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基于现价人均GDP加权基尼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和最大最小值之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差距演变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0年),我国现价人均GDP的区域差距大幅缩小。1978年,东部地区内部差距十分突出是形成区域差距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后,东部地区内部差距逐渐缩小,从  相似文献   

2.
试论英国崛起中的尼德兰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的崛起存在外来因素特别是尼德兰因素的参与和推动。从11世纪到18世纪,尼德兰人移居英国经历了四次高潮,这种移民既有尼德兰人逃离内乱或寻求生存和发展新环境的动机,也有英国方面的主观因素,即政府和民众的欢迎态度。对英国崛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经济现象,如呢绒工业的发展,乡村毛纺业的兴起,棉纺业的起步,农业革命的进行,工业革命的资金准备,都与尼德兰移民和资本的到来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陈翔 《黑龙江史志》2014,(18):64-66
尼德兰革命是人类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尼德兰革命的爆发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尼德兰地区新教徒与西班牙天主教殖民统治者之间的争端,也有尼德兰地区资本主义发展与封建专制统治的碰撞,还有尼德兰人民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强化后追求民族独立与国家解放的强烈愿望,同时还有西班牙的"普遍帝国"野心和霸权主义行径引起西欧国际社会的抵制与反对等国际背景。可以说,正是这一系列的因素相互作用,促成了尼德兰革命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棉业经济区,也是近代西方棉业产品输入相当活跃的区域,棉业进口大幅上升与骤然下跌间,使长江三角洲棉业经济面临极大的挑战,由此引发棉业经济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一系列变化.本文主要从棉业进口产品的价值、产品结构以及进口结构变化与棉纺织业的关系诸方面对1912-1936年长江三角洲棉业进口贸易进行整体评估.在考察长江三角洲棉业进口贸易的变化中将其与全国棉业进口贸易状况加以比较,由此对长江三角洲棉业进口贸易的区域特征做出归纳.  相似文献   

5.
世界历史上首次取得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尼德兰,其表现形式是反对西班牙封建统治,具有民族解放斗争性质。这场革命斗争是一次真正的资产阶级革命,锋芒所及,不仅指向西班牙封建统治者,而且指向当地封建势力。因此,研究尼德兰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动力等基本问题,不能只从尼西关系中去寻求答案,应深入研究尼德兰内部因素的发展和变化,尤其是革命前的经济关系。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本文不拟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论述,仅从以下两个方面略作分析,敬请读者教正。  相似文献   

6.
谢丰斋 《史学理论研究》2012,(4):40-48,158,159
中西方的经济差距到底何时拉开?是工业革命时期呢,还是15、世纪的转16型时期?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世纪之交,英国统计史专家安格斯·麦迪森出版了关于世界经济的"千年统计"。其中,人口、GDP和人均GDP是有关中国、西欧经济发展水平的最直观的数字。比较结果令人震惊,中西方的差距早在公元1300年前后就已经拉开。部分中国学者的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麦氏的统计。  相似文献   

7.
郝丽莎  赵媛 《人文地理》2006,21(1):85-88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和综合集成法为指导,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重点转向沿江区域的大背景下,针对沿江区域的资源属性、产业结构与发展阶段,以南京为实证,构建了南京沿江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其框架结构为目标子系统(沿江区域发展总体规划)、中央处理子系统(资源协调开发、产业协调升级、空间结构协调优化)、支持子系统(生态环境建设、社会环境建设)和约束子系统(制度、政策与法律法规制定,宏观调控与市场监管),并阐述了其具体的建设内容与运行流程,以期为推进长江三角洲沿江区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与行动框架。  相似文献   

8.
罗海明  甄峰 《人文地理》2005,20(4):9-14
本文运用中国大都市区界定指标体系,根据2002年数据对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区进行了重新划分。从划分的结果看,后者与前者相比发生较大变化。而中国大都市区界定指标体系对这种变化表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性,因此本文试图通过中美大都市区界定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为中国大都市区界定指标体系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赵荣祥 《神州》2012,(21):225
本文将引入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MS)、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显示性竞争力优势指数(CA)等指标,说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尚处于世界中游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成熟的旅游产业差距较大,是旅游大国而不是强国。  相似文献   

10.
占领布里尔以前的腓力二世和尼德兰 被尼德兰人起浑名称为“血腥会议”(Bloetraedt)的“除暴委员会”由十二人组成,他们都是阿尔发的走卒,一部分是西班牙人,一部分是华龙人;他们只有咨询权,决定权属于主席阿尔发;但他将主席的大部分职务交给唐·璜·德·瓦加斯;后者的助手是路易·德尔里欧、雅科夫·埃塞尔斯和秘书德·拉·托雷[参阅博尔尼埃在《布鲁塞尔大学学报》中他的《比利时革命史概要》]。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城市入境旅游流区域内流动份额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该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与层次分析理论,结合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相关研究资料与研究成果,构建了长江三角洲某特定城市的入境旅游者对该区域其它城市旅游目的地选择的模糊综合评判矩阵。该文应用相应的模糊综合评判矩阵分别对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长江三角洲6座城市的入境旅游者对该区域其它城市的旅游流份额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这6座城市在长江三角洲的旅游流流动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基于慢城视角的长江三角洲慢旅游目的地开发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琰  殷杰 《旅游科学》2014,28(6):82-92
慢旅游作为长江三角洲旅游一体化的新驱动力,对长江三角洲旅游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RS数据和GIS技术,基于慢城视角,以人类活动强度、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为慢旅游目的地开发的主要参考标准,选取夜间灯光、土地利用现状、地形高程、大气气溶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5个评价因子,对不同因子赋予不同权重后进行空间运算,开展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长江三角洲慢旅游开发适宜区主要位于自然和人文条件均很优越的苏南河网密集区、浙北(宁波)滨海区域及浙南风光优美山区。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城市规模结构演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潘鑫  宁越敏 《人文地理》2008,23(3):17-21
本文选取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7个年份的城市人口规模数据,分别从城市规模等级结构、首位度、城市规模分形以及城市规模的空间演化等层面对城市规模结构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初步揭示了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规模结构的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并对其空间演变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甘甜 《旅游纵览》2013,(6):162-163
基于我国30个省市(不含西藏)2000-2011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与电力消费量数据,本文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最终构建了固定效应模型与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区生产总值与电力消耗量有长期均衡关系,且符合反向修正机制,GDP的短期波动调整到长期均衡的周期大约为6年。应保障并增加电力供应能力以充分发挥电力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江南农业和纺织业的劳动生产率及劳动者收入提出了新的估计 ,并与同时期的英格兰进行了比较 ,充分证明了《大分流》一书提出的观点。本文也加强了《大分流》中关于长江三角洲妇女在手工业生产和家庭经济中的作用的论点 ,表明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起点进行分析并得出同样的答案 ,证明了黄宗智 1 990年著作中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依据了一系列概念错误和统计错误 ;当统计方面的问题得到纠正后 ,黄的证据实际上支持了本文的结论。因而 ,对于近世中国最发达地区的经济能力的水平和趋势 ,本文给出了比以前更大的确定性 ,扩展了对 1 6— 1 8世纪欧亚大陆一些最重要的经济现象的理解 ,如手工业的发展、劳动的密集度、对劳动及消费的新的“现代”观念的发展 ,以及在农业竭力供养水平空前的人口、而很多区域可耕地接近极限时 ,农业强化带来的成就和问题。本文综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论述范围远远超过《大分流》一书 ,包括对现代早期欧洲工作模式及时间利用方面的变化的研究和对德川时期日本的研究 ,这使我们得以把近世江南放在一个符合全球历史的背景中 ,而不是衡量它在多大程度上背离了根本不同的当代世界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对中国的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及经济发展的协整因果关系作了初步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扩大的趋势。通过提高农民工工资以改善其"转移动机",才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劳动力有效流动的有效改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一当今中国最富庶的两大区域的形成无疑有着深刻的人文历史背景,文章上溯至新石器时代对这两区域的文化异同及其原因作了全面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马春芳 《攀登》2004,23(3):16-18
在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中,劳动生产率作为影响商品价值量的重要因素,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这是理论界长期广泛应用的定论.但若深入研究这一理论,并从简单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两个前提出发,我们则会获得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关系的另一理解:即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提高或降低)与劳动者劳动量的支付能力成正比,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无关,与单位时间内商品的价值总量成正比.这一认识正是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间的真实关系的描述,这不仅不妨碍我们对传统经济理论中若干重要问题的理解,而且能为我们提供一个解释现代社会诸多经济现象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彭慕兰 (KennethPomeranz)在其新著《大分岔》中提出了一个颇具吸引力的观点 ,即欧洲发展与中国内卷之间的“大分岔”是在 1 80 0年以后才出现的。由于彭书轻视关于具体生活和生产状况的知识 ,偏重理论和书面数字 ,以致在论证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经验性错误。彭书没有认真对待近 2 0年来西方研究 1 8世纪英国的主要学术成就 ,即对农业革命、原始工业化、城镇发展、人口行为转型以及消费变迁等“五大变化”的证实 ,把这些革命性的变化尽量写成是内卷型(即劳动边际报酬递减 )的演变 ,同时又把长江三角洲经历的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描述为发展型 (即劳动边际报酬剧增 )的变化 ,结果抹杀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其实 ,英国的工业革命起源于上列五大趋势及其与英国煤矿业特早发展的偶合 ,而 1 8世纪的长江三角洲则不具备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中国后来进入的现代经济发展道路和英国完全不同 :即首先通过社会革命来进行资本积累 ,尔后通过农村的现代工业化来降低农村 (部分地区 )的人口压力。  相似文献   

20.
赵磊 《旅游科学》2013,(5):22-41
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市区1999年~2009年面板数据,分别从线性和非线性两个角度实证检验了旅游产业集聚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一方面,旅游产业集聚对地区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线性负向影响效应;另一方面,通过构建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进一步检验了旅游产业集聚对地区收入差距影响效应的门槛特征,具体而言,旅游产业集聚对地区收入差距负向影响效应不仅存在基于旅游产业集聚的单一门槛特征,而且也存在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三重门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