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蜀文化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巴蜀文化"的名称四十年代就已提出。近五十年来,研究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特别是最近十多年,四川等地的考古工作者围绕这一重要课题,做了大量的工作。结合文物普查和大渡河、雅砻江、安宁河、嘉陵江、长江三峡等江河流域的考古调查,清理发掘了二十多处巴蜀墓群,达上百座墓葬。发现了几十处巴蜀文化遗址,并对其中十多处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最近广汉三星堆、成都十二桥等遗址的发掘,获得了丰富的考古资料,使我们对巴蜀文化的认识达到  相似文献   

2.
2004~2006年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在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配合下对登封南洼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勘探和发掘,清理了大量的二里头时期至金元时期的遗迹,其中殷墟文化的遗存有房址3座、墓葬12座、灰坑87座、陶窑1座,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遗物,对研究殷墟文化的分布和内涵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3.
2009年,3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和会理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会理城河下游开展了一次以石棺葬文化为线索的考古调查.在调查中发现遗址3处、石棺墓地3处,土坑墓群1处,石器采集点2处,陶器采集点1处.并清理了石棺墓1座、土坑墓2座,同时采集了大量的石器、陶器,增进了对这一地区先秦时代遗迹分布和面貌的了解.综合以往对这一地区发掘和调查的材料,并比较周边地区相关遗存.以期为这一地区考古学、民族学研究提供更多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上半叶,中外学者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调查发现以细石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迄今已达240多处,细石器遗存最早的时代可能已到中石器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细石器研究课题组于2003年8—9月对呼伦贝尔辉河水坝细石器遗址进行调查和发掘,出土大量文化遗物,发现细石器制作现场,清理居住、篝火、灰坑等遗迹;2004年又对该遗址进行补充发掘,清理墓葬一座。本文报告以上两年度发掘该遗址的主要收获。  相似文献   

5.
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在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配合下对南洼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勘探和发掘,清理了大量的二里头时期至金元时期的遗迹,其中二里头文化的遗存最为丰富,有壕沟2条、墓葬13座、灰坑700余座、水井3处、陶窑7座,出土了大量的遗物,其中有较为丰富的白陶遗存.这些对研究二里头文化的聚落形态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6.
宝鸡茹家庄、竹园沟墓地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1974年起,宝鸡市博物馆在宝鸡市益门公社茹家庄、竹园沟、濛峪沟等地多次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迄今为止,已发掘墓葬二十五座,车马坑、马坑六座,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文物,初步揭示了商末、周初具有明显的甘青地区和巴蜀地区文化特征的重要方国——(弓鱼)国的文化面貌,引起了考古界的注意。本文主要依据茹家庄、竹园沟墓地的出土资料,对(弓鱼)伯家族世系、(弓鱼)国与其它方国  相似文献   

7.
浙江嘉兴南河浜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河浜遗址位于嘉兴城东约11公里,面积2万多平方米。1996年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共清理良诸文化墓葬4座、崧泽文化墓葬92座、灰坑23座、房屋遗迹7座、崧泽文化祭台1座。同时出土了大量的陶、玉、石和骨、角、牙器等。本次发掘的重要成果是第一次发现了崧泽文化祭台。该祭台略呈正南北方向,长方形覆斗状,南边已遭破坏。祭台经历了两次向东和向南扩筑,均采用分层贴筑的方法,平面的土质、土色呈条状分布。  相似文献   

8.
《文物》1992,(8)
1975春起,连续7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登封县告成镇一带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在王城岗遗址内发现了上自裴李岗文化下至春秋时期的不同文化遗存。尤为重要的是发现了两座龙山文化夯土城址和一座东周夯土城址,后者内出土的陶器上印有"阳城"、"阳城仓器"戳记。这一发  相似文献   

9.
1978年初夏,在湖北省随县发掘出来的曾侯乙墓,是考古发掘中不可多得的一座大型战国墓。这座墓之所以重要:一、这座墓里有规模宏大的墓室,坚固豪华的葬具,良好的保存了墓里绝大部分的原状,有大量的随葬品。二、这座墓里出土了七千几百件气派雄伟,制作精致,有不少是历来考古研究中所罕见的、和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各式各样的器物。三、这座墓里保存了无数很完整的、确实可靠的、为以后研究这座墓必不可少的数据。因此对这座墓的研究,不仅可以指望解决许多过去所不明白的老问题,也不可避免的会提出不少以往所没有想到的,或者注意得不够的新问题。例如封建制度下的杀人殉  相似文献   

10.
江苏昆山市绰墩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东南文化》2000,(1):40-55
江苏昆山绰墩遗址的发掘和调查,揭示出其内涵包括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并清理崧泽文化墓葬27座、灰坑1座,良渚文化残房基1座、灰坑4个、灰沟2条,出土陶、石、玉、骨器150件左右。  相似文献   

11.
2012年5-6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市区大岭路南段西侧化工厂整体改造工程建设时,发掘清理了两座金代砖室墓,这两座墓葬的发掘为研究豫西地区金元时期葬俗及物质文化面貌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2.
关于西南地区以巨石构筑的古代石室墓 ,在 2 0世纪 40~ 5 0年代已有过报道 ,曾被称为中国的巨石文化。至 70年代中期进行系统的调查发掘以来 ,考古工作者多称之为“大石墓”。目前已知大石墓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四川省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渡口市和云南省大理、楚雄两州交界地区。据笔者初步统计 ,自 1 974年以来 ,上述地区经调查发现的大石墓数量在 2 0 0座以上 ,已发掘的大石墓将近 6 0座。有关大石墓的调查发掘与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1 974~ 1 983年 ,调查发掘较集中 ,期间共发掘大石墓近 5 0座 ,分布在川西南的冕宁、喜德…  相似文献   

13.
201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市县文物部门对位于襄汾县小王村的一处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其中Ⅰ区共发掘灰坑17座,出土了大量仰韶时期陶片。本文选取此次发掘区内部分典型灰坑及陶器予以公布,并对该遗址文化面貌做出初步推断。  相似文献   

14.
《文物》2016,(5)
正1988年,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大同市博物馆组成的考古队在大同市南郊电焊器材厂(今大同市长途汽车新南站北)发掘了平城地区第一处大型北魏墓群[1],共167座墓。在整理资料期间又对周围地区进行了调查,结合当时已掌握的考古发掘信息,发现发掘区向东、向南仍分布有大量北魏墓葬,而向西的较大范围内却没有任何北魏墓葬的信息。迄今已过二十余年,平城周围已发掘的北魏墓葬达数千座,  相似文献   

15.
上海青浦福泉山良渚文化墓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在1979年进行了试掘,1982年作了第一次发掘,1983—1984年又作了第二次发掘。两次合计发掘5米×10米探方27个(编号T1—T27),面积1,350平方米。通过这两次发掘,探明了此处土墩的形成过程、遗址的文化内涵,清理了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墓葬16座、良渚文化墓葬10座、战国墓3座、西汉墓46座和唐、宋墓各1座,以及良渚文化晚期大土坑1个;出土石、陶、玉、骨、铜器和象牙雕刻器等1,000余件,取得了较大收获  相似文献   

16.
扬州古城1978年调查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1979,(9)
一、地理位置和调查发掘经过扬州是江淮间一座有悠久历史的古城。根据文献记载,远在春秋末期,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年)吴王夫差就在这里兴建邗城。这是扬州最早的古城。与此同时,还开邗沟通江淮。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上一直是我国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镇,成为  相似文献   

17.
《文物》2022,(1)
2010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铜陵师姑墩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1300平方米,发现商周时期房址2座、灰坑10个、沟7条、水井1眼,另有大量柱洞和少量木头、石头堆积,出土了大量陶瓷器、石器、铜器等,另有较多铜渣和炉壁残块。师姑墩遗址夏商时期遗存是本次发掘的重要收获之一,填补了皖南和沿江区域夏商时期文化的缺环,首次证明了皖南青铜冶铸时间可早到二里头文化时期。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周公庙考古队对周公庙遗址祝家巷北地点进行了发掘,以期搞清2003年两片刻辞卜甲出土单位的年代与考古学文化面貌。本简报主要介绍了包括出土卜甲的H45在内的5座典型灰坑发掘收获。这5座灰坑层位关系明确,出土了刻辞卜甲、龟背甲器、骨器及大量陶器。从出土陶器面貌可知,5座灰坑基本属同期遗存,其年代早于周原遗址以往所认识的西周早期,而略晚于周原遗址的先周晚期,大致相当于商周之际,很可能属西周初期。  相似文献   

19.
《文物》2014,(6)
<正>磨沟墓地位于甘肃省临潭县王旗乡,在临潭与岷县交界处的洮河西南岸、磨沟河西岸。2009年8~11月,在对甘肃省临潭磨沟墓地的第三次发掘过程中,共发掘寺洼文化墓葬21座,其中竖穴土坑墓19座,竖穴偏室墓2座。现将此次发掘中的寺洼文化墓葬简报如下。一地层堆积寺洼文化墓葬主要集中于遗址的第Ⅰ象限区。以水渠西南部的台地为主要发掘地点,发掘面积2100余平方米。这片台地的地层堆  相似文献   

20.
密县打虎亭汉代画象石墓和壁画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9年12月,河南省密县牛店公社打虎亭生产大队在农业生产中发现了两座大型汉墓,河南省博物馆即派人会同密县文化馆的同志,对这两座汉墓进行了调查。1960年2月至1961年11月,对这两座汉墓进行了发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