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澳门渔民在渔业经济活动中,与作为渔获代理商的鱼栏结成了十分密切的经济关系。渔民与鱼栏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并且经历了一个由不平等到平等的过程。渔民资本不足,购置渔船、捕鱼器具及修船费用皆需从鱼栏贷款,称为“栏信”。但在抗战之前这种借贷通常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鱼栏与渔民之间通过借贷形成一种难以脱离的依附关系,该渔船必须永远将所得渔获交与该渔栏出售,鱼价、佣金等均由东家鱼栏操纵。  相似文献   

2.
打鱼     
洱海渔家,时时划着小船漂进海里撒网捕鱼,这是人人知道的。可是他们名目繁多而又有趣的捕鱼方法,却不见得尽人皆知了。比如花笼捕鱼:人们用绿竹编织成葫芦形双层花笼,然后,张落水里,让鱼儿自由游进葫芦口,落到底层。等到笨头笨脑的鱼儿醒悟过来,想要游出去,可是,笼子上的倒须闭塞,戮鱼眼目,只好乖乖伏首就擒。所以,这里的人称花笼捕鱼为“二柄情愿。”相反,捕捉油鱼却极为艰难。油鱼最多的地方,是洱海源头渔潭坡下的油鱼洞。这里有个五丈深的潭子,一面是水,一面是崖穴,大批油鱼终  相似文献   

3.
鱼衣新贵     
《山茶》2009,(3):23-23
赫哲族所特有的鱼皮衣正在跻身服装王国的“新贵”之列,近百年来.由于移民迁徙、过度捕捞等原因.赫哲族“食鱼衣皮”的习俗正在逐渐消失.制作鱼皮衣的技术濒临失传。此外.赫哲族的鱼货也日渐枯竭。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杨源教授曾亲自参与鱼皮衣的制作.她说:“为了攒够制作一套衣服的鱼皮,我自己还在江上当了三天渔民。”  相似文献   

4.
邓胶东 《旅游》2000,(10):32-33
经过长长的夏季休鱼期,九、十月,正是渔民们收获的季节,去海滨旅游当然要去吃个痛快。那到底应该怎么玩,在哪吃呢?——听我的没错,去胶东吧!  相似文献   

5.
苏北里下河地区是江苏出名的水乡渔村,河网密布,水面广阔,鱼类资源丰富。人们捕鱼、食鱼形成多种习俗。在这里人们把若干鱼类区别成上、下两等鱼,有鳞为上,无鳞为下。此源于旧时,渔霸霸占了湖、河、沟、港、汉水面,占有渔船、渔网,开渔行,垄断渔业。贫苦渔民无鱼可捕,为了生存,渔民大造“有鳞为上,无鳞为下”、“鳗鱼是坟墓腐尸肚里长出来的”、“甲鱼是王八”等舆论。  相似文献   

6.
《世界》2017,(1):2-2
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思考和观察,让我们加深对幸福的体验。而幸福,可以有许多种方式。在老挝,这样一个疏淡隐秘的国度,旅行是在湄公河畔喝着啤酒看渔民结绳撒网的悠然,是每天清晨橘红色僧袍和亚热带阳光一同将古城唤醒的虔诚,是划着长尾船、嚼着热汤粉,吃穿住行都活脱脱像个当地人的自在与坦荡。  相似文献   

7.
<正>纵贯老挝全境的湄公河有多条支流,其中流经万荣的南松河从镇旁蜿蜒而过,河面宽窄适中,水流和缓,两岸山水葱笼,散布着众多的喀斯特山峰和溶洞,有如阳朔的翻版。和阳朔一样,这里也有着形式多样的户外运动,自行车骑行,皮划艇,探洞,攀  相似文献   

8.
太湖渔民以船为家,终年在湖上捕鱼为生,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俗。 衣 太湖渔民的服饰讲究实用,对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服装特别青睐。男子普遍穿包裤。包裤又称“笼裤”,用窄幅蓝土布制作,深裆大腰,大裤脚管,前后有密裥,束在外衣上。正反可穿,蹲站舒适,避脏通风不挂缠。腰下有空插袋,伸手可放钱物,缩手又可保暖。全年有三季都可穿。夏天穿上布用拷皮染成赭色  相似文献   

9.
不管是鲜鱼、干鱼,都是傣家人待客的好菜。傣家人经常用篾笼到江河里捕鱼,鱼急得没有办法,就跑到龙宫里向龙王告状。龙王问:“你来告哪个?”鱼答:“我来告人!”龙王进一步问:“人咋个得罪了你?”鱼申诉说:“我们和人无冤无仇,可他们天天来捕杀我们去做下酒菜。”龙王捻捻胡须,乐呵呵地高声说:“人  相似文献   

10.
华人在老挝一向安居乐业。二战以后 ,老挝华侨华人社会经历了较大的变化。 1 975 -1 986年 ,老挝当局在越南政府排华政策的影响下 ,基本上铲除了华人赖以存在的经贸根基 ,大部分华人离开了老挝。当今的老挝华侨华人社会 ,无论在经济基础和籍贯结构方面 ,基本上都不是历史上华侨社会的延续 ,而是由少数留在本地的华人、 80年代后期回归的华人以及来投资的新华侨重新建构的。当前 ,老挝华侨华人主要从事商贸活动 ,有较高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但尚少有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1.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我和战友们受命奔赴越南、老挝,支持他们的抗美救国斗争。几十年过去了,援老抗美艰苦岁月的生活在我脑海里难以磨灭,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一老挝是一个长期遭受外强侵略的国家,老挝人民为争取国家的独立,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为了帮助老挝人民长期坚持抗美救国斗争,根据老挝人民党和老挝政府的请求,我军遵照中央  相似文献   

12.
资讯·国际     
<正>西班牙:古罗马沉船日前,巴利阿里群岛上的渔民在捕鱼时发现了陶器碎片,考古学家随即进行了调查,在约60米深的水下发现一艘1800年前的古罗马沉船,船上装载有一千多只双耳瓶。这艘船只当时应该是用于将鱼罐头从北非地区运送到西班牙、罗马、法国等地的。  相似文献   

13.
<正>渔民高举着长矛向水中用力刺去,水中的海豚四处逃散,水面泛起水花,沸腾的海面最终趋于平静,留下事发海域一片血红……纪录片《海豚湾》中描述的这一幕曾引起人们对捕鲸杀豚行为的热议和谴责。鲸不是鱼,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有人推断,鲸就是古代先人所说的"鲲",《庄子·逍遥游》以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鲸的体型:北冥有鱼,其名为  相似文献   

14.
上菜时鸡头要对着长辈;请客上鱼时忌把把鱼脊对着主客;跟船员、渔民、司机吃饭不可翻鱼;筷子不能直插在饭上;不能用筷子敲打碗碟;不可以点七道菜;切忌对别人说:“你吃完啦?”……人们总说,广州人对吃的讲究远甚于对穿的讲究,可是你可能不知道。广州人在餐桌上的禁忌也有很多。虽然现在有些年轻的广州人也已不怎么讲究这些了,但经常跟老广州打交道的人,不学还不行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满族民歌也反映了满族渔民的生活。他们充分利用水产、海产资源来维持温饱: 月儿圆,月儿大,/月儿已在树上挂。/小妞妞,别哭啦,/额娘领你找阿玛。/船儿摇,别害怕/长大嫁给船老大。/鱼皮鞋,鱼皮祙,/鱼裙鱼袄鱼马褂。/夜明珠,当作灯,/又省的来又光明。/不怕雨,不怕风,/黑夜织网看得清。/蛤蜊壳,当水瓢,/不怕湿来不怕潮。/又美丽,又轻巧,/做饭淘米轻轻摇。/海螺罐,做水缸,/能装米来能装糖。/冬天短,夏天长,/一年四季鱼当粮。鲤鱼头,鲶鱼尾,/细鳞脖子重唇嘴。/炖江鱼,用江水,/湖鲫熬汤味儿美。/忙一夏,累一冬,/起早贪黑不怕穷。/不派款,不抓丁,/日子过得火炭红。  相似文献   

16.
苏自林 《文史博览》2005,(10):33-34
成立援老筑路指挥部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在越南战场越陷越深。然而,美国当权者不甘心失败的结局,继续扩大印度支那战火,把魔爪伸向中国邻邦老挝。老挝人民在老挝人民党和爱国战线的领导下,面对侵略不畏强暴,抗美救国,英勇奋斗,逐步建立和发展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为了帮助老挝人民长期坚持抗美救国斗争,根据老挝人民党和老挝政府的请求,我军遵照党中央和国务院指示,向老挝提供军事援助,先后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帮助培训军事和技术人员,派出大批工程部队和大批防空、警卫、后勤保障部队为老挝无偿修筑公路(注:1968年至1978年10多年中,我国先后派出18个工程大队,3个民工总队,直接施工力量7万余人,修建公路822.416公里,桥梁131座,涵洞2677个,铺设沥青路面458万余平方米)。  相似文献   

17.
太湖渔民,整天生活在湖上,全家人随着渔汛终年在太湖上漂泊,孩子们读书很难。为了使孩子能上学,将学馆办在捕鱼船上,在明朝时就很兴盛了,有明朝的孙子度《戈船诗》为证:“尝读眉山诗,雅羡鱼蛮子。宽如数亩宫,曲房不见水。亦有童子师,书声到水市。人生老戈船,头白何足耻。”  相似文献   

18.
成立援老筑路指挥部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在越南战场越陷越深。然而,美国当权者不甘心失败的结局,继续扩大印度支那战火,把魔爪伸向中国邻邦老挝。老挝人民在老挝人民党和爱国战线的领导下,面对侵略不畏强暴,抗美救国,英勇奋斗,逐步建立和发展了自己的武装力量。为了帮助老挝人民长期坚持抗美救国斗争,根据老挝人民党和老挝政府的请求,我军遵照党中央和国务院指示,向老挝提供军事援助,先后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帮助培训军事和技术人员,派出大批工程部队和大批防空、警卫、后勤保障部队为老挝无偿修筑公路(注:1968年至1978年10多年中,我国先后派出18个工程大队,3个民工总队,直接施工力量7万余人,修建公路822.416公里,桥梁131座,涵洞2677个,铺设沥青路面458万余平方米)。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民俗中,渔民俗是源自远古的原始民俗,是具有鲜明实践性的生产民俗,又是从其精神内核派生出或影响着诸多民俗的一个主体民俗.研究渔民俗,特别是探索渔民俗所蕴涵的文化精神,对于我们认识渔民俗和其他有关的民俗现象,发挥民俗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社会功用,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一、“鱼炙之荐”:对人类的自身崇拜恩格斯认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  相似文献   

20.
张萍 《福建旅游》2004,(8):41-42
如果用颜色来形容老挝,那么它就是绿色和红色的。老挝属热带、亚搜索季风气候,一年四季都适合植物生长。有人说,在老挝,筷子插到地上都能长成树。从飞机上看,老挝被树林覆盖,是绿色的。当我真正进入老挝时,四处飘动的红色袈裟又让我觉得,这座城市同炎热的天气一样,是红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