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省政府、苏州市政府的部署,吴江市要在2010年编纂出版《吴江市志》(1986~2005)。这是吴江市继1994年出版《吴江县志》以来要编纂的第二部社会主义新志书,也是吴江撤县建市以来的首部市志。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在探索中认识到,编修好《吴江市志》,要做好“继承”和“创新”两篇文章。  相似文献   

2.
清乾隆中期周煌集大成之作《琉球国志略》(二十二年丁丑,1757),也是继往开来之作。其后,又有两部续志:齐鲲、费锡章:《续琉球国志略》五卷、首一卷(嘉庆十三年戊辰,1808),赵新《续琉球国志略》二卷、首一卷(同治五年丙寅,1866)。前后还穿插有赵文楷、李鼎元往封尚温(嘉庆四年乙未,1799),林鸿年、高人鉴往封尚育(道光十七年丁西,1837)两使次。李鼎元撰有《使琉球记》(嘉庆庚申,1800),与齐、赵两部续志合称“后三志”。其中以《齐续志》更为重要。“后三志”产生在19世纪上半华琉关系已臻鼎盛、同时又渐就式微之时期。尽管时值东亚国际风云变幻,英日构衅闽海,华琉宗藩纽带风雨飘摇,但毕竟在数百年交聘往来基础之  相似文献   

3.
<正>温润吴江吴江,深深地烙在我心中一个词——温润。吴江用它独有的温度和润物细无声的气息,让你有一种冲动的亲昵感,让你在浑然不知中着了魔,爱到痴。慢走在吴江的街巷中,穿梭于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间。没有形态怪异,高耸入云的大楼,千篇一律的大楼复制出千篇一律的城市,要来何用?隐藏了华严塔,淹没了垂虹桥,混淆了盛家厍的古朴。吴江,就像你喜爱的邻家小妹,出水芙蓉,处处清新。  相似文献   

4.
雪晴 《浙江方志》2002,(1):92-92
浙江省市场志编辑部编。经两年编纂,于2000年7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主审魏桥,主编杨金荣,副主编王志邦(常务)、林树建。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4月,由江苏名镇名村志编纂委员会、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志编纂委员会共同编纂,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全媒体江苏名村志《马庄村志》正式发行。马庄村是徐州贾汪由"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蝶变的实践区。改革开放后,马庄村围绕"工业立村、文化兴村、旅游强村"目标,秉承"党建引领、文化铸魂"理念,大力发展现代工业、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业,壮大经济实力,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人民生活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的吴江存世最早的旧县志是明弘治元年(1488)莫旦编纂的《吴江志》,最晚的是清光绪年间的《吴江县续志》。之后到1994年版《吴江县志》出版前,吴江虽然经历了清末和民国两个重要时期,但是再也没有编纂出版过一部县志。感叹之余,我们自然会追忆起民国期间陈去病先生编纂《吴江县志》的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7.
鲈乡,寓意是盛产鱼之地。鲈鱼,又名鲈鳜、大鲈,体侧扁,长可盈尺,重四五斤,巨口细鳞,银白色,背部呈黑斑,微似鳜,“四腮”。每年初春栖息于近海,在咸淡水交汇处产卵,翌年仲秋幼鱼从海入江。性凶猛,以小鱼虾为食,昼伏夜动。主产于松江,即吴江垂虹桥(已圮)附近,以桥南为优。此鱼脍后洁白不变,肥美鲜嫩,肉紧松软而不腥,被人誉为绝世佳肴。后因吴淞江下游地形变迁,鲈鱼由海上溯入江逐渐减少,所以宋代已无常价。  相似文献   

8.
程方勇 《沧桑》2012,(3):151-153
正方志虽为一乡一邑之地方文献,但却以其信实的载述,补充了国史的不足,保留了我们的乡土记忆,反映了地方自然、社会之变迁,教励风俗,存史资政,堪称地方史记。是以前志序言:"志之一书,类乎国史,而记载流传,尤为一乡一邑之实迹!"[1]又曰":邑志上稽往代,下示  相似文献   

9.
1927年9月,罗马教廷下属教会,德国的圣言会(Society of the Divine Word)在北平创办辅仁大学。第二年12月,《辅仁学志》创刊。这是辅仁大学的学术刊物。辅仁大学校长陈垣任主编。编委由辅大校方人士及文科各系的著名教授组成。其中有:校务长雷冕神父(德)、副校长兼秘书长英千里、教务长胡鲁士(荷)、文学院院长沈兼士、教育系主任张怀、国文系主任余嘉锡、历史系主任张星烺、经济系教授张重一、国文系教授储皖峰、校务长丰浮露(德)等人。《辅仁学志》整年为一卷,年出两期。在实际出刊过程中,常将两期合刊为一卷出版。自1928年12月创刊,至1947年12月停刊,共出版15卷(其中1932年、1935年和1944年全年没  相似文献   

10.
偶读《文物》1978年第9期《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发掘简报》,对照《从器志》木牍(M1:161)图版和《简报》释文,发现释文在重文号方面有些问题。其一,原木牍的数字"二",与"一"、"三"一样,虽然写得略有大小,但基本上还是一字宽,与右侧两个短划形式的重文号完全不同。可是,释文有十处把数字"二"改为重文号"="。其二,木牍原有八处重文号,其形式为两个小圆点":"弦,与现代冒号相似。释文四处将它改作"=",四处保留原样。这样两种符号形式并出,也未作任何说明,  相似文献   

11.
<正>震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西南水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尚书》)。基因中,震泽就是水,而水关联着桥。地缘吴越分界,震泽广义地诠释为"太湖",为"吴江",似乎顺理成章。史载,震泽因濒临太湖而得名于太湖别称"震泽"。远古洪荒,震泽委实一泽国,"始为洪流,继为泽薮,卒为阡陌"。唐设"震泽馆",宋以镇名之,明"地方三里,居民千家",清乾隆年间繁盛,"货物并聚,居民且二三千,实邑西之蕃屏也"。由此奠定传统意义上的吴江大镇地位。有两点必须说明。一、太湖是中国著名淡水湖之  相似文献   

12.
《皖志列传稿》是民国《安徽通志稿》的分册之一,以文笔老辣、剪裁得法,得到时人及后人的好评。编纂者金天翮为其时"吴江三杰"之一,一生致力于社会改革,这部志稿是其晚年之作,是其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和总结,体现了以史为鉴、经世致用的编纂思想。  相似文献   

13.
蒙阴县旧志现存五种,一为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志,由知县杜洽主修,仅见于有关记载,现未发现,故未搜集到手;二是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志,由知县屈逸乘主修,缺卷一;三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志,由知县刘德芳主修;四是清宣统三年(1911年)志,由知县沈黼清主修,共四册,缺卷三;五是《蒙阴县民国志资料》,由黄星垣、赵家琛编纂,时未刊行。蒙阴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历时数年,对搜集到的三部清代旧志进行整理汇编。  相似文献   

14.
<正>自唐张懿孙(张继)《枫桥夜泊》诗一出,寒山寺之名旋即远播,弘传至东瀛,此乃中国诗歌史上不朽之盛事。历代三公九卿,文人墨客,无不寻其诗旨,身临其境,叩古访幽,去追寻那历史仅存的一道梦影。在这些历代贤达中,我们不能不提及一位重要人物,也是改变寒山寺以往无志历史的代表人物,那就是清末民初的叶昌炽先生。叶昌炽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版本学家、金石学家,精校勘,擅书法,著述丰富。他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  相似文献   

15.
<正>《新唐书·地理志一》载:"同州冯翊郡有府二十六,河东府是其一折冲府。"(中华书局,1975年,第965页)罗振玉利用新出《大唐故申州罗山县令王府君墓志铭并序》之"嗣子前同州东河府别将无亏等"一句(《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080页)认为"河东府"误,应是"东河府"。(《罗振玉学术论文集》第8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701页)张沛则认为罗振玉之判断错误,并结合史书详细论证,认为应是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拜读《高安市志(1986~2006)》,感到该志值得学习的优点很多。一是处理前后志的衔接关系妥当。如何处理前后志的衔接关系,是每部续志都会碰到的问题。《高安市志(1986~2006)》的处理方法是三个字:补、改、录。所谓"补"就是补前志之缺。卷三十二《前志补遗》属于"大补",将前志缺载的进士名录和著述辑目分成两章予以补充,篇幅在六七万字。卷三十《人物》的人物传中补了几个应该前志记载的人物幸南客、李建华、熊  相似文献   

17.
正《晋书·天文志》:"轩辕十七星……黄帝之神,黄龙之体也;后妃之主,士职也。"~(1)《隋书》《宋史》均作"士职"~(2)。"士职"与后妃、黄帝均无关,有误。郑樵已经发现"士职"不正确,其在《通志·天文略》中,将"士职"改为"士女职"~(3)。士女可指贵族妇女,与"后妃"一词相合,其意可通。胡三省又改为"女职"~(4),虽亦可通,实际距离其本来面目越来越远。"士职"当为"土职",形近致误。理由是:第一、黄帝土德,轩辕十七星是  相似文献   

18.
宁洋县在福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割龙岩、永安、大田三县始置,隶漳州府。请雍正三年(1725年)龙岩升直隶州,宁洋往属。1956年撒,划归龙岩、漳平、永安三县。《宁洋县志》初修于万历癸未(十一年,1583年),知县杨继时据前令郑于蕃  相似文献   

19.
<正>苏州吴江,东太湖畔的一方水土,费孝通先生名扬四海的"江村"所在,也是费老改革开放时期影响深远的"小城镇、大问题"样本所取。吴江多水。这一脉水,从远古流来,流到吴头越尾,汇聚成了古震泽今太湖,涌动成了古松江今吴江。水多情。因为水,吴江就多了往来的舟,就多了泊舟的桥,也多了留恋的亭和亭桥边流连的诗人。诗浴水,诗人乐水。千年吴江,沿某个方位演绎,也许就是一条灵动传承的"水脉":城脉在史,民脉在丝,  相似文献   

20.
《沧桑》2010,(5S):51-51
<正>山西省交通运输管理局是山西省交通厅下属的自收自支正处级事业单位,局长高配副厅级,内设"一部、一委、两室、两中心、十二处"内设四个正处级、三个副处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下辖11个市级道路运输管理局(处),128个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所。全系统职工1.5万余人,全省从业人员近10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