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蜀史志》2011,(3):24-24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辑的《地方志工作文献选》近日出版,计60万字。该书收录了全国及四川省部分地方志工作文献,分“行政法规”、“抗震救灾志工作文件”、“地方志工作文件”、“领导讲话”、“附录”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2.
方志向有图、表、录、考体,图是指用线条颜色描绘的事物的形象。如方志的地图、示意图、画图等。照片是人、事、物的影像的图片。如方志的彩色、黑白照片。郑玄云:“表,明也,谓事物微而不著,须表明也”。如方志的统计表、人物表等。录是记载言行事物的册籍,附录是指附在图书正文后面的有关文体、布告、文章、图表、索引、资料等,便于读者查考,或有助于读者理解正文。方志的考是查核、稽考、研考,如县名考、县治考、地名考等。方志的图、表、录、考体是在方志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目臻完善的。1985年4月19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第九条指出:“新方志的体裁,一般应有记、志、传、图、表、录等”。  相似文献   

3.
伊犁河谷9部首轮志书均在全志之末设有《附录》编,收录诗文、旧志、文献碑记、奇闻轶事等。纵观这些附录,其优点是收录诗文有价值、所录史料珍贵。但同时存在遗漏重要文献资料、所录与当地无关系、要项从“正位”贬到“附录”、志中有志、个别资料缺少价值等瑕疵。  相似文献   

4.
2009年9月1日,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在成都组织召开了《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和“附录”分卷编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和“附录”分卷编纂委员会成员和编辑室部分成员150余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5.
再论附录     
附录是指附在正文之后的,非其它篇目所可包含而又值得留诸后世的资料集辑。其作为志书的一个门类出现于志书之末,始于北宋,但那时尚无"附录"之名,清末、民国才有了"附录"之名,但旧志中命名"附录"的志书极少,直到新中国首轮修志以来,各地志书才普设附录,现已成为新编地方志的基本体裁之一。本文旨在探讨志书附录的由来、功能、内容收录标准及如何编写,尤其强调在内容上要区分附录的"录"性与杂记的"杂"点、艺文志的"文"属三者间的不同,避免志书内容的交叉重复,从而为二轮续志附录的编纂提供一些借鉴,给新修志书续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6.
“修志之道,先严体例,义不先立,疑以传疑”自开始从事地方志编写工作至今,28年来笔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地方志体裁问题。1983年8月1日,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在太原通过的《新编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建议中,提出“方志的体裁,应有记、志、传、图、表、录等体”。1985年4月19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发布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重提以上6种体裁。1997年5月8日,  相似文献   

7.
赵心愚 《上海地方志》2022,(1):38-44+95
《西藏志》在“门目体”清代西藏地方志中最早设置了“附录”目。“附录”目虽只保存了三部分资料,但其设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初西藏地方志的发展及高潮的到来,对之后的清代西藏方志以及清代西藏史地研究著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附录”资料虽然发现于《西域全书》乾隆七年抄本之中,但实为乾隆元年稿本中的资料,最初来源则应为清驻藏大臣衙门档案资料及相关人员雍正年间在拉萨及西藏各地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西藏志》编纂者虽主要在《西域全书》抄本基础上调整和增删,但部分内容也参考和借鉴了《西藏志考》的记述方式,并采用了某些资料。即《西藏志》与《西藏志考》也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辞海》对附录一词的解释是:“附印于图书正文后面的有关文章、文件、图表、索引、资料等,便于读者查考,或有助于读者理解正文。”“录”是方志体裁之一,志、传、记、图、表、录六体并用,以志为主,传、记、图、表、录为辅,各专其“职”,缺一不可。以“录”为名的志书大约始于魏晋时期,流传至今的有宋程大昌的《雍录》和高似孙的《剡录》。当时“录”与“志”在体裁和记述方法上区别不大,同属一类。“录”与“志”的字义相通,都有抄写、抄录之意。宋以后.“志”在志书中成为述事主体,而“录’居于附属地位,两者在志书中有了明…  相似文献   

9.
梁滨久 《沧桑》2011,(5):8-9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地方志的体裁,一般应包含述、记、志、传、图、表、录,以志为主体。”许多志书也都在《凡例》中对体裁作如此表述。以志为主体,就是分志(包括人物志)占有大多数篇幅。然而各体也不是壁垒森严的、各自独立的,而是有所交融。如志的篇首、章首、节首撰写无题序文,行文中配以图(照)表录,  相似文献   

10.
自去年全国第二次地方志工作会议以来,掀起了新中国地方志编纂的第二次高潮,吹响了续修志书的号角。1997年5月8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二届三次会议讨论通过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对新编地方志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方法,志书编纂的技术处理等问题作了重新规定。其中第三章第十三条指出:“地方志的体裁,一般应包含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为主体。图表采用现代技术编制”。可见,图是当代志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志书以记、志、传、图、表、录几大部分组成本学科完整的体系和内容。追溯方志发展史,《图经志》、《…  相似文献   

11.
地方志附录,从框架设计到取材标准,往往是众说纷纭,且有很大的随意性,使得这一体裁的存在价值及其特殊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地发挥和体现.究其根源,主要在于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给附录下一个比科学、准确.公认的定义.因此,讨论地主志附录的定义,对地方志编纂学的研究,对地方忐编纂实践和广大读者了解.利用地方志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方志书质量规定》明确要求:“坚持志体”,“体裁运用得当,以志为主。”何谓“坚持志体”、“以志为主”?我的理解是,志者,记也;志体者,以文字记述为主的历史著述体裁也。亦即,编修地方志书要以文字记述为主,至于图、表、照、录等其他体裁或手法在志书中的运用,只是对文字记述起辅助、补充、丰富、说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旧志整理及其开发利用的现实意义 中国旧方志十分丰富.是综合记载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理、自然等历史状况的百科全书和“一方之全史”。在中国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中,地方志在史部各分类中数量最多。据《中国地方志综录》可知,  相似文献   

14.
<正>附录是地方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编纂一部地方志书能否在附录中凸显出地方特色,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志书的质量。谈到附录的地方特色,首先要弄清楚附录的内涵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附录是指附在正文后面与正文相关的文章或参考资料;2012年第六版的《辞海》中解释:附录,图书中的一种辅助型文字。附于图书正文后面,与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或与正文内容有关但不适宜放入正文的各种材料。包括对正文内容有所增补的文章、文件、图表、书目、大事记、译名对照表等。《中国方志大辞典》中解释;附录则  相似文献   

15.
2011年9月,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德阳三农图志》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德阳三农图志》编纂始于2010年3月,历时1年半完成;由卷首、概述、大事记、农业、农村、农民、附录七部分构成。采用述、记、图、表、录等体裁,以图、志为主,设中英文目录;成书约35万字近千幅图片。该志本着存史资政的原则,以图为主,图文结合...  相似文献   

16.
图和表是地方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编志书不可缺少的两种体裁。它是将复杂有序的事物,用图形、表格等形式表现出来,使读者一目了然。有了图表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文字记述,而且可以佐证文字记述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弥补文字之不足,形象直观地表现事物的各个细节。图和表在旧志中已被广泛应用。1985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中也指出:“新地方志的体裁,一般应有记、传、志、图、表、录等。以专业志为志书的主体,图表可分别附在各类目之中。”并要求“图表尽量采用现代技术编制。”由此可见,图表的运用是地方志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地方志作为资料性著述 ,历来由撰述和记注两部分组成 ,前者是志书的主体 ,后者是重要的原始资料辑存。资料辑存被我们称作“附录”。“附录”作为志书体裁之一 ,有补充正文 ,便于读者查阅、理解之功用 ,历来被方志编撰者所广泛运用。附录的位置 ,有的置于章节之后 ,有的置于全志之后 ,作为志余珍补 ,辑录有价值的资料。正象清代方志大家章学诚在《方志立三书义》中所说的 :“‘拦入则不论 ,弃之则可惜’,‘稗野说部之流’等剩闻余说 ,常以类附于志后”。瞿宣颖也说 :“琐事零闻不入正志……其无所附多者 ,然后附入丛录为是”(《志例丛话》)…  相似文献   

18.
对一部志稿《附录》的商榷周永光某志书送审稿的《附录》分为7项19目共约3万字。所记各项均有价值,多数都应该入志,但对于“录”这种体裁的掌握,资料的编排运用,以及表述上,尚有值得斟酌之处。笔者提出以下掘见,期与同仁共商。@送审稿第一项的(一)、(二)、...  相似文献   

19.
论新方志的基本记述要素牡丹江市志办吴树刚一部地方志书,要写的内容很多,体裁亦有七八种之多。1985年4月19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讨论通过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第二章志书体例第九条规定:“新方志的体裁,一般应有记、志、传、图表、录等,以专志为志...  相似文献   

20.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是古蜀文化乃至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亮点,举世注目。《三星堆图志》是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拓展地方志文化思路所编纂的四川第一本大型图志。它的主要特点和创新点主要体现在:1.《三星堆图志》著录注重科学性,以“志”这种特殊的体例为统帅,分别由文物志、考古志、学术志三部分志组成,并将三星堆大事记作为附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