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至抗战前安徽在全国稻米供需格局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末至抗战前,我国稻米供需格局发生了变动,清代前期的粮源地中仅剩下湖南、江西和安徽三省.三省中,安徽稻米输出量最大,历年输出最为稳定,销售范围最广.安徽成为全国首要米源地的原因主要有:皖米因人口锐减输出量增大;芜湖米市的形成吸聚了大批米粮和米商,使皖米销售范围扩大、销量增加;皖米的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强;湘、赣两省的输出能力有所降低,实际输出量减少等.  相似文献   

2.
清代前期竹木运输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竹木流通在清代前期的数量是比较多的,在整个商品流通中应当占有一定地位。这从政府专门设立征收竹木的税关,就可以得到证明。本文以长途流通的竹木为主,围绕设立在流通主干线上征收竹木的各税关,利用多角度综合评估比较的方法,粗略估计清代前期的竹木运输量。  相似文献   

3.
嘉道时期是清代前期铸钱数量相对较多的时期。对于当时全国的年铸钱数量,张家骧先生在其所著《中华币制史》中,依据《户部则例》规定各钱局所设炉座、卯数以及每卯铸钱数量的多少,计算得出“嘉庆五年,全国铸造总额为二百零五万缗(又称串)”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清代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调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清代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调整陈锋清代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几经变动与调整,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关系及其性质而言,清代前期与后期是大为不同的。前期,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调整,主要反映出在户部控制之下,钱粮起运、存留比例的变动;后期,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出现...  相似文献   

5.
锦州是清代前期东北沿海的重要港口,为山海关主要税口。其腹地范围包括辽西平原和直隶承德府的东部地区,输出以大豆、杂粮、瓜子、药材等农副产品为大宗,输入则以南方的茶叶、布匹、杂货为主。汇聚于此的有江浙以及福建、广东、山西、山东、天津等地的商帮,其商业构成以货栈、金融、粮食等业为主。  相似文献   

6.
清代后期,中国西南的耕地可能达到了四千万亩,而非史志所载的一千二百万亩。新垦耕地多处边缘地区和山区。尽管旱地仍占主导,但梯田的发展、粪肥的使用、轮种技术的推广还是使西南的土地利用有了较大进步。稻米、荞麦等传统粮食作物的种植有较大发展,玉米、马铃薯、花生、油菜等外地作物传入,对西南粮食生产和各族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清代西南边缘地区取代了中心区,成为主要的粮食生产和输出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清代前期棉花、棉布在全国各地运销情况的历史考察,说明在清代前期,全国绝大部分州县的棉花、棉布是自给不足,或者是自给有余的,人们都要依靠棉花或者棉布市场。正是大多数人的这种需求,才形成了棉花、棉布在省际间、县际间、城乡间、乡村间的流通。这也是棉花、棉布流通的最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8.
清代粮食市场和商品粮数量的估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清代粮食市场和商品粮数量的估测郭松义一在清代,随着国家赋税中货币份额的增加,城镇人口和其它非农业人口比重的加大,以及田间经济作物面积的不断扩大。使得粮食商品比的程度也比已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发展。清代国内的粮食贸易,多通过农村集市、中心镇集、地区性集散点...  相似文献   

9.
清代的直隶州曾相当普遍地出现于中国的大多数省份 ,其数量超过了元、明两代。清代前期 ,中央政府对行政区划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 ,明代施行过的复式三、四级政区层次被完全简化成单式的省 -府 (直隶州 ) -县三级制。而在简化层级的同时也实现了府的幅员的缩减 ,进行这一改革的主要手段就是增置直隶州。所以 ,直隶州的调整、变动成了清代前期行政区划改革中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从乾隆建阳田赋案论清代的赋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平 《清史研究》2004,(2):71-77
清代赋税日常调整及决策机制是清代赋税政策趋向的重要体现。在清代前期的多次赋税调整中 ,乾隆元年 ( 1 73 6)对于福建建阳县田赋案 (私自降低征收标准 )的处理 ,就赋税征收额度和范围确立的依据、赋税征收与民众生活安定的关系等问题 ,提供了生动的案例说明。分析表明 ,清朝的赋税管理实际上是在中央严格的原则和地方的灵活应对之间进行运作的。  相似文献   

11.
清代前期流通格局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前期,全国商品流通的范围和规模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同时,明代以运河为主干,以江南为中心的流通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长江、沿海逐渐取代运河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干线,沿江、沿海一批重要的流通枢纽城市迅速崛起。流通格局的这一变化,既是全国性经济布局变化的反映和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政府政策的很大影响。本文拟对清代前期流通格局的变化做一初步探讨。(一)明清两代运河的商品流通及其变化明代禁海,运河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品流通干线。京杭大运河北起京师,南至杭州,流经直隶、山东、江苏、浙江数省,沟通海河、黄河、…  相似文献   

12.
清代钱币数量庞大、版别复杂,其中咸丰铸钱种类尤其繁杂,原因之一是铸造了清代前期未铸造的铁、铅等材质的钱币。本文以北京宝源局铸造铁质制钱的情况做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3.
清代前期周边地区的粮食运销──关于粮食运销研究之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前期周边地区的粮食运销──关于粮食运销研究之四邓亦兵周边地区,包括东北三省、蒙古、新疆、甘肃、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居住区。一般来说,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方式与汉族人不同。他们多经营牧业,食物结构以羊牛肉为主,配以少量粮食。完全不...  相似文献   

14.
倪玉平 《安徽史学》2016,(5):161-163
正邓亦兵先生新著《清代前期北京房产市场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系陈支平教授主编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丛书》之一种,全书共计31万字,对清代前期北京房产市场诸层面问题,做了系统、深入的综合研究,这在学术界尚属首次。一邓先生长期从事清代前期商品流通史研究,近些年来围绕清代前期政府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问题,发表了系列成果,学术积累深厚。仅据笔者的粗略统计,就有《政府职  相似文献   

15.
清代台湾每年例须陈报夏、秋粮食收成,秋收指稻作,夏收即春花和双季稻的早稻。春花是次要粮食,栽植普遍的番薯亦是。但政府规定春花须列入夏收报告,番薯则不必。番薯是馈贫之粮,植于园或畸零地。春花植于稻田,与稻形成轮作,被喻为接绝续乏之谷,可见其地位。以往研究清代台湾粮食者,次要粮食必议番薯,忽略春花。本文旨在阐明清代台湾春花的种植及其与主要粮食的关系,并检验清人视春花有平抑米价作用的认知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与前代历史对比,具体考察了经过大力开垦,清代中前期广西农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为认识清代广西乃至全国的经济状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清代前期的税关,起到上承明代、下启近代的作用,是研究清代后期关税不可跨越的一个阶段。详细研究税关兴革变化,更是研究清代关税制度的基础,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描述明至清前期税关设置及其变化过程后,提出清代前期税关设置的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台运"是清代台湾米谷供输福建的一种形式..《厦门志》是记载台运最详细、最常被引用的书之一,但可能由于编撰者错误解读史料造成该书在起始时间、改折时间及开港时间的记述上存在错误,这些错误给学术研究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对之进行校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清代前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不仅大大促进了商业的繁荣,而且商业资本也十分活跃。随着清代商业的繁荣与发展,商人阶层日益庞大,而且还出现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商人集团。 纵观清代前期的商人,主要有四种类  相似文献   

20.
福建自明代中叶起出现粮食紧缺问题,人清以后,形势更为严重。本文拟就清代福建粮食短缺问题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