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1989年9月15日《中国文物报》第三版载有黄锂同志《公太史鼎与长子狗鼎》一文,读后觉得启发很大。我又重读了《江汉考古》关于黄陂县鲁台山M30的报告,此墓共出铜器19件,7件有铭。其中一件圆鼎铭“长子狗作文父乙尊彝”,另一件残卣圈足内底铭“□□□作父乙尊彝”,前三字拓本不清,疑以为“长子狗”的残泐。如是,则长子狗铜器当有两件(?)。长子狗是作器人名,原报告以“狗”为“长子”名可取。子,是否爵名,尚无直接证据。长为国名大体可以肯定。周初金文有两爵一尊均铭“长唯壶” (《善礼》7、62;《三代》8、18、19;《美录》A404、R259),穆王时有“长鬼作宝尊簋”,还有一件“长汤匜”(《三代》17、28、 3)。战国时侯马盟石有“(?)徒自质君所”,这些器物铭中的“长”字为族氏国名大可无疑。 但“长子”联名在甲骨文中都有,甲骨文:“其又长子,惟龟至,王受佑”(《后》上、  相似文献   

2.
黎咏芝 《世界》2005,(3):58-59
44岁的迈克尔·班纳曼是费城一名不苟言笑的刑事辩护律师,可一旦面对着他的狗——两岁的中国冠毛犬莱西,他就变得柔情似水。2003年,班纳曼在他的宝贝狗身上花了1500美元,给它买来从精制狗饰品到手工制作的狗窝等所有用品。如今,莱西拥有11套衣服,包括一件仿皮大衣和一件摩托车手夹克。班纳曼家的前门上挂着15条不同款式的狗绳,地板上则到处都是狗玩具。目前班纳曼已与一位养着5只宠物猫的女士订了婚。他说:“毫无疑问,莱西绝对是孩子的代替品。我在40岁之后拥有了莱西,并且打算不要孩子了。”  相似文献   

3.
河南登封告成东周墓地三号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告成东周墓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袁窑村北的坡地上,其中三号墓是一座春秋前期的中型墓葬。葬具为一椁二棺,单人葬,人骨已朽。墓室下有腰坑,内埋一狗。墓内出土了大量的铜礼器、兵器、车马器,以及玉石器、金器等。其中铜礼器有鼎5件、簋4件、方壶2件,以及、扁壶、盘、、盆各1件。从其中两件铜鼎上的铭文来看,墓主人应是郑伯公子子耳。  相似文献   

4.
何艳杰 《文物春秋》2003,(2):42-43,53
<正> 2001年3月28日的《中国文物报》报导,安阳小屯洹河南边花园庄东村发现商代贵族墓(M54)。墓葬年代定为殷墟二期偏晚阶段,墓长5.04米,宽约3.3米。内存二椁一棺,殉人15,殉狗15,出土570余件随葬品,其中青铜器200余件。据称,墓主为35岁左右的男性,应为商朝高级军事将领。在此墓中发现一件非常奇特的铜手形器,为前所未  相似文献   

5.
人与狗     
暴雨刚过,昏暗的街道上没有一个人,浑浊的雨水积在坑坑洼洼的路面上,偶尔驶来一辆车,雨水便不安分地溅起,滴落在冰冷的人行道上。路旁躺着一条狗,无力地趴在污浊的泥水里,嘴一张一翕缓慢地呼吸着,头上被污水染黑的毛发遮住了它的双眼。这是一条病狗。它静静地躺在那儿,不动弹也不呻吟,绝望地等待着死神的降临。一位流浪汉从马路的那一头走来,停在了这条狗的身边。流浪汉看上去五十来岁,身上披着一件破旧的黑色雨衣,憔悴的脸上露出关心与怜悯的神情。流浪汉脱下自己的雨衣,俯下身来,小心翼翼地将狗儿用雨农包裹好,抱在怀里回到了他所谓的家里——一个破旧的桥洞。  相似文献   

6.
《中原文物》2020,(1):4-30,F0002,F0003
大河口墓地M1034是一座东西向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葬具为一棺一椁,椁下有两根垫木,墓底中部有一腰坑,坑内殉狗一只。墓主头向西,仰身直肢,男性,年龄为18~19岁。随葬品共计691件套,种类有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蚌贝器、骨牙器和漆木器等。其中青铜礼器有鼎3件,簋2件,青铜兵器有戈、矛、剑、镞等,陶器仅有陶鬲1件。墓葬年代为西周中期早段,墓主为霸国中等贵族。  相似文献   

7.
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永城市酂城村发现四座汉代墓葬,在汉基出土的随葬品中有几件动物俑造型生动,有凤、鸡、狗等,现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1997年4月,安吉县博物馆在灵峰寺公路扩建过程中清理了一座西晋残墓,出土了西晋青瓷堆塑罐一件,另有青瓷耳杯、狗圈等。堆塑罐通高48.5、口径12.5、底径15厘米,胎质坚硬,通体施釉,釉色光洁透亮呈青绿色。罐体上部堆塑繁密,以楼阙为主体,另  相似文献   

9.
西藏的狗     
游历西藏几年,感想颇多,其中一直念念不忘的是写一下西藏的狗。西藏人崇尚佛教,心地善良,可能缘于这一根性,狗在西藏得到比其它地方少有的善待,西藏的狗也就特别得多。几乎可说家家养狗,村村狗成群。狗最多的地方,要数拉萨。 西藏的狗不仅数量多,种类也颇为繁杂。农区的  相似文献   

10.
之最篇     
《旅游》1994,(2)
最长寿的狗:世界上能活到20年的狗很少,但却有一只狗活了35年。名叫“副官”的拉布多猎狗,它的主人是澳大利亚的莱斯·霍尔。 最重的狗:美国威斯康辛州一位医生饲养了一只叫“斯霍士华特公爵”的波索犬。体重达  相似文献   

11.
从前有一个拉祜族小姑娘,名叫娜米。家里养着一只狗,跟她上山下田,跟她去找猪食……她无论吃什么东西都要分给狗吃一点。她和这只狗形影相随。有一天,狗突然死去,娜米气得死去活来,伤心极了!娜米只好将狗的尸骨好好保存起来。  相似文献   

12.
狗相扑观趣     
狗相扑观趣闻坤相扑,是日本人特有的体育比赛项目。但你也许不知道,他们还有一种独具一格的相扑,那就是狗相扑。不久前,我就有幸观睹了一场狗相扑。相扑馆里的铃声一响,就表示比赛即将开始。铃声响罢,相扑台上垂挂起一幅巨大的憨态可掬的卡通狗像。一会儿,两位膀大...  相似文献   

13.
2018年4~8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河南省义马市上石河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了一批春秋早期墓葬.其中M18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属春秋早中期中型贵族墓葬,共出土铜器、玉器14件;马坑MK4也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坑内埋葬2匹马和1只狗,出土铜器、骨器11件.该墓及祔葬马坑的发掘,为研究豫西地区春秋时期的葬制和葬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14.
孙燕 《神州》2003,(12)
作家莫言在答《文汇报》记者问时,说他“现在觉得有很多东西可写,往往在写作一部小说的时候,可能会有好几部小说的构思出来,感觉到新的小说像狗一样在后面追着你,咬着你,让你赶快写出来。”莫言先生文思泉涌,并且把不敢懈怠归功于“狗”追,这“狗”显然是一条好“狗”,莫言跑得也是一条好路。好就好在“狗”追人干正事,人也不糊弄“狗”,属于“狗”、人、事一致。对其他一些人来说,这“狗”、这路、就未必好或者未必都好了。 比如政府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就是一条“狗”,这GDP连着官员的政绩,而这些年考核政绩主要看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所以,GDP被上下官员看作头等大事。这条“狗”实际上在追着一串人,而且追出了大家以经济建设为蹴的意识和作为,应该说功不可没,但这“狗”未必都好。GDP被作为政绩的主指  相似文献   

15.
守望主人     
我是一条狗,一条孤独的狗,一条经常被主人遗忘,趴在QQ农场,兢兢业业的看菜狗。  相似文献   

16.
金寨遗址大汶口文化晚期动物遗存1570件,全部为哺乳动物,可鉴定属种包括猪、梅花鹿、狗、牛和兔。猪和狗是先民饲养的家畜。可鉴定标本数和最小个体数构成都显示出猪是先民利用最多的动物。遗址猪群以家猪为主,死亡年龄结构显示出家猪饲养水平较高。家猪除了可以为先民提供肉食外,可能还具有其他特殊意义。先民依靠饲养家猪来获取主要的肉食资源,同时也狩猎少量野生动物来补充肉食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一到滇南哀牢山区,就会听见一种“狗害我,狗害我”的鸟叫声,人们把这种鸟叫做“狗害我”鸟。“狗害我”鸟是怎么来的?当地老百姓有个民间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古木参天的哀牢山阿波雷地方,有个古老的山寨,寨子里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汉代,人们对狗的喜爱成了一种风尚,较之我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这种情况是不多的。汉人之喜狗,不仅表现在喜狗的社会阶级、阶层具有很大的广泛性,而且还表现在狗作为一种特殊的动物,对当时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产生了影响。 一、汉代社会各阶级普遍养狗成风 汉朝的创建者刘邦早在攻入秦都咸阳后,见“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就恋恋不舍。汉朝建立后,中央朝廷就设有专为皇帝管理“狗事”的机构—“狗监”,一些有名的历史人物亦曾在狗监中任过职,如李延年就曾“给事狗中”,《集解》引徐广曰:“主猎犬也”,《索隐》则称是“犬监”。 文学家司马相如得见汉武帝,与他有一位任事狗监的同乡杨得意有很大关系:史载武帝读相如的《子虚赋》,深为赞叹,很有见面之意,时“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趁机进行说项,后武帝召来了相如。可见,“为狗监”就能够“侍上”,自然狗监就是直接为皇帝饲养猎犬的官方机构,又根据《史记》、《汉书》等文献分析,所饲猎犬主要是用  相似文献   

19.
吃狗肉之争     
这五百多条狗本来是要被送上餐桌的——它们被塞在一辆卡车内,沿着北京的一条公路向东北驶去。然而,狗的命运因一名过路司机的干预发生变化。该司机是一名动物保护主义者,看到装着狗的卡  相似文献   

20.
在抗日战争时期,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有位爱国奇士董翰良,曾训浙江昌化狗大败日军狼狗,终使日军惊骇无策,战后又驯警犬大败洋犬,入选上海所拍电影《警魂歌》,从此,轰动各界,被誉为中国警犬学鼻祖。中国首位警犬学家董翰良先生,一生与狗结缘并富有传奇色彩。董翰良,字涵良,号锦章,1887年出生于长兴县下箬寺乡陈塘村董家田畈一户农民家中。母亲早逝,父亲务农兼营小本切纸生意。世人说董先生“奇”,也并非夸张,他自幼爱狗,天天与狗玩,家中养狗数头,食与狗同餐,寝与狗同寐,口中不停学狗叫,出门一呼,百狗相应,小儿尾随观笑,村上称其为“狗状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