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翁文灏作为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是中国地质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1913年,翁文灏从比利时鲁汶大学学成归国,在北洋政府农商部任事,并在地质研究所任讲师、主任教授。1916年地质研究所停办,翁文灏转入中央地质调查所。其在1921~1939年间任地质调查所所长,带领中国早期地质工作者着力于地质调查科研,取得了为国际所称道的成绩,他本人也因卓越的地质学成就而蜚声国内外。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翁  相似文献   

2.
民国13年(1924)10月,由刘季辰、赵汝均编著,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江苏实业厅印行的《江苏地质志》面世。是为江苏历史上首部地质专业志。《江苏旧方志提要》未收录。民国9年春,江苏省实业厅厅长张轶欧呈文国民政府农商部,请求派员调查江苏地质,农商部准行,并派地质研究所技师刘季展、赵汝均专任调查事宜。刘、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除了在南京建立起各中央政权机关之外,也设立了一些自然科学机构,地质矿产陈列馆就是其中之一。该馆最初是由我国近代著名的地质学先驱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在北京建立的。1916年,他们在北京丰盛胡同成立了地质调查所,由丁文江任所长,为国家培养地质人才。他们还筹建地质陈列馆,以图普及科学知识、唤起民众对地质事业的重视。不久,陈列馆正式开馆。虽然最初它只设有岩石矿物、地层系统、煤铁矿产、金属矿产四个展室,但却是我国第一个以地质为内容的博物馆,在我国的地质科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1921年,翁文灏担任地质调查所…  相似文献   

4.
资讯     
青藏高原新发现地质旅游景点700余处中国地质调查局2月12日在北京宣布了历时7年的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结果,其中在青藏高原新发现地质旅游景观点700余处。地质工作者在青藏高原拉网式的地质调查中新发现了700余处地质旅游景观点,并收集和整理了西藏自治区内已收录的400余处旅游景观点,首次推出了青藏高原1:150万旅游图,按照自然、人文和综合三大类,对青藏高原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总结,划分出16处地质遗迹集中区,为青藏高原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目前这份旅游图已提供给国家旅游局,作为下一步有计划、有步骤开发旅游新资源的参考,预计,未来3—5年内有16个景点有望投入开发。  相似文献   

5.
丁文江于 1912—1926年的 14年间,任过上海南洋中学教员、工商部矿政司地质科科长、地质调查所所长、北票煤矿公司总经理、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 1930—1934年,他任北京大学地质系研究教授,国立中央研究院总干事。 教书育人 1912年,丁文江在上海南洋中学教书,用生物演化的观点撰写中国第一部动物学教科书,并调查了扬子江芜湖以下的地质地貌,考察长江由中江、北江、南江人.海走向;1921年丁文江在北大“地质研究会”著文,对于海岸线的进退速率予以评估,为古史工作者从事吴越文化研究提供了古地理古气…  相似文献   

6.
地质学与现代考古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考古学科从酝酿到建立经历了一个复杂过程,其最明显的源头就是地质学。从19世纪70年代起,通过地质学著作的译介传播,古人类遗存及发掘等知识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并逐渐成为史家知识资源的一部分。到民初地质调查所初建时,中国学人在思想和心态上已有准备,那时人类史前遗物的发掘通常由地质调查所的学者进行,不少人以为这正是地质学者应行之责。而地质调查所从事的考古工作,也为史学家提供了新知,开始引起史家古史观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距今两亿四千万年前的一种爬行动物,比人们熟知的恐龙世界还早一亿几千万年的贵州龙,其化石被国家地质陈列馆胡承志先生首次发现,那是三十八年以前的事。胡承志,旧中国在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所)供职,时年仅20岁。解放后,地质人员分流,于1953年分到国家地质陈列馆,先在古生物组,后又在保管组工作。1980年7月,胡老参加了在巴黎召开的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同年11月又应日本地下资源馆邀请,到东京参观访问。在本职工作上勤勤恳恳,成绩显著。多年来胡老习惯于潜心研究,默默奉献,很少表露于外,更不愿意新闻媒介宣传,因此,对…  相似文献   

8.
地质勘探和开发是我国开发资源的重要基础工作,在我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地质调查以及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会对生产技术以及专项研究进行文件资料的汇总,对这些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分析以及归档的过程就是地质档案管理。地质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为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有利的依据,对于我国的能源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对于加强地质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对于我国地质档案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雷颐 《文史博览》2007,(11):24-25
丁文江(1887~1936),江苏泰兴县人,地质学家,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之一。曾任国民政府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所长、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等职。丁文江总是乐观地相信,可以通过"说理"使恶人从善、使军阀"立地成佛"。但动荡不已的社会现实却一次次将他嘲弄,他也只能自嘲地感叹:"我们这班人恐怕只能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饭桶’罢!"  相似文献   

10.
翁文灏,字咏霓,浙江慈溪人,早年在比利时留学,学地质专业。回国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任教,并在北洋政府农工商部任技监、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1932年去南京,不久,国防设计委员会(它是资源委员会的前身)在南京正式成立,蒋介石亲自出任该会委员长,翁文灏任秘书长。1934年4月,国防设计委员会改组为军事委员会资源委员会,由翁担任主任委员。1935年翁兼河南焦作  相似文献   

11.
从1905年张謇创办南通博物苑开始,相继产生了同年严修在天津开办的教育品陈列馆、1912年蔡元培等人在北京筹建的国立历史博物馆、1913年内务部在故宫成立的古物陈列所、1915年的南京古物保管所,民国期间在北京成立的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地质陈列馆,1925年驱逐溥仪出宫后成立的故宫博物院,以及此后陆续成立的河南省博物馆、浙江西湖博物馆、南京中央博物院乃至四川省博物馆和中国西部博物馆等等,期间还成立了马衡为会长的中国博物馆协会。至1936年,中国的博物馆一度发展到77所之多,为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建立了初步的基础。而日本侵华战争使得这个基础遭到严重破坏。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才得以慢慢恢复。  相似文献   

12.
姜一新 《纵横》2013,(11):21-24
今年,是中央地质调查所——我国地学界第一个正规科研机构诞生100周年。在一些热心人的张罗下,4月26日在地质博物馆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作为地质调查所早期工作人员的后裔,我和我的小弟弟姜冉新应邀参加了此会,并由姜再新在会上作了一个简短的发言,主要闸述了我的父亲姜达权的学术思想和工作历程,其中涉及了三峡大坝选址这一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3.
黄河河畔,甘肃地质工作者的发现让世人注目:在甘肃永靖县挖掘出一大片巨型恐龙足印化石。在已经揭露的400多平方米的区域内,有10组恐龙足印化石,其中6组非常清晰。在出露的120多个恐龙足印化石中,最大的一个足印化石长1.5米,宽1.2米。它的两只脚印之间的距离前后达3.75米,左右间距达3.45米。专家证实:这是世界上已发现恐龙足印化石中最大的。人类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发现与研究的基础上的,新兴的地质学更是如此。1999年7月,甘肃地勘局第三地勘院古生物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李大庆博士,结合自己在甘肃境内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的经验,根据对前人在甘肃进行地质考察和研究的资料,决定在兰州民和盆地一带,进行更深层次的古生物地质调查,而且将重点放在恐龙足印化石方面。  相似文献   

14.
在青海这片辽阔的土地下,蕴藏着无数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煤炭、地热等地质资源。然而,它们是被历史的烟云所尘封、被厚重的土地所覆盖着的。揭开尘封背后的奥秘,开发利用它们,造福人民,成了青海地质工作者不懈的追求。青海煤炭地质勘查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地质学博士研究  相似文献   

15.
GPM(地球磁场精密测量)技术原是为了勘测隐伏断裂(地裂缝、溶洞和其他地下掩埋体)而研究的一种观测技术和解释方法.近十年来,先后在金山核热电厂、江苏核电站选址、梅山冶金公司扩建工程、江阴长江大桥等工程项目的地质构造调查及新沂地震危险区划、鲁南地震烈度复核、郯庐地震地质填图等地震地质调查研究中顺利完成了近百条隐伏断层的勘测任务.一些被我们新发现的断层已被钻孔证实,或为其他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方法验证.GPM技术已被国家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向全国推广,并被评价为“在  相似文献   

16.
大量现场地质调查结果表明:大型平原土体遗址原地原样保护的主要环境地质病害是地下水形成的渗水对遗址及其文物造成的腐蚀和破坏,因而治水工程是这类遗址保护中最主要的岩土工程。结合该类遗址原地原样保护原则要求:①遗址围岩和文物的含水率要低于40%;②遗址区地下水位要长期保持在遗址底板高程减去土层毛细水上升的水平面上;③为遗址长期保护服务的地质工程要能长期保持稳定正常运行;④地质工程要与文物景观相容。提出了治水工程的基本技术思路;①查明遗址区水文、工程地质条件;②建立遗址区水文地质模型;③遗址区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评价;④遗址区治水工程方案论证;⑤工程优化设计;⑥工程施工。其中,治水工作的关键是查明遗址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渗流场的变化规律,而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能够模拟计算地下水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本工作以抗州萧山独木舟遗址为例,分析了该遗址区的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模拟计算遗址区原始地下水位分布;根据遗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和原始地下水位模拟结果,提出了暗沟疏干排水方案,并模拟预测疏干排水工程实施后地下水位随时间变化规律,模拟结果合理,能够用于指导治水工程设计施工。  相似文献   

17.
元谋人(又称元谋猿人)作为我国远古历史的开端已载入史册。本文就元谋人的发现及历史地位作一简要的阐述: 一1965年5月1日,我国地质工作者在云南省元谋县进行地质调查时,在该县上那蚌村西北的褐色粘土层中发现了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一为左上内侧门齿;一为右上内侧门齿。牙齿为浅灰色,石化的程度比较深。从门齿硕大等形态观察,研究者认为是一个青年男性。元谋人牙齿的主要特征是:牙齿硕大,粗状,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元  相似文献   

18.
“北京猿人”骸骨化石,是研究人类史的珍贵标本,为全球学术界所极度重视。该项化石原藏于北京协和医学校保险柜中,1941年12月,为避日寇劫夺,在转运美国暂行保管的过程中失踪。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虽多方寻觅,但迄无结果。馆藏中央地质调查所档案中,有该项化石失踪及追查经过的文字纪录,现选编刊布,供关心此学术大案者研究、参考。本组材料选自二八(16)号全宗134号卷及三七五全宗846号卷。原件为英文者,由文俊雄译成中文。  相似文献   

19.
正1930年,中国地震事业的先驱李善邦还是一个28岁的年轻人,中央地质调查所让他负责在北京(当时称北平)建立地震观测台。地震台选址在北京城40公里以外的西山鹫峰上。那个地方现在都显得偏僻,别说1930年  相似文献   

20.
房斌 《旅游纵览》2022,(17):36-38
研究自然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对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利用自然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自然旅游资源与地质环境进行叠加分析,通过研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与各类自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关系发现,施秉县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及生物景观三大类自然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与地质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