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政性教育经费是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增加,但财政性教育经费如何才能高效率地使用,依然值得探讨。坚持一定的使用原则以及科学分配和管理,是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龙寻 《文史春秋》2008,(12):29-36
广西地处我国大陆最南部,南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接壤,陆地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北部湾海域面积约12.93万平方公里。广西的名称由来是因宋代置广南西路,后简称广西。元朝设置“广西行中书省”,这是广西设省的雏形。明朝,广西是当时全国13个布政使司之一,称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清朝设广西省,从那时起直至民国时期,省会绝大部分时间设在桂林,1912—1936年一度迁到南宁。  相似文献   

3.
抗战爆发后,我国沿海地区工厂企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内迁的工厂先迁至武汉,后再迁至四川。本史料即是工厂调整委员会关于迁移工厂合作办法致四川省政府的公函稿。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驿运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交通建设战前多偏重于东南沿海,华中华北各省区,西南西北因限于财力,进行较缓。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正面战场的失利,沿海港口与东南地区铁路相继被日军封锁和占领,后方一切军公商运,大多由公路承担。然因公路窳败,汽车、油料及配件等进口困难,很难完成战时运输使命。为弥补公路运输不足,加强运输效率起见,国民政府决定在全国恢复驿运旧制,发动人力兽力运输。因而古老的运输方式,在抗战这特殊时期,又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慧颖  李晓燕 《神州》2013,(1):224-224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但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教育大国,而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教育经费密切相关,教育经费的短缺已成为全国范围内的共性问题,并严重地困扰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我国应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出资办学。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职教社从上海内迁到重庆,并在桂林、成都、昆明、贵阳建立了分支机构。1939年-1941年在大后方西南的重镇、交通枢纽的贵阳,以达德学校为基地、以达德教职工为骨干,建立了中华职教社贵阳通讯处,坚持抗日救国,开展了很多工作,给抗日战争、人民革命战争作出了积极贡献,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民族史研究工作中,西南地区民族史是最困难的一部分。这不仅是因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种类多,而且关于这些民族的历史记载,现存材料又少又零散,很难整理成为有系统的专著。本书作者在西南少数民族史研究方面,一向很有成绩。他曾就西南少数民族历史问题写了许多文章,并著  相似文献   

8.
浪音 《文史月刊》2023,(7):55-58
<正>沁中,即沁县中学。它的前身是1944年5月24日,由沁县、屯留、襄垣三县抗日政府联合成立的沁屯襄耕读师范学校,后改名为山西省沁屯中学,1948年改为省立沁县中学。校址在太岳抗日根据地沁县西南的山上,距屯留、襄垣较近的圪坨村中。沁县解放后迁到了县城内。抗日战争期间,根据地的学校大多有一支负责宣传抗日主张,传播新文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并结合野外实地调查,系统研究了濮阳城址的历史变迁情况,认为古帝丘与卫都濮阳城一脉相承,在今濮阳县城东南十六里的五星乡高城村。秦代以来,濮阳城曾发生了四次迁移,秦汉魏晋之濮阳县城在今濮阳县城西南三十里新习乡湾子村一带,北魏时期又东北移至今县西南二十里子岸乡故县村处,五代天福四年再移于今县东南五里,北宋熙宁十年始将濮阳县城迁到了今址。  相似文献   

10.
左邑县是秦因晋都曲沃而置,故址即今山西闻喜县所在;闻喜县则是汉武帝升左邑之桐乡而设,其地望在今闻喜县东北、涑水南岸的东王村附近;东汉时并左邑入闻喜,县治则由桐乡迁到左邑故址。北魏时,闻喜县改属正平郡所辖,县治由汉晋故址迁于甘谷口,即今闻喜县东北之东镇稍东;北周武帝时,闻喜县与州、郡一并移治柏壁城,在今新绛县西南二十里处;隋开皇十年(590年),县治又迁回甘谷口;唐元和十年(815年),再西南迁于桐乡故城,亦即西汉闻喜县故址;五代时,闻喜县又移还左邑故城,历宋、元、明、清至今未变。  相似文献   

11.
近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以下简称《集成》),发现西周金文中的“眉敖”就是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微”,曾参加周武王领导的牧野之战,是著名的“牧誓八国”之一。西周青铜器《归芻簋》铭文云:唯五九月甲寅,王命益公征眉敖。益公至,  相似文献   

12.
1949年至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全面实施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和恢复国民经济的时期。这一时期,邓小平以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主政大西南,同时兼任西南财政经济委员会(简称西南财委)主任,亲自主持关系全局的财经工作。他殚精竭虑,统筹四面八方,克服种种困难,有步骤地推动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实现了西南区经济全面恢复的艰巨任务,为建设一个新西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吴静 《神州》2012,(14):251-251
本文从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这一历史契机出发,就民办高校如何建立教师队伍激励机制问题做了初步研究并给出了相应对策,力求稳定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提高民办高校办学质量,促进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民公園位於鄭州市的北郊,除園西南有高出地面約一公尺至一·五公尺的土丘外,地面一般是比較平坦。金水河發源於市西南的山地區,穿過隴海、京汉二鐵路,沿園之北向東流去,匯入賈魯河(即汴河)。解放後,由於人民政府的建設,沿岸花木叢生,現在這裏已成為一個美麗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因特定历史原因,我国作出了以战备为中心进行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并提出部分大学也要迁至三线。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清华大学部分专业迁到四川绵阳,组建清华大学绵阳分校。从1965年布点建校到1978年返回北京,广大师生白手起家,克服各种困难,推进人才培养,形成了一系列高水平科研成果,并产生了良好的溢出效应,为一所新的高等学府—西南科技大学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秦雍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凤翔县城以南,东距西安市170公里,西南距宝鸡市50公里。据文献记载,从春秋晚期的德公元年(前677年)至战国中期的献公二年(前383年)的294年间,雍城一直作为秦国都城,成为秦人由西向东逐渐迁徙  相似文献   

17.
(一)遗爱在西南,富水贵山思节钺。大猷垂竹帛,房谋杜断惜丝纶。这副旧联,是近日福州一位文学青年从福建图书馆收藏的《林文直公荣哀录》中抄录寄赠与我的。  相似文献   

18.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教育经费短缺成为各省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谋求教育经费独立之议在全国教育会议上屡经提出。在教育经费独立的声浪中,河南成为首个较成功地推行教育经费独立的省份。1922年河南省当局将全省买当契税划为教育专款,教育专款监理委员会随之设立,负责监管教育专款的收支及分配事宜。其后,针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监理委员会不断修正、补充相应的规章制度。尤其是1928年监理委员会经扩充改组为教育款产管理处之后,逐渐形成了以款产管理处为核心的自上而下的系统化教育经费管理体制。1942年契税收归国有,款产管理处随之取消。河南教育界谋求教育经费独立的探索与实践,不仅为河南教育事业的存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费支持,且成为国民政府肯定教育经费独立既有实践并将教育经费独立提案上升为制度的助力者。  相似文献   

19.
教育经费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教育经费问题着手,以民初的直隶地区为代表来考察民国初年教育经费的来源、用途及其产生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0.
张艺 《风景名胜》2016,(11):144-147
他们依然沿袭着大明的服饰,因为他们不能断绝对故土的牵念;他们跳着古老的歌舞,这大概是大汉对于“蛮夷”的威严;他们还居住在坚实堡垒,意味着皇命不可冒犯;这里女人们勤劳,是因为男人们卫国戍边使命在肩. 贵州屯堡文化是一段明朝移民的历史记忆,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明朝初年朱元璋平定西南后,为稳固边陲,实行就地屯田养兵政策,陆续将安徽、江浙的屯兵及家属迁到贵州,战时为兵,平时务农,并强行将中原的工匠、商人流民迁到贵州,史称“调南填北”. 历史上每一次的大迁徙都是一曲豪迈的悲歌.历史的云烟里,我们仿佛看到当年三十万平定边乱的军人,随着朱元璋一道谕旨,开始了他们声势浩大的迁徙.在江淮到贵州的路上,挑着担子,推着推车,绵延百里,拖家带口翻山越岭远赴边陲,那场面虽然已经淹没在历史的云烟里,当我们再来看屯堡的时候,它已经凝聚成了一曲无声的悲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