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贵族到平民,英国走了十多个世纪。在社会变革过程中,因为贵族的妥协,避免了革命的震荡,赢得了社会的平稳。他们是识时务的,妥协的背后是远见和勇气  相似文献   

2.
13—14世纪意大利城市锡耶纳经济获得了飞跃发展,新兴平民阶层迅速崛起,同过去占主导地位的权贵家族分庭抗礼,并最终超越后者而建立了九人体制的共和政府。这种政治经济变迁使得锡耶纳的城市布局发生了重大转型。共和政府以前,城市布局主要以散布全城、各自为政的贵族私邸和塔楼构成。当平民对贵族的政治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平民主导的共和政权为了塑造合法性和显示政治权威而着手建设市政厅、市政广场,并延请艺术家创作富含政治寓意的市政厅壁画。锡耶纳城市空间的转型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意大利城市权力的重大转移。  相似文献   

3.
罗马早期社会中的被保护人同贵族、平民的关系微妙。一方面,被保护人依附于贵族氏族;另一方面,他们的社会地位与平民接近。这种中间身份使被保护人阶层成为政治斗争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在某种意义上,贵族与平民的命运都取决于被保护人的立场。在等级冲突的初期(公元前5—前4世纪前期),被保护人总是帮助贵族反对平民的保民官。公元前4世纪后期情况发生了变化,被保护人似乎逐渐摆脱了贵族的控制。一种学术假说认为,在等级冲突中发生了一场被保护人的革命。  相似文献   

4.
从考古发现看西周燕国殷遗民之社会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伟 《中原文物》2001,(2):55-59
本文利用考古及金文、文献资料,对燕国的殷遗民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燕国对殷遗民采取的是安抚、利用政策,其中的一部分殷遗贵族仍具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但大多数殷遗民成为燕国平民阶层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侵略浙江的八年时间里,浙江平民遭受了巨大的战争伤亡,出于揭露日本侵略罪行和战后对日索赔的需要,在战时和战后初期,浙江省当局根据国民政府的部署,在全省各县市组织过战争损失的调查,大多数县份形成了本地战争损失的具体数据,这些数据有不少见诸各县市新编的地方志。本综合战时和战后所形成的材料,考察了战争期间浙江平民伤亡的几种主要类型,并统计了全省平民伤亡的大致情况,得出初步结论: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浙江省平民因战争所致的直接伤亡人数大致在34万以上,间接死亡人数可达100万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这场战争一打就是四年。更可怕的是,骑士精神在新技术面前变得不值一提,马克沁机关枪、重炮、坦克、堑壕、铁丝网、芥子气成为战争的主流。对于贵族阶层而言,最糟糕的莫过于"整个国家在新的组织体制中被全面动员起来",战争的形态从贵族的战争转变为全民的战争。贵族们"像骑士一样地战斗,像动物一样被屠杀,像苍蝇一样死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了贵族们最后一击。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周边国家中,日本是最早实施科举,也最早终结了科举的国家。古代日本在社会与文化发展水平都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仿唐制实施贡举,把贡举与初创的官学教育融为一体,在制度设计上将平民屏蔽在外,贡举的参与者始终以贵族子弟为核心。由于荫位制度的存在,贵族子弟依靠父祖恩荫就可以轻松获得官位,对进入大学寮学习及参与贡举并没有足够的兴趣,导致贡举实施不盛。贡举的考官——大学寮教师的门阀化、家业化加速了贡举的瓦解。日本的贡举始终是为贵族服务的,故仅仅存在于贵族处于辉煌时期的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最终随着贵族的衰落而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8.
在明清战争史的诸多战役中,发生在天聪三年十月至天聪四年五月的一场战役(史称己巳之役),以往的研究均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和评价。从军事角度观察,其重要性可能并不突出,但从文化角度予以审视,此役却有极其深刻之内涵。笔者认为,己巳之役重要性,并不在于满、明之间军事冲突的胜败得失,而是此役诸多事件,反映出满洲贵族内部,以皇太极为首的新贵族与传统和保守的旧贵族之间,在战争理念上的碰撞和冲突,终使己巳之役成为满洲社会新、旧战争理念之分水岭和转折点,并对入关前后的满洲贵族整体之文化嬗变,起了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技术条件下的人类、战争与环境--以1991年海湾战争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珺 《史学月刊》2006,1(1):114-123
科技进步和军事变革互为条件、共同发展。战争作为“流血的政治”,其根本属性并没有随着科技进步而改变。它不仅是人类社会内部的严重冲突,更是特定生态系统中人与环境的对立。与以往的战争模式相比,高技术战争看似“人道”,却凸显出人与环境之关系更趋紧张的态势。以1991年海湾战争为例,战争双方滥用科技带来的破坏,几乎超出了自然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和人类重建家园能力。无论联军还是伊军,都是环境的破坏者,他们连同平民一起又是环境破坏后果的最终承担者。从人与环境的关系入手审视高技术战争,使我们看到了现有的战争伦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罗马平民问题的由来及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玉娟 《史学月刊》2002,(3):120-126
罗马平民问题研究是古罗马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国外,自19世纪以来,学者们对此问题的探讨,主要围绕着罗马平民的起源、平民与贵族的本质区别及等级冲突的实质等问题展开。国内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也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但仍有许多问题未获解决。弄清罗马平民问题,对于深入研究阶级、文明和国家起源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简单的国家行政机构已经无法应付日益复杂的时局,这就需要大批有才华的平民通过其他方式成为"士"阶,参与国家机器的管理运作。所以"士"作为贵族与庶人上下汇流之处,人数不断增加,这就成为其兴起的必要条件。同时随着争霸战争的持续,各国统治者都意识到需要招纳在学术领域有影响力的人进入朝廷,来增强自身的政治号召力。这样,平民凭借文学晋升则成为一种风气。"中章、胥已仕,而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正是这样一个时代背景赋予了士更为宽松的环境和更为广阔的舞台,使得他们可以周游列国,陈述时事,大展抱负。  相似文献   

12.
试论波斯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前431年爆发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既是一场希腊世界的内战,同时也是雅典与波斯之间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远在东方的波斯在公元前412年与斯巴达结盟,介入战争。波斯介入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其想重新占领在希波战争中失去的小亚细亚西海岸的希腊城邦,向雅典复仇。希波战争后波斯与雅典之间长期的"冷战",斯巴达主动向波斯抛出"橄榄枝"寻求结盟,以及雅典远征西西里的惨败,最终促使波斯与斯巴达结盟。战争期间,波斯主要通过小亚细亚的总督对斯巴达进行军事和财政援助。波斯的介入不仅帮助斯巴达战胜雅典,赢得战争的胜利,而且还直接引发了公元前411年的雅典贵族寡头政变,开波斯干涉希腊城邦内部事务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如兽面纹)乃是自然界百神的形象,其社会功能是为了使当时的贵族和平民得到佑助,使社会各阶层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4.
郑州市洼刘村西周早期墓葬(ZGW99M1)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0月至2000年4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清理了一批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窖穴及西周贵族、平民墓葬。这里介绍的一座西周墓葬(编号ZGW99M1)。出土多件青铜礼器,墓主属大夫以下、元士以上的贵族。  相似文献   

15.
明朝末年,大明王朝多年的积弊最终激起了农民起义,李自成的义军攻入北京从根本上动摇了明王朝的统治。割据东北的努尔哈赤、皇太极经两代的励精图治,统一了关外。满清贵族在和明王朝的战争中收降了洪承畴等一批明王朝的旧臣,尤为吴三桂集团的降清,使关外通向关内的门户洞开。  相似文献   

16.
正从张良一生的事迹看,他未必有治国平天下的志向,但他确实没有政治野心。"五人集团"除了共同的敌人项羽外,在人格上视野上气质上几乎没有共同点。刘邦强悍,张良从容,萧何踏实,韩信软弱,陈平诡诈。张良是韩国贵族后裔,其余四人不是平民就是游民,刘邦、萧何一度是地方上卑微的小吏,改变不了他们的平民身份。一、贵族之后反秦先锋张良的祖父、父亲前后做过五位韩国国君的相国,韩国灭亡时,张氏家族仅  相似文献   

17.
秦末战争为农民起义的说法,值得商榷。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王迹之兴,起于闾巷。"考诸秦末起义各路豪杰,其领导群体大多是来自城市中的中下层平民,而非农民,即使是陈胜也非农民。秦末起义的领导群体之所以"起于闾巷",是与先秦时期城市的发展,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有着直接关系的。春秋战国至秦,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上的礼崩乐坏,城市的数量、规模以及功能性质都发生了变迁。城市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士成为城市社会中的重要力量,商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城市下层社会的各色平民也在城市的政治生活中崭露头角。秦朝统一后,加强了对城市社会的控制,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末起义的爆发和秦朝政权的速亡。秦末起义是一场发生在城市社会中以反抗暴政为号召的权力转移战争,改变了夏、商、周权力更替的模式,开启了"平民"可以建立王朝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朱阿宝 《黑龙江史志》2010,(19):47-47,58
明朝的科举制度层次结构森严,选拔制度严格。读书人要经过多年的刻苦读书,通过层层筛选,从平民到童生,从童生到举人,再考取进士,最终高中状元,获得入仕资格。成功者可谓十万无其一。无数人为之耗尽一生心血。  相似文献   

19.
斯巴达的“监察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巴达监察官的源头可追溯到部落首领。这些特权人物既是国王的助手,又是贵族利益的代表,对国王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但这时的监察官与古典时期的监察官不具有可比性。它由国王任命,服从于国王,人数大致是三人,以宗教、军事职权为主。真正的监察官产生于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之后,公元前700—前670年之间。它由所有斯巴达公民选举产生,主要代表平民的利益,一年一任。其职权由监督权、司法权、立法权、宗教权、军事权组成,但以前三者为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周原遗址齐家制玦作坊考古材料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来揭示西周时期手工业者"百工"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周原齐家制玦作坊手工业墓葬的分析表明,西周时期依附式(贵族或王室拥有)手工业生产者身份存在着等级差异,既包括平民、奴隶,还包括作坊的管理者及小贵族等。就其劳动力构成而言,绝大部分生产者当并非奴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