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有关文献和青铜器铭文记载,文章认为西周邢国有两次受封受命:第一次受封为始封,封地为河南邢丘;第二次受命为迁封或称改封、再封,封地为河北邢台。批驳西周邢国有两次封命和有两个封地,力主只有一次封命和只有一个封地的种种辨析都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
先秦“邢”地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小霞 《文物春秋》2003,(5):1-5,71
先秦时的邢、邢国、邗丘、邢都在文献中的涵义是不同的。曾有学者将祖乙邢都及西周邢国与温县邢丘故城联系起来,但祖乙所迁之邢及西周邢国始封地应在今河北省邢台市,而不在河南省温县邢丘。邢丘故城是一座至迟春秋中期就存在的古城,并非巫臣始建  相似文献   

3.
东汉列侯的推恩分封是侯爵继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具体有两种:分户推封与另立户邑.其中另立户邑的形式更为普遍,并非迟至西晋才产生.推恩分封在始封侯生前或逝后皆有可能发生,相较而言,在始封者死后推恩是其主流.列侯的推恩分封,其主动权控制于皇帝手中,推恩获封者的爵级多数与始封侯平级,少数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4.
邢地在商代中期为祖乙所迁之邢都。待都城迁走之后,这里又成为商代的封国──邢国的都城。周灭商后,成为周初大分封中的邢国。周初分封的邢国,确应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尤其是邢台葛先庄西周贵族墓葬发掘出土的遗物,更可证明。  相似文献   

5.
明代宗藩在河南赵全鹏在明代,河南是封建王朝分封宗藩最多的地区之一,明王朝先后在河南分封了周、唐、伊、赵、郑、卫、秀、崇、汝、潞、福等十余个王府。约占明王朝分封宗室总数的1/5。时人惊叹:"天下藩封之多,未有如河南者。"宗藩是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下...  相似文献   

6.
《文史博览》2010,(3):37-37
<正>"邦"和"封"最初是一个字,"封"的古字是两只手堆土植树的形状,是划界封植的意思。分封制时代,国王将所统治下的土地分封给同姓或异姓诸侯,被封的土地就叫做  相似文献   

7.
张渭莲  段宏振 《文物》2012,(1):64-74,1
邢国是周初重要封国之一,1991年南小汪遗址的发现和西周甲骨文的出土,揭开了邢台地区西周文化研究的序幕。本文通过对邢台西周遗有的分期和年代、平面分布、甲骨文和甲骨坑以及邢国历史等问题的探讨,认为邢台地区的西周遗存可分为早、中、晚期,不同时期的遗存各具特点;出土甲骨文的灰坑中出土的陶器属于西周早期,卜骨上契刻的文字与祭祀有关;邢同始封地在今邢台,南小汪和葛家庄分别是邢都的政治中心和邢侯墓地区;邢文化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点,邢国分封于邢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汉代的食封制度,论者着重讨论的是西汉的情况,对东汉则很少涉及。本文就东汉时期封国食邑制度,提出一些粗浅看法,期望引起深入探讨。 一 封国包括王国和侯国,即诸侯王和列侯的分封。东汉继续实行西汉以来的分封诸侯王制度。建武元年七月,宗室刘茂自号“厌新将军”,率众降,封为中山王。这是东汉分封诸侯王的开始。以后,光武帝及东汉诸帝陆续分封皇子及宗室贵族为王,共有五十人(不包括绍封)。光武帝时二十一人,明帝时八人,章帝时  相似文献   

9.
汉兴,为维护汉政权,大行分封。整个西汉共分封八百一十一个列侯,其中功臣侯280人,王子侯429人,外戚恩泽侯102人。在不同时期的分封状况及列侯在不同时期所享受的权益发是不同的。本文就此进行一下探析  相似文献   

10.
汉兴,为维护汉政权,大行分封。整个西汉共分封八百一十一个列侯,其中功臣侯280人,王子侯429人,外戚恩泽侯102人。在不同时期的分封状况及列侯在不同时期所享受的权益发是不同的。本文就此进行一下探析  相似文献   

11.
《湖南文史》2010,(3):37-37
“邦”和“封”最初是一个字,“封”的古字是两只手堆土植树的形状,是划界封植的意思。分封制时代,国王将所统治下的土地分封给同姓或异姓诸侯,被封的土地就叫做“封”,后来改叫做“邦”。如《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指的就是方圆六七十或五六十里的小封地。现在所说的友邦、邦交、邻邦、邦国中的“邦”,指的就是整个国家。  相似文献   

12.
明代勋爵册封制度在嘉靖朝之后出现停封与激封的情况。停封是明世宗进一步强化皇权的结果,其目的在于抑制朝中新贵的出现,这一施政方略又为隆庆、万历、天启诸朝延续。激封是崇祯及南明诸帝草率分封武将的无奈之举,可谓长期停封之后的反弹。嘉靖以后,无论停封抑或激封,均有违明代军功封爵的原则,作为国之公器,爵禄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反映出皇帝个人意志对勋爵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江西南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一座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宁王府所蕴含的历史是其中的浓墨重彩。如今,虽然宁王府早已不在,但关于宁王府的历史记忆仍然萦绕人们心头,其沉浮背后所担载的南昌历史及历史文化仍值得重视与研究。宁王府为明宁献王朱权改封南昌后所建,为历任宁王居住之所。其中具体是非还得从朱元璋设藩分封开始。明太祖朱元璋称帝,鉴于唐、宋、元朝宗藩势微,帝室孤立,为维护王朝的长治久安,采用新的宗藩分封政策,封诸子为王,  相似文献   

14.
周初燕国的分封既非在武王之世 ,亦非在成王之世 ,而是在康王时期。文献中未有明确言及燕国分封在成王之世的记录 ,也未有周人在这个时期对北土经营的记载。金文中有关西周分封的记载多属康王时期 ,琉璃河出土的记有燕国初封的克、克 ,也属康王时期的器物。其它铭有“侯”的青铜器 ,经分析 ,皆作于康王前期至昭王前期 ,并可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岑沫 《文史春秋》2011,(2):29-43
三、永安城“五龙护主”格局只难分封五王 太平军在永安激战中开国立朝,分封诸王;发布诏令诏书,制订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制度;颁行天历,刊行新书,考试选拔人才,初步实施了太平天国的革命主张。但令人困惑的是:洪秀全是如何封王的?其中历经了哪些曲折?为何只封了5个王?五王中为何封了一个不与同类的“翼王”?有人认为这是洪秀全按“上帝亲子”之说分封的,其实这是谬传,实际上是由永安城的风水格局和各王的形貌、特长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王琳 《华夏考古》2012,(3):62-66
沈子也簋是研究先秦古沈国的重要史料,根据其铭文推测沈国始封应与周初分封凡、蒋、胙、茅、祭等六国同时,而不应在昭穆时代,沈国地望应在今河南省平舆县射桥乡西。沈国地处西周王室与江淮诸夷之间,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曾起到藩屏西周王室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鲁国的历史地位与鲁国史研究杨朝明鲁国是周王朝分封的一个邦国,然而,它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邦国。鲁自周初始封,历西周、春秋、战国,到公元前249年为楚国所灭,历时七、八百年。在当时的政治、文化舞台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研究鲁国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民 《史学月刊》2003,(9):22-24
关于西周时期蔡国的始封问题,至今仍是史学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学术课题,它既涉及到对周初的大分封,又涉及周初“三监”的一些历史的探索。根据所见到的历史文献以及相关考古资料的分析,西周初年武王伐纣之后,封蔡叔度为蔡国之君,并委任为“二监”之一。但此时,蔡叔度并未就国,只是在中央王朝委派的“三监”任职,后来由于“三监”叛周,遂被流放至死。其子蔡仲由于能“克慎”、“改行”而被复封于蔡,成为实际上就国的第一代国君。  相似文献   

19.
一、邗国之封公元前1066年,周灭商次年大封诸侯.他的一个儿子封于地处淮夷之中的“邗”(在今江苏扬州),称邗叔.(《姓考》:“周武王子封邗”.《百家姓辞典》:“干”:邗,古国,周武王之子所建.《中国姓氏大全》:“周武王之子封于邗,是为邗叔”).公元前1064年,武庚反叛邗国,因其民众都属淮夷,可能也参与了这场叛乱,邗王在叛乱中或战死,或被夺封,故亦被裹入其中.因为在周成王四年(前1060年)周公帮助成王平息叛乱后的大规模分封诸侯中,又分封了一位姬姓贵族往邗国.《潜夫论·五德志》:“姬(姓)之别封众多”,“凡、蒋、邗、茆、祚、祭,周公之胤也”.邗国,子爵.《续通志·氏族略》“周有邗子”是也.  相似文献   

20.
明秦藩家族谱系及墓葬分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始,先后分封诸子、亲族为藩王、郡王,镇守各地。在陕的第一代藩王为其二子朱樉。《明史·表第一》载:“愍王樉,太祖嫡二子,洪武三年封。十一年就藩西安府。”据《明史》,以后还传10代十四位至景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