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丁灏  谢枫 《文物世界》2007,(4):44-45,58
雕塑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闪耀着古老民族不朽的文化光芒,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人类的共同财富,发掘它、传承它、保护它不但体现着现代人类对于自己的祖先尊重,也更体现着对于我们自己历史的善待。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已经有意识地去保护我们的文明。政府也在2006年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丰富多彩。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光荣。中国古建筑,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它经过数千年来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创  相似文献   

4.
靖边渠树壕东汉壁画墓天文图以北斗为中心,以二十八宿为边界,描绘了二十八宿以内天区的主要星官,大多数星宿和星官有题名,并绘有人物或动物图像。这是首次发现大量星形、星数、图像、题名四要素俱全的汉代天文图。此图位于观赏星图和科学星图之间,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整体结构属于早期“三垣二十八宿”体系。题名星官大多与文献记载相符。图中描绘了伏羲女娲人首蛇身、手执规矩等形象,显示伏羲星象为天市垣、女娲星象为牛郎织女等。壁画星图为研究汉代丧葬习俗、神话传说以及天文学发展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浙江临安晚唐钱宽墓天文图的发现,是古天文研究工作中的喜讯。它对于了解星象的历史变迁、资料来源等,有重要的价值。这里试作简单的分析。 (一) 我国传统星象以二十八宿为基础,其系统化的时代不晚于公元前五世纪,起源则更为古老。计算表明,二十八宿和天球赤道吻合得比较好的时期约在4500—5000年前,演变到目前我们所熟悉的形式,大约在隋、唐之交或稍早一些。唐以后,提及传  相似文献   

6.
古籍整理要面对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中明确指出古籍整理的目的说:“整理古籍,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六、七年来,由于党中央的重视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先后在各高等院校成立二十几家古籍整理研究所,专业人员已达五百多名,促使古籍整理工作得到蓬勃的发展,成为建国后古籍整理的最佳时期。但是“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的目的究竟实观了多少?恐怕不仅一般关心古籍整理的人士说不清,我看连从事古籍整理的专业人员,心里也不一  相似文献   

7.
从汉画看汉代辟邪风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玉金 《民俗研究》2000,(2):89-100
汉代画像石是汉代墓葬(祠堂、石阙)的建筑材料,是雕刻和绘画相结合的艺术珍品,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目前,全国共出土汉画像石六干余块,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四川、陕北等地。汉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为我们研究汉代民俗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本文主要根据汉画像石资料对汉代辟邪风俗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汉代画像石艺术是在当时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和厚葬之风盛行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和艺术渊源,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那精美的画面不仅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而且使我们得以窥见汉代社会面貌,为我  相似文献   

9.
《中华遗产》2007,(1):36-41
2006年中国“文化遗产日”的确立,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标志着整个社会对文化遗产的空前重视,保护文化遗产已成为一种民族共识,并被纳入整个国家发展的进程。尽管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带来普遍的文化失落感,我们仍然有理由相信,在“如何对待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这一问题上,人们正在迅速觉醒……  相似文献   

10.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文物作为在这片海洋中最为璀璨的珍珠一直使我们现代人保护的对象。文物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发映出各个时期的人类活动,社会关系和意识的形态等等。是我国乃至全人类的宝贵遗产。我国现在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如何将祖先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好好的保护起来,如何在不限制发展的同事将文物保护工作做好,是我们博物馆当前最大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1.
资讯     
《世界遗产评论》第54期天文与文化遗产天文遗产,即有关天空的文化遗产,让人认知人类与宇宙的关系。本期《世界遗产评论》聚焦天文与文化遗产,介绍了从玛雅人到印加人及其他早期古老文化对于宇宙的特殊想象、伽利略的遗产(2009年是伽利略第一次使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400周年纪念)、方位天文学的教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革命传统的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广大的土地之上。"他们披荆斩棘,勤劳勇敢,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在祖国各地,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物。这是一份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历史文物,生动地记录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几千年来从事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光辉业绩。遵照毛主席"古为今用"的教导,认真作好历史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显然是十分必要的。不仅专业工作者应当这样做,我们无产阶级和贫下中农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974年4月13日,我和社员郑国双,还有我爹赵文山共三人,在叶茂台村西山坡地上劳动时,在地里发现了一些青灰色的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个民族都为祖国的繁荣进步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四川地处西南边陲,早在巴蜀时期就吸收了中原文化。汉代西北的少数民族文化也同蜀文化产生了交流关系。本文试以近年在成都附近出土的几方汉代画像砖为例,对汉代民族文化交流作一探索。汉代社会风气崇尚厚葬,墓室中讲究艺术装  相似文献   

14.
农历二月初二,民间称这一天为“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那么,“龙抬头“是何意思呢?据天文学家解释,“二月二,龙抬头“此说和古代天文学有关。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秦兵马俑发现十周年,也是秦俑馆建馆五周年。在这个时间,我们召开秦俑研究学术讨论会,就是最好的纪念,也是向我们祖国的汇报。秦兵马俑破土而出,便以它雄奇的风姿,震撼了世界,引起了环球重视。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一份重要文化遗产。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十年来,学术界的同志们对秦俑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关于秦俑的专著已有十余种,发表的文章四百余篇。研究的领域涉及到我国古代政治、军事、文化、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的贡献。这主要是我们的祖先几千年辛勤劳动、努力创造的结果,同时也有其它民族的促进和影响。阿拉伯天文学就曾对中国天文学发生过重大影响。本文试就阿拉伯天文学对元朝天文学的影响作些粗浅的探索。一天文仪器的传入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至元朝达到了鼎盛时期,涌现出了郭守敬、王恂等杰出的天文学家,创造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元代天文学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已拥有了以前任何一个朝代所不及的先进的天文仪器。而这些先进的天文仪器,在很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八年出土的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内有一件漆箱盖,盖面绘有一“斗”字和二十八宿名称及青龙、白虎图象(以下简称“图象”),这是研究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的重要文物。自一九七九年以来,不少专家对它进行过研究。有关图象的文字都大体读到,感到仍有许多话要说。今诉诸于后,就正于方家学人。一、关于二十八宿配四象图象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就是绘有完整的二十八宿与青龙、白虎。要研究这只箱盖上图象的古天文学意义,必然要从二十八宿与四象的配合关系说起。研究图象的文章都认为,这是  相似文献   

18.
靖边渠树壕东汉壁画墓天文图描绘了二十八宿、部分中官以及日、月的图像和位置。图中有一条"长白线"即黄道,说明汉人已掌握"日月循黄道"的规律。史载东汉和帝永元年间开始制造"黄道铜仪",测定二十八宿黄道度数。中国式黄道坐标源自先秦,是中国天文学独立起源而不可能从域外传入的强有力证据。渠树壕壁画及时反映了中国式"黄道"体系形成的重要信息,通过日月位置以揭示"天道",显示了中国天文学在东汉时期取得的重大进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古旧书画的修复和临摹复制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技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承。古代书画的修复亦称装裱。旧时又称"装潢"、"裱褙"。有文字记载的有关书画装裱之事约在公元五世纪前后,说明这一工艺技术至少已有一千五百  相似文献   

20.
《广西地方志》2006,(5):7-7
各市、县(城区)地方志办公室:广西古籍(包括旧志)的整理和抢救工作,对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及广西经济发展和建设文化广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指出:“整理古籍,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江泽民同志也很重视古籍整理工作,1992年为第三次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题词:“整理出版古籍,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全区的古籍整理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已于2005年10月明确由自治区地方志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