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上,军屯是一种通过军事编制把劳动力与土地相配置从而进行生产的组织形式。历来的研究者大多从明初军制、卫所与军屯、军户制三方面来立论下笔。本文以明代贵州地方军屯问题为视角,主要从明代贵州卫所旗军数、明代贵州军屯生产两大方面来探讨明代贵州军屯的历史状况,通过对明代贵州军屯研究一丁点肤浅的探析,以期对明代贵州教军屯能有个一般性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明代的卫所屯田制度在贵州“蛮荒”之地的开发史上有着重要的一页。本文通过对贵州社会变迁史的回顾来突出论述明代军屯在贵州的具体实施状况以及所产生的巨大历史作用,这对今天贵州地方经济史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明永乐十一年(公元一四一三年)在贵州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代。在此之前,贵州地区归湖广、四川、云南三省分管,事实上是三省交界的边缘地带。境内绝大部分地区尚处于地主经济以前各发展阶段,土地和人民均分属于大小数十土司,互不统属,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中心。在这一年,改思州、思南二宣慰司为思州、思南、铜仁、镇远、石  相似文献   

4.
王训是明代早期贵州的一位杰出的诗人。王训诗文原来是不少的,后来由于兵燹频仍,尽皆散佚。因此,对他的诗文全貌及其成就,已不能作出比较完备和充分的论述。现在只能从一些有关的文献和志乘中,搜寻出王训的七律十首,文一篇,颂一篇而已。本文拟就王训这极少的诗文,作一简略  相似文献   

5.
明代贵州得到前所未有的开发,中央政府既有大同思想,对贵州各民族施行怀柔政策,希望天下归心,形成四海一家的气象,又有明显的等级观念和大汉族主义情结,坚持汉族正统地位,“明华夏之别”、“谨夷汉之防”。外来移民到贵州求生存谋发展而又疏高贵州,生活在贵州却又有着强烈的故乡情怀;依托贵州而又有傲慢之态,与贵州少数民族相依相偎而又心存排斥。贵州土司迫于政治形势接受开发,却又竭力维护既得利益;下层广大民众热心学习中原封建文化和生产技术,但是在基本生存权力得不到保障时被迫反抗。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推动着贵州的开发进程,另一方面又使开发出现停滞或破坏。  相似文献   

6.
7.
清末贵州商业的发展是在比较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实现的。自然经济的逐步分解与商品化农业的开始出现,驿道航道的开通与交通状况的改善,帝国主义的商品倾销及对本省原材料的疯狂掠夺,鸦片的种植及其运销的活跃等等,都是促使商业空前活跃的重要因素。明代中叶以后,在中国封建社会内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若干城市的某些手工业部门,已经可以稀疏地看到资本主义生产的幼芽。但在复岭四塞的贵州,由于生产力发展的滞后,直到鸦片战争以前,仍是比较完整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大农村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得相当紧密,各族群众过…  相似文献   

8.
明代是贵州历史上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明代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贵州的管理。弘治十一年,建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贵州成为一省。弘治四年,贵州有了自己的上报户口数。明代中后期贵州布政司管理人口数受政治、经济、自然等诸因素的影响有了一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军管型政区是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区划类型,不是明代专有的现象,但历代类似性质的政区皆不如明代都司卫所制度之完善、严密及分布之广泛。卫所制度是在总结以前历代边疆行政管理制度与兵制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军事制度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在地理上相结合的产物。贵州都司既是一军事地理单元,又是一地方行政管理机构,对其卫所的分析是研究明代贵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书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教学形式,不但在学问研究上填补了官学留下的空白,更以其自由独立的学术风气培养了大批人才。贵州在明代建省,在政治经济有了较好的基础以后,文化教育也随之发展起来,书院教育呈现出鼎盛之势,并因应贵州省情而别具特色,书院的发展也对贵州地域文化贡献颇大,提高了士人文化水平,丰富了地方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明代以前,贵州文化教育落后,人才匾乏,据(康熙)、(乾隆)、(民国)等各个时期的《贵州通志》统计,明以前贵州仅有进土8名。乡贤9名;有名的文化人仅4人。因此,明以前的贵州几无教育可言,也无人才可言。朱元津一匡天下以后,明统治者注意“礼乐教化”,把在边疆地区设学作为巩固边防,统一国家的重要政策之一。为此,明统治者在贵州采取了许多政策鼓励土民就学,“黔省苗人子弟请愿读书者,准其送入义学,一体训海。每遇岁科两试。于该学定额外,取进一步以示鼓励”①。而且遍设学田,以资教育之用,思南府学田一分,“岁收仓斗谷…  相似文献   

12.
1986年12月,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工商银行基建工地发现三件青釉大瓷盘,出土时重叠覆置在距地表深1.5米处。现由玉屏侗族自治县文化馆收藏。三件瓷盘器型相似,均敞口折沿,坦腹,圜底,圈足。胎体洁白细腻,施豆青色  相似文献   

13.
商业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物质现象,诸如门面、集市,也不是一种简单的社会活动,诸如商品生产、运输、交易,而体现成为一种心理状态,是参与其中的人的心理投射。本文将从经济价值观、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和审美价值观几个方面论述明代商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4.
民族教育,在中国,特指对汉族以外民族实施的教育。清代以前,无民族教育这一名称,但实际上存在有民族教育。民国时期,民族教育先后有蒙藏教育和边疆教育,在贵州则有苗民教育。民国18年(1929年),教育部设蒙藏教育司,为我国专设民族教育机构之始。民国24年(1935年),贵州省教育厅成立特种教育委员会,是我省专设的第一个民族教育机构。民族教育的名称,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才出现的。贵州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30%。明清两代,少数民族所占比例更大。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边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在武力征服的同时,也比较注意“文治”,通过在少数民族地区举办教育事业,用儒家学说实施“教化”。可以  相似文献   

15.
贵州建省以后,明政府为了巩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在贵州大力发展社学教育。社学的兴起重丰富了贵州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6.
尽管卫学的教化作用主要突出的表现于卫所,但由于卫所在贵州设置的重要性,卫学的发展实带动了贵州整个文化教育的发展。由于卫学及卫所的特点,使得明代贵州卫学占据教育优势,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并担当了地方民风教化的职责,对于贵州的文化地理单元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套印本即将书籍每一叶中的不同内容分别刻版,或在同一块木板上涂上不同颜色套合印刷而成的本子。套印本书籍早在至元年间已经发明,据知现存最早的为元代至元六年(1340)中兴路资福寺刻的释无闻注释的《金刚经》,其卷首的版画“灵芝图”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江右商帮与贵州商业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是贵州商业经济产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江西江右商帮的兴盛时期,赣商进入贵州,对贵州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而贵州在为外来商业文化提供活动平台的过程中,本身的商业经济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贵州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明初,明王朝通过一系列武装征伐及政治安抚手段,控制了贵州大部分地区,将贵州正式纳入中央行政管理区划。与此紧密相联,贵州佛教作为其“安边化民”政策之工具,在中央政权的干预和利用下,迅速在全省传播、繁衍。其时寺庙林立,僧尼活动于穷乡僻壤,士民一时响慕  相似文献   

20.
论明代贵州置省前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其归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化教育事业之发展,自明代始。然置省前,仅只见其端倪,或其发展之初步。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始置省后,化教育事业发展空前,学校、书院遍及全省。人勃兴,人才济济,风俗丕变。就其归因,不外乎明朝廷重治,尊人才,兴教,行政划一,政策开明。此外,入黔仕宦、桑梓学人,皆谒尽全力,振兴教;无私奉献,培养人才。其业绩,其精神,永为后世之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