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适一生主要是在大学任教,且在领导岗位多年。他对高等教育最了解,对"大学病"的症状和危害也看得更清楚。为此,他痛下针砭,拟就"诊断书"。  相似文献   

2.
马军 《湖南文史》2011,(5):63-65
李元度是湖南平江县人,18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在民间有"神对李"的美誉。至今在他的家乡还流传着关于他的轶闻趣事。四川一个姓刘的秀才久慕李元度的才名,专程去平江拜访他。李元度便想试试他的深浅:"树大桠多,不留无毛之鸟。"刘秀才一听,  相似文献   

3.
“狮女郎”     
乐嘉 《风景名胜》2011,(8):174-174
"狮女郎"是现代男人理想伴侣的大热门,但并非所有男人都有福气消受。这个男人至少不能没有底气,最好能有些大气,底气可以让他在"强悍"的"狮女郎"面前不会迷失自我,大气能让他给予"狮女郎"一个安心的理由  相似文献   

4.
散木 《文史精华》2011,(3):15-24,1
在众多民国教育家和科学家中,竺可桢可谓是杰出代表。他那与生俱来的复杂经历,形成了他独具个性的思想和观念,更让他成为关注焦点。特别是1949年浙江大学的"拒竺"风波,再次把他推向了历史的风口浪尖。在时代发展的重要关口,他将面临怎样的命运,作出怎样的抉择?《1949年的竺可桢与"拒竺"风波》一文作了详细披露。  相似文献   

5.
胡适在谈及自己生平为人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王元化先生说他最欣赏胡适这句话。一个知识分子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步,也就无愧于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了。胡适是"五四"一代人物中,唯一在思想上始终保持一致,一以贯之,而没有太大改变的人。他晚年在纽约向唐德刚口述自传,谈到"白话文运动"时,所持观点和三十年前几乎一字不差。直到逝世前,他谈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时,仍旧是他在"五四"后不久提出的那十五个字:"拿出证据来,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胡适终其一生没说过太违心的话、没做过太违心的事,这在那个狂飙突进的年代是很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6.
白狐     
陈庆港 《风景名胜》2010,(12):81-81
老猎人像握着猎枪那样握着长长的烟斗,双手不停地颤抖。他说:"老了,拿不稳了。"他见我在认真地看白狐皮,就又对我说:"小伙子,那不是真正的白狐,是人养出来的。野生的和养的不一样,根本就是两种东西。真正的白狐是精灵,人养不了它。"我说:"那能看到真正的白狐吗?"他说:"看不到了,已经绝了。"  相似文献   

7.
提起农民诗人李希文的名字,现在人们一定感到非常陌生。可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却是个名气较大的人。在出版物上,人们经常看到署他名字的快板和诗歌作品;在广大农村、田间地头,他的快板和诗歌作品成了农民休闲娱乐的"开心果"和鼓舞斗志的"营养大餐";在各级文艺汇演舞台上,他创作的作品往往大受欢迎而屡屡获奖。他曾经与中央领导合影,与郭沫若吟诗唱和,作品与事迹频频在报刊杂志和图书中披露。但是到了"文化大革命"以后,李希文声名却直线跌落。  相似文献   

8.
张雨 《文史月刊》2014,(7):25-25
楚汉相争时,范增为了找借口杀掉刘邦,设下圈套,他让项羽问刘邦:"寡人封你到南郑去,你去不去?"刘邦若说"愿去",项羽就可凭"有野心背叛"的理由杀掉他;若回答"不愿去",项羽又可以用"不服从命令"的罪名杀掉他。总之,无论回答"去"与"不去"都难逃一死。可刘邦毕竟是刘邦,他偏偏不钻这个圈套,回答说:"臣食君禄,命悬于君手,臣如陛下坐骑,鞭之则行,收之则止,臣唯命是从。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宣传部长吴国桢浮沉记[北京]曹振中蒋介石倚他为"智囊".陈伯达称他为"误国精",蒋经国却视他为……俗话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他是个足智多谋的湖北人,又是个满肚洋墨水的美国博士。北京俚语云"宛平知县管皇上",他也是几任"管皇上"的首都市长...  相似文献   

10.
米兰 《风景名胜》2010,(5):106-111
他颠狂冥顽、不守戒律,与传统的僧侣形象相差甚远,但偏偏人们信赖他,喜爱他,尊称他为"活佛"——"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济公享受着众人绵延八百年的朝觐膜拜。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人深谙养生之道,通过著书立说流传下来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门。 庄子以自然养生,他说:"因其固然、依乎天理"。 吕不韦以运动养生,他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张道陵以仙草养生,他说:"五芝众药,养形轻身"。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11,(6):87-90
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生于江西南昌的一个修扇匠的人家。1921年他以第一名免试升入省立第一师范。其时他在治印之余开始读一些古代画史画论,尤其是看到石涛的"我用我法"顿开茅塞,他更欣赏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思想。1933年3月,傅抱石东渡日本,入东京帝国美术学院,拜美术史家金原省吾为师。1935年5月"傅抱石中国画展览"在东京举行。院长正木直彦、画家横山大观等参观了展览。1936年6月,傅抱石因母病回国,7月,他在南昌举办了个人画展,这是他在国内的第一次个人画展。暑假之后,应徐悲鸿之聘,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  相似文献   

13.
著名作家沈从文在"文革"期间,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他不仅遭到无数次的批斗,每天还要负责打扫历史博物馆的女厕所。古稀之年,他又被下放到湖北咸宁接受劳动改造。但沈从文对此毫不在意。他给他的表侄、画家黄永玉写信说:"这儿荷花真好,你若来看,一定会很喜欢的。"这普普通通的一句"荷花真好",竟使那段苦难的日子飘荡着荷花的芬芳。无独有偶。深受表叔影响的黄永玉,  相似文献   

14.
一位老司法工作者,在"关工"战线上耕耘18个春秋。他从"一五"普法到"六五"普法,倾心伏案编写了包括宪法、刑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18部法律法规讲义近50万字;他走遍海门市中小学校,声情并茂向中小学生宣讲法治知识150多场。  相似文献   

15.
他创办了我国第一张华文报纸《循环日报》,一扫西方人垄断媒体的局面;他曾出任《申报》总编辑,开启了影响深远的新闻"政论体";他曾为孙中山修改和发表文章,率先喊出"变法图强"、"振兴中华"的口号;他出版各类著作40余部,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文史月刊》2011,(4):66-66
"文革"的时候,画家黄永玉在广东,白天斗争、开会,晚上画画。有一天半夜,他画了一张画,画的是解放前与朋友在佛山喝茶的情景。刚画了一半,他爱人从里面出来说"来人了",他就赶快收起来,压在砖下。黄永玉看见派出所和居委会的人一起走来,  相似文献   

17.
曲杰 《中国西藏》2017,(6):16-19
山南市贡嘎县岗堆镇岗堆村,西藏一个普通的小村庄。然而,这里却走出一个不普通的青年,他本、硕就读于令人眼羡的清华大学,还计划着在清华继续攻读博士。在同学眼中,他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学霸",但讲起他的成长与求学路,坎坷、机遇、拼搏才是一路的"风景"。他叫普布多吉,是个90后。  相似文献   

18.
关于王廷相历史思想的几个问题王培华王廷相是生活在明朝中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没有专门的历史著作和史学著作,但他对历史的认识确实有卓越之处。如他对历史之"势"、"人之理"、人类之起源与进化等问题的论述,值得我们去进行考察。一、论历史之"势"王廷...  相似文献   

19.
按照陈氏族谱,"恪"字辈以下是"封"字辈。"恪"字辈多文史大家,从"封"字辈开始,却大都转向了理工科1996年10月,江西修水县审计局剐局长刘经富因病住院10天。在病床上,他读到了当时的一本“畅销书”——《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这本黑封皮的传记,令他大为震动。刘经富形容当时的心境是“人彻大悟”。  相似文献   

20.
一、对天发誓张勋拥兵逗留津门时,其野心已昭然若揭,大家都怀疑他有复辟之嫌。但当大家问到这件事时,张勋信誓旦旦地表示"决无此事"。见大家仍不相信,张勋对天发誓道:"我如果有此心,将来这一颗头颅必为利刃所断。"等他1917年7月1日凌晨复辟后,某公问他:"前日誓词,言犹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