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古代对权衡器的称谓缺乏严格的界说。"称"不一定指不等臂杆秤,往往多指等臂式天平。权或锤可以指多种不同的形制。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当前度量衡史研究著作中阐述得还不够清楚,新出版的大型辞典中有些解释也存在概念上的混乱。1959年长沙左家公山出土一套完整的战国权衡器,包括木衡杆和九枚环形铜权。衡杆上无刻线,中心有提纽,两边各挂一铜盘。  相似文献   

2.
权衡是我国古代衡器的总称,汉代权衡的器形分鼻钮形和圆环形两种。在甘肃省出土的汉代权衡文物中,鼻钮形的较多,且多为石质。圆环形权衡文物,以1972年定西口镇出土的5件环权(其1为石权,余皆铜权)最具代表,除此,未见相关出土报道。1967年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甘肃省庄浪县朱店镇吴沟村村民张东仓在一土坑汉墓中挖出一件灰陶“魂瓶”,从中发现铜环权11枚,五铢铜钱4枚,全部上缴县博物馆收藏。由于当时文物管理上的混乱,把后来零星收藏来的另外4枚铜环权混在一起,分不清楚,所以共有15枚(见图),环权全系青铜质地,呈扁平状环形,外径,厚度不一。…  相似文献   

3.
青铜器     
权古代测重量所用,类似后世的砝码,用铜或铁制。现存最早的铜权是战国时期的,流传较多的是秦和楚权。秦权多作馒头形;楚权多作圜形,常由十个组成一套,在天平上使用。汉代又称权为纍。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山东滕州大韩墓地M43出土4件铭有“郳大司马”的青铜器的形制特征并对其铭文内容进行释读,可知郳大司马器群年代为春秋晚期,器主名彊,记事采用周历,铭文“故寿其身”为金文初见。结合相关史料进行考证,认为小邾(郳)国君在春秋早期未受周王册命,应只有与职官系统相仿的家臣体系,至国君郳犁来受封子爵之后,小邾(郳)职官设置开始规范,出现了郳公戈、郳公克敦、郳大司马器群等国君称公、有六卿称谓的器物,表明小邾(郳)国的官制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5.
安徽寿县李三孤堆出土了一套完整的楚国砝码和两件铭文为"王"的衡,其中,楚国砝码自铭为"贤子之官环".建国以来出土的楚环数量较多,但是从它们的重量关系往往难以发现其内在规律,这对我们了解战国时楚国的量制造成很大困难.这套环自铭为官环,可以看做是国家的标准衡器.楚国是较早使用黄金的国家,楚国的黄金是计重货币,它和铜货币有一定的兑换关系,可能有子母相权的关系.若抛开表面的锈蚀物,这套环显示出成比例递进关系,与那两件有"十分"刻度的王衡就可以配套使用了.  相似文献   

6.
《文物》1982年第1期报道了湖北省枝江县1981年出土一套新莽铜环权。这是继1927年在甘肃省定西县秤钩驿出土一套新莽度量衡器后,又一次比较完整地出土的一套刻有始建国年款铭文的铜环权。在枝江县文化馆的热情支持下,我们有机会亲见这批珍贵的文物,深为这一新的发现感到欣喜。  相似文献   

7.
1993年11月,在陕西省礼泉县裴寨乡石坡扶村东500米处的雒武君果园内,出土7件汉代铁权。这些铁权出土于地表以下80厘米处,呈“一”字形东西堆放,上层3件,下层4件。根据在同一文化层内夹杂的灰陶片及竖绳纹筒瓦推知,这里曾是一处汉代村落遗址。 7件铁权造型稍有差异。02、06、07号略呈圆柱形,上铸半环形鼻(粗壮);01、04号略呈扁半圆体,上铸拱式桥形鼻,05号略呈半圆体,上铸半环形鼻(稍小)(图一~七)。其中06、07号各有四字铸铭,06号铭文为“上右禾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多种分析仪器对三门峡市印染厂墓地出土的唐代铜环(M36∶6)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铜环上缠绕的纤维为亚麻;铜环的材质为纯铜,制作工艺为热锻技术;焊料为铜银合金焊料;锈蚀物检测出有害锈碱式氯化铜成分。  相似文献   

9.
1985年9月15日,安徽省安庆市龙山路中段工地(现供销商场,临近原清朝安徽巡抚衙门)出土一枚太平天国天朝圣库衡器砝码及一枚砝码的底壳。我们拍了照片,寄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先生鉴定。罗先生复电称:"在太平天国的文物里面,从来没有发现过度量衡的文物。这是一次重大的发现。"砝码深埋地下1.5米处,放置在一条较平整的长方形麻石上,上面及周围覆盖一层被火烧过的瓦砾,其间杂有清代成丰年间或较早的碗、瓶之类残瓷片。联系太平军在安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16,(12)
妇好墓出土有28件"铜尺形器",关于其功用,研究者莫衷一是。本文以妇好墓出土的"铜尺形器"为切入点,对商周时期的"铜尺形器"进行了类型学分析与断代,指出其时代主要集中于商代晚期。文章认为,"铜尺形器"就是铜柶,是专门的礼仪用具。文章还依据铜柶在墓葬中的原始位置,分析了其与其他器物的组合关系,认为铜柶的功用与铜爵、觚有关,并从爵、觚的形制、功用及当时酒的种类,分析了商周时期青铜爵、觚与柶的搭配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朝阳市博物馆藏有几件元代铜、铁权,今介绍如下。 1号权 1972年9月出土于朝阳市双塔区朝阳二中院内元代居住遗址。铜质。合范铸造,倒梯形方纽,权身为略扁的六棱形,上端略小,束腰,底座略宽于权身,亦为六棱形。  相似文献   

12.
1984年广西隆安县城厢农民耕地时发现铜官印一方。印通高4.2、边长5.5、边厚1.5厘米。鼻纽,纽高2.7厘米。印文为朱文小篆,文曰"武夷县之印",印背阴刻楷书,同印文。出土时,印置一铜盒内,盒通高9.5、盒身高4、边长6.6厘米,子口合盖,盖与身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河南省宝丰县在距县城北12·5公里的商酒务乡古城村,出土了一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诏书衡器——铁权。古城村村北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城遗址。这件秦始皇诏书铁权的出土位置就在故城南约150米处城门侧旁。在此城址内曾多次发现过东周时期的绳纹、几何图案陶器和铜镞等文物,这件铁权是首次发现的秦代器物。  相似文献   

14.
两汉之世,青铜礼乐器的使用渐趋衰落。西汉出土的完整编钟资料已不可与先秦时期"同日而语",东汉时期更未有完整编钟出土。尽管如此,通过研究发现,西汉时期编钟至少有三种以上组合情况,包括"5甬14纽""4甬9纽""5甬10纽"及其他,且这些编列制度在东周时期皆有所本,可能分别源自"5镈""14纽""4镈9纽""10纽"的传统。其中西汉皇室所采用的"5甬14纽"制度是战国中期之后日趋盛行的新兴礼制系统,而较为古老的乐制版本则主要见于中小贵族及地方勋贵群体中。  相似文献   

15.
《文物》1978,(3)
1971年12月,陕西周至县城关公社小寨子大队出土了一个元代铜权(图一)。铜权埋在距地面1米深处。同时挖出的还有长筒瓦、砖等。铜权高11厘米,重量一斤六两。权上有"北路官造"、"至元九年"  相似文献   

16.
铁权出土于山东省文登县北约三十里的简山公社铁权村(此村为新建,以出土铁权命名),是1973年夏社员群众在村北头取土时发现的。在村南地面上暴露有灰陶绳纹瓦片及盆、瓮、罐、豆等陶器残片,可知此处有古代遗址。铁权保存基本完整,略呈扁圆形,平底,顶上铸半圆形的鼻,权旁镶一块铜诏版。通  相似文献   

17.
2018年春,在河南义马市上石河春秋墓地M35出土了一件青铜鍑。铜鍑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中期草原游牧文化中常见的一种炊煮器和祭祀用具,主要流行于陕西北部、内蒙古和河北北部等地区。本文对义马上石河墓地出土铜鍑的来源及墓地的族属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耶律羽之墓出土的鎏金铜饰片上的禽鸟以往多被认为是"海东青"的形象, 本文通过与出土辽代石棺上四神题材图案的比较,认为铜饰片上所表现的应是四神中的朱雀。  相似文献   

19.
西北大学历史系文物陈列室,现藏有两方南北朝楔形纪年墓砖,一为“东魏天平砖”,河南洛阳出土,一是“刘宋元嘉砖”,出土地点不详。现介绍如下: (一)东魏天平券砖砖为泥质深灰陶,火候较高,整砖呈楔形。砖的两头各有一凸凹半圆形榫。长35、宽13、厚端为6.5、薄端5厘米。凸凹半圆榫半径一样,皆2.5厘米。砖边微残,从结构,造形上分析,均甚符合力学原理。此方砖有一面饰弧形粗绳纹。厚度较薄的一端有“天平元年大□劳”,七字,字系阳文楷书。字体方整精健,苍  相似文献   

20.
1981年,山东省莱西县院上公社刘家庄大队社员刘治琳,在王壁村南土丘上距地面深1.5米处,挖出一个元代铜权(见图),杂有碎砖破瓦等物出土。铜权高9厘米,重330克。权上铸有阴文铭文,正面"益都路总管府",背面"至元二十九年造"。至元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据《莱阳县志》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