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初期华娄地区的教育产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19世纪初期松江府的华亭和娄县两县(简称华娄地区)为例,对当时学校的主要类型及其功能定位,教育的规模(师生人数等)与投入(教师薪金、学生学习支出、校舍维修费用等),以及教育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等问题,进行探讨。结论是在19世纪初期的华娄地区,无论是从教育部门中的就业人数、社会对教育的投入数量,以及它们在社会就业总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来看,还是从教育对经济成长的影响来看,教育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我们对明清中国的教育作出新的认定并由此出发来看问题,那么以往流行的看法恐怕就难以成立了。  相似文献   

2.
教育病理学的研究在我国经历了引进和借鉴阶段(1995年以前)、移植和建构为主题的发展阶段(1996~2002)以及深化和应用为主题的独立发展阶段(2003年以后).而临床教育学在中国却鲜有提及,但在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了一股“临床教育学”的研究热,该理论主要是针对“教育病理”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系统研究.本文从日本临床教育学与教育病理学的根源入手,将教育病理学与临床教育学做出划分,探寻其异同并分析其对我国教育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昌文彬 《民国档案》2011,(3):104-108
陈诚主政湖北期间( 1938.6-1944.7),提出计划教育理论并主要在鄂西后方施行,推进了鄂西教育的普及与提高.计划教育是陈诚对教育实施“一场革命”所设计的教育原则和教改计划的统一体:教育权责属于国家,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的基本原则;改教师聘任制为委任制,取缔私立学校,建立以校长为中心的训育制度;中心内容是公费教育与...  相似文献   

4.
杨贺婷 《旅游纵览》2013,(12):286-287
本文在大量收集、阅读、整理、分析国内外相关书籍资料,并对电子文献进行检索的基础上,对高校感恩教育提出相关对策,希望对有关研究者给予微薄的借鉴作用和价值。一、确立高校感恩教育原则,指导感恩教育工作(一)教育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高校在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而应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主体性,以增强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高校感恩教育的目的是大学生将感恩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感恩品质,并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出生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在这个特定的时代里,他无私的爱国精神,体现在教育救国的宗旨上。他投身教育事业,孜孜不倦地提倡与实践平民教育、民主教育,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思想和理论遗产。尤其是平民教育的思想与主张,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过重大影响,今天仍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文结合笔者对国内外博物馆教育工作的理解,对大都会博物馆的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活动以及教育工作的统计数据进行了介绍与评析,认为大都会博物馆在教育理念为先、教育体系完善、教育以人为本以及注重基础数据的统计与研究等方面,都值得国内博物馆教育工作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八股之外:明清江南的教育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伯重 《清史研究》2004,10(1):1-14
在近代以前的社会中 ,教育对于经济发展到底具有何种影响 ?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以明清江南的情况为例 ,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对明清江南的精英教育及大众教育的内容 (特别是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培养 )、教育对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指出与以往的看法相反 ,科举应试教育并非明清教育的全部 ,而明清江南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对于明清江南经济的成长和江南经济成长模式的形成 ,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佳兴 《神州》2014,(18):50-50
所谓教育,它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几乎所有教育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价值观与哲学的有力指导。护理教育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人文、环境、健康、教育等方面。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护理模式与医学模式开始发生转变,这对护理教育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本文先是讨论了高等护理教育的结构与课程设置的步骤,之后对中国高等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的建立与实施,为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及资源共享提供了依托,信息环境的变化赋予了图书馆教育职能新的内涵,通过中外比较、调查研究我们认为CALIS的建设过程是CALIS与各高校图书馆间的共建与互动过程,在此环境下,教育读者更好地消费知识对提高读者的创新意识,有着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夏俊 《沧桑》2014,(6):71-74
作为我国的重要领导人,陈云"对党、对人民的贡献是巨大的、多方面的",其思想和贡献不仅表现在经济建设方面,而且还表现在学校教育方面。陈云的学校教育思想内容既有对宏观教育的把握,也有对微观教育的涉及。重视学校教育,关注教师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关心儿童成长等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组织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牛萍 《神州》2014,(17):263-263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少儿图书馆(室)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对未成年人社会教育的重任。本文结合本馆实际工作,论述了新形势下发挥少儿图书馆(室)的未成年人社会教育作用的几种做法。  相似文献   

12.
正《我的教师梦》是钱理群先生的教育讲演录,书里收录了钱先生的十二篇与教育有关的讲演稿,内容涉及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农村教育理想和打工子弟教育问题,教师的工作方式与精神追求等许多方面。手捧《我的教师梦》,看着封面上头发花白,戴着眼镜的钱老,想象着他在讲坛上深情演讲的样子,我的心里充满了真诚的感动。感动于这位尊敬的老者对教育无怨无悔的追梦旅程,感动于他对农村教育、对打工子女教育的真切  相似文献   

13.
该施政纪要从总务事项、文化事项、教育事项、保健事项等四个方面介绍了1943年2月1日——1944年1月31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的文化教育情况,反映了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在华北推行奴化教育的基本状况,可与本刊2005年第3期所刊《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教育行政报告书》(1938至1943年初)形成完整之报告。  相似文献   

14.
我国教育信息化探索历经14年,经历了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到“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发展变化。文章对《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多次提到的信息技术应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进行解读,结合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总结得出“深度融合”是有效的整合,深层次的整合,全方位的整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确切内涵是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并从系统角度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方法,通过TPACK案例分析信息技术要素对课程要素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晓玲  王彩霞 《神州》2011,(20):117
随着高校对思想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思想教育的方向也在不断地扩展,从简单的思想道德教育到当今的全面素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近年来,在思想教育界兴起了对弗洛伊德理论的研究,发现了其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进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本文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与思想政治的关系着手,二者的结合将促进思想教育朝着更深、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对各级各类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全人教育改革运动。本文从全人教育的视角对新时期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意义与存在问题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对全面落实和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1895年6月-1919年3月日本占领台湾初期为背景,通过分析首任台湾总督府学务部长伊泽修二和台湾总督的民政长官后藤新平的教育思想和政策,对以往研究中把日据初期定义为同化教育时期的观点提出质疑。指出:总督府并非一开始就实行了“同化教育”和“皇民化教育”政策。首先,当时日本国内普遍存在着以万世一系天皇为中心的单一民族的国家观念,以“同化”手段对异民族(台湾人,朝鲜人)进行“国民统合”,与日本以同一血缘关系形成国家的单一民族观念相矛盾。其次,同化教育政策在现实中又与总督府注重经济利益的殖民经济政策相矛盾,因而遭到否定。另外“芝山事件”表明,台湾民众对日本的同化教育政策也进行了强烈抵抗。因此日据初期,实际上采取了日本人、台湾人和原住民三个系统的“差别教育”和“隔离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18.
张謇实业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张謇通过实业与教育两者之间的认识,对近代的实业与教育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实业与教育的实践,在丰富经验的基础之上,研究到振兴实业为救国急务,注重教育又是一国之强,进而得出了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实践,从而促进了近代实业与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宋代教育传播与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书院教育的学术传播功能不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为中国古代学术的传播开创了新的阶段。本文着重对程朱理学家的教育活动以及其教学理论进行分析,并且了解其兴起、发展、最终确立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而探究南宋教育与程朱理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保尔.孟禄是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他对中国文化和教育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对哥伦比亚的中国留学生格外关注。他良好的声誉和学术水平受到了中国教育界的认同。他是继杜威之后被邀来中国的美国教育家。他与中国教育界同仁精诚合作,与他的留美学生一道,赴各类学校实地考察,到民众中调查走访,在中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层面,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以实用主义教育为指导,着眼中国教育的实际,提出了中学教育、教师培养、学制制定、平民教育等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建议,谱写了中美教育交流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