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年5月和1989年1月,经香港钱币研究会马德和先生介绍,《中国钱币》编辑部先后收到台湾陈鸿彬、张惠信两位先生的著作《树荫堂收藏元宝千种图录》和《中国银锭》。春节后,卫月望先生赴台探亲,曾与张惠信先生交往,回来时,又带来张惠信先生热情赠送的  相似文献   

2.
金毓黻(1887年~1962年),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古文献学家,东北史地学奠基人。初名毓玺,原字谨庵,后改静庵。先生6岁入私塾,年16时,家资不济,因改习商业。习商四载,未尝一日废书,遍读《三鱼堂记》、《正谊堂全书》、《困勉录》、《松阳讲义》、‘三鱼堂日记》以及《言》等地理书,并渐受陆陇其思想的影响。1906年,得辽阳县立启化高等小学堂校长白永贞奖饰拔擢,入该学堂享受官费读书。1908年考入奉天省立中学堂,时先生曾为促议救亡御侮,于咨议局议长吴景濂前,抽刀断指,血淋襟袖,爱国义气,感人至  相似文献   

3.
顾颉刚(1893年~1980年)先生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和“古史辨学派”的创建者,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奠定人。1893年5月8日生于清代的汉学中心——江苏苏州。幼入私塾,年13入高等小学。年15入苏州第一中学堂,时读完《诗经》、《左传》和半部《礼记》,继习《五经》历数年。先生性喜奇,又适逢崇奉经籍的汉学基础开始动摇、怀疑经藉的传统摆脱遏抑之世,因具不迷信传统之性格,易接受疑古事、辨伪书的治学精神。清代汉学吴派治经学务求渊博的经验、梁启超和章炳麟论学思想的影响.使他志在掌握全部经学和治学门径并  相似文献   

4.
黄先生名質,字朴存,号宾虹,又号予向,安徽歙县潭渡村人,公元1864年(清同治三年)正月初一日誕生在浙江金华岭头,1955年3月25日卒于杭州四湖棲霞岭下寓居,享年九十二岁。先生的先祖黄白山明末諸生,耕读不仕,破家产买書数千卷,山居三十余年,清貧自守,善書法诗文,著作甚丰,有《一木堂詩稿》杂書十六种。《一木堂集》于清康熙时代因被列为禁書而銷毁。载东原对白山致力文字学的著作《字詁》《义府》二书評价很高。白山之子黄吕,字鳳六,幼承家学,工詩詞,善画山水,用笔蒼勁,为新安派画家之一。宾虹先生的父亲黄定华,幼年时家境貧寒,从外祖汪籙  相似文献   

5.
2003年9月29日上午8时40分,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文物学家、《收藏家》杂志资深编委朱家溍先生在东邻北海的305医院溘然长逝,享年90岁。消息不径而走,闻者万分沉痛。先生自患病以来,安之若素,依然照常工作不辍。直到辞世前夕,还长时间接受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的采访。看着先生侃侃而谈的画面,谁又能想到这是一位几经住院抢救的垂危老人?先生坚强、旷达而乐观,以至不愿身后让关心喜爱他的人看到他憔悴的样子伤心,而嘱咐子女不进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先生遗体30日下午即行火化,正如先生一生的为人,安贫乐道,澹然处世,从不张扬标榜,清雅超群,只给人们留下了无限哀思。朱家溍先生出身名门。先祖朱凤标在清成丰朝官至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父亲朱翼庵先生博学多闻,极富收藏,尤以收藏金石碑帖最为著名。《收藏家》自创刊号始,多期连载《介祉堂藏书画器物目录》、《欧斋藏碑帖目录》、《六唐人斋藏书录》,受到读者的关注。目  相似文献   

6.
李安纲先生在1995年第3期《山西大学学报》发表文章,说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者不是胡适考证、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提到的那个吴承恩。他著作的《西游记》并非百回本小说,而很可能是游记文章。根据是《淮安府志》中的《淮贤文目》。周振鹤先生1997年3月26日在《中华读书报》发表《吴老先生的荣幸》一文,也说胡适考证、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提到的吴承恩写的《西游记》非小说,而是一部地理性质的游记,根据是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有他的大作的名字。因此,李、周两先生都坚定不移地否定了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是…  相似文献   

7.
柳诒徵先生(1880~1956年),字翼谋,晚号劬堂,又号盋山髯。江苏省镇江人。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图书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先生七岁丧父(柳泉先生),母(鲍还珠太夫人)督课严,先生勤奋力学,十岁读毕《诗》、《书》、《易》,十二岁读《礼记》、《左传》。十四岁始习篆字,读《说文系传》。又读外祖父家藏《鲍氏课选楼合稿》、《海门诗钞》诸书。  相似文献   

8.
明代晋世子朱奇源集刻于太原的《宝贤堂集古法帖》(简称《宝贤堂帖》)与宋刻《绛帖》关系至为密切。从朱奇源《宝贤堂集古法帖序》可知,《宝贤堂帖》的书法渊源不是来自一家,而是博采《阁》、《绛》、《大观》诸帖之长,融为已有,《绛帖》是《宝贤堂帖》的祖本之一。清代以来,傅山先生在《补镌宝贤堂帖跋》中进一步提出主要钩摹于《绛帖》的论断。为了弄清这两套法帖的渊源关系,兹从四方面记述如下:一、关于《绛帖》。二、《宝贤堂帖》从《绛帖》中吸取了什么?三、《宝贤堂》石刻中的两块《绛帖》石刻。四、小结。 一、关于《绛帖》  相似文献   

9.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1846)四十一岁。四月,先生之父文清卒。(郑知同《征君行述》)秋,自(?)湾寓宅迁居于子午山之望山堂。(《巢经巢文·迁居纪事》,郑知同《征君行述》)先生自四十以来,自谓已衰(卄人)如六七十岁人。(《巢经巢文》丙午《迁居纪事》) 是年重阳日,莫友芝起程入都,备明年春试。(莫友芝《(?)亭诗》丁未有《九日伯容、子尹相过》,句云:“重阳酒正香”。可证。)过沅州,黄本骥(虎痴)饯之于芙蓉楼。(《(?)亭诗》丙午《芙蓉楼别黄虎痴教谕》) 贺长龄降补河南布政使。(罗汝怀《贺长龄传》) 先生弟子胡长新中举人。(黎庶昌《胡君墓表》)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0月17日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尹达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史学理论研究中心,中国史学会在京联合举办了“纪念尹达先生诞辰100周年暨中国历史学论坛”,老中青100余位学者聚会一堂,缅怀先生业绩、总结历史学科发展的经验教训、研讨未来的发展趋势。会后将提交的论文结集成《从考古到史学研究之路——尹达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1906—2006)》,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于2007年12月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1.
《孙常叙古文字学论集》一书,在东北师范大学学术出版基金资助下,已于1998年7月由东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它又一次证明了东北师范大学长期重视学术研究,重视老一代学者的学术成果,同时也是东北师大出版社对学术研究的一大贡献。孙常叙,又名孙晓野,1908年12月26日生于吉林市,1994年1月23日因病故于长春。先生自幼喜书画,善金石文字,小学时代即自习《说文解字》。先生于吉林第一师范学校就学期间,曾从师高亨(晋升)先生,习古文字学及先秦诸子。三十年代初,以所撰文稿拜识罗振玉(雪堂)先生,而后因问学数次往返于吉长之间,得罗先…  相似文献   

12.
顾颉刚(1893年~1980年)先生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和“古史辨学派”的创建者,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奠定人。1893年5月8日生于清代的吴派汉学中心——江苏苏州。幼入私塾,年13入高等小学。年15入苏州第一中学堂,时读完《诗经》、《左传》和半部《礼记》,继习《五经》历数年。先生性喜奇,又适逢崇奉经籍的汉学基础开始动摇,怀疑经籍的传统摆脱遏抑之世,因具不迷信传统之性格,易接受疑古事、辨伪书的治学精神。清代汉学吴派治经学务求渊博的经验、梁启超和章炳麟论学思想的影响,使他掌握全部经学和治学门经之志在青年时代甫成。1916年,以《书目答问·国朝著述诸家姓名考》为纲领,依据数年所积资料,撰成《清代著述考》稿本20册,理出有清一代300年来学术研究的中心思想。是年  相似文献   

13.
缘起偶读《知堂序跋》,发现一篇1926年周作人先生所译日人废姓外骨撰《初夜权》的序言。[1]不仅这篇序言别致,周氏所作差不多与序言一样长的《案》,也同样有趣。在周氏的按语里,他不仅对初夜权的来历和用意作了初步的说明,而且引用文献试图证明中国也有类似的...  相似文献   

14.
清康熙“中和堂”款瓷器究竟是否系官窑为圆明园特制?笔者依据几块瓷片提供的信息(图1、图2),通过格物、稽古、证史,于2010年起相继发表了《鉴藏界一桩民窑误为官窑的百年积案—故宫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馆藏清康熙“中和堂”款瓷器考辨》《“中和堂”及“漱玉亭”诸事考——兼与迈克尔·巴特勒爵士并张东先生交流》《瞻公为康熙民窑“中和堂制”品牌创始人之确证—顺就“中和堂瞻公制”款识说“瞻公窑”》。  相似文献   

15.
就《杨孟文石门颂》堂光道问题答郭荣章先生辛德勇东汉建和二年在汉中石门镌刻的《汉司隶校尉杨君(孟文)石门颂》,是研究川陕交通早期历史的一篇重要文献,一向为学术界所重视。鉴于前人对于铭文中“围谷”和“堂光”两个地名的解释不够妥切,我在《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相似文献   

16.
简讯两则     
《收藏家》2004,(12)
德安堂藏玉展在故宫展出由故宫前副院长杨伯达研究员提议,香港著名实业家,收藏家何柱国先生德安堂出品的《玉缘——德安堂藏玉展》2004年11月29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永寿堂展出。136件展品分28个展柜陈列,涵盖摆件、文房用品、日用品、山子、动物、插屏、仿古器等不同形制的玉雕作品,其中不乏清代宫廷制作的玉器珍品。“玉缘展”展出同时,中国玉器研究会与故宫举办专家研讨会,就展品进行广泛讨论。专家们认为“玉缘”展中的清宫风格精品能代表乾隆时期玉雕的最高水平。该展至12月19日结束。(翟)  相似文献   

17.
今传宝颜堂秘笈本《荆楚岁时记》记有古代岁首诸日特别是人日的年日称谓和占候习俗,对此,学者或以为其反映了失传的七日创世神话,或以为是岁占风俗,但是我们若从文献聚散及其反映的民俗传承历史加以考辨,可知《荆楚岁时记》原本并不具有占候文字,岁占民俗主要在宋代以后发展起来,隋唐以前的岁首诸日也基本是作为年日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8.
王鹏 《文史精华》2002,(1):49-52
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许,中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病逝。《大公报》上海版文教记者张蓬舟、文艺编辑萧乾在7时得到消息后,马上赶到鲁迅寓所吊唁、瞻仰先生遗  相似文献   

19.
《民俗研究》2002,(1):5-6
我国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诗人、散文家、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敬文先生,因患老年性综合症,医治无效,于2002年1月10日0时1分在北京友谊医院与世长辞,享年100岁。钟敬文先生,广东海丰人。生于1903年3月20日。1922年毕业于陆安师范学校。1927年到中山大学任教,与顾颉刚等组织民俗学会。编辑《民间文艺》、《民俗》周刊及民俗丛书。1928年到浙江大学任教,编辑《民间月刊》、《民俗学集镌》等。1934年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研修。  相似文献   

20.
《读史管见》与胡寅的历史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史管见》与胡寅的历史评论李远涛一、生平著述与学术渊源胡寅(1098-1156),字明仲,一字作仲刚,或作仲虎,学者称致堂先生,宋建宁崇安(今属福建)人。著有《论语详说》、《斐然集》、《致堂读史管见》、《崇正辨》。其中《读史管见》是他的史学代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