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地域辽阔,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加之人类活动、生物繁衍等影响,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大。尤其是水灾、旱灾突出,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我国古代修志就重视自然灾害和防灾救灾的记述,《春秋》《汉书》等史书都有记载各个  相似文献   

2.
两《汉书》“五行志”关于自然灾害的记载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灾害历史文献学的角度 ,对两《汉书》之《五行志》的价值进行了探析 ,认为《五行志》的出现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因此 ,其在两汉灾害状况研究、两汉历史气候研究、两汉灾异思想研究 ,以及反映政府在灾害中的职能与民众灾后的恐惧心理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学界对其文献价值应予以相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殷商时期的自然灾害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商时期的自然灾害种类很多.旱、水、蝗、雹、震等灾害频频发生.这些灾害肆虐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殷商王朝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区域内的气候因素所造成的。面对众多自然灾害.殷人首先寄希望于神祖的保佑.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力所能及的防灾救灾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各国中自然灾害频发且多发的国家之一,各种大灾害给我国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作为农村人口众多的国家,自然灾害的发生,显然我国农村是主要的受害体。为了使自然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化,本文重点从农村对自然灾害认识、预防及其应对和处理的角度,来探讨在我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我国农村在应对自然灾害防治、救助中,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农民自身的积极作用来应对各种灾害。  相似文献   

5.
灾害的发生常常给经济社会带来沉重的打击。据有关调查,近30年来,灾害发生的频率、受灾人数和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都在迅速增长。在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财政收入的1/6至1/4,严重地阻碍和制约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推广灾害经济学知识对现实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话说苌弘     
张麟 《炎黄春秋》2006,(4):73-73
苌弘,字叔。他是我国东周时期一位神话般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我国的史籍《左传》、《国语》、《庄子》、《史记》、《汉书》、《华阳国志》等,对苌弘都有记述。他与思想家老子友情甚笃,他对教育家、思想家、我国历史上的大圣人孔子,有过帮助和指导。他是东周王朝的大忠侄,是古蜀国有历史记载、最早的一位历史名人。他是东周时期的一位政治家‘、阴阳家、天文学家和音乐大师。  相似文献   

7.
郭志蕊 《沧桑》2013,(5):218-220
《晋祠志》由乡人刘大鹏(1857—1942)编撰,全书四十二卷,共十五个门类,记载了晋祠一带土地、人民、政事等内容,是一部丰富完整之晋祠史料集。《晋祠志》对于研究晋祠及周围地区民俗、历史地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和各地自然灾害及各地教育史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从《晋祠志》全书概况、研究价值和研究展望三个方面展开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灾害史研究综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虽然农业灾害史研究长期以来并未从灾荒史之中分化出来 ,但因古代社会自然灾害侵袭的对象主要是农业生产 ,大部分灾荒史研究文献一般都涉及农业灾害问题。因此 ,灾荒史研究是农业灾害史的主要源头。2 0世纪初 ,许多学者已关注中国古代的灾害问题并进行初步研究。他们发现 ,中国古代灾害发生极为频繁 ,于是对中国古代的灾害史料逐一统计 ,计算灾害发生频次。《二千年来之荒歉次数》(《农林新报》192 4年卷 6 )、竺可祯《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东方杂志》192 5年卷 3)、邓云特 (邓拓 )《中国救荒史》(商务印书馆 1937年 )等等论著得出各种…  相似文献   

9.
亲见路边有死人 三年自然灾害,是指1959年至1961年期间发生的全国性的饥荒。最近米鹤都先生撰文《中监委调查组组长李坚:亲历1961年安徽饥荒调查》(见《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第35期)称,三年自然灾害中安徽饿死了350万人。当年死了多少人的数字我不知道,但大量的饿死人却是事实。  相似文献   

10.
叶哲明 《古今谈》2006,(2):23-29
陶宗仪(1329-1412),字九成,号南村,元末明初浙江黄岩陶阳人(今路桥峰江),自称天台陶宗仪。他是温台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是宋至明清承前启后的学术大家,也是对我国学术文化有卓著贡献的重要人物。他立身高洁,才华横溢,博闻多识,卓有创见。他在人文学科,以至自然学科的探索和研究,思路开阔,著述极多,是带有开拓性的一代学者,并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故赢得历代文史大家的高度关注和赞誉。称其为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书画学家、人文学家;也还有称他为我国出色的百科全书大家。他的《辍耕录》、《书史会要》、《说郛》等著述,可和洪迈《容斋随笔》、沈括《梦溪笔谈》、赵汝适《诸蕃志》、宋应星《天工开物》、李自珍《本草纲目》等相比美,堪称宋明以来的海内一代名作。  相似文献   

11.
鲁峰 《人文地理》1999,14(3):75-79
本文用地理学的方法,细致分析和探究了《诗经》中蕴藏的农业地理知识,其中包括农业自然资源条件、自然灾害、土地利用、重农思想、物候与农事活动。主要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发达的畜牧业等。古为今用,作者通过对《诗经》中农业地理知识的深刻挖掘,得出了三个有益的启示。可为今日农业生产和农业地理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清代新疆灾害史研究比内地其他省市区起步较晚,关注此问题的人也较少,至今也没有一部专著。目前与清代新疆灾害史有关论著有刘星的《新疆灾害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新疆减灾四十年》(地震出版社,1993年)、《新疆自然灾害研究》(地震出版社,1994年),后二种仅是研究新疆解放后的各类灾害及其灾害规律问题。除此之外有袁林的《西北灾荒史》(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该书虽包含新疆等西北五省,但对新疆的灾害资料收录很少,甚至没有纳入研究范围。除上述研究成果之外,尚有《新疆气象史料汇编》、《新疆地震资料汇编》等。  相似文献   

13.
周礼 《文史博览》2013,(3):27-27
孙伏园(1894—1966),原名福源,字养泉,出生于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编辑,有着“副刊大王”的美称,曾先后担任过《国民公报》、《晨报》、《京报》、《中央日报》等副刊编辑,还主编过《贡献》和《当代》等杂志。  相似文献   

14.
明至民国时期青海东部地区自然灾害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东部地区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地区之一,具有灾害种类多,连续性强,多具伴生性,且逐渐递增的特点。自然灾害的发生使当地的社会秩序、经济发展都受到极大的冲击,甚至引发各种社会动乱,威胁到历代政权的政治统治,因此,历代政权对灾害的治理也极为重视,采取了赈济、蠲免、仓储、兴修水利等措施,取得了积极的作用,其中战争、仓廪等社会因素对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影响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从很古老的时代开始,就有观察和记录自然灾害的传统。在孔子整理删定的《春秋》一书中,已有不少关于自然灾害的记载。这种传统,到了《汉书》就固定下来。《汉书》是二十四史中第一部有《五行志》的正史。从此,历代正史,多数都把该代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记录在各史的《五行志》或其它相应的名称如《天象志》、《灾异志》等之中。这是从全国范围来说。从  相似文献   

16.
新编地方志除了综合性志书外,近年还出现了重大事件志、重大自然灾害志等专题志。《江苏省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对本行政区域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决定编纂地方专题志书。新时期编纂自然灾害志,有着鲜明的“资治”功能,其服务现实和现实关怀的意义十分明确。作为一个新的志种,自然灾害志编纂有其显著的特点,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索和研究。重大自然灾害的突发性要求自然灾害志的编纂应尽早尽快启动。自然灾害志的内容架构,以灾害发生、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过程为线索,依次展开记述,记述的出发点是总结救险救灾的经验,为今后的抗灾救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杨飞 《湖南文史》2013,(12):24-25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名马南邮(can)等,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我国著名的新闻家、政论家,历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新华通讯社晋察冀分社社长、《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共北京市文教书记兼《前线》杂志主编等职。其为《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前线》杂志的《三家村札记》等专栏撰写的杂文,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18.
《湖南文史》2013,(6):32-32
《水浒传》德文名为《强盗和士兵》,法译名《中国的勇士们》,英译名《在河边发生的故事》。其中译得最好的要数美国版《四海之内皆兄弟》。译者为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三国演义》的英译名是《三个王国的浪漫史》。《西游记》英译本为《猴》,还有个别无厘头的译法,如《侠与猪》、《神魔历险记》等。《红楼梦》被英译成《红宅子的梦》,法译本则叫《庄园里的爱情》。  相似文献   

19.
高生记 《沧桑》2014,(6):233-234
《近六百年来山西气象灾害与气候变化》一书,以全新的视角探讨了山西地区近六百年来气候变化的轨迹。以严谨的逻辑,科学的论证,透过气象灾害这种极端气候事件的现象,全面系统地认识山西地区气象灾害与气候变化的发生、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0.
正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应对灾害是一个永恒的课题。灾害研究是日本自然科学领域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都殊为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尤其是2011年3月1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东日本大震灾,大地震及震后大海啸造成的惨烈受灾状况,让人类深刻感受到自然的威力。而其后发生的福岛县核电站核泄漏事故,更使人们思考灾害中自然的、社会的和人为的诸要素之间的关联。北原糸子主编的《日本灾害史》,是一部通史类的学术性著作,问世于2006年,由以出版学术性著作著称的吉川弘文馆出版。至今数次再印,尤其是2011年东日本大震灾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即被重印两次。这既折射出当今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