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凉山文物事业简况及发展优势凉山历史悠久,很早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历代中央王朝都在凉山设置郡县进行管理。据史料记载:“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西汉武帝使司马相如“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邓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唐、宋、元、明、清历代王朝在凉山都先后设置了郡、州、司、府以及路、卫、厅、县等。凉山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有、汉、藏、回、蒙、苗等十余个少数民族,族是凉山的主体民族。凉山各民族都有其丰富的文化积淀。在加强民族地区文物保护工作中,我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  相似文献   

2.
凉山历史悠久,文化辉煌,拥有丰富的历史文物、民族文物与近现代文物。改革开放以来,凉山的文博事业得到较大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利用凉山文物的优势,发挥凉山文博单位的群体力量,把凉山建设成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同时发挥文博单位在开发凉山旅游上的作用,让凉山的文物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提出建立凉山人类社会发展史博物馆系统工程的初步构想,供有识者探讨。一、凉山拥有建立凉山人类社会发展史博物馆的优越条件凉山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我国最大…  相似文献   

3.
秀丽的泸山西坡,小城西昌有一座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这里是凉山彝族历史,民族文化的缩影,我们可以在这里看到与其他民族迥异的场面——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过去学界对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缺乏对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有效机制的系统化研究。为此,本文采用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进行研究,以四川凉山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凉山地区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协同现状,提出党建为导、文化为根、项目为重、农旅融合为法、居游共享为向五项策略,以期促进凉山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推动凉山地区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相似文献   

5.
凉山的考古与民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凉山地处川西南部的大渡河、雅砻江和金沙江之间,著名的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灵关道段便由此地经过。在历史上,这里一直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和我国古代西南的一大“民族走廊”。自秦汉以来,见诸于史载的主要民族即有邛、笮、斯叟、旄牛、摩沙、僚、乌蛮、白蛮、粟粟、摆夷、羿子和彝、藏、回及纳西等,乃至今日,境内民族仍有十余种之多。历代民族的移徙、定居和融合,给这块神秘的土地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而这一切又反过来决定了凉山的考古从一开始就与民族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这  相似文献   

6.
凉山彝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他们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创造了丰富多采的彝族文化。这些文化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朴实生动的艺术特色以及鲜明的民族风格。在彝族文化这个宝库中,漆器,象一颗晶莹的明珠,闪烁着璀灿的光芒。 凉山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区。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这里设置郡县。彝族漆器伴随着凉山彝族的发展,同样也经历了漫长的年代,不断丰富提  相似文献   

7.
林耀华所著《凉山夷家》,其学术价值前人已作充分论证和高度赞誉,但对其研究方法则论及者不多.本文就《凉山夷家》所展现的民族研究方法略呈管见,以利今之学人于林先生的学术思想有较多认知.1935年经吴文藻引进,英国功能学派研究方法“布于燕京大学”.而林先生就读哈佛大学,曾受鲍亚士学派之熏陶,在吴氏所倡“社会学本土化”之框架下,融通各民族学派研究法而著于《凉山夷家》中,是为西学思想与中学史志研究法相结合之杰作.  相似文献   

8.
走进凉山彝家山寨,你会被彝族淳朴的风土人情深深折服,你会为彝族传统文化的精深厚重而拍案叫绝,同时还会惊奇地发现,凉山彝族是一个多节日的民族,常年沐浴在节日的欢乐之中。一年四季除了传统的火把节、选美节、牧羊节、尝新节、儿童节等十多个神奇有趣的节日外,最盛大的节日就是彝族年,彝语称“库什”。  相似文献   

9.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颁布和实施,为发挥民族节日的正能量作用提供了契机。结合广西"三月三"节日的实际,并参照新疆、西藏拉萨和四川凉山等地民族节日的好做法,可从站在《实施意见》的高度提升"三月三"节日地位、站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高度推进"三月三"节日活动开展、站在时空的高度积极搭建"三月三"节日活动平台、立足地方特色打造和拓展"三月三"节庆文化品牌、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三月三"节日持续健康有序有效地推进五个层面充分发挥广西"三月三"节日的正能量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聚居大小凉山的族人民,勤劳、勇敢、聪慧。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劳动、繁衍生息,在改造自然中,创造了丰富的族文化。凉山漆器,即是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凉山族文物漆器艺术更是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发掘、发扬光大的一门独特的民族艺术。根据考古发现,远在三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就有薄胎朱漆出现,证明我国漆器艺术历史悠久,渊远流长。而凉山族,在民主改革之前,尚处于全国少有的奴隶社会。由于原始落后与外界的封闭,致使族漆器、餐具的造型上还保持着华夏民族战国时期青铜器造型的某些特点;从色彩上也还保…  相似文献   

11.
盘龙城、新干和宁乡是商时期长江中游地区发现青铜器最多的三个地点.三处的青铜文化分别代表了早晚不同、前后继承的三个阶段.商王朝对荆楚民族的军事行动促使其政治中心转移,形成三地的青铜文化.  相似文献   

12.
<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来自杨成志、马长寿、林耀华等著名学者对川、康、滇交界地区罗罗、罗彝的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调查,使凉山等地彝族及其社会状况为学界瞩目。随着时代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无论是出于了解当地民族政治、文化制度和社会结构,或探询彝汉之间的民  相似文献   

13.
朱飞 《巴蜀史志》2004,(6):57-58
中国是漆艺的故乡,其中四川凉山彝族漆器,以其使用的广泛性和鲜明的特色,不仅在本民族传统化中极为突出,而且在中国少数民族的漆艺化中也最为引人注目。凉山彝族漆器具有久远的历史,所保留的“墨博其内,朱绘其外”化特色,可以追溯到彩陶化向青铜化的过渡时期,成为不用发掘的物。本欲从漆器系列的造型特点、色彩运用以及纹饰艺术三元素上,  相似文献   

14.
边疆民族地区修志的几个问题——兼评《瑞丽市志》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钱成润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省有26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强。境内有8个自治州、28个自治县。云南地处边疆,国境线长达4000多公里,...  相似文献   

15.
从彝藏两枚土司印看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及其失败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中叶,石达开由长江中下游率十余万太平军将士转战数省,最后在凉山边缘的大渡河畔遭到全军覆灭。这是一件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笔者通过民族调查,参考有关史料,在研究民族文物的基础上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探讨,弄清失败经过,找出失败原因,以达到总结历史教训的目的。在凉山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珍藏着因石达开兵败大渡河而由清朝政府改颁的、藏两枚土司印。彝族土司印是由“带密土千户印”改成“越厅属带密上游击关防”。这枚关防属长方形圆筒纽铜印,长9.8厘米,宽6.3厘米,厚1.6厘米,连钮高11.5厘米。印面宽边细字,…  相似文献   

16.
在凉山从事文博工作是一项艰苦而有意义的工作,也是凉山文博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凉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文物,给予了我州文博工作者广阔的驰骋空间。辛勤的劳动必将在凉山文博这片土地上收获丰硕的成果。但凉山经济欠发达的现状制约了凉山文博事业的发展。只有充分了解我州文博工作的基本情况,正视我州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明确我州文博事业当前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才能充分发挥凉山的文博优势,调动我州文博人员的积极性,克服困难,开创我州文博工作的新局面。一、凉山州文物工作的基本情况凉山州文物…  相似文献   

17.
五十年代在全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民族调查。人们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城北乡的汉人墓群中发现了一块石碑,命名为《昭觉开山碑》,载于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四川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所编的《凉山西昌地区彝族历史调查资料选辑》中。碑文说:  相似文献   

18.
凉山地区古墓葬多样性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文化尚未进入凉山地区之前,是凉山地区古代文化的面貌最复杂的时期。迄至目前,在凉山地区发现属于这一时期的古代墓葬已有七八种之多(图一)。这些墓葬除礼州新石器时代土坑墓时代较早外,其它类型的墓葬虽然各自延续的时间长短不一,但从战国至西汉初可以说是各种墓葬在凉山地区的共存时期。为什么在凉山地区这个不大的区域内,会同时存在着若干种代表各类不同文化的古墓葬,是本文试图解答的问题。 一、凉山地区古代墓葬概述  相似文献   

19.
陆铭宁 《旅游纵览》2013,(11):170-171
文章盘点了凉山地质地貌过程形迹旅游资源,深入分析了其资源禀赋,提出市场定位与开发思路,并提出根据资源特色分类设计打造本类旅游产品开发思路,以期为凉山旅游资源开发提供智力支持。一、凉山地质地貌过程形迹旅游资源盘点凉山地质历史复杂悠久,留存的地质地貌形迹有14种基本类型,并有诸多代表性单体景观。(一)数不尽的山峰风光无限凉山的碳酸盐类岩石区常有凸峰、独峰、峰丛景观是重要旅游景观。地表水流沿着碳酸盐类岩石表面流动,溶蚀和侵蚀  相似文献   

20.
“金谷”家支是小凉山地区人口最多的彝族族群,生活在川滇交界的宁蒗彝族自治县境内,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国际贩毒集团曾将这里作为境外毒品产地和最终市场之间的通道的要冲处。这个地区历史上曾是鸦片产地。当地人不仅自己吸食,还将鸦片运到内地,换回粮食、布匹、盐巴和枪支,甚至由此还成长起来一批专门从事鸦片贸易的商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