游城市。以莫高窟为主要景点,加上阳关、玉门关、月牙泉等,都是人们去敦煌参观旅游的目的。很少有人知道,莫高窟其实也是一块沙漠绿洲。它坐落在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西面背靠终年流沙的鸣沙山,面对着的是岩石嶙峋的三危  相似文献   

11.
很早很早以前,阿富汗北部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穷农夫,他的名字叫努尔·穆海默德。为了一天能吃上两顿饭,他终日辛勤地劳作,但到了雨季,他还是穷得无米下锅。象教堂里的耗子一样穷的努尔整天叫苦连天。每天早上做礼拜时,他总是衷心地祈祷说:“安拉:您是仁慈的,赐福给我吧,我将终生向您祈祷,请把财富放进我的壁炉里吧!”礼拜以后,他便开始努力地干活,边干,边祈祷,直到太阳落下去。他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停地祈祷。  相似文献   

12.
封钰 《东南文化》2012,(3):123-126
敦煌的雕塑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主体部分,而其早期彩塑被认为从我国源远流长的雕塑艺术传统中获得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形成了概括、含蓄、富有装饰性的鲜明风格。敦煌早期艺术家在本土文化语境中,以积极的姿态吸收并融合了外来佛教艺术的技法,开启了灿烂辉煌的敦煌莫高窟雕塑艺术的序幕,开创了新异而又民族化的风格。敦煌莫高窟早期的雕塑像莫高窟其他艺术一样,是一部中西艺术交流史,是中国民族艺术早期向西传播的图像见证。  相似文献   

13.
敦煌莫高窟文物具有唯一性和脆弱性,干燥环境是壁画和塑像长久保存的保障,降雨是病害发生诱因。为了弄清降雨对文物的损害机制,本研究通过气象监测数据分析和野外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分析莫高窟降雨分布特征和窟顶戈壁降雨入渗和产流规律,为开展洞窟内壁画病害发育机理分析和实施莫高窟洪水风险预控提供理论依据。25年气象监测数据分析表明,莫高窟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39mm,集中在5~8月,降雨类型主要为微雨和小雨,频现大于76%,大雨及暴雨均为突发性强降雨,频现仅为1.5%,常常伴随区域洪水的发生。降雨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当平均降雨强度0.75mm/min,降雨历时160min时,入渗湿润锋迁移至深度80cm左右即趋于平衡。但是,高密度电阻率探测表明洞窟地层2~3m处,水分饱和度可达60%左右,极易带动可溶盐向壁画地仗层富集,致使病害发生发展。经计算,窟顶戈壁径流系数0.016,产流能力非常低。区域洪水主要来源于莫高窟周边戈壁及野马山地带降雨汇流。  相似文献   

14.
莫高千佛     
敦煌莫高窟:敦者,盛大也;煌者,辉煌也;莫高窟,即大漠高处盛大辉煌的洞窟。1900年5月26日,在这里发现了一处“藏经洞”。洞内藏有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4世纪10个世纪的各种历史文本、绢画和刺绣等文物五万多件。简直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古代博物馆。从此,敦煌的名字响遍全球,每年来敦煌考察参观的中外学者和游客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15.
敦煌百年     
众所周知,敦煌和莫高窟的历史已远远超过一百年,因此,这篇会议报告的题目看起来可能会让人费解。今年春天,在伦敦召开了由英国国家图书馆、大英博物馆和英国科学院联合主办的两次重要学术会议,会议的宗旨是纪念奥莱尔&#183;斯坦因1907年5月首次发现莫高窟17窟的宝藏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16.
那个姓乐的和尚,和那个姓王的道士,这是一种因缘么?鸣沙山千年的佛光如今已成游客的神往。那处断崖隔着两种宗教,洞窟开凿者和宝藏的贩卖者陌路相逢,必然有的诵经,有的赌咒在敦煌,每一粒沙都是秘密从公元306年的头一锤敲起,莫高窟就开始积蓄生命。走火入魔往往成为一个王国的结局今天,乐和尚和王道士似乎不好随意褒贬。正如《西游记》里的如来和玉帝。当五星级酒店在戈壁蠢蠢欲动,当九色鹿摇身变成导游,当飞机像金翅大鹏一样落在敦煌……那片佛国净土只是壁画上的梦幻。谁将舍身饲虎一条旅游热线,一声阿弥陀佛敦煌是一门学问,而高深莫测的更是那万道佛光。经卷和文书、刺绣、法器、第十二个莫高窟的朝代没有供养人,而名声响遍世界。那佛光或许只有从参观者的眼睛里寻找黄金周的进账和一些人满足的笑容,是莫高窟492个洞窟盛不完的悲哀莫高窟的佛光@县丑  相似文献   

17.
《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与敦煌研究院编《敦煌莫高窟供养人题记》,共记录了唐五代至民国年间各类游人在敦煌莫高窟留下的汉文游人题记近250条,约5000字左右。这些随意题写的文字,无疑是一种特殊文献,它对敦煌的历史变迁与莫高窟的兴衰,特别是西北地区的边疆政治以及近代以来域外探险家的活动等问题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我做梦,都会梦见敦煌;醒过来,还是敦煌。有时候,我跟大家开玩笑说,如果我死时,让我留一句话,我就留这么一句:我为敦煌尽力了。"樊锦诗守护敦煌52年,从青春少女到满头华发,她有愧于家庭,有愧于孩子,也怠慢了自己;但却用52年的守望告诉世人,她无愧于敦煌!采访樊锦诗的前一天,敦煌刚刚迎来今年第一场严重的沙尘暴,黄沙遮天蔽日,莫高窟景区也因此暂时关闭。樊锦诗的办公室里到处都是书报——沙发上、茶几上,更不用说办公桌上。因着沙尘暴,它们都被一层细细密密的灰尘盖着。"这土还没落完  相似文献   

19.
<正>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流传经历千年敦煌,百丈清壁,不惧历史的风沙留下45000平方的壁画。公元1941年敦煌莫高窟以其美不胜收的历代壁画留下了"西迈嘉峪,税驾瓜沙"来此寻梦的张大千。在1941年3月至1943年10月的两年零七个月的时间里,张大千率家人弟子孜孜不倦地在莫高窟、榆林窟和西千佛洞共临摹了各个时代的代表性壁画276件。本文将要介绍的是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劳度叉斗圣变》(图一)。该画成于张大千临摹莫高窟壁画的第二阶段,即于1942年后,在藏族画师、门人萧建初、知交谢稚  相似文献   

20.
旅游情报     
正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已恢复开放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关闭百余天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已于5月10日起有序向游客开放,不过开放仅限实体洞窟,数字展示中心、敦煌藏经洞陈列馆等场馆暂不开放。目前,莫高窟每天限售门票1800张,为最大承载量的30%,且暂不接受旅行社团队预约。今年年底前,全国医务人员可凭相关证件免费参观莫高窟。游客申领国家或者甘肃省的"健康码"后,可预约购买10日内的门票,现场还将进行扫码核验和体温测量。游客10人一组进窟参观,每次共可参观8个洞窟。(新华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