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1911年迄今,真正意义上的清史研究,已然走过百年历程。系统总结百年来清史研究的成就与不足,是进一步将清史研究向深度与广度推进的题中应有之义。有鉴于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特启动"百年清史研究学术史’’课题,由戴逸、李文海两德高望重的前辈学者牵头,本所教师及校外部分学者集体参与。经多次商讨,课题组决定先行编纂1911年至2011年间清史研究有关著作与文献档案的目录,《清史书目》即是这一基础性工作的最终成果。本书收录了从1911到2011年百年间中国境内以  相似文献   

2.
<正>1840年鸦片战争前后至1912年清朝覆灭的七十余年晚清历史,既是断代史清史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在过去的百余年里,学界的晚清史研究形成诸多历史叙事体系、研究范式或学派。在清史学科,既有以《清史稿》为代表的逊清派或者说清朝遗老派,也有以萧一山《清代通史》为代表的民族革命派;既有以孟森《清史讲义》为代表的学术派,也有以美国学界为代表的“新清史”学派。而在中国近代史学科,  相似文献   

3.
巴斯蒂  王文婧 《清史研究》2020,118(2):119-143
本文中“法国的清史研究”指的是在法国出版的法文著作,以及法国籍作者用外文在外国出版的著作。这里不讨论在其他国家以法语进行的研究,比如比利时、瑞士或加拿大研究者在各自国家出版的著作。a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正在进行的海外清史研究出版工作主要集中在1912年清朝灭亡后的研究作品。然而,如果不参考自清王朝建立以来法国人着意搜集积累的清代文献和研究,就很难理解1912年以后出版的有关这一主题的法语论著。正因为目前并没有1644年至1912年法国在清朝知识方面的总体研究,我认为有必要在这里回顾一下法国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关于清朝研究的主要体制框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被海外学者誉为“汉学中的汉学”。近二十年来 ,海外的道教研究非常兴盛 ,基本上形成了日本、法国、美国三个中心 ,尤以日本和法国最为突出。同时 ,德国、英国、荷兰、加拿大、俄国、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的道教研究也硕果累累。一、日本的道教研究日本的道教研究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 ,近二十年 ,日本的道教研究出现了持续性的热潮 ,仅从研究人数的增加和热潮波及的范围看 ,就可见一斑。这一时期 ,研究道教的日本学者在数量上有了很大增加。一方面 ,成立了几个专门研究道教的新团体 ,如 1 984年成立的“道教文化研…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2月2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清风学社主办的主题为"世界历史进程中的清代中国"青年学者论坛在京举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美国、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近50名青年学者,围绕明清以来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关系、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近50篇参会论文,既能体现当代清史青年研究者的史学素养和关怀,也能窥见当前清史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2010年8月28-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主办的"清代满汉关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日本、美国、法国、韩国等国家的20位国外学者以及中国大陆、台湾等地的29位学者参加会议,共提交论文39篇.其具体内容分为四个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和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23日至8月26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国内外学者共120人,包括来自祖国内地、港、澳、台地区的清史专家、学者,及来自美国等国家的清史学者。大会共收到论文70余篇,与会学者就清史研究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史料文献等若干领域的诸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学者们各展专长,切磋砥砺,从不同的视角、以  相似文献   

8.
朱浒 《历史研究》2020,(1):14-21
正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传统王朝,清史研究也成为中国断代史研究系列中较为晚出的一个部分。然而,清史研究诞生后不久,就在中国历史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时至今日,兼跨古代史和近代史两个领域的清史,成为断代史中规模和影响都不容小觑的领域。回望清史研究百余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说该领域的发展,决不单纯出于学术内部的驱动,更重要的是其从一开始就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诸多时代变革的关键节点上,清史研究的发展都与之有着契合的步调。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才可以断言,清史研究得以成长的一个重要品性,决不是躲进学术象牙塔内的"无用之用",而是表现出强烈现实关怀的"有用之用"。  相似文献   

9.
叶柏川 《清史研究》2007,(4):107-111
述及海外清史研究,当前学者更多关注的是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清史研究成果,而很少提及俄罗斯的清史研究。俄罗斯清史研究,从研究年代上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帝俄时期的研究,二是苏联时期以至当代的研究。由于中俄在这两个时期都存在着更为特殊的两国关系,因此,俄罗斯清史研究不仅历史久远,成果丰硕,而且独树一帜,对于我国清史研究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4月16—19日,美国历史学家组织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召开年会。来自美国、法国、墨西哥、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的数百名历史学者参加了会议。根据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和美国历史学家组织的合作交流协议,中方也派出了三名会员赴美参会。此次年会的主题为"禁忌",学者们围绕美国历史研究和教学中的"敏感"问题展开了为期3天的研讨,探讨的内容集中在妇女史与性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的清史研究发展势头良好,广大学者们笔耕不辍,在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中外关系史、历史地理、文献整理等各领域,均有数量可观、质量较好的研究成果问世。总体来看,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与"新清史""内亚史"的争鸣互动进一步深入。杨华《近四十年来美国中国学理论、范式与方法对国内史学研究的影响》(《史学理论研究》第2期)探讨了国内史学研究运用美国中国学研究理论的利弊及本土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意义。祁美琴、陈骏《中国学者  相似文献   

12.
<正>2021—2022年间,清史学界继续深化相关研究,积极开展学术对话,发掘新史料,提出新议题,开拓新领域,在清朝国家性质的重新认识与定位,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上都有新的进展,推动了清史研究的发展。一、关于清朝国家性质的重新认识与定位近年来,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理念的提出与流行,如何认识历史中国的国家性质,进而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独特意义,已然成为史学界的重要问题关怀。同时,为回应美国“新清史”,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举办了建所四十周年庆典,来自海内外嘉宾、校友、在校师生等共二百余人共襄盛事,同时举办了"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四十年教学与科研成果展"、学术讲座等活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是目前海内外规模最大的清史研究机构,前身为1972年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指示下成立的清史研究小组,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2000年,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  相似文献   

14.
<正>【编者按】晚清史的独特性在于,它既是中国近代史学科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断代史清史研究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在中国近代史学科和清史研究的共同推动下,晚清史研究业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推动晚清史研究进一步深入,进而建立一个与断代史清史和中国近代史学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独立的晚清史学科体系,这是有待国内学界共同探讨的问题。笔谈作者有的从学科史角度,对清亡百余年来国内学界在晚清  相似文献   

15.
<正>2023年5月12—14日,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赓续·变革——清代学术与思想”研讨会。会议共有52名国内高校和重要学术期刊、出版社的专家学者参与,收到会议论文、摘要共48篇。百余年来的清代学术与思想研究,成果极为丰硕,形成了“复古解放”“每转益进”等典范论述。有关清代重要学者、著作的专题研究,更是不胜枚举。近二十年来,相关领域又出现一些新趋势:  相似文献   

16.
<正>以《清史稿·儒林传》为代表的清代官方学术史总括有清一代儒学盛况,对它们的研究是清代学术史的重要课题。(1)清史《儒林传》纂修情形复杂,从1810年清朝政府辑纂国史《儒林传》始,到民国年间编纂刊布《清史稿·儒林传》为止,一百余年间主事者曾先后纂成八个成型稿本。(2)清史《儒林传》纂修过程以及八次稿本内容有待系统研究。此研究难点之一是,清史《儒林传》第七次稿命途多舛,较为神秘。我们仅粗知由马其昶主持这次修纂,又据夏孙桐说,清史《儒林传》第七次稿一度是《清史稿·儒林传》的底本之选,但刊印时因部分稿本遗失而  相似文献   

17.
由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海外华商谈抗疫"在线观察系列活动,邀请和连线世界各地侨领、华商及学者,介绍当地的疫情状况与应对措施,探讨华人生活与华商经营所受影响,分享华侨华人驰援祖籍国及与各国人民共同抗击新冠病毒的感人故事。自2020年3月30日以来,"海外华商谈抗疫"在线观察已相继举办了西班牙、美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非洲、东南亚、法国、俄罗斯、巴西十个专场,来自五大洲20个国家的华人学者、华商、留学生群体积极参与,成为疫情期间跨地域、跨越商界和学界的多元化国际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8.
作为历史教育的主要工具,历史教科书在清季开始登上教育和学术舞台。当时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对清朝历史的叙述,大体是基于"本朝史"的书写框架;进入民国后,历史教科书的基本内容虽然短时期内未做大的变动,但基于民国的共和立场书写清朝历史则成为教科书编者的共识,一些基本的价值判断发生巨变。本文从书写原则、书写策略等方面,以及民族、国家认同等视角,对清季民初之时历史教科书中的清史叙述进行分析,以期为历史学如何求真与致用,提供一个典型案例。进而思考这样的清史叙述如何影响甚至规范此后的清史研究脉络、走向等重要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百余年来,有关中国学术思想史研究,从大处分,至少有三种研究路向:其一为"研究之研究",对过去的学术作必要的回顾;其二为"思想史的研究",侧重书写思想和信仰世界的存在,甚至以思想史"代替"学术史;其三为"社会史的研究",将学术思想史与社会史结合,放到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及一般精神生活的过程中去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朱昌荣集十余年之功,出版了《清初程朱理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以下简称《研究》),在反思理学学  相似文献   

20.
兼士 《安徽史学》2005,(5):51-51
由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和历史学院主办的"近五百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5年8月22-24日在南开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地区)、日本、美国、韩国、法国的学者60余人参加了讨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