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式学校建设是北京城市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其发展为城市空间带来显著变化。研究近代学校建设过程对城市史研究而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清末庙产兴学既有利于新式学校建设,也利于北京城传统空间的改造,引起了新旧文化的变迁。宏观上看,复原其制度基础和建设过程,可以总结清末庙产兴学的空间成果。从微观上看,考察学校建设带来的景观变化,可以探讨其对城市生活、文化的影响。清末学校建设以改造传统空间为主要途径,已达到一定规模,依寺庙改造的学校在小学堂中占据了重要比例,而由空间改造带来的城市文化、市民观念变迁也为学校在民国时期的进一步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历史街区的保护已经受到我国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中,街区衰败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探究历史街区衰败的原因,本文以常熟市的历史街区为例,分析了物质空间衰落、基础设施匮乏及社会空间边缘化的街区衰败问题。研究也发现历史街区衰败的原因在于政府决策困境、产权关系复杂和多头管理带来价值差异等。为此,研究建议在今后的街区保护工作中,要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而社会舆论也应当对历史街区改造更加包容。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探索"接地气"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3.
正将传统手工艺与当代社会空间放在一起讨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在工业文明时期,传统与现代是对立的,当时的观念是:一个地方要想经济起飞,就必须摆脱传统,传统是束缚社会发展的落后文化。所以在那样的时代,所有的城市空间强调的是"去地方化"。因此,我们看到的是全世界的大城市几乎都一样,一样的方盒子,玻璃幕墙的大楼,一样的  相似文献   

4.
陈城 《风景名胜》2021,(5):0165-0165
城市 , 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环境,其独特的风貌更是城市传统历史和市民生活记忆的实际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要求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尤其随着城市更新工作的推进,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对街区、建筑物和公共空间进行改造。改造,就会对该城市的历史风貌产生改变。因此在城市建筑物改造过程中,对于城市历史风貌的保护工作受到格外重视。本文将就城市更新工作中,建筑物改造如何进行历史风貌的保护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5.
过去的10年间,上海、尤其是中心城区的历史保存专题,一直在致力于从传统的精英保护模式向文化上开放、经济上协作的城市遗产再生模式的转变。对比旧区改造背景下的1997年"新天地"城市再开发、到卢湾区47街坊花园洋房区的完整修复保护,直至田子坊、绍兴路街区等更为综合、参与方式更多元的城市振兴,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趋势:不仅依赖卓越的保护和修缮技术,同时承载着各种不同价值立场的社会角色在相互接近,他们的多元共生赋予了当代历史保护的特色和意义,即如何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冲突问题,以及如何实现保护和改造行动的利益共享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鲍懿喜 《人文地理》2012,27(4):49-53
历史文化街区是个极具"空间特性"的场所,它以历史文化氛围为其最丰富的特质,显现出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多层内在价值,并通过一系列现代商业业态的调整、分布,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感与场所感,在体现城市文化多样性,延续城市文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特性与其场所精神之间的关系为理解街区及城市空间意识形态的脉络,从街区具有的同构历史感与地域性、复兴市井文化、构建与折射社会关系等几个空间特性出发,试图论证不论是在物质性的环境空间层面还是关系性的社会空间层面,历史文化街区都在其特有的历史文化空间氛围中积极创造着丰富的文脉意义,从而具有了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7.
李山石  刘家明 《人文地理》2013,28(1):135-140
本文以南锣鼓巷为例,剖析了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街区改造与提升方式。分析结果显示:在历史街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型的改造与提升方式,二者关系密切,互利共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以不破坏历史街区风貌为前提,主要应该注意开店位置、扰民现象、墙体的颜色、门窗的颜色及质地、遮阳棚放置、空调等、灯光强度等因素;发展本地文化为主要创意来源的文化创意产业是避免"千城一面"的绝佳途径,不仅可以传承保护当地文化特色传统,还可以有效避免其他城市或地区的抄袭和复制。  相似文献   

8.
《世界遗产》2014,(5):102-107
历史文化街区因具备历史的真实性、风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续性等特征,被称为"活"的城市文化景观。随着社会迅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精神需求以及审美观念上的变化对历史街区保持传统风貌特色带来很大挑战。保护理念与方法则从大拆大建、仿古造假,逐渐趋向于以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整治为主的渐进式保护模式。以下遴选出的国内外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案例,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也经历过衰败,留下了许多有形与无形的文化印记,而今在延续街区传统风土并兼顾城市发展方面,又再现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正>在聚落遗产保护中,我们有时会面对这样的说法:"聚落遗产既然是活态的,那么它的所有现状存在都是它变迁发展的一个阶段,都是由街区的居民自发建设形成的,具有存在的合理性,都是历史的一部分,也应该是具有真实性的",再进一步,"既然是活态的,街区的居民出于改善生活的需要或是街区所在的城市出于促进发展的目的,可以对街区内建筑进行必要的改建或改造,由此造成的街区变化也是历史的一部分,都是具有真实性的"。这样的说法导致的结果就是"泛遗产化",让保护工作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0.
丁少平  陶伦   《东南文化》2021,(1):14-22
历史街区是城市特色风貌建设和文化形象展示的一个重要的物质空间载体.但是,学科发展和实践研究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导致我国的历史街区在风貌更新过程中凸显出一些原真性的困境与倾向,并成为制约城市整体风貌、街区艺术形象和市民文化生活品质提升的一个迫切难题.2015年国家住建部第一批公布的五个代表性历史街区的风貌更新实践表明,其...  相似文献   

11.
12.
13.
邝以明 《收藏家》2013,(8):32-38
"居古泉先生是承前启后一位大师,岭南三家初得新技法,合居氏画风影响创出新国画。此册是居氏神来之笔。虽未署款,审定为晚年精品无疑。吾曾见居氏花鸟册不下十余件,但未有及此者,近兄以重金购藏,可宝也。壬申五月、善深。"这是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杨善深先生在居廉《水墨杂花册》中的  相似文献   

14.
夏文明崛起的生境优化与中国城市文明的肇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民族从颖河流域和汾河下游发展到伊洛平原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生境的不断优化而步入了文明时代,建立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二里头王都,从而开启了中国城市文明的先河。二里头城市文明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有力地促进了夏文明的跃进。  相似文献   

15.
新乡市博物馆搬迁至原平原省委旧址后,利用旧址主楼推出馆藏文物精品展览.其中<馆藏青铜器精品展>在展室面积、展线长度及展室结构等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精选青铜器103件,内容分青铜礼器、青铜兵器、铜镜三大部分,展示了青铜器在国之礼仪、国之战争及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反映出新乡市博物馆的文物特色,较好地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The author defines satellites primarily on the basis of their commuting links with the central city or cities. He discusses characteristics of satellite cities and towns and their functions,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location of satellit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oviet city planning. In the following translation, the Russian term gorod has been translated as city, and poselok gorodskogo tipa (urban-type settlement) as town.  相似文献   

17.
18.
万新华 《收藏家》2013,(11):59-61
清初文人画家宋骏业向来不为绘画研究者所重视,只因其曾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奉命而举荐王翚(1632-1717年)主绘《康熙南巡图》、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与孙岳颁(1639-1708年)主编《佩文斋书画谱》、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与王原祁(1642-1915年)先后主持《万寿盛典图》而进入绘画史的视野,故其生平资料现存甚少。《清史稿》将宋骏业小传附于乃父《宋德宜传》之后,曰:子骏业,自副贡授翰林院待诏,直御书处,历兵科给事中。康熙四十一年,  相似文献   

19.
20.
民国时期的商会票概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国时期纸币发行混乱,呈多元化货币发行的格局,但在各种主体发行的货币竞存中,乡村底层市场上流通的纸币,即县乡纸币,是最独特的一种。笔者有幸参与由戴建兵先生主编的《中国钱币大辞典·县乡纸币卷》的编写,有机会对石长有先生等人收藏整理的民国时期县乡纸币有较全面而又直观的了解,其中经商会注册或由商会直接发行的纸币尤为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