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第2期《炎黄春秋》发表林峰《王炎午撰文祭生者,文天祥答谢励后人》,所抄录的所谓文天祥《谢王炎午生祭文》不是文天祥所作,而是后人假托文天祥名义写的“游戏文章”。理由是:其一,自元明以来的多种版本的《文天祥全集》和别集,都未载过该文。王炎午的《生祭文丞相文》及他的另一篇《望祭文丞相文》都被刊入过明《文山先生全集》(见其卷二十《附录》)。宋以后,尤其明代,多人到处搜集文天祥文稿,与文天祥有关的文稿也以文集《附录》形式刊入,以供人们研究文天祥之用,独不见《谢王炎午生祭文》。其二,《谢王炎午生祭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介绍芜湖的书中有“文丞相督师芜湖”、“文天祥在芜湖的抗元斗争”之说,但我们却未见过这项史料。关于文天祥生平事迹的记载,主要有下列几种:第一是本人自己的记述,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都是可靠的材料。其二是正史和杂史的传记,有刘岳中的《文丞相传》、《宋史·文天祥传》、明胡广《文丞相传》。  相似文献   

3.
兄弟父子名节迥异牧子《广西玉林的文天祥后裔和文丞相调》一文(载《文史春秋》创刊号),提到了北京的文天祥词、文天祥的大弟文壁和嗣于文升,但尚有数则颇有意思而又与之有关的诗联未录。在此聊作补缺。北京的文天祥祠,始建于明洪武9年(1376),重建于永乐六年...  相似文献   

4.
<正>周午生艺术简历周午生,生于内蒙古包头市,祖籍河北任丘,200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花鸟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131"创新型人才。作品曾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兰州、台湾及日本、韩国展出并发表。出版有《周午生画选》《当代中国画坛十家精粹——周午生卷》《当代名家工笔花鸟——周午生卷》《中国当代画家周午生专辑》《当代名家  相似文献   

5.
《文献》2014,(5)
<正>戴光曾,字松门,浙江嘉兴吴泾桥人。清嘉庆九年(1804)岁贡生,官至河工同知。生性耿介,不谙迎送往来之事,以明经藏书终老。著有《从好斋诗集》。戴光曾与著名藏书家鲍廷博、黄丕烈私交甚笃。黄丕烈曾夜访其藏书楼从好斋,遍阅所藏书,作诗赠之,有句云:"从好招朋共,伤心失子才。"~①其家藏抄本极多,如柴望《柴氏四隐集》、陈思《宝刻丛编》、王炎午《梅边集》、李日华《味水轩日记》等,价值甚高,题跋和校勘图书数十种。叶德辉评日:"不独其钞本可珍,其手迹尤足贵。"~②藏印有"松门手书"、"嘉兴戴光曾鉴藏经籍书画印"、"嘉兴戴光曾鉴藏"、"从好斋书画印"、"从好"、"松门清赏"、"松门审定"等。  相似文献   

6.
北京这个地区,自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到辛亥革命以前的九百多年间,曾是五个封建王朝的首都,因而留下了不少的古迹和文物,供我们游览和查、寻索,"文丞相祠"是其中的一例。 "文丞相祠"是后人为纪念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北京建筑的祠宇。祠址在今北京府学胡同西口内路北,为当时文天祥被囚禁的所在地。文天祥生于南宋末季,当时北方的元朝派兵向南侵略,南宋政府腐败无能,一般权贵为保持个人利益多主张投降。文天祥在这国家危亡的时刻,一面伸张大义与投降主义分子作斗争,一面在困难百  相似文献   

7.
文天祥系中国历史上著名忠义人物,受到尊崇,也成为朝鲜王朝追捧的对象。朝鲜燕行使在北京时常瞻拜文丞相祠,《文山集》数度刊行,朝鲜君臣熟知文天祥生平事迹,成为朝鲜历史人物比附的对象。1750年,赵显命从北京购来文天祥画像,英祖君臣多番讨论,最终安置在永柔县卧龙祠中,与诸葛亮、岳飞一同崇祀,此庙变成朝鲜之“三忠祠”。卧龙祠建于宣祖年间,肃宗扩及岳飞,英祖再添入文天祥,使之成为朝鲜崇祀中华英烈的重要场所。这与大报坛崇祀明朝皇帝的意义一样,系朝鲜王朝后期尊周思明又一重要象征,宣示朝鲜王朝坚守中华正统。  相似文献   

8.
陈雍 《文物》1989,(11)
在《新发现的"十七年丞相启状"戈》一文里,我们曾作出这样的推论:"疑监造戈的‘丞相启’即‘史失其名’的昌平君。‘丞相状’,很有可能是隗状。"胡正明同志对"丞相启"可能是"相国昌平君"的说法提出了商榷意见。胡同志的文章建立在下面这段经他重新标点的史料上:  相似文献   

9.
七个多世纪以来,一个不朽的生命和着他在零丁洋上的浩歌,在九州大地的精神领地支撑起共工氏也触不倒的擎天柱。他就是《正气歌》的作者、江西吉安人文天祥。文天祥除了曾领兵至衢州外,还与两位衢州籍的宰相有着干丝万缕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两位衢州籍宰相问接铸就了文天祥的生与死。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父亲王炎是一位电影艺术家,导演过《战火中的青春》、《冬梅》、《独立大队》、《从奴隶到将军》、《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悠悠故人情》等十几部电影,晚  相似文献   

11.
徽州祠祭     
正徽州祠祭,是流行于徽州境内各宗族祭祀祖先的一项重要礼仪活动。分族祭和房祭,祭祀内容有春祭、中元、秋祭、冬祭,先祖诞辰、先祖忌日等,最普遍和最隆重的祠祭是春秋二祭和冬祭。徽州祠祭按照朱熹《家礼》的规定,整个祠祭活动过程组织完整,程序规范、仪式隆重,参祭人员必须整衣肃冠,由礼生读祭文,祭文写作有固定的格式。徽州  相似文献   

12.
民族英雄文天祥是哪里人?他的祖籍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似乎已成定论,其实,还有待于商榷。首先是文天祥的祖籍,有的以为“先君子尝考次谱系,文氏由成都徙吉”,与《纪年录》亦云:“庐陵文氏来自成都”,遂据此得出结论说,文天祥的祖籍在成都。然而,庐陵(今江西吉安县)文氏的祖籍是否在成都,尚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因为据《富田文氏族谱》记载,文天祥的先世文时,是西汉景帝末蜀郡太守文翁的后裔。文翁是  相似文献   

13.
1994年5月,石家庄市北郊后太保元墓群M4出土了史杠墓志。这是河北经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方元代志石。志文虽只短短的527字,但志主具有丞相公子的身份,且本人官至正二品的湖广行省右丞,更为元代画家,故而此志的发现,甚为难得。现就该志史料价值,略作分析。一史杠的在世时间志主无传,或在两元史《史天泽传》、《礼乐志》中偶见其名,或散见于元人文集等,但均不著其生卒年月,故此前无法确知史杠的在世时间。《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据《神州大观》一书记史杠“至正十二年尝作午瑞图”。  相似文献   

14.
谢济世传奇     
邓延喜 《文史春秋》2003,(11):28-30
谢济世(1689年—1757年)字石霖,号梅庄。广西全州县龙水镇桥渡村人。20岁举秀才,当年秋乡试中解元,24岁殿试中进士,38岁时,考选为浙江道监察御使。他从小聪明过人,12岁曾代父作《观风制艺》,著有《梅庄杂著》,《大学注》,《经义评》,《西北域记》等。谢济世铁骨铮铮,嫉恶如仇,为民请命,不畏权贵。一生四次被诬陷,三次坐牢,两次丢官,一次陪斩,一次充军,历尽坎坷,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巧对舅联谢济世小时候读书很用功,为了静心读书,他经常到一里远的龙隐岩去读书,并在岩中题了不少诗。一次他舅舅从才湾到桥渡谢家作客,刚上楼,看见谢济世抱着楼下…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文物管理处拣选、入藏秦戈一件,戈内刻铭文四行共十九字,文曰:十七年,丞相启、状造,郃阳嘉,丞兼、库(月隼)、工邪。郃阳。《文物》1986年第3期刊载田凤岭、陈雍同志《新发现的"十七年丞相启状"戈》一文,考证此戈铸于秦王政十七年。关于戈铭中的"丞相启",文章认为:"(秦始皇)十年至二十六年之间的丞相,《史记》失载。值得注意的是秦王政九年平定嫪毐的相国昌平君,《史记》未言何时免相,只说‘二十一年,……新郑反,昌平君徙于郢’  相似文献   

16.
“9·18”、《田中奏折》与王艹凡生潘昌龙对于“9·18”及田中奏折的探讨,已历经多年了,大是大非问题已然明确。不过,还有许多细微之处,在研究中尚未顾及。本文想就王艹凡生与“9·18”和《田中奏折》的关系提供一些线索和想法,同时提请人们对王艹凡生、谢...  相似文献   

17.
提起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想起文天祥,但鲜为人知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最早并非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起码,稍早一些耶律楚材的《峄山书怀》诗中,就有该句:“人生自古谁无死,最恼苦乐由他人!望极天涯路漫漫,才如江湖命如丝.”  相似文献   

18.
南宋乾道八年(1172),“王炎宣抚川陕”,陆游被“辟为干办公事”,①由夔州(四川奉节)到南郑(陕西汉中)前线王炎幕府。当时他参赞戎机外常率幕僚外出狩猎,曾有刺虎壮举,《剑南诗稿》、《渭南文集》(以下简称《诗稿》、《文集》)有四十余首诗词记述。因《宋史·陆游传》和历代野史杂记均无记载,陆游诗(下简称陆诗)也仅片言只语,且涉及时间、地点、方法等屡有变化,故打虎轶事几被视为子虚。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认为:陆游打虎“或说箭射,或说剑刺,或说血溅白袍,或说血溅貂裘,或说在秋,或说在冬。《剑南诗稿》卷一《畏虎》:‘心寒道上迹,魄碎  相似文献   

19.
明嘉靖《海门县志》万历增刻本载有文天祥《渔舟》诗:“一阵飞帆破碧烟,儿郎惊饵理弓弦.舟中自信娄师德,海上谁知鲁仲连.初谓悠扬真贼舰,复闻款乃是渔船.人生漂泊多磨折,何日山林清昼眠.”我们认为这是文天祥途径通州海门时留下的诗篇.于是我和梁学平的《一首山歌唱出一个剧种》(《艺苑》1989.1)一文引用其中记载当时渔歌风格的“初谓悠扬真贼舰,复闻款乃是渔船”两句.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文天祥《渔舟》诗不是途经通州海门所写,而是经过京口、瓜州间的古长江口海门时写的,并认为“贼舰”系“战舰”之误.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史记》关于战国时期诸侯各国的历史纪年,有许多自相矛盾、混乱不清的错误。这些错误中有的属于系统性的误差,有的属于个别性的误记。如齐桓公午的在位年数,《史记》中的《田敬仲完世家》和《六国年表》均作六年,面《竹书纪年》作十八年,但青铜器《陈侯午敦》的铭文记载有齐桓公午十四年的事。这说明,“《纪年》为是,而《史记》实非”,《史记》关于齐桓公午的在位年数存在着少记十二年的系统误差。又如,《史记》中的《秦本纪》和《六国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