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旧唐书·地理志》同、丹、庆三州和凤翔府部分纠谬吴松弟1.第1400页,同州序:(贞观)八年,省长宁县,废西韩州,以创阳、河西二县来属。《新志》韩城下云:“贞观八年州废,以韩城、河酉、部阳来属,”本志韩城下亦云:“贞观八年,废西韩州,以韩城等三县复还...  相似文献   

2.
明史未载,方志、实物补阙一则韦甘睦今广西宜州市在明代名宜山县,时县境内先后设置几个土司(正、副长官司及巡检司)。为在《宜州市志》中记述各该上司的设置裁废经过,先查阅《明史》。《明史·地理志》庆远府条载:“庆远府(元庆远路),洪武元年为府,二年正月改庆...  相似文献   

3.
有的史学史论著,称李延寿所撰《南史》、《北史》“贯通前后不分正统。”或说《南》、《北》二史“承认南北分裂,不强调谁顺谁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还有的论著亦仅赞李延寿父子贯通南、北诸史、削其相互攻讦之辞而表现出来的史识,对《南》、《北》二史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正统观念鲜加论述,因而有必要对这一问题作一辨正。《北史》卷一百李延寿自述其著述之由:父“大师少有著述之志,常以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南北分隔,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又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亦往往失实。常欲改正,将拟《吴越春秋》,编年以备南北”;延寿承其志,编为纪传体断代通史。在《北史》卷九三《僭伪附庸列传》序中,李延寿说:“至如  相似文献   

4.
侯莫陈颖为北周和隋朝名臣,《隋书》和《北史》均有传。他于隋仁寿二年(602)出任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岭南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隋大业初应召回京,大业六年(610)复任南海太守,大业九年(613)十月卒于南海郡治,唐武德八年(625)七月迁葬于雍州咸阳县。明人曹学佺《广西名胜志》误把宋代赵明诚《金石录》收录的“隋桂州总管侯莫陈颖墓志”抄录为“隋桂州总管陈莫颖墓志”,并误以为是广西临桂所出墓志。清嘉庆《广西通志》以讹传讹,将其列入《金石略》“待访目录”中,今予订正。  相似文献   

5.
尔朱的先辈是北魏末年的尔朱彦伯,尔朱彦伯的从兄是一度权倾朝野的尔朱荣。他们一度拥兵自重,专秉朝政,于时立君废主,握赏罚之柄,擅生杀之威。尔朱,其高祖彦伯《魏书》、《北史》有传,曾祖尔朱敞《北史》、《隋书》有传,其志《大隋故上开府徐州总管边城郡开国...  相似文献   

6.
正《连州刺史厅壁记》(唐·刘禹锡)载:"按宋高祖世,始析郴之桂阳为小桂郡,后以州统县,更名如今,其制义也。"宋高祖,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于晋哀帝兴宁元年(363),永初元年(420)即皇帝位,崩于永初三年(422)。宋高祖世,是指宋武帝刘裕在帝位期间,即420-422年。因此上文可理解为:南朝宋永初时(420-422),桂阳县由桂阳郡析为小桂郡,后以州(郡)统县,几经变名为刘禹锡受贬任刺史时(815)的连州。史上各版《连州志》的修纂者  相似文献   

7.
正唐大历元年至二年(766-767),道州刺史元结(字次山,719-772)在任上客游邻郡连州,修筑并命名海阳湖,事载历代《连州志》。"海阳"作为一个地名称谓,东南西北都有;"海阳湖"作为特定称谓,唯独岭南连州才有。连州不但有过海阳湖,还因海阳湖诗文辈出而孕育出连州文脉的海阳湖分支。作为实体的海阳湖虽然早已湮没了,而升华为人文  相似文献   

8.
十六国北朝“岭北”地名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北地名的溯源,现在看来只能追到《汉书·地理志》。汉志北地郡下辖19县,首县为马领县,现已确定为西汉北地郡治所,谭其骧先生主编《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图说部分定其今地为“甘肃庆阳西北”。《后汉书·郡国志》凉州北地郡下辖6县,已无马领县。《元和郡县图志》卷3记庆州马领县沿革,“汉末为虏所侵,至后魏为朔州之地”,隋朝大业元年(605)“分合水县于此置马领县”,十三年(617)因“陷贼”而废,次年“于今县理北四十里百家堡置马领县”,其地理位置变动不大。《元和志》又云“县西一里有马领坂,因名”。按史料记述…  相似文献   

9.
富县位于陕西省中部,洛河纵贯南北,西接甘肃省。秦置雕阴县,晋废。隋分置洛交县。查宋人所著《太平环宇记》,得知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始置直罗县,属鄜州。元废县入鄜州。1913年改鄜县。1964年因“鄜”字生僻,始改为富县。柏山寺在富县西一百余华里的直罗镇,周围群山环抱,中间形成一片较平坦的川  相似文献   

10.
清人杨守敬在《水经·澧水注》“澧水自县东运临澧、零阳二县故界。……东标零阳,西揭充县。充县废省,临澧县即其地,临澧县之故治。临侧澧水,即为县名。太康四年置。”诸句下疏云:“充县废省,今临洼县则其地也”;又云:“晋但有临澧县,《晋志》充县、临澧并载,失之”。俱误。按汉充县,治令桑植县。晋时临澧县治与此同。据《汉书·地理志》,武陵郡领有充县,后汉仍(见《续汉书·郡国志》)。《水经·澧水注》云:“澧水自(充)县东迳临澧、零阳二县故界。……东标零阳,西揭充县。充县为省,临澧县即其地,临澧县之故治,临侧澧…  相似文献   

11.
一、河东道代州“贞观四年,又督灵州”,又“今督代、忻、蔚、朔、灵五州”。代州都督府所管代、蔚、忻、朔周州皆在河东道北部,按同书及《元和郡县图志》,自武德二年于关内道西北置灵州总管府,七年改为都督府,开元二十一年又置朔方节度使,终唐之世为关内道西北之重镇。河东道之代州总都督府管下不应有此飞地。此二处“灵()”当为“云()”之误。二、江南东道台州“(武德)八年,废始丰、乐安二县人临海”。殿本原作“八年废始丰、乐安三县人临海”。按《新唐书’地理志》台州临海县条注云:“武德四年析置章安县,八年省。”引日…  相似文献   

12.
隋萧瑒墓志考李春敏隋萧墓志,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市北。现存洛阳古代艺术馆。志石与盖为正方形,长宽均59.2厘米。志盖阳文篆书题"隋故秘书监左光禄大夫陶丘简侯之铭"(图一)。志文凡24行,满行24字,正书(图二)。现将志文抄录于下:图一萧墓志盖拓本(约1/...  相似文献   

13.
唐邺县两治所考附:隋邺县两治所张之唐之邺县县治,较早见载于《元和志》,后,《旧唐书》也载,然二者并非一处。兹分别考述之。其一,《元和志》相州邺县条云:"故邺城,县东五十步。"此言元和时,邺县治位于古邺城西五十步处也。此邺县治至北宋熙宁五年废为镇,即元...  相似文献   

14.
<正> 《后汉书·郡国志》云:“沅南,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置。”沅南县是东汉政府在当时平定了发生于武陵郡沅水流域的蛮族“叛乱”后分临沅县(当时武陵治此)之临乡地设置的。隋平陈后复并于临沅,置为武陵县(见《隋书·地理志》)。至宋乾德年间,故沅南县地又从武陵县  相似文献   

15.
正二、南下灭陈的具体部署隋文帝杨坚刚刚夺取政权便有吞并江南之志,但新建的隋王朝内部不稳,实力不强,尤其北部边境屡遭突厥袭扰、牵制,所以隋文帝的统一战略被迫由先南后北改为先北后南。开皇四年(584年),隋文帝利用突厥内部矛盾,通过政治外交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略击败了强大的突厥,平定北方。北方边境的安宁为隋文帝大军南下灭陈提供了坚实的后方  相似文献   

16.
我主编《吐鲁番市志》时 ,史志办给我提供吐鲁番厅改县的时间均为民国元年。在此以前 ,我审订过几部县市志 ,《哈密县志》记述“民国 2年改哈密厅为哈密县”;《阿克苏市志》云 ,“民国 2年 4月 ,温宿本府改为阿克苏县”,《库车县志》云 ,“民国 2年 (1913)十月改库车直隶州为县”,《莎车县志》云 ,“民国 2年 (1913)莎车废府设县”;《乌鲁木齐市志》云 ,“民国 2年 3月撤销迪化府建制 ,保留迪化县管理城乡钱粮民刑诸事”。上述府、州、厅改县都在民国 2年 ,为什么唯独吐鲁番厅改县是在“民国元年”,问其资料出处 ,得不到肯定的回答。经四处…  相似文献   

17.
河东路平晋军(中华书局校点本,下同)《宋史·地理志》“太原府”条记载:“平晋县,熙宁三年(1070)废入阳曲,政和五年(1115)复”。按《宋会要辑稿》方域五:“平晋县……建隆四年来降,以为平晋军。太平兴国四年改为县,熙宁三年废(入)阳曲县”。《舆地广记》卷18记载同《会要》。《元丰九域志》卷4也载:“建隆四年以晋阳县为平晋军,太平兴国四年废军为县,熙宁三年省平晋县人阳曲”。故《宋志》“平晋县”条下应补入“建隆四年升为平晋军,太平兴国四年废为县”。河北路承天军《宋史·地理志》无载。《宋会要辑稿》…  相似文献   

18.
<正>南京栖霞在秦代时就属江乘县,隋平南陈后,曾一度被废。自南朝起,由于栖霞寺香火日渐兴旺,香客纷至沓来,商贾汇集成市,逐渐在寺前形成了热闹的集市。成书于南宋景定二年(1261)的《景定建康志》中,就有“栖霞市,在上元县长宁乡摄山栖霞寺之前,去城四十五里”的记载。《景定建康志》由马光祖修、周应合纂,这是目前已知记录栖霞老街情况最早的文献,  相似文献   

19.
《晋书》卷十五《地理志》载荆州天门郡所统五县中 ,有充县和临澧县。考诸史籍 ,充县和临澧实为一县 ,以之并列为二县 ,似误。最早对充县和临澧县的关系予以关注的是北魏的郦道元 ,他在《水经·澧水注》载“充县废省 ,临澧即其地 ,县即充县之故治 ,临侧澧水 ,故为县名 ,晋太康四年置”。从这条材料可以看出 ,郦氏认为临澧县即充县故地 ,二者在地域上实为一地 ;晋太康四年所置之临澧县是在充县废省后设立的 ,二者有时间上的前后相继的关系。郦道元是北魏人 ,他之所记为前代之事 ,其说应为可信。另据最新据日本国宫内厅书陵部所藏宋本影印之《…  相似文献   

20.
西汉朐衍县城地望考亿里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秦穆公时,岐、梁山与泾、漆水之北有朐衍之戎,后灭于秦。《汉书·地理志》又载,西汉于此地置县,因处于朐衍戎居地,故称朐衍县。东汉初期县废。由于史书仅记其大致位置,对其县城的县体地望,现代学者很难以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