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献资料是研究中国历史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依据,我国相关领域学者对此历时几十年研究已取得重要成果。本文按照历史气候研究的内容,对资料的拓展、温度变化研究、干湿变化研究、极端气候事件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五个方面的成就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迁和中国历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联系东亚、欧州和北美气候变迁及其影响 ,论述中国各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和历史的关系。指出以农为本的中国 ,尤其是北方 ,在气候变化面前显得格外脆弱。气候变化影响农业 ,从而影响社会各方面。从新石器时代至清朝 ,中国气候温暖期与寒冷期周期性变化的过程 ,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两种生态环境较量与整合的过程。在温暖期 ,中国经济繁荣 ,民族统一 ,国家昌盛 ;寒冷期 ,气候剧变引起经济衰退 ,游牧民族南侵 ,农民起义 ,国家分裂 ,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等。最后 ,作者指出 ,在历史时期 ,气候是中国北方政治命运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并强调将世界气候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历史事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诗歌具有时间上的历时性完整,空间上的广达性全面,气候事件的内容广泛性、来源独立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历史气候研究中的可能性。在运用文献资料进行历史气候研究时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气候资料的提取、运用,诗歌也不例外。任何一条气候资料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时间、空间和气候事件。如何从诗歌中正确提取和运用这三个要素就成为历史气候研究的关键。此外,诗歌写作的整体背景、诗歌中的文学成分以及诗歌本身存在的谬误等都会影响到诗歌在历史气候变化研究中的运用;而诗歌在不同气候研究内容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诗歌对于历史时期特殊气候事件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进行历史气候的平均状态研究时更多时候只能作为一种佐证。  相似文献   

4.
小冰期影响范式是近来巫术史研究中出现的新理路。它将近代早期气候异常和气候变化重新带入学术争论之中,强调小冰期气候异常影响下的人们的需要、失望和集体恐惧,并对气候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重要影响和合理定位做了充分研究,从而在自然史、社会史与文化史跨学科研究成果之间实现了某种综合。而学界对气候因素的一度忽视也有其复杂原因,如学科壁垒和跨学科研究的难度、工业社会和现代化对现代世界的解释、学术研究中的非历史主义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5.
赵治乐先生对气候变化研究提出许多意见 ,认为这是今人研究古气候存在的通病。但文中指出的所谓意见 ,主要来自赵先生对历史气候研究的不熟悉 ,其中涉及气候基本概念、天气现象与平均气温的关系、气候事件与气候温度平均值的统计关系等基础内容 ,在物候资料应用中 ,也缺乏限制因素的考虑。  相似文献   

6.
环境营造:中国历史上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贡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古代-近现代中国,历时数千年人类活动展开所具有的时空条件、土地面积和经营方式、人口规模和质量、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形态延续条件等基本内容,在世界各国中是难有其比的。国外许多科学家将加大力度利用丰富的历史文献(中文为主),用于研究和解释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变化可能具有的作用和影响份额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科学家和历史学家身上,是有充足理由的。本文认为,发挥国情和历史地理专业优势,现阶段可以视为全球变化研究框架中的重要内容是(1)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格局的变化;(2)流域生命-文化环境的构成及其成长;(3)河湖海系统的演变;(4)制度和政策因素怎样调节人类的社会经济行为;(5)提取和整理对地球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自然、人文事件。为了对人类活动引起环境变化的影响和作用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研究中需要做好的事项有(1)排查文献资料中的人为主观撰述因素;(2)核实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的范围或方面;(3)分析人类活动本身包含的复杂性因素;(4)充分估计自然本身的力量;(5)尊重和学习其它专业的研究方法及其实验结果。时至今日,科学事业发展的形势,已经将历史学加入自然科学研究计划的工作提到了研究时间表上。  相似文献   

7.
以秦安大地湾为中心的西支仰韶文化,从发生初始到发展中期与以“宝鸡——华县——陕县”为中心的中支仰韶文化保持文化交流,文化相似度较高。在距今5500年左右大地湾仰韶文化兴盛发展,自成一体,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也走向文化分流,经由石岭下类型文化过渡为马家窑类型文化,历经变迁。有趣的是这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变迁轨迹与当时的气候变迁轨迹大致相符,甚至可以寻到特定的气候突变事件带来的影响痕迹。文章立足于学者对全新世世界气候、中国气候变化,中国区域性气候差异,甘青地区气候敏感性,甘青境内冷气候事件以及气候突变对古文化发展的影响等研究,探讨中全新世甘青地区气候变化趋势与冷事件如何影响马家窑类型文化的产生、发展以及影响为何。  相似文献   

8.
诺曼征服是英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他对英国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以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殷商时期中原地区气候变迁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变迁是古代社会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对古代社会的环境变迁、经济和政治生活以及民族关系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全面地认识古代气候变迁的真实面貌,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商代是中国古代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对这个时期的气候环境变迁进行系统地研究是不可或缺的。由于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于商代后期的气候研究者颇多并且争议较大,而对殷墟以前的商代气候研究则较少涉及,所以对整个商代的气候变化情况缺乏一个较为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全新世气候事件及其对古文化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新世以来,气候和环境经历了多次变化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的气候事件;同时,人类社会也经历了古代文明社会兴起与衰落阶段。本文主要以三个具体事例初步探讨了全新世气候事件对早期人类社会及其古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二三十年来 ,我国学者科学利用中国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研究气候变化问题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还没有形成公认的较为规范的方法和手段。以最近刊出的《中国热带的小冰期及其环境效应》一文为例 ,该文作者对作为研究基础工作的历史气候资料搜集得很不全面、系统、完整 ,对现存历史气候资料的特点缺乏应有的认识 ,而对历史气候资料的判读存在多处不应有的错误。由此 ,本文提出并探讨了利用历史文献资料研究华南气候变化时应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有关气候异常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的影响,我国早在两千余年前西周周幽王时,太史伯阳甫就曾指出:"昔伊(水)、洛(水)竭而夏亡,(黄)河竭而商亡。"学者程明道所著《气候变化与社会发展》一书中提出,从公元前650年到公元2000年,中国区域地表气温存在3个数百年大时间尺度  相似文献   

13.
清代涪州地区教育在四川省内最为发达。本文作者试图从清代涪州地区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分析其教育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清代涪州地区教育在四川省内最为发达。本文作者试图从清代涪州地区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分析其教育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勒华拉杜里是法国气候史学的奠基人。自1950年代起,勒华拉杜里向法国学界仍旧盛行的气候一成不变说发起挑战,借鉴物候学(葡萄采摘日期)、冰川学方法,并参考历史文献记载,使用系列史方法,运用年鉴学派的时段理论,建构起西欧中世纪至今气候波动的精确系列。在此基础上,他吸取乡村史家与人口史家的成果,考察气候波动对西欧社会造成的影响以及历史上一系列重要事件的气候背景,并在西欧不同国家之间展开比较。经过勒华拉杜里近六十年的探索,气候史学已发展成一门广受关注的新兴历史学科,并在欧洲形成了一个由不同学科的学者参与的跨国研究网络。但是,由于历史学家中从事气候史研究的人并不多,对气候史感兴趣的其他学科的学者又缺少历史知识,勒华拉杜里开辟的气候史学的前景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6.
清代的宫廷绘画以康熙、乾隆时期最为兴盛,伴随着"康乾盛世"的到来,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画家,在内容、艺术形式和绘画技法上都表现得丰富多样,同时也承载着细致而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本文选介了避暑山庄博物馆馆藏的四幅清代宫廷绘画,以供研究赏析。  相似文献   

17.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勒华拉杜里教授在访谈中讲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从乡村史研究上说,他的《蒙塔尤》一书的成功在于他受到美国以村庄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的影响,从而得以从一个村庄的角度解读《雅克.富尼埃宗教审判记录簿》;作为最早从事气候史研究的历史学家,他注重探讨气候变化与革命等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并主张对不同国家的气候进行比较研究;作为法国年鉴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他是一个唯物论者,继承了布罗代尔和拉布鲁斯关注物质现象这一传统。  相似文献   

18.
方志是记载一定地区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著述。西域学则是清代乾(隆)嘉(庆)时勃兴的研究新疆历史、地理的新学科。西域学的产生,引起了国内外史学家的广泛兴趣和关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专门学问。它不仅推动了新疆历史研究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新疆地方志的编纂。地方志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清代北京八旗官署中的八旗都统衙门为研究对象,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城市历史地理空间布局的研究角度出发,梳理清代八旗都统衙门的分布及变迁过程,并探讨其中蕴含的政治、社会影响因素,以及空间布局与清代旗人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清代鄂尔多斯蒙地开垦是在明清小冰期中较为寒冷的气候大背景下进行的,区域人类行为与干旱及旱灾呈现出复杂的互动关系。与通常人们所认为的旱灾、饥荒导致区域农牧业生产萎缩、社会凋敝有异的是,愈是干旱及旱灾多发、严重,鄂尔多斯蒙地开垦规模愈是呈扩大之势。开垦蒙地是蒙汉应对旱灾、饥荒的一种手段,干旱、饥荒成为清代鄂尔多斯蒙地农业垦殖不断扩大的重要推动因素。这对于重新认识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有益与不利的影响,深化全球气候变化与区域人类行为关系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