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徐继畬不仅是晚清三朝重臣,他还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他所著的《瀛寰志略》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乃至改革开放影响至深。徐继畬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兼容并包的思想与胸怀值得后人学习,可他的故居却至今未得保护和修缮。徐继畬故居保护与开发存在问题较多,需要针对其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朱琪 《收藏家》2008,(6):38-42
已故收藏家王一羽的兰楼藏珍之中,历代印章当属一大类别,其中不乏明清名家之珍品,而清代篆刻大家黄土陵佚印四枚尤为可贵。四方佚印均乃黄氏为扬州画人李彦奎所作,是以往出版收集黄氏印最为全面之《黄士陵印谱》(上海书店)、《黄牧甫印影》(荣宝斋出版社)等印谱所未收,对于黄氏印风形成以及交游之考订均有重要意义,是研究黄士陵生平与篆刻艺术的重要资料。今不揣谫陋略作考证,就教于印学方家。  相似文献   

3.
晚清名臣徐继畬,曾被《纽约时报》称为"东方伽利略"。他既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又是著名的地理学家,同时在文学、历史、书法等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一卷《瀛寰志略》,石破天惊,被赞誉为"百世言地球之指南"。他渊博的学识与山西平遥经济的繁荣相撞,如同伯乐遇上千里马,超山书院山长舍他其谁矣?在超山书院,徐继畬招生唯贤,有教无类,治院严谨、督课认真、教育有方。他在超山书院的深刻思考和实践中国教育之道,给了我们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翻阅《徐继畬集》读到李守愚其人其事,恰好和刚刚读过的《醉花窗医案》有关,原来这李守愚就是医案中的李东樵,也是光绪《介休志》主纂者李敦愚的哥哥。联想到晚唐诗人韩偓《守愚》中的句子,"守愚不觉世途险,无事始知春日长。"勾连查证,也就不觉得春日漫长了。同治五年(1866年)的十一月二十三日,晚清名臣徐继畬上折子保奏了山西的五个人,介休李守愚是其中唯一的绅士,  相似文献   

5.
展览     
《文物天地》2021,(3):127-127
上海,中国印文化大展“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目前正在韩天衡美术馆举办。展览以中国印章发展历史为主线,汇集中国历代玺印与名家篆刻作品、明清以来集古印.谱和篆刻家印谱及珍稀印材等560多件展品,其中近七成为首次公开展出,包括西泠印社藏中国存世最早的一部古玺印汇录《顾氏集古印谱》。  相似文献   

6.
部曲将与部曲督印,常见于印谱著录,旧谱如《汉铜印丛》、《十钟山房印举》、《十六金符斋印存》、《鉨印集林》、《金薤留珍》等。其中以《十钟山房印举》、《金薤留珍》著录较多,《十钟山房印举》著录部曲将印计有54方,部曲督印20方;《金薤留珍》著录部曲将印30方,部曲督印13方。新谱如《秦汉南北朝官印徵存》、《周叔弢捐献玺印选》、《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古玺印选》、《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玺印集》、《吉林大学藏古玺印选》、《吉林出土古代官印》、《中州古代篆刻选》、《陕西出土历代玺印选编》、《续编》、《故宫玺  相似文献   

7.
赵宏伟 《收藏家》2011,(6):50-52
玉印章我们现在所能看到最早的实物是战国,古代玉印具有佩饰和凭信的双重功能,同时也是佩印者地位和财富的体现,到了汉代玉印成为流行时尚,精美程度达到了鼎盛。自明代文人篆刻入印以来,到清代乾隆时期,文人治印之风大为时尚,流派纷呈、百花齐放。在此基础上壮大起来的玉印文化在清代文人思潮的推波助澜下,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南京曾涌现出不少篆刻家,他们精心创作,推陈出新,形成流派,并编集印谱.撰著印论,成为中国篆刻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在篆刻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明代南京著名印人有:印学鼻祖、吴门派开派宗师文彭、徽派创始人何震、梁袤、梁年、韩约素.甘(?)、宋珏、顾起元、文士英、徐霖等人.文彭(1498—1573),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子.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为文征明长子,官两京国子监博士.明代篆刻、书画家.初学钟王,后法怀素,晚年全力倾于孙过庭.以篆、隶最见精粹.尤精篆刻,风格工稳,与何震并称“文何”.原作多牙章,请金陵人李文甫代镌.在服官金陵时得青田灯光冻石,乃多刻石章,开辟了篆刻史上新纪元.首开流派印章艺术之滥觞.文彭亦能诗,著有《博士诗》.何震(?—1605),字主臣,一字长卿,号雪渔.安徽新安(今江西婺源)人.曾居自下(南京),1606年病故于南京承恩寺僧舍.他是徽派创始人.宗他的有梁袤、吴忠等.间接师承或私淑者甚多.他与文彭谊于师友之间,“往来白下最久,……国博(文彭)究心六书,主臣(向震)从之讨论,尽日夜不休.”(周亮工《印人传·书何主臣章》)由  相似文献   

9.
朱琪 《收藏家》2009,(12):37-43
“西泠八家”是指丁敬、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这个篆刻群体的活动年代贯穿了大半个清代,是篆刻史上的重镇。其治印宗汉法常参以缪篆之意,善用切刀表达笔意,苍劲质朴,古拙浑厚。其篆刻风格又被称为“浙派”,直接开启了近代篆刻,对篆刻史的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21,(1)
正设色绢本尺寸48×69厘米题识:王庭筠。藏印:嘉庆御览之宝、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养心殿鉴藏宝、珍藏、沈度之章印鉴:《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玺印谱》第五册,乾隆卷一,28、6页,4印,参见同书第八册,嘉庆卷一,75页,2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弘历》146印,247页)著录:1、《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初编)第一册P659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出版,(清)乾隆等编2、《历代书画著目》P40,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2月,福康森主编。  相似文献   

11.
张增泰 《收藏家》2000,(4):47-48
齐白石一生刻印难计其数。他自己说,多时两年得五百方,少时两年约二百方,这当然是就特定年份说的,不能依此类推。齐白石早在1904年就集拓了第一本印谱,由王湘绮作序。1928年和1933年,齐又出过印谱,但所收印数量不多。《齐白石印汇》(重庆市博物馆编,巴蜀书社出版)收印八百余方,大都为早年中年之作;《齐白石印集》(陈奇峰编,翰墨轩出版)收印六百方,多自用印和中晚年之作。两书蔚为大观,但均非全部。毋庸置疑的是,齐白石一生为  相似文献   

12.
一个铜质方章二十四面印文,真会令人费解。原来这个清代篆章叫做多面子母印,即在3.4厘米的母印中套着2.8、2.5、1.9厘米的子印,而且其六面或四面皆有印文(图一)。这种铸刻古代格言、警语、诗句的文人学士印章。它以书法、章法、刀法相结合,在小小的面积内构成精美的图案。下面给大家介绍的这个篆刻印章,在二十四面印文中有15个阳文、9个阴文;形状  相似文献   

13.
陈捷 《收藏家》2002,(5):66-66
多年前,一位与我素有交往的老收藏家向我展示了一部郭尚先印谱。以前从未听说郭尚先会篆刻,查找韩天衡的《中国印学年表》也未见著录。后来有缘见到由莆田郭氏老家流至福州已保存数代的郭尚先自用印,仔细品味,竞与当年所见的原拓本无误。惊喜不已,物归所好,随即将印谱和印章一并收入陋室,合为双璧。后又陆续收了几方——共《芳坚馆印存》一部两册,原印12枚16面。  相似文献   

14.
邓石如,原名琰,字石如,安徽怀宁人,生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嘉庆元年(1796年)以后因避仁宗(顒琰)名讳,遂以字行。又因家住皖公山下,故拆皖字自号完白山人。邓石如“少以贫故,不能从学。逐村童,采樵、贩饼饵,负之转鬻,日以其赢给(饣亶)粥。”(李兆洛《石如邓君墓志铭》)后在其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开始自学书法和篆刻,并以此成名。邓石如在清代书坛上占有十分引人注目的地位,他兼擅篆、隶、楷、草各体书法,同时在篆刻领域内也是开宗立派的代表人  相似文献   

15.
从溥仪玉玺、共和国开国大印到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之印,张氏印谱就是一册翻开的历史。近现代中国的很多文化名人和政客都曾为获得了一方张氏印章而欣欣然。自古以来,大方家屈指可数,但张氏一门却出了四位。方寸印石上,绵延着一个篆刻世家的百年故事。  相似文献   

16.
《卫太恭人墓志铭》由晚清名人祁寯藻撰文、徐继畬书丹,讲述了卫太恭人的生平,记录了阳城县王瑶台、王遹昭父子两进士的从政经历、社会关系等,历史信息非常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文章试就该墓志铭的价值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三桥”龟纽篆印的几点质疑杨谔《四川文物》1993年第3期刊登了黄节厚先生撰写的《南川征集的“三桥”龟纽篆印》一文。文中说,四川省南川县文管所征集到的一方印文为“我是玉皇香案吏,滴居犹得住蓬莱”的印(图一)经过文物工作者的鉴定,认为不是赝品,而是...  相似文献   

18.
“镂金刻玉悠悠古风,艺侔造化巧夺天工”,是已故著名学者楚图南先生为金石篆刻书法家徐柏涛手拓本印谱的题鉴。柏涛先生以擅长真、草、隶、篆刻享誉当今画坛尤以“草篆体”书法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中心,有一座华盛顿纪念塔。此塔是为纪念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而建。在纪念塔内墙上,镶嵌着188块来自世界各地的石碑,其中有一块是由中国清朝宁波地方政府所赠,碑文系出自晚清著名思想家徐继畬的著作《瀛寰志略》。中国“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徐继畬(1795—1873),山西五台人,字健男,号松龛。自幼出身书香门第,19岁中举,1826年进士,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陕西道监察御使、广西浔州知府等。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他在福建任延津绍道道台,管辖着闽江上游的山区。因沿海前线吃紧,他奉命兼署汀漳龙道,将道衙设…  相似文献   

20.
汪维寅 《收藏家》2002,(5):49-51
清代吴熙载(1799-1870年)原名廷飏,字让之,号晚学居士,江苏仪征诸生。晚清杰出书法家、篆刻家。博学多能。少为包世臣入室弟子。精小学,恪官运亨通师法,又能自成面目,为世人所宗尚。兼作写意设花卉,风韵绝俗。精金石考证,著有《通鉴地理今释稿》、《晋铜鼓斋印存》、《师慎轩钱谱》、《吴让之印谱》等行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