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绸之路》系综合性文化刊物。它以弘扬丝绸之路优秀历史文化、展示现代丝绸之路发展风采为主旨 ,以高起点、高品位、高水平为质量要求 ,努力在历史与现实、文化与经济、中国与外国、专家与群众之间铺路架桥。 1994年和 1999年连续两次被评为甘肃省一级期刊。为迎接西部大开发 ,促进西部地区文化建设 ,从2 0 0 1年元月起 ,《丝绸之路》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改刊以后 ,在内容上将加大旅游分量 ,进一步突出表现西部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强化西部风情和多民族色彩 ;在表现形式上将向通俗化靠拢 ,力求高雅清新、生动活泼、图文并茂、雅俗…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随着现代文明和人类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如何从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全方位开发西部旅游资源的特色优势?古代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与现代丝绸之路的无限生机,使它与西部人文、自然景观及其文化旅游价值具有深广的开发前景应立足于西部的现实,依托特色资源,发展特色旅游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对当前世界经济版图产生了重要影响。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甘肃河西走廊,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自古以来成为丝绸之路的咽喉孔道和连接中原地区与西部边陲的黄金通道,在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维护"玉石之路"及古丝绸之路畅通,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今天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中,更具有独特的地位和良好的发展机遇,迎来了打造河西走廊旅游文化黄金线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年下半年,由《时尚》杂志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组成的丝绸之路联合考察队,取道甘肃、内蒙和新闻,行程三千多公里,寻访一要被遗忘的古丝绸之路。此行的目的是,寻找西部昨天的荣耀与辉煌以及中国最早的国际化进程,并关注今天西部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2004,(9):60-60
在社会各界支持下,《丝绸之路》不断发展,逐步成熟。2001年改为月刊后,增强了可读性和趣味性,拥有了更多的读者和作者。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与西部文化的重新起飞,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西部这片热土,到西部考察、旅游、观光、投资。为进一步突出西部特色,强化旅游内容,从2004年第7期开始,《丝绸之路》在办刊宗旨不变的情况下,从办刊方向上转为旅游文化刊物,重点推出丝绸之路风光旅游、人文介绍、民俗风情等内容,服务读者,发展自身。关于改刊后的相关栏目,在原有栏目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调整,现详细介绍如下:特别报道:聚焦西部具有社…  相似文献   

6.
七月流火,骄阳如炙,省城兰州涌动着改革大潮。在首届丝绸之路节筹办的紧锣密鼓声中,各项改革措施纷纷推出,好戏连台,振兴丝绸之路与西部改革开放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态势已经赫然在目,呼之欲出。就在这种时候,我们走访了省政府副秘书长、甘肃丝绸之路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于忠正同志。这位温文尔雅的领导干部成竹在胸,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7.
马玉蕻 《丝绸之路》2008,(12):53-53
《丝绸之路》杂志创刊16年来,紧紧围绕“弘扬丝绸之路优秀文化,服务中国西部现代旅游”的办刊宗旨,以“追求高品位和可读性统一”的风格,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人类总是充满智慧,历史总是充满追求。用“丝绸之路”这样洋溢着诗情画意的称谓来称呼中华神州通向欧亚异域的西部陆上通道,真不愧是人类永恒的微笑和历史美好的回声。地处中国大西北的甘肃省,堪称“丝绸之路省”——在45万平方公里的陇原大地上,古丝绸之路这条友谊之路、吉祥之路,与绵绵长城同行,和巍巍祁连相依,从东到西,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2005,(8):72-72
《丝绸之路》为旅游文化月刊,以“弘扬丝绸之路优秀文化,发展中国西部现代旅游”为办刊宗旨,采用国际通行大16开本,四封及内页共计20多页为铜版纸彩印,其他为双色套印。现向社会征集彩版图片稿件,具体要求如下:1.要求作品真实反映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丝绸之路现代旅游、民俗风情、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社会生活、开发建设、生态环境,丝绸之路的发展变化和西部百姓故事。2.作品以系列组照为佳,单幅图片也可,最好配简短文章,加注图片说明。3.除部分历史题材和文物考古方面的资料图片外,作品要有时效性。投寄数量不限,黑白、彩色、数码作品均可…  相似文献   

10.
季主编: 多年一直在坚持订阅《丝绸之路》,但有一点看法长期萦绕于 怀,今次不揣冒昧,反映与你,以备参考。 从本刊“弘扬丝绸之路文化,展示西部开发风采”之宗旨谈 起。丝绸之路文化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简而言之,开放、交流与 冲突这三块基石奠定了五色斑斓的丝绸之路文化,这亦是汉唐两 代大帝国海纳百川、强盛繁荣之精神根基。但是自唐季以来,丝绸 之路陆路交通方式受西域政权更迭频繁造成的交通阻塞及海上 贸易的冲击而式微。虽有元一代之短暂振兴,但总体来说,传统所 指或狭义上的丝绸之路失去活力与战略价值。久而久之,这…  相似文献   

11.
在习近平总书记呼吁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和丝绸之路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社会大背景,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西部地区自我发展成为中国新的发展点。本文总结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成功经验,并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习近平总书记呼吁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和丝绸之路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社会大背景,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西部地区自我发展成为中国新的发展点。本文总结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成功经验,并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一部内容丰富的填补空白之作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下文简称克州)位于祖国西部边陲,北部与西部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两个国家接壤。该州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素有“镶嵌在帕米尔高原王冠上的明珠”之称。该州历史上从未修过志,《克州志》填补了该地志书编  相似文献   

14.
2001年是新千年新世纪的头一年。为了宣传西部大开发,重振丝绸之路雄风,促进经济文化建设深入发展,甘肃省将举办"新千年书画大赛"。 新千年书画大赛由甘肃省文化厅主办,甘肃丝绸之路协会承办,兰州贤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大赛征稿截止2001年4月底,征稿对象为书画界艺术家、学者及书画爱好者;作品内容以宣传西部大开发、弘扬丝绸之路文化、歌颂西部秀美山川为主旨;书法形式不限,绘画画种不限。 本次大赛设各种奖项,奖金从优。大赛评审后,将选出1000件作品,在兰州举办画展,并出版《新千年书画大赛精品选》专集。 新年书…  相似文献   

15.
申培德 《丝绸之路》2009,(16):13-16
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丝绸之路旅游又因其巨大的市场潜力而备受关注。制定合理的开发模式,加强区域联合,把丝绸之路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将促进西部地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丝绸之路旅游文化集粹》由兰州铁道学院雷鸣先生主编 ,于1999年9月出版发行。全书45万字 ,是一本全面介绍中国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的书。本书观点新 ,时间跨度大 ,涉及范围广 ,画面精。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敦煌学专著 ,也不是简单的旅游指南 ,而是以20世纪新的旅游观为指导 ,广泛、系统地介绍了古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主要自然人文景观及许多鲜为人知的典故和传说。对弘扬丝绸之路文化、拓展丝绸之路旅游、推进西部大开发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丝绸之路旅游文化集粹》简介@马玉蕻  相似文献   

17.
尾生 《丝绸之路》2012,(17):44-44
在表现古丝绸之路的题材中,有这样一幅画面:一队队骆驼坚忍不拔地向前挺进;在西部一个个少数民族中,有这样一个民族与骆驼的传说有关。这个民族就是撒拉族。  相似文献   

18.
信息五则     
《丝绸之路》2004,(2):60-60
新疆政协委员呼吁中国加快“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洲、非洲和欧洲的陆上商路总称,作为沟通东西方经济、政治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被誉为是沟通中国古代与亚欧大陆的友谊之路。据了解,由于多种原因,致使“丝绸之路”这样一座历史之悠久、分布国家之广泛、历史贡献之大、沿线文化和自然遗产之多的“文化博物馆”至今仍然徘徊于世界遗产行列之外。政协委员们认为,由于丝绸之路贯穿中国西北全境,将其列为世界遗产后将能够很好地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协调经济和生态建设,从而推动西北地区对外开放的进程。专家认为,从…  相似文献   

19.
李如意 《丝绸之路》2014,(24):13-16
文章分析了丝绸之路旅游发展的政策背景、市场背景和信息化背景,提出通过创建丝绸之路“旅游信息驿站”系统,促进中国西部旅游业发展,满足现代旅游信息应用需求的构想。通过对丝绸之路旅游信息的三类不对称性现象和四类旅游主体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了丝路“旅游信息驿站”的结构层次和应用信息分类,勾勒出旅游信息驿站的框架建构。  相似文献   

20.
史勇 《丝绸之路》2011,(22):56-57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交通部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合作,成立中德合办欧亚航空邮运股份有限公司,在古丝绸之路沿线开辟航线并拓展业务。在中德合办欧亚航空公司的10年发展历程中,德国生产的经典"容克"系列飞机堪称架设空中丝绸之路的伟大先驱。这一合作举动为中国西部早期民航事业夯实了物质基础,培养了宝贵的技术队伍,促进了西北地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维系了中央与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