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文物考古四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河南地区则是摇篮里的一颗明珠。建国四十年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文物工作。全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27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00处,以及不可移动的文物点28168处。发掘的古文化遗址数百计,历代墓葬达一万多座,出土文物更是数不胜数。以极其珍贵的科学资料,写出了一部形象的社会发展史。  相似文献   

2.
王元兰 《南方文物》2014,(3):186-186
<正>一、文物摄影是文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物摄影,是现代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技术选择,也是文物保护的一种技术手段。可以这么说,文物从出土或征集入馆,就面临一个摄影造像的工作。因为文物的珍贵性、易损性、不可再生性,决定我们在接手一件文物时,第一时间就需要对其进行摄影,为文物的修复、研究和保存提供第一手资料。文物经过清洗、修复、入库,到后期的展示、宣传,或3D演示等,都离不开摄影工作。二、文物摄影的三个步骤在进行文物拍摄时,第一步需要熟悉出土文物当时的保存环境。出土文物当时的保存环境多种多样,一般以墓葬、遗址为主,还有河湖、沉船等水下文物。只有充分了解了文物出土时的环境,才能有效把握好文物摄影的一些关键  相似文献   

3.
何立群 《神州》2012,(5):20-20
文物是一种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文物保护意识可减少各类文物的损伤,延长和持久性保护文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文物保护科学,并探讨了在文物保护意识指导下的文物陈列与保管方法。  相似文献   

4.
受甘肃省文物局委托,由甘肃省博物馆承担"甘肃全省博物馆馆藏珍贵丝织类文物科技保护健康评估"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调查全省馆藏珍贵丝织类文物(三级或三级以上)保存现状,全面、深入了解甘肃省馆藏丝织类文物的基本保存状况,特别是馆藏一、二级和三级等重要出土文物的腐蚀损失程度与保存环境状况及博物馆所在地空气环境状况综合评估,最终得出馆藏珍贵丝织类文物科技保护健康评估报告,为"十二五"期间甘肃全省馆藏珍贵丝织类文物保护管理对策及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为后期制定保护方案与实施科技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流传至今的典籍、书画浩如烟海,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条件的变迁,这些珍贵的纸质文物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和损坏,其中相当一部分纸质文物已经发黄、霉变、老化脆断,以至无法翻动。纸质文物的加固与保护已经是当今文物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纸  相似文献   

6.
把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与文物收藏两个题目放在一起,似乎有牵强附会之嫌。在经济学说的发展历史上,只有极少数的经济学家从理论上论述了这两者的关系。例如,十九世纪的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曾把古董定义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奢侈品。认为它的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呈现一种与一般商品背道而驰的特性,即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因为拥有它体现了一个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在经济学家寥若星辰的研究之外,作为一般的通识,人们知道,古董是很好的投资项日和保值手段,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时期。 但是,关于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和文物收藏,我们也观察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普遍现象。通常,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对文物保护也就越重视;一个国家的居民生  相似文献   

7.
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核心价值作用,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文物建筑是文物保护单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物博物馆机构利用最多的不可移动文物,因而与文博工作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主要是指文物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文物保存环境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物古迹是人类发展史上宝贵的遗产,是古代人类生产、生活的珍贵遗存。这些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无一不是无价之宝、惊世骇俗之作,然而文物环境的优劣与否关乎文物的寿命,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不和谐的人为破坏让我国的文物面临极大的威胁。文章主要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阐述环境对文物保护的影响,并提出文物环境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就文物保护做批示: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文物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保护文物就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们也看到,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同时,农村的许多革命遗址特别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级别的革命遗址由于经费、人员等原因正在快速地倒塌、消失。革命遗址是革命先  相似文献   

10.
过去几十年,美国普滤公司合作开发了一种可以用来精确评价被保护环境中存在破坏可能性的技术,用来保护珍贵的文物,艺术品及历史档案资料。他们一方面研究开发了能精确评估被保护环境的反应监测仪器和监测技术,另一方面又制订一套新的环境分级标准,使文物保护者了解被保护环境是否是安全的。现把这种文物、档案、图书保存环境的反应监测技术和环境评估的新标准介绍给国内的同行们。  相似文献   

11.
文物环境质量评价问题,是一个新课题。把文物保护与环境联系起来,虽然在“环保法”中有规定,但还没有被人们所普遍重视。一九八二年召开的陕西省环境质量评价会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一步保护管理我市珍贵,有价值的文物。根据泸州市1987年全市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点,泸州市人民政府于1989年底公布了泸州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继1984年和1986年第一、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后的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次公布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全市五县一区共16处文物点,其中古遗址一处,古墓葬四处,古建筑两处,石窟寺及石刻六处,近现代史迹两处。 这次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布,对于宣传文物保护法,保护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石质文物的保护,至今仍被国内外业者公认为是个难题。当前我国石质文物保护遇到的几个有待解决或需深入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开展石质文物防风化研究迫在眉睫,尤其现在提出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的文物保护原则时,不能把着力点全放在预防性保护上:要从保护程序的科学、合理性,文物材质的特征、环境及病害的深入分析,保护材料实效性与安全性,保护效果的有效性,保护方法的跟踪与维护等方面对石质文物保护的过程进行全面评估;进行石质文物风化程度、风化深度及风化速率的检测,是定量、半定量的评价石质文物表层的风化(或称劣化)状态较为有效的途径;要加深对石质文物病害的认知与评估;重视对石质文物所依附地质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南北地区的环境差异以及壁画文物的自然、人文、历史等特性,都迫切需要我们研究并解决江南地区壁画保护的环境问题。本文从科学调控文物保护本体环境和适当营造文物保护周边环境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理念思考与实践探讨。  相似文献   

15.
商鞅方升和战国量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博物馆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为了继续贯彻执行党的文物保护政策,积极地开展了文物保护工作。1966年征集到著名历史文物商鞅方升(图一),以后,又获得了一批珍贵的秦汉量器。像商鞅方升有如此重要历史意义的文物和秦汉的一批量器能够得  相似文献   

16.
马晓言 《东方收藏》2021,(4):107-108
中国是世界陶瓷古国,海量文物中以陶器为大宗,并且国家文物修复保护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各种文物标本中,陶器数量是最多的。陶器文物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足迹,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并为研究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信息。陶器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至关重要,其系统性和技术性特点尤为明显,本文将立足于实际角度,对陶器文物保护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之后探索修复陶器文物的具体方案,希望借此不断提升文物保护效果,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丰厚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过去人们常常重视对文物藏品的保护,较少注意陈列中的文物保护,特别对陈列布展中的文物安全关注得太少。近几年来,见诸于报端的文物安全事故,不少发生在陈列布展阶段,令人痛心。陈列布展文物安全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安全问题,它涉及到文物展示装置、展示环境和包装搬运的全过程。这一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微小问题都会导致文物的损毁。  相似文献   

18.
甘肃文物工作的寻思与断想贾若楠甘肃是一个文物大省。甘肃的文物古迹是系缀在丝绸之路上的颗颗珍珠。这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必须认真地严加保护。但是文物保护工作从一开始就伴随着各种困难和阻力。除了文物管护任务不断增大和无法抗拒的自然力带来的困难外,主动...  相似文献   

19.
纺织品文物主要由植物纤维和动物纤维加工织造而成,其材质对环境敏感,极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糟朽,糟朽破坏后的紧急修复对人力、时间、技术等要求高,很多博物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难以将一些珍贵的纺织品文物保存下来。相较而言,预防性文物保护在防患于未然的同时可以降低技术、人力等成本。本文从馆藏纺织品文物的特殊性及其面临的问题出发,从微环境调控、日常监测及维护、宏观管理等方面探讨纺织品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20.
陶质彩绘文物是古代先民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历史、艺术及科技价值,我国陶质彩绘文物众多,分布地域广、时间跨度大。目前我国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解决了几个关键技术难题,一大批陶质彩绘文物得到妥善保护,科学化保护的理念也逐渐树立起来。本文旨在梳理多年来陶质彩绘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脉络,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寻其逐步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迹,探究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发展的规律,并找出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