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鄂栋臣院士是我国极地测绘科学研究事业的开创和学术带头人,先后四赴南极、二赴北极进行科学考察,是中国第一幅南极地图——长城站地形图的测定,也是中国第一个南极地名——长城湾的命名,还是将中国测绘标志埋设在北极点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2.
<正>北极,神秘而纯净的目的地,位于地球最北端,一年中大部分岁月都被冰雪覆盖。相比南极,北极的多彩缤纷更胜一筹,随着夏天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气温,冰雪渐渐融化,随而替代的是夏秋两季色彩丰富的植被、幽蓝色的浮冰和冰山、深色调的山脊、五颜六色的极地村庄,还有那神秘莫测、千变万化的北极光。除了色彩,北极也更具活力,因为这里有更多陆地哺乳动物和鸟类品种,这其中最具标志性的动物自然是北极熊。  相似文献   

3.
南北·极     
楼洋 《风景名胜》2012,(11):104-126,14
南北极是地球系统的冷源,极地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全球范围内的气候环境。我并不是极地科学专家,但作为一名普通的旅游和摄影爱好者,我非常幸运能有机会在2011年11月和今年7月,分别前往南极与北极,展开毕生难忘的精彩旅程。  相似文献   

4.
正神秘而纯净的北极,位于地球最北端,一年中大部分岁月都被冰雪覆盖。然而北极也有多彩缤纷的一面,随着夏天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气温,这里的冰雪渐渐融化,随而替代的是夏秋两季丰富的苔原、幽蓝色的浮冰和冰山、深色调的山脊、五颜六色的极地村庄,还有那神秘莫测、千变万化的北极光……  相似文献   

5.
<正>神秘而纯净的北极,位于地球最北端,一年中大部分岁月都被冰雪覆盖。然而北极也有多彩缤纷的一面,随着夏天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气温,这里的冰雪渐渐融化,随而替代的是夏秋两季丰富的苔原、幽蓝色的浮冰和冰山、深色调的山脊、五颜六色的极地村庄,还有那神秘莫测、千变万化的北极光……  相似文献   

6.
高登义,1938年1月生于四川.高山、极地、海洋气象科学考察专家.我国第一个完成地球三极(指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的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  相似文献   

7.
王自磐,浙江诸 暨人;国家著名极地 环境与生态专家,国 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 究所研究员,德国耶 纳大学兼职教授和博 士生导师,国际南极科学委员会南极鸟类专家组成员;从事极地考察20余年。9次赴南、北极,两次南极越冬,分别参加过中国、德国和澳大利亚南极考察队,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项目,十余次应邀赴澳、美、德、日等国大学、极地研究所讲学和交流合作。极地科学研究成果颇丰,在国内外重要学刊发表科学论文60余篇,极地和海洋科普著作二百万字。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德军的入侵打破了苏联北极地区以往的平静与闭塞,苏联北极战场就此开辟。为阻断盟国租借物资在北极航线上的运输,德军采取了进攻摩尔曼斯克、打击北极航线上的盟军护航队和袭击喀拉海域的苏联极地站等军事手段。苏联最初在北极战场上遭受了严重打击,随即调整策略,撤离了摩尔曼斯克港的重要物资,并对北方海航道上的其他重要海港进行了改造。得益于对北极海域气象、冰情信息的充分掌握,苏联北方舰队随后在反击过程中将德军逼退。与此同时,北极航线和阿拉斯加-西伯利亚飞机转场的空中航线在二战期间成为苏联北极海上和空中的生命线。苏联北极战场对苏德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并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苏联北极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东田 《风景名胜》2012,(2):121-125,120
在冰蓝雪白的冬日芬兰,在北极线以北的极地,每年都在建设和消失的冰雪酒店,让人在一个完全晶莹澄澈的世界里,倾听内心柔软的声音。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德军的入侵打破了苏联北极地区以往的平静与闭塞,苏联北极战场就此开辟。为阻断盟国租借物资在北极航线上的运输,德军采取了进攻摩尔曼斯克、打击北极航线上的盟军护航队和袭击喀拉海域的苏联极地站等军事手段。苏联最初在北极战场上遭受了严重打击,随即调整策略,撤离了摩尔曼斯克港的重要物资,并对北方海航道上的其他重要海港进行了改造。得益于对北极海域气象、冰情信息的充分掌握,苏联北方舰队随后在反击过程中将德军逼退。与此同时,北极航线和阿拉斯加-西伯利亚飞机转场的空中航线在二战期间成为苏联北极海上和空中的生命线。苏联北极战场对苏德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并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苏联北极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庆雷  赵红梅 《人文地理》2012,27(3):125-130
在某种意义上,旅游资源反映人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之间的精神联系,它在类型与范畴、功能与价值、结构与联系三个方面具有可拓展的特征。若欲深入把握这一特征,首先应具备发现的眼光,其次方可论及对属性列举、共轭分析、物元变换等方法的灵活运用。惟其如此,才能使旅游资源开发策划、旅游项目创意、旅游产品设计别开生面,进而对旅游资源整合、旅游地差异化发展、旅游产品创新有所裨益。就认识论而言,旅游资源之可拓性的实践"先行",既表明创意无限性对资源有限性的积极弥补,亦暗示对拓展有限性与覆盖性的忽视。  相似文献   

12.
论旅游资源的定义:一种基于认识论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国新 《旅游科学》2004,18(4):44-48
旅游活动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活动,旅游资源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定义可以用认识论的方法来研究,通过对旅游者和旅游者的观察者旅游认知的研究,可以将旅游资源定义为:旅游资源是为旅游活动的文献体系所保育的、旅游文化范式建构出来的人们旅游价值观的承载体。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地区旅游资源配置与旅游发展增长极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铁飞 《人文地理》2000,15(5):78-80
从分析鄂尔多斯旅游资源的特点入手,探讨了其区域旅游资源配置问题,提出了变资源导向为市场导向、与旅游产品紧密相边、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互补和时空互补的四项资源配置原则,分析了该区域旅游资源配置的优势,按增长极理论选择成吉思汗陵为本区旅游发展的一个文化景观核和一个增长极。并分析了鄂尔多斯大漠风光及生态建设、建立人地和谐关系的优势与影响,认为恩格贝应是今后该地区旅游发展的另一增长极。最后讨论了旅游发展增长极的培育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旅游客源市场结构与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强华  冯学钢 《旅游科学》2004,18(3):40-44,64
客源市场的研究是旅游开发的基础,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和旅游管理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根据客源市场结构的有关理论,结合相关旅游统计资料,探讨了江苏客源市场的结构特征,分析了空间结构、时间结构与旅游者类型结构。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国内外客源市场的目标层次进行了划分,并提出了旅游市场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古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以洛阳市为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谭成文  杨开忠  彭朝晖 《人文地理》2001,16(2):82-85,21
本文首先界定了旅游产品的概念,在分析了古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势和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古文化旅游产品的两大开发战略:寓无形于有形,变形定为神动;精品化战略。最后,文章结合洛阳市古文化旅游资源的实际,分析其古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提出洛阳市古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六大战略,即精品发展战略、系列产品发展战略、资源综合开发战略、多渠道驻留游客战略、旅游网络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开发战略的指导思想下,指出了近期洛阳市古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行动重点在于,营造古都旅游氛围;综合整治古文化景点,创造舒适旅游环境;丰富产品内容,寓无形于有形;增加文化与趣味并重的项目,变形定为神动;完善产品功能,提供优质服务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旅游资源整合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明成 《旅游科学》2011,25(4):20-27
生产的正外部性和产权不明晰产生的高昂的交易成本导致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足,创新旅游资源整合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交易成本和外部性引入企业的旅游资源开发决策,发现旅游资源最优多样化程度随着旅游资源的产出弹性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旅游资源复杂程度的增加而降低。旅游资源整合机制创新可以从构建超部门的协调机构、建立旅游资源产权交易市场和选择最优的治理结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旅游资源的地理特点及综合经济开发,来阐明日本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可借鉴性。  相似文献   

18.
天趣·神构·国禁——徐霞客对于旅游资源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霞客是明末伟大的地理学家。他考察旅游资源,提出天趣和神构之说。他欣尝国禁对于保护旅游资源的利用。这些对于我们今天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事业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旅游行为地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建宇 《人文地理》1993,8(3):71-73
本文认为旅游行为地理是研究人类的旅游行为和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即它探讨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类型和旅游行为空间规律。人们对旅游的动机是为了满足求乐、求奇、求知和求美的心理。不同年龄、学历和个性的人们对旅游的兴趣爱好不同,因而对旅游路线和地点的选择,对旅游资源的评价就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丁登山 《人文地理》1997,12(1):24-28
本文根据意大利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其附近地区旅游业发展及世界近期旅游业发展趋势,对该国旅游资源进行了结构分析,将旅游点和旅游区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