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快去拾粪” “快!快起来……”这是母亲在窗外喊着。我揉着眼,嘟哝还早。 母亲说:“早?去晚了还会有粪叫你拾哩,有土坷垃……” 母亲催促我起来,就是催我快去拾粪,这在寒假和暑假里几乎是每天每天、每天每天的事情,学期中的星期天也很少例外。  相似文献   

2.
正"时光催人老,孩子对我的称呼从开始的老师姐姐到老师妈妈,再到现在的园长奶奶。虽然称呼在悄悄地变化,但是我热爱孩子的一颗心始终炽热,热爱机关幼儿园的一份情依旧不变。"不经意间,30年的幼教岁月在平静中悄然逝去。回忆过往,在平凡的工作中有太多的充实,太多的感动,太多的幸福,太多的收获……最幸运的是我能够和机关幼儿园共同进步,一路成长!记得1984年,得知要招聘幼儿教师的消息后,我想试一试。就在具体报考哪所幼儿园时,父母间有了分歧。父亲的主张是报考离家近当时又非常红火的商业幼儿园,而母亲的建议是  相似文献   

3.
我是1943年9月,出生在淮南赊县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医院的。母亲生我时,父亲匆匆赶来安慰了母亲几句,就又匆匆离去了。这可引起了奥地利医生罗生特的不满,他生气地说:“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怎么可以这样没有责任感!”母  相似文献   

4.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是著名诗人闻一多七十多年前创作的.被改编为同名歌曲后,也一举唱红大江南北,成了亿万炎黄子孙扬眉吐气的心声倾诉,给沉寂的’99歌坛增添了无限生机,每每唱起它,人们不禁都泪流满面,心醉神迷,激动不已。其间的魅力何在?人们动情的说,这首歌曲最可贵的是,能让人永远勿忘那段屈辱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前我生在浙江奉化的山岙小村里,父亲替地主做长工,母亲在家里纺线做饭,哥哥帮着爸爸种田,姊姊比我大一岁,伴着我玩,因我最小,所以叫我小翠。我生长在这贫苦家庭,五岁开始劳动,无论种田掮柴……我都会。  相似文献   

6.
《湖南文史》2011,(7):44-44
二十年前我生在浙江奉化的山岙小村里,父亲替地主做长工,母亲在家里纺线做饭,哥哥帮着爸爸种田,姊姊比我大一岁,伴着我玩,因我最小,所以叫我小翠。我生长在这贫苦家庭,五岁开始劳动,无论种田掮柴……我都会。  相似文献   

7.
母爱的姿势     
阔别故乡整整5年,今年春节我终于又回到了那个生我养我,令我无时无刻不在魂牵梦萦的边陲小城。几年不见,母亲已明显衰老。挺拔的腰肢已经微驼,满头乌黑的头发似被霜打,惟有那双眼神却没有变———略显浑浊的眸子里依旧闪烁着善良慈爱的光芒……入夜,母亲执意让长大成人的我像儿时那样,和她同睡在一张板床上。我知道,这是她的母爱的一种最直接最近距离的表达方式。半夜,我忽然被一阵阵剧烈的咳嗽声吵醒:只见母亲把双手垫在胸前俯卧在板床上,似睡非睡地一声接一声地咳嗽着……此情此景,令我心头一阵发烫,母亲这种特定的睡眠姿势,我太熟悉太熟…  相似文献   

8.
一千个母亲,便有一千种爱;一千种爱,都是一样的情怀。——题记“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想家的时候有泪水……”静谧的夜空从远处飘来流动的音符,不停地撞击着我的心扉。我翻身坐起,看窗外披着月色的树枝在微风中摇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喃喃自语……前年的一个夏天,母亲被别家的狗咬伤了。当时父亲正在外地打工;我在离家六十多里的县城读书,每月才能回家一次;在家读小学的弟弟还不懂事。母亲硬是咬紧了牙关,没向任何人透露半分。直到我放假回家,才看到母亲的半截大腿竟肿得紫黑!我目瞪口呆。我坚持要拉母亲去打…  相似文献   

9.
三汇镇位于达州市渠县北部,建镇于北宋景祐年间。因巴河、州河交汇于渠江而得名。1949年,我的母亲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呱呱坠地。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母亲切身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与共和国同向同行的信念,也渐渐在她内心深处生根、发芽、疯长……记得刚生下我不久,正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母亲能歌善舞,于是主动申请加入“知青宣传队”。晚上排练,白天走村串寨,走到哪里,就把红歌、革命舞蹈带到哪里。  相似文献   

10.
“丫儿,最近天冷了,出门的时候多穿点衣服。”“丫儿,不要再看电视了,快点写作业。”“丫儿,不要光吃肉,多吃点青菜。”“丫儿……”“够了够了够了!”忍了许久的我终于不耐烦了,“我不是小孩子了,我已经上初三了,我会处理自己的事,你不要烦我了!”我冲着母亲大吼道,这是第一次,母亲静静地站在那里,诧异我如此的反应,呆呆地看着我。这一刻,我悔了,后悔自己不该讲那样的话。我们都沉默了,一分钟,仅仅一分钟,母亲就打破了沉默,开始了她一贯的“怨天尤人”,怨自己教不好女儿。  相似文献   

11.
“我爱生我养我的母亲,我爱樱花烂漫的日本,我更爱社会主义中国!”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从日本来到中国的日本少女,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后成了一位年逾古稀的中国老人。她的故事离奇曲折,催人泪下,她说——  相似文献   

12.
1977年5月,我的父亲景仙洲同志逝世了!每当我想起父亲生前的音容笑貌和他对党、对人民所怀有的耿耿忠心,无数往事便涌上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13.
从来没有人,像孤独的先知耶利米这样咒诅自己的生日。他说,“愿我生的那日受咒诅!愿我母亲产我的那日不蒙福。”耶利米是一个报丧的先知,他预言以色列的毁灭,呼唤族人的悔改。他因传递的信息在国中受尽羞辱。所以他咒沮那些报喜的人。“给我父亲报信说‘你得了儿子’,使我父亲甚欢喜的,愿那人受咒诅!”  相似文献   

14.
甘露花     
从来也没听说过甘露花,就更不知道甘露花生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开花,开花时是如何美丽芬芳?……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花名了,因为这是伴我母亲远走天国佛境的圣洁之花!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偏方     
为了瘫痪的儿子,母亲献出了一切。在母爱的感召下,儿子终于站立起来……近日,得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一个五年前因瘫痪被医学界宣布为不治之症的清华学子,在母亲的“偏方”医治下,重新站立起来了!带着感动与好奇,笔者采访了这位伟大的母亲。五年前的一天,正在讲台上教书育人的我,突然接到了一个不幸的通知:远在清华求学的儿子突然瘫痪了!我们夫妇马上赶到北京的一所医院,大夫告诉我们:儿子患了一种罕见的疾病:胸部以下毫无知觉。按照现在的医学水平,治愈的可能几乎为零。对医生的诊断我不苟同,知子莫如母,我始终认为,儿子的病是长期痴迷…  相似文献   

16.
母爱的姿势     
阔别故乡整整五年,我终于又回到了那个生我养我,令我无时无刻不在魂牵梦萦的边陲小城。几年不见,母亲已明显衰老。挺拔的腰身已经微驼,满头乌黑的头发似被霜打,唯有那双种眼神却没有变——略显浑浊的眸子里依旧闪烁着善良慈爱的光芒……  相似文献   

17.
莘立然 《神州》2012,(13):356-356
主题由来: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突然发现班上两个孩子在兴致勃勃的玩“投掷”游戏,走进一看,原来是在投石子。两个人玩的不亦乐乎……正在这个时候,班上的小文跑来了:“你们是从哪找的石子啊?怎么这么小阿?也太好投了!我在公园里还见过比这个大的呢!”“那我还能踢呢!”小元说。“我有个好主意!那我们一起踢,看谁踢得远。”看着他们玩的高兴劲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为了更好的满足幼儿的需要,我们生成了“有趣的石头”这个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8.
她虽然没有地位,没有金钱,没有家产,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但她却以勤劳、善良、贤慧之美德,哺育了一位世界名人,为人们留下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我和罗罗是‘一奶同胞’!“罗罗,就是我的弟弟华罗庚!我们家里人都喜欢这样叫他。“我母亲就生了我们俩。“我比罗罗大三岁。”前不久,我登门拜访了已故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姐姐华莲青。她向笔者侃侃谈起他们生身母亲的往事……“我母亲的老家在江苏省武进县孟河镇。我妈18岁那年,与我父亲华瑞栋结婚。“我姥姥家比较穷。小时候,我妈带我去过姥姥家。她的住房很破旧,下起雨来…  相似文献   

19.
<正>生在武夷山,长在武夷山,武夷山水滋养我的生命,武夷文化润泽我的心灵,走过岁月,游过名川,我深刻地感受到武夷山九曲溪是中国最美的溪流!今天,我要将这份人间最美的感受奉献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相似文献   

20.
母亲摇纺车     
我的家乡在豫东平原 ,少小离家 ,在青海工作四十年 ,退休后住在省城西宁。近日漫步街头 ,碰见从河南来的乡亲卖家织土布 ,买了两个床单的布料 ,由此引发了对母亲的纺车的回忆。家乡的纺车 ,薄木片做辐条 ,木棍做架 ,用棉线绳将圆盘和纺锭连接起来。从我童年记事儿起 ,纺线织布就是母亲的重要家庭副业。纺车放在地上 ,母亲坐在高粱叶编的垫子 (农民叫它帕子 )上 ,嗡 !嗡 !嗡 !右手摇动圆盘转三周 ,左手捏着棉绒慢慢扬起 ,抽出一米左右又细又匀的线 ,回转半周后将线绕上锭子 ,接着又是嗡 !……如此循环 ,除非纱线断了 ,拣起线头的几秒钟 ,一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