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志书中编排照片 ,既是新方志编纂中的一项新事物 ,又与方志传统相一致。古人云 :“无图不成书 ,有志必有图。”清代学者章学诚也说 :“图者 ,史之无文词者也。无图 ,则不足表形象 ,志书不得不冗。”(《章实斋论文集》)胡乔木同志曾说 :“因为有些问题 ,用文字不容易表达 ,附一张插图 ,就容易把事物说清楚。”(《上海修志导向》)照片在志书中的运用 ,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文字记述缺憾的补充 ,也是志书整体形式上对文字记述不足的补充。新方志运用照片强化志书“资政、教化、存史”的功能 ,提高志书质量 ,反映时代特点、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随文插图是志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历代修志都十分重视图体的运用,以充实志书内容。宋代史学家郑樵认为,图与书相辅组成,必兼而有之,为书者,不可以无图。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说,“图可得形象”,志书无图不可以表形象,图可以使览者一望而周知也。现代绘图技术、摄影技术,为新方志运用图体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新方志对图体运用极为重视,一般志书都配有大量彩色、黑白图照,无疑使志书增色不少。然而,不少志书的图照都集中于卷首,随文插图极为少见,极少数志书甚至没有一幅随文插图。这些志书编者忽略了运用插图表达事物,似乎随文…  相似文献   

3.
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特别重视对方志理论、方志学以及志书的体例和规范的研究,形成深入研究志书理论的局面。”他还说:“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不讲科学性和学术性,志书的质量就没有保证。”随着新中国第一届修志任务的基本完成,我国的方志理论探讨也日趋深化,各种理论研究日臻繁荣,已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势,足见在我们这个有独特方志事业的国土上已形成了较浓厚的方志学术氛围。良好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4.
采用安排图片资料,特别是采用摄影这一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把照片运用到新方志中来,利用图片的独特功能,把某些重要事物的形象记载下来,已成为新编地方志不可缺少的新体裁,形成了社会主义新方志不同于旧志的时代特点,使新方志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普遍受到志界人士的重视.可谓“无照不成志、无图不成书”.在续修新方志中恰如其分地安排好图片,用来反映事物的形象、原貌,达到逼真、直观、完美的效果,的确是提高志书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图表是志书不可或缺亦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志书中有增强史料完整性、科学性并能起到佐证其真实性的作用。“无图不成志,有志必载表”已成为当今方志学家们的共识。志书编纂者要充分认识图表在志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沧桑》1994,(6)
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工作自80年代初大规模兴起之时,图片即以其独特的纪实魅力,受到广大修志工作者的青睐,成为新方志体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志书中图片的运用,对强化志书资治、存史、教化的功能,提高志书的质量,反映时代特征及地方特色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笔者不惴浅陋,就志书图片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志书一般包括述、记、志、传、图、表、录七种体裁,地图在"图"中非常重要,大多排在志书之首。从志书的历史渊源看,一些学者认为方志来源于图经。志书所记之事为一方地域时空之事物。可见作为体现一方地域情况的地图在志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首轮、第二轮志书中,存在着对志书地图不够重视,特别是地图标注方面问题较多,地方志工作者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方志信息     
方志理论研究信息王林在《浙江方志》1997年第四期发表的《关于方志本体的理论探讨》一文中提出:方志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而长期存在,关于它的性质,各说其是,难以决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认识上出现偏颇,人们习惯于“一部书主义”,将志书涵义代替方志涵义,将志书的性质与方志的性质等同起来,实际上是将方志的“表现形式”与方志的“运动形式”混淆了。王林认为,方志的特性导出方志的内涵:方志是官方对一地客观世界的认识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包括一套认识观念、观点,即方志观:一套研究方法:一套表达形式。而方志的外延,…  相似文献   

9.
图文并茂是志书的一大特点,地方志中的“图”在志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与方志的传统特点和体例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最早的地方志是以图为主的,是先有图而后有志,《周礼》中就有“掌四方之志”、“掌天下之图”的记载。我国的地方志,作为一种独有的文体,从创立以来,就确立了图志结合的体例,是图文并茂之书。因此,一部志书的优劣与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笔者结合对志书中图的作用和价值,对《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志》(以下简称《州志》)图片的选用和编排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为赏析。  相似文献   

10.
论方志批评     
《沧桑》1993,(3)
在我国志苑中,志书多评论少,志评专著更少。新方志编修十多年来,也是志书多评论少,专论志评的文章更少。缺少的东西,恰是方志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东西。 (一) 方志批评,或称方志评论,应当是一门社会科学性质的、对以方志志书为中心的一切方志范畴进行分析研究,作出判断评论的科学。方志批评的对象,涉及方志领域一切范畴。包括方志志书,方志学家,方志思潮,方志流派,方志理论,方志实践。一切方志范畴都是在志书基础上产生的,又随志书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方志批评要以方志志书为中心。方志批评与方志,是同时出生的“双胞胎”。  相似文献   

11.
续修新志应从总结始,总结又应从“志果何物”始,总结“志果何物”应从多年争论的关键性问题始。文章概括出关键性的5个问题:志书的本性是什么?志书的属性是什么?志书的特性是什么?方志的功用是什么志书的体例是什么?文章的基本答案是:地方志是记述一定区域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方志已发展成为一门学科;方志具有区域性、广泛性、连续性、资料性、规范性,方志的功用是汇集、保存文献资料,资治、教化、备查。在志书体例方面坚持详近略远,生不立传。  相似文献   

12.
图和表是方志体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方志编纂的重要方面,也是撰写方志的历史传统。它的表述形式.具有形象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翻开历代所有志书,均有疆域图、城池图、山川图和沿革表、户口表、赋税表、气候表等等。故云:“无图不成志,有志必载表”。这早已成为定例。正如旧志书凡例载:“图、表、志、传,四者不具不可以为志……。今志首图,次表,次志,次传,悉如史例。”既然图表在旧志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沧桑》1995,(3)
图,是志书的诸种体裁之一,旧志中每有采用。历代方志学家都将图视为“无言之史”。当代摄影技术的发展,不仅突破了旧时图的传统观念,而且由于照片具有速度快,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的特点,使图片更具备了记实功能,更有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照片也就必然地成了社会主义新方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选择恰当的、质量高的照片,是提高志书质量,真实地反映历史面貌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如何高质量地续修好下届志书,是我们需要事先考虑和解决好的问题。下面我就续志体例当中用图的问题与大家探讨。 图,是志书的体裁之一。历来被方志学家看作“无言之史”。它主要指地图、插页、图表、照片等非文字部分。以往志书在用图上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例如,形式比较单调,范围比较狭窄,排列过于集中,限制过于严苛等。续志有必要对图片价值以及运用方法进行新的探讨和研究。 一、对图片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 志书用图片,已习以为常,这里我不想老生常谈,仅就这次续志所面临的形势以及对续志工作的新要求,对图片运用的作用谈一些自己的一家之言。 1.增强本地的知名度和直观形象。以往我们研究一地的志书,通过对志文的全面阅  相似文献   

15.
林浩 《福建史志》2007,(1):23-25
志书篇目是方志体例的具体体现和实际运用。篇目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体现特色,直接影响到志书的质量.因此篇目设置历来被方志学家和方志编纂者所重视。民国时期的方志学家李泰橥(《方志学》作者)认为:“纂志之道固多,而门目标题则为首要”。瞿宣颖(《志例丛话》作者)也提出.一部志书的优劣.“但阅其门目,  相似文献   

16.
自去年全国第二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以来,掀起了新中国地方志编纂的第二次高潮,吹响了续修志书的号角。1997年5月8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二届三次会议讨论通过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对新编地方志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方法,志书编纂的技术处理等问题作了重新规定。其中第三章第十三条指出:“地方志的体裁,一般应包含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为主体。图表采用现代技术编制”。可见,图是当代志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志书以记、志、传、图、表、录几大部分组成本学科完整的体系和内容。追溯方志发展史,《图经志》、《…  相似文献   

17.
<正>图是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志书对图的运用皆有之。图具有很高的存史价值和利用价值,在新方志的编纂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图与文字相比,具有直观性强和信息量大,且文字所不及和无法替代的作用。正所谓“一图胜千言”。随着现代成图技术的提高,图的形式和种类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表现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这为新方志  相似文献   

18.
方志是记载一定区域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对区域历史情况的友映为志书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此,方志一词在英译中有时被译为“Districthistory”或“Annalsoflocalhistory”即“区域史”、“区域历史的记录”。追究方志渊源,它是史籍发展过程中,融史、书、志、录、传、图、经等典籍特征,逐步演变而来的一种特定体载的史籍著作。故章学诚曾说:“志属史体”、”方志乃一方之全史也”。评价一部志书优劣的标准,一则去其内容是否是对区情的正确全面反映,而对区域历史的表述是其重要部分;二则着志书是否有特色,…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方志理论研究空前繁荣,通论性著作不断涌现,专题论文多彩多姿,方志理论界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的景象。在此基础上,方志界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已形成共识,有力地推动了修志实践。但是,这些研究大都集中于方志编纂和方志接受方面,而对志书理论的研究显得比较薄弱,迄今为止,我们尚未建立起系统的方志文本理论。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2001年12月,李铁映同志在全国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建立科学的志书理论,是一项很迫切的任务。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不讲科学性和学术性,志书的质量就没有保证。”因此,创建具有现代形态的方志文本理论体系,已经成为许多方志理论工作者的理想追求。在此情况下,韩章训君穷数年之功,  相似文献   

20.
有关方志学史和方志理论的书藉和文章谈什么是志书之生命的种种判断,引起了我的注意:诸如“指导思想是志书的生命”、“资料是志书的生命”、“质量是志书的生命”、“真实性是志书的生命”、“历史真实性是志书的生命”、“存真求实是志书的生命”、“地方特色是志书的生命”;志书的生命这样之繁多,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