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代修筑南京城墙,最大宗的工程材料是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左右,重10至20公斤的巨型城墙砖。整个京城上的雉堞、女儿墙及自石头城向北经清凉门、定淮门、仪风门、金川门、神策门、太平门、朝阳门、正阳门至通济门止,全长25560米,约450万立方米的墙体都是以城墙砖为主材砌筑而成的。全城约用城墙砖3.8亿块。 相似文献
2.
明代南京城墙砖,不同于其它各时代筑城所用的城墙砖,它的每块城墙砖上都镌刻着让人十分感兴趣的铭文。为满足明太祖朱元璋在建造都城同时,又开始修筑南京城墙的需要,明朝廷下令长江中、下游5个省的160多个州、县、驻军各卫所、工部各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烧制大量... 相似文献
3.
在世纪交替的历史性时刻,南京出版社隆重推出了《明南京城墙砖文图释》,为学术界、收藏界献上一份厚礼。通读全书,这部大作具有五个鲜明的特征。一、匠心独运,填补空白,具有独创性。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六朝古都”之誉,历史上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南京城墙就是其中之一。保存至今的南京城墙,其建造始于元末明初。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于元末明初下令造砖筑城,劳役无数,耗资无数,历时二十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前言定陵修建于明万历十二~万历十八年(1584~1590),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是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合葬墓。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发掘,出土文物近3000件,是我们研究明陵寝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实证。 相似文献
11.
南京明城墙砖文中保存的信息有助于对明初役制组织的研究.从已发现的"均工夫"纪年砖可知,明初筑造城墙所需工役人员主要以均工夫役的方式获得,早期组织形式并不完备:约洪武十年后发展为推行以"甲"为建制的基层组织,从官吏到基层的组织形式巳基本完备;至洪武十七年停止.与凤阳中都明初砖文比较可知,这一基层组织形式可能借鉴明中都军工... 相似文献
12.
13.
14.
1998~1999年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对安徽省繁昌县明代采石场及城砖烧制遗址进行了实地调查,为深入研究明代城砖烧制技术、城砖运输等问题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南都繁会图卷》,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明代南京城市的经济及社会生活景象,具有强烈的时代和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统计明初南直隶、湖广、江西三省的城墙包砖情况,考察了明初城墙包砖的基本面貌,并根据明代各级城市所用城砖的烧造与征调情况,探讨包砖的相对成本,指出明初城市包砖与城市的等级、所处地区的军事战争形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南京总统府是否明汉王府遗址提出质疑,并沿着诸多的史料记载,根据明清志书所绘的官衙、府第和街道等处的方位图示,以理清南京总统府所在之沿革变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