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苏,汉旧县,因史料对其称名和地理位置缺著,后世学者对其研究众说纷纭,至今没有达成统一认识。有些学者认为比苏与盐有关,比苏就是今云龙。有些学者认为今云龙县澜沧江以东不属比苏县辖境。文章通过对史料和各家之言进行考证,认为"比苏位于云龙县澜沧江以西,其名称与盐无关。"  相似文献   

2.
渤海国在其发展到鼎盛阶段时,曾一度被中原王朝誉为“海东盛国”①。然其“海东盛国”之始称年代,由于文献语焉不详,因而至今无定说。目前较有影响的有四说:一谓始于渤海十世王仁秀世②:二谓始于渤海十一世王彝震世③;三谓始于渤海十二世王虔晃世④.四谓始于渤海十三世王玄锡世⑤. 按谓“海东盛国”始于渤海十世王仁秀世之说,似有臆测之嫌,故暂不轻从。而谓“海东盛国”始于渤海十二世王虔晃世之说乃读史之误,佟柱臣先生已经指出,故亦不赘述⑥。以下仅余二  相似文献   

3.
4.
石阡,今之县名。对其得名说法不一。近几年来,我们作了一些考证,认为:“石阡”之名形成于宋代,其涵义是对山崖、石洞的赞誉,得名之据是县城东的五老山和五老山第一峰——龙山崖畔的“风鬼洞”。这里且分两部分叙述:一是评述旧说;二是阐明己见。关于“石阡”的得名,过去有好几种说法,今归纳评述如下: 说以“城南关外烟墩坡一带草昧初未开成路,尖石林立,约以千计。‘千’加‘阜’为‘阡’”得名(引文见民国《石阡县志·艺文志·石阡解》)。所谓“烟墩坡”,即今县农资公司化肥仓库至供电所后山一带。该处地层为棕红色砂页岩,按其地质构造是不能突起  相似文献   

5.
陈治国 《文博》2012,(2):26-30,70
学界目前一般将秦王室在芷阳的葬区称为"东陵",本文经过分析后认为,秦时尚不存在将帝王墓称为"陵"的做法,而此前普遍认为是帝王陵的公陵、永陵和寿陵,应该是地名而不是陵名。如果将"东陵"理解为陵园的话,那么,"东陵侯"这一称谓在官制方面将得不到合理的解释。本文认为,"东陵侯"指的是封侯,"东陵"封号是一种美称,不具有实际含义,因此也不能将芷阳葬区称为"东陵"。  相似文献   

6.
于磊 《清史研究》2023,(4):58-72
清圣祖远祧朱熹等宋儒的某种整全形象,近合中晚明以降通经博文的潮流,发挥出博约一贯论。借此,他得以既批判“伪道学”不够博观,鄙陋无文,又批判“伪道学”不够一贯,不务实践。“伪道学”批判使圣祖与前代以“伪学”禁朱熹等人者有异曲同工处;同时,一些道学士人也在政治斗争中产生宋代元祐党人碑、庆元党禁几复现于当世之感。而在对道学士人的边疑边用中,圣祖又渐趋向于否定道学士人的实践能力乃至道学本身的实践价值。在此条件下,为维系崇道尊朱形象,圣祖在将程朱等人视作绝对典范的前提下,将对程朱等人的批评表现为对“伪道学”背离典范的批评。  相似文献   

7.
8.
黄河名称考     
黄河在先秦时期的一些典籍中称为“河”,如“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入于海。”“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梁山崩,雍河三日不流”(梁山在今陕西韩城县,离黄河不远之处)。黄河之名始见于西汉,“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固以永  相似文献   

9.
郑杰元 《上海地方志》2022,(3):89-93+96
大明湖为今山东济南的重要地标,位于济南市中心。笔者翻阅济南历代文献,考证出了大明湖的名称变迁过程。元代以前,“大明湖”之称呼并不常用;《水经注》中的“大明湖”与今天的大明湖并非是同一处湖;虽与明朝国号相似,但“大明湖”的名称在明朝成立之前就已经存在,与明朝国号无涉,故在清初没有经历改名之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订与辨析 ,力图揭示宋河清县治名称及位置的发展演化过程 ,以澄清学术界对于相关问题的误解。河清县是唐宋时期黄河重要渡口 ,其县治设于黄河北岸白波镇。金代 ,河清县废 ,白波改称白坡。河清县治始终位于黄河北岸 ,而没有设于南岸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西北地区所见的汉代简牍资料中有"芮薪"一词,诸家对这个词的解释都不是十分精当。本文主要利用语言学知识和考古材料,对西北汉简中的一些植物进行考察,对"芮薪"一词的词义和具体所指得出了与诸家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芮薪"应该是材质比较柔软的草类燃料的统称,西北汉简中的"芦苇"、"慈其"在用作燃料的时候都应该可以称为"芮薪","蒲"和"需蓻"也有可能是"芮薪"所指的燃料。  相似文献   

12.
我们从两个方面对"名物"这一概念进行了考辨。从所指内容角度而言,名物是具体特定之物,属于某个物类系统,并有明显的区别性特征。从词义学的角度而言,专有名物不属于名物词,在名词语义场中,专有名词和名物词是上位义和下位义的关系。名物词又具有音义关系多样性、理据性、系统性等语义特征。名物在文献中,不仅仅以词的形式出现,还以短语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3.
“嗟来食”考辨李思乐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钓。嗟来之食,吃下肚子要痛的。毛泽东同志希望中国人要有中华民族的气概,像朱自清先生那样”一身重病,宁...  相似文献   

14.
“水锡”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有关“水锡”的文献记载,对“水锡”一词所代表的物质作了详细考辨,指出“水锡”不是“倭铅”而是锡,宋应星《天工开物》“倭铅,京中名水锡”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并就宋氏之说的缘由,提出了一种商榷性的意见。 宋应星《天工开物》“冶铸·钱”篇,在“倭铅”名下有脚注“京中名水锡”,这似乎在倭铅(金属锌)与水锡之间划了等号。因此,直至今日,科技史界普遍都将水锡一词当作倭铅(锌)的别名。然而,根据笔者的研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5.
正白鹿洞书院坐落在江西庐山南麓的五老峰脚下,这里群山环抱,一溪蜿流其中,泉清石秀,古木参天,有着浓厚的隐逸色彩,自古以来便是隐居读书的好去处。唐贞元年间(785~805年),东都洛阳人李渤偕其兄登山揽胜,因爱五老峰下四山环合,一溪穿流,别有洞天,遂隐居其中,养一白鹿,读书自乐,人称白鹿先生,其地亦得名白鹿洞。长庆年间(821~822年),李渤出任江州刺史,驻节九  相似文献   

16.
自南宋朱熹的《伊洛渊源录》问世以来,以理学家为传主、以道统传承为历史线索而编纂的学案之作,在明代以前,曾一度付诸阙如。但是,与学案有着思想联系的学术史之作仍然没有中断。元代官修的《宋史·道学传》就是与学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术史之作。如果说,元代是宋明理学发展链条中一个重要的过渡环节,那末,从学案史的角度来看,它则是学案由发端到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宋史·道学传》就是反映这一过渡阶段的代表作。其所以出现上述情况,是与元代理学的特点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凡方志,当明其所名。如《重庆市上地管理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云:“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宗廷将渝州改恭州。  相似文献   

18.
南阳历史文化悠久 ,人杰地灵。南召杏花山猿人遗址及多处原始社会遗址出土的化石、器物表明 ,远在几十万年前 ,人类祖先已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约七八千年前 ,先民们以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周代天子非常重视这片富庶的土地 ,曾分封了申、吕、谢、郦、蓼、曾、若阝、许等封国。春秋时楚设宛邑 ,到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 (公元前 2 72年 )“初置南阳郡”时 ,才开始使用“南阳”这个名字。至今 ,已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 ,虽然朝代屡经更迭 ,区划不断变改 ,但南阳这一地名 ,一直被保留着沿用着。在历史的长河…  相似文献   

19.
<正>《左传》僖公元年:"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左传》哀公十三年:"遂取宋师于嵒,获成讙、郜延"。"聂"、"嵒"皆为地名。《说文》引《左传》聂字  相似文献   

20.
1986年6月,西安市东郊长乐路40号榆林地区驻西安办事处内发现一座隋代舍利墓,出土了27枚棋子状物。其中13枚为玻璃质,绿色;另14枚,玛瑙质,除一枚乳白色外,余均为褐色。均平底,尖顶,鼓腹,束颈,略呈圆锥形。其24枚高2.7、底径2.6厘米,另二子较小,一枚玻璃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