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城市密集区航空运输联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朱英明 《人文地理》2003,18(5):22-25
城市密集区间的航空运输联系导致城市间的内聚效应和空间互动。城市密集区间的航空运输联系具有明显方向性。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区间航空运输联系密切,国家级大都市与国家级大都市(区域性大都市)间联系具有普遍性,而与地方性城市中心间航空运输联系具有特殊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城市密集区等为人流与信息流联系密切的、以辐射为主的航空中心;辽宁中南部城市密集区为航空运输联系欠密切的、人流辐射与信息流集聚中心;四川盆地城市密集区为航空运输联系欠密切的、人流集聚与信息流辐射中心。  相似文献   

2.
《世界》2004,(4):4-5
2002年10月11日根据国务院批准通过的《民航体制改革方案》,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为基础,联合中国航空总公司和中国西南航空公司,正式组建了中国航空集团公司。2002年10月28日,以联合三方的航空运输资源为基础,组建了新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新国航继续保留原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名称,并使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标识。新的中国国际航空  相似文献   

3.
时事     
《神州》2005,(2)
两岸商定台商包机五飞行点1月15日下午,海峡两岸航空运输交流委员会副理事长浦照洲等,与台北市航空运输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乐大信等,在澳门就2005 年台商春节包机相关技术性、业务性问题进行了沟通。沟通结束后, 浦照洲和乐大信共同举行了记者会,介绍了2005年春节包机有关业务安排情况。双方商定:2005年春节包机采取双方对飞,飞经香港不落地的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和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帮助下,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大学生就业工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基础扎实、能力较强、勤朴笃行、艰苦创业"的航空运输行业应用型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几年来,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5.
中国交通运输地理学近十年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曹小曙  彭灵灵 《人文地理》2006,21(3):104-109
目前中国交通运输地理学的研究集中在六个大的方面:交通运输与发展研究、港口地理研究、航空运输地理起步、物流地理、城市交通运输地理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与创新。中国交通运输地理学在逐步与国际交通运输地理研究接轨,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乡村交通运输地理、港口服务业地理、城市交通运输地理与物流地理的研究尚有较多工作要开展。  相似文献   

6.
156项工程与新中国工业城市发展(1949~1957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五”时期,以156项工程为契机,新中国开始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些大型经济建设项目的启动,不仅改变了中国城市发展的道路、方向,而且为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从而推动了中国城市进入以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为导向的新阶段。在这一发展模式的作用下,中国城市的发展呈现出城市职能的经济化、城市化发展的高速化、大中城市优先发展以及区域城市发展均衡化等新特点,这种城市发展的变化既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城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又为后来中国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全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旅游科学》2012,(3):F0003-F0003
2012年5月,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正式出版了由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高峻教授主编的《中国城市旅游报告》英文版。该书是世界旅游组织出版的首部有关中国城市旅游研究的著作,为中国城市旅游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也为国际同行认识和研究中国城市旅游提供了最新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若干问题:海外学者的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外学者是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中国城市地理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本文就海外学者对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全球化与城市发展、体制改革与城市转型及城市地理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期望加强了解,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促进中国地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理在中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最近的三十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主要评述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在城市化、城市体系和城市经济与社会地理的研究进展。本文认为中国经济的迅速起飞导致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转型,这为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通过近三十年的努力,中国城市地理学已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特别是在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研究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论,并具有高度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0.
孙飞翔  吕拉昌 《人文地理》2021,36(3):97-107
城市空间特征与创新的关系是创新地理的重要研究议题.论文构建了城市紧凑度与城市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研究假设,并选取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空间单元,从密度、土地混合利用、街道连通性和交通通达性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紧凑度指数,对2010年中国城市紧凑度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中国城市紧凑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  相似文献   

11.
城市公共交通持续发展构想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城市交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全面分析城市公交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公交持续发展的方向和指导原则,对实现城市公交持续发展的对策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is paper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es of the effect of transportation subsidies on urban sprawl in a two‐mode urban spatial model. 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 shows, among other things, that the urban area contracts with a public transit subsidy but expands with an auto subsidy. The paper provides the first empirical test of these hypotheses and finds that the spatial size of the urbanized area shrinks with an increase in transit subsidies but increases at a decreasing rate with auto subsidies.  相似文献   

13.
宜居性一直是人类的共同理想和追求,人本导向下的宜居城市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交通是城市形态和出行行为的主要载体,实现交通与城市的和谐发展是宜居城市建设的根本和关键要素。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基于多维视角的城市宜居交通概念、目标、要素与框架。本文强调了宜居交通的多维目标,认为宜居交通建设应更全面地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相融合,满足更广泛的需求和相关规划体系的有效性。同时,提出宜居交通构建的主要策略和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西安城市交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使西安市城市交通发展与城市地位、形态、规模相适应,积极应对新世纪西安市交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分析西安市目前城市交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安市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政策及对策,建立规划、建设、管理的一体化体制等。  相似文献   

15.
林涛  孙婷婷 《人文地理》2012,27(6):43-49
测算了长三角地区高速公路网络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长度维数,分枝维数、集聚维数、网格维数、关联维数等分形维数。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1)高速公路网已具备分形结构特征,并以上海市为中心区域按自相似性向外延展;但路网密度尚未饱和,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连通性上还有更大发展空间;(2)城镇体系分布表现出自相似性结构,总体上仍呈空间集聚格局;但是基于220个县级城镇单位的随机分布出现了非向心性态势,说明城镇体系与高速公路网络尚未实现整合,网络需要完善;(3)地级以上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网络的联通度已经达到了甚至超过了极限水平。  相似文献   

16.
公共自行车交通(以下简称公自)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新型公共交通模式,逐渐成为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大量学者探索了公自的使用特征及影响因素,但关注天气条件对公自使用影响的研究不足,来自中国城市的实证证据更是缺乏。本文以西安市为案例,利用西安市公自系统运营数据,探索降雨和空气污染对城市居民公自使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降雨和空气污染条件下公自使用规模减少,但降雨带来的影响大于空气污染。②降雨和空气污染条件下公自站点中平衡站点比例减少,且公自借出和归还为主站点的冷热点区域空间分布发生显著差异。③降雨和空气污染对公自使用强度有显著影响,一级站点数量明显减少,且降雨的影响大于空气污染。降雨条件下公自使用高强度站点中心化和沿走廊分布的空间特征弱化。但空气污染条件下,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有助于准确评估降雨和空气污染对于城市居民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能为更准确的研究城市居民公自使用的影响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The aggregate effects of a variety of impacts generated by motor transport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 the Upper Oka River basin are examined (through factor analysis) and maps of roadside pollution intensity are generated. The two factors identified, representing the effects of higher-order and local roads, respectively, provide a basis for regionalization of the Upper Oka basin according to the impacts generated by automobile traffic. The pattern of regional impacts identified, in turn, provides the basis for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reduce the level of roadside pollution and minimize other nega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road transport (translated by Jay K. Mitchell, PlanEcon, Inc., Washington, DC 20005).  相似文献   

18.
以徐州市城乡交通网络数据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选取长度-半径维数、分枝维数、距离可达性、时间可达性和可达性系数5个指标对该区交通网络的空间形态、空间分布、距离关系、时间关系等进行多角度分析。结果表明,徐州市城乡交通网络长度-半径维数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徐州市区及周边地区交通网络密度最大,其次是东部,西北部县域交通网络密度最小,分枝维数和长度-半径维数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区内各节点的时间和距离可达性均随距离徐州市区的增大而增大,通达性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节点有徐州市辖区各节点,接近全区平均水平的节点有邳州市、沛县和睢宁县,而丰县和新沂市的通达性水平则低于全区平均通达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