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孟澄海 《丝绸之路》2010,(17):24-26
雪落下来。秋天的雪落下来,落在青海,落进青海蓝色的眸子。我说的是一个比喻,在秋天,那一片叫青海湖的水真个像眼眸,幽蓝抑或靛青,忧伤的深邃、迷茫的清澈均满含沧桑古意。  相似文献   

2.
张掖行记     
高振茂 《丝绸之路》2014,(23):26-33
一2014年1月中旬,我随《丝绸之路》杂志社赴张掖采风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快乐之旅。虽是三九寒冬,但和煦的阳光及热情好客的张掖人足已让我感到春天的临近。  相似文献   

3.
佛国之谜     
孟澄海 《丝绸之路》2009,(17):35-35
终于看见龟兹古国的遗址了。一些关隘,一些城堡,还有烽燧、墓群、残垣、颓壁、瓦砾……  相似文献   

4.
秋风送爽的季节,我慕名来到眉坞,寻访1000多年前那座威振四海的古城。  相似文献   

5.
一个星期日的午后,受两位爱好摄影朋友之邀登西宁大南山采风,站在山顶时,看见通红着圆脸的夕阳,已给远处静静矗立的文峰塔和山坡里那些树梢镀上一层淡淡的金黄色,心中顿时涌起一股美感,有一丝温暖,一点诗意。  相似文献   

6.
甘肃张掖是历代高僧到“西天”(印度)取经路过的地方,史志明确记载的有两次:第一次是东晋隆安三年(399)四月,法显和尚与他的同学慧景、慧应、慧嵬与道整等,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前往印度取经。他们经过青海,翻越祁连山,走出扁都口,直到张掖。张掖当时是北凉国的都城,国王段业听到著名高僧来此,便邀请他们留住下来。期间,法显与张掖的和尚智严、慧简、僧绍、僧景、宝云等人结为同志,共磋佛事。夏坐三月后,于秋初西行取经。第二次是唐朝贞观三年(629),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经天水、兰州、张掖,出玉门关,逾葱岭去印度取经。至贞观十九年,东经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回到长安,历时17年。  相似文献   

7.
杨文远 《丝绸之路》2014,(16):22-25
2014年1月13日,《丝绸之路》杂志社赴张掖采风团搭乘的汽车一路西行,奔驰于河西走廊茫阔的旷野间。当日,天空虽然清澈洁净,阳光也极是明媚,但是朔风依旧凛冽。透过车窗向外望去,枯焦的荒山连绵成了一片,顺着视线继续远眺,远处突兀的山峦之上还可以望见点点积雪。  相似文献   

8.
2014年1月13日,《丝绸之路》杂志社赴张掖采风团一行数人,从兰州出发,途经秦王川,横穿乌鞘岭隧道群,奔驰在河西走廊绵延空旷的高速公路上。车窗外虽是凛冽的寒风,但是,缘于历史文化名城张掖浓厚的吸引力,我的心里却感到丝丝暖意。那些久远的历史场景,那些辉煌的文化片段,已经开始在我脑海里翻腾奔涌。  相似文献   

9.
《落日辉煌话扬州》于2000年出版以后,社会反映颇好。同仁和朋友经常就有关问题探讨咨询。现一并作答,粗见陋识,贻笑大方。  相似文献   

10.
《世界》2011,(9):214-214
玛丽亚老太太举起高脚杯,朝我眨了眨眼,示意要我靠近。她从小碟子里拿起了一块饼干,在我眼前晃几下。然后将半截饼干插入那装在她杯子里,类似米糊的浅褐色酱料中慢慢绕了半圈。送到我嘴边,说:“尝尝这玩意吧。”  相似文献   

11.
明代小说家吴承恩,这位淮安才子创作的《西游记》小说,主要讲述大唐僧人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游记》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从而形成了经久不衰的《西游记》文化热。也引起国内外学者对《西游记》“雏形”的探求和解读。  相似文献   

12.
旅行的印象     
武欣欣 《旅游》2002,(7):31-33
当经过过无数的历程后,在某一天你背着行囊穿过巴黎的喧器,走进马摩坦美术馆,最后站在那幅开创印象派美术先河的作品《日出的印象》前面的时候,那片片洋洒的色彩展示了一个平常的日出的景象,一定会让你感动不已,近似粗野的笔触和不经意的色彩激活了每一个不同的人主观世界的日出,每个人的感受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胡杨 《丝绸之路》2006,(6):18-18
敦煌的鸣沙山和月牙泉是自然的瑰宝,生于斯长于斯的敦煌入,每当节日都要来到这里,把自己心中的美好愿望,寄情于沙与水。实际上,千百年来,鸣沙山、月牙泉一直是敦煌风俗的大舞台,被嵌入民族民间化的巨大洪流之中。[编按]  相似文献   

14.
祁连印象     
刘希国 《丝绸之路》2012,(11):24-26
车驶出南丰炒面庄村,一路逶迤就进入了古时河西要塞——大斗拔谷,祁连山便矗立在眼前。群峰并肩,携手相拥,由西北蜿蜒至东南,邈远苍茫,恍若云溪,与近处的苍崖铁树、云岫岚烟形成两种明显的界面,构成一种仰望的角度。  相似文献   

15.
龟城记     
叶梓 《丝绸之路》2012,(19):41-43
到达龟城,恰是薄暮时分。落日像一位行色匆匆的旅人,急着要投宿的样子,将余晖里本来暗淡的光线全部收走了——异乡的黑夜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到了。然而,令人诧异的是,这座我慕名而来的陌生之城,居然有点点灯火亮着,并没有想象中古城的死寂之感。尽管纵横交错的街巷里连一个行人都没碰到,但我相信,每一盏亮着的灯就是一个温暖的家,这一盏盏或明或暗的灯火,虽不如万家灯火般斑斓多彩,却能说明相守于斯的子民们深深地沉浸于这份古旧的恬淡、宁静之中。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的奇特文化,让人感受到两个不同的俄罗斯:一个由政治和物质构成,一个由文化和精神构成。中国的知识分子之所以被俄罗斯所吸引和迷住,就是受到了俄罗斯的文学、诗歌、音乐和艺术经久不衰的影Ⅱ向。俄罗斯纪行之二,带我们继续了解俄罗斯文化。  相似文献   

17.
游漓江记     
唐宏 《丝绸之路》2012,(3):56-58
漓江的存在好像就是为了纷繁我们的情思。在漓江上,你可以放纵自己的情感。比如说,漓江就像一位美人,它的存在就是为了让人赞美,让人抒情……游漓江,是我们到桂林的第一站旅程。吃过早饭,乘车向漓江而去。出发时,天下着雨,淅淅沥沥的,空气清清润润,心情很是舒畅。  相似文献   

18.
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写作新奇、角度独特,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本质,具有强烈的喜剧性与讽刺性.全篇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有漫画与野史的风格.本文从具体结构和创作特点两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朱敏 《丝绸之路》2010,(16):58-60
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写作新奇、角度独特,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本质,具有强烈的喜剧性与讽刺性。全篇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有漫画与野史的风格。本文从具体结构和创作特点两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张琪 《风景名胜》2011,(4):28-29
“你是四月旱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清,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