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宝贵  孙臣 《考古与文物》2001,(1):78-82,95
于省吾先生释甲骨文此字为“橐”,他说:“至于橐 字作 ,其中所从的 ,为什么释为缶?我的解答是,商代金文宝字所从之缶,作父丁卣作 ,辇卣和 均作 。不仅如此,商代金文的宝字所从之缶,也有不从口者。例如,作父乙卣作 ,新尊作  相似文献   

2.
释鬲隶     
奴隶之隶,西周金文作“鬲”。其所以作“鬲”的由来,以及后来以“隶”为“鬲”,“隶”字的造字本义。都是研究古文字和上古史很重要的问题,也是自来还未得到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兹字补释甲骨文有一个(?)字,象两束丝之形,本当是丝字,隶定应写作(幺幺)。《说文》:“(幺幺),微也。”应是引申义。卜辞的(幺幺)用作兹,为指示词或指示代词则是借音字,传统称之为假借字。周代金文以及后代文献,兹用作指示词或指示代词均为近指,近似于此,大体上可  相似文献   

4.
(工隹)叔鼎铭中的"鬲鼎",金文中仅此一见。由于此器器形不传,故关于"鬲鼎"一词,学者或以鬲形鼎为释,或以为言鼎而连类相及鬲也。笔者认为所谓的"鬲鼎",实乃鬲字之繁体■,■字亦见于虢文公子作鬲、子硕父鬲及虢宫父鬲等器。在(工隹)叔鼎铭中只不过因偏旁之间相隔较远而被误认作两字。根据金文中自名■者器皆为鬲,可知(工隹)叔鼎器形亦当是鬲而非鼎。  相似文献   

5.
陈全方、陈馨《新见商用青铜器瑰宝》一文,介绍了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从海外购回的10余件商用青铜器,其中西周(?)簋甲、乙两器铭文中有“(?)香”一词,见于铭文的前半部分:(?)肇作朕文考甲公宝(?)彝,其目夙夕用厥(?)香敦示<祀>于厥百神,亡不鼎,燹夆(?)香,则登于上下……“(?)香”之(?),或反书作(?)。此字金文首见,陈文释作“(?)”,显与字形不符。按据字形及其构词,此字可分析为从“鬯”“聖”省声,当即馨香之“馨”的异体。《说文》曰:“馨,香之远闻者。从香,殸声。殸,籀文馨。”“鬯”是祭祀用的香酒,故“馨”字可…  相似文献   

6.
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王作左守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利艺术博物馆于2000年春收藏的王作左守鼎高41、口径38厘米(封面;图一~三)。口沿外折,上立粗壮的两耳,颈部略收,腹部稍鼓,腹下置三蹄足。颈和足的上部均有短棱脊,形制与小克鼎相似,但小克鼎的腹部似乎更深些。腹内壁铸铭文两行6字: 王乍(作)(将鼎) 彝,左守。 (将鼎)彝。(将鼎)字《说文》所无,《广韵》:“(将鼎),煮也,亦作(羊鬲)。”《集韵》:“(羊鬲),说文煮也,或作(将鼎)。”《玉篇》:“(羊鬲),式羊切,煮也,亦作(将鼎)。”又云:“鬺,同上。”则(将鼎)也就是《说文》的“(羊鬲)”字。金文无“(羊鬲)”、“鬺”字形,故(将鼎)是正字,而(羊鬲)、鬺  相似文献   

7.
读包山楚简札记七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君啟節始见(?)字。舊说或以为居字,或以为(?)字。新版《金文编》主後说,理由是“節内另有居字作(?)”。今包山32号简“所死於其州者之居后(?)族”,居和(?)連文,釋文作“居(?)”,甚是,《说文》:“(?),(?)也。从尸得几而止。”按凥即(?)之異体,字並从几。《说文》凥注音作“九鱼切”,實误。當逕讀为(?)。  相似文献   

8.
《殷墟文字·乙编》(以下简称乙编)5849片其中一辞云:“贞:(?)(侑)伐(?)苯?”(图一)。此片为武丁宾组卜辞,其“(?)”字过去不识,《甲骨文编》隶定为“(妾又)”,无说;“(?)”字《甲骨文编》隶定为“媚”,但其意义,终永有人作过合理的解释.因此,此二字均有待重要新考释.这不仅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货币》①第400——405号著录的平肩空首布币,其面文作下引各形(第五形为反书):(?)400(?)401(?)403(?)404(?)405原书未释。这个字右边的偏旁是屈膝弯腰的人形,可隶定为“卩”,左边则不知所从。这就是以往不能释读的症结所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缁衣》第1号简引《诗经》云:“仪型文王,万邦作(?)。”②这句话在郭店楚简《缁衣》中作“万邦作孚”,③传世本《诗经·大雅》作“万国作孚”。其中,上博简中相当于“孚”字的简文作下引之形:(?)《缁衣》第1号简这个字原书隶定为“(?)”。甲骨文、金文…  相似文献   

10.
释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说文·高部》云:“亳,京兆杜陵亭也。从高省·乇声。”此释不确,乇音宅、音磔,与亳声相去甚远,亳字不当从乇得声明显可见。今按亳字在三期以前的卜辞中多写作(?),三期以后特别是在五期卜辞中皆写作(?),可知拿就是亳字的初文。初文(?)字当从高省、(?)声,(?)字甲骨、金文或写作(?)(见《甲骨文编》、《金文编》卷十三),实即丰字之本字。五期卜辞云:“在(?)师贞”(《摭续》一七五),于省吾先生释此字为(?),晚周陶文“蒦阳南里人(?)”之(?)又写作(?)是其证。《说文·生部》云:“(?),草  相似文献   

11.
最近在河南商水友人处看到一枚蚁鼻钱,是前所未见之品。这枚蚁鼻钱长1.8、宽1厘米。面呈卵圆形,穿孔在上端,上铸一字,隶定为“(?)”(图一),释为“阳”。楚文字中,从“阜”的字有时下增从“土”,如“陈”字作“(陈土)”,是大家熟悉的。钱上“阳”字的特点是从两个“阜”。这种写法曾见于信阳长台关和荆门包山楚简。《信阳楚墓》图版一二三:2-013简,是遣策中记服饰的部分,有“一阳笲”和“一少阳笲”,“阳”字都是从两“阜”的。简文“笲”读为“弁”,《说文》:“冠也。”“阳”读为“(黑易)”,《说文》:“赤黑也。”按《仪礼·士冠礼》有“爵弁”,注:“其色赤而微黑,如爵(雀)头然。”简文说  相似文献   

12.
1983年,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西60米处发现一批青铜器。其中有一件铜匜,铭文十分重要。李芳芝先生在《中原文物》1992年第2期曾撰文加以介绍和考释。笔者对铜匜铭文有与李先生不同的一点看法,试草成小文,以就正于李先生和同好。先将铭文隶释如下: (?)伯□夷自乍(作)旅也(匜),其万年无缰子=孙=永宝用享。铭文第一字从嚣从高省。按金文高字作“(?)”“(?)”,作“(?)”形只是省去了右边的一竖笔,同时口旁可能借下边嚣字所从之口为之。这样的借偏旁现象在古文字中并不乏见。我们认为此字应是在嚣字上迭加高声而成的一个累加声符的形声字,即嚣字加声符的一种异体。古音嚣在晓纽宵部,  相似文献   

13.
释“■”     
《中国文物报》在1991年4月7日第三版刊载了《周代铭文铜鬲鼎》一文,其中提到该器物之“内壁有二竖行铭文‘春史正作宝彝’”六字,文章没有对铭文作任何解释。我认为该器物之第一字“  相似文献   

14.
一 1989年9月15日《中国文物报》第三版载有黄锂同志《公太史鼎与长子狗鼎》一文,读后觉得启发很大。我又重读了《江汉考古》关于黄陂县鲁台山M30的报告,此墓共出铜器19件,7件有铭。其中一件圆鼎铭“长子狗作文父乙尊彝”,另一件残卣圈足内底铭“□□□作父乙尊彝”,前三字拓本不清,疑以为“长子狗”的残泐。如是,则长子狗铜器当有两件(?)。长子狗是作器人名,原报告以“狗”为“长子”名可取。子,是否爵名,尚无直接证据。长为国名大体可以肯定。周初金文有两爵一尊均铭“长唯壶” (《善礼》7、62;《三代》8、18、19;《美录》A404、R259),穆王时有“长鬼作宝尊簋”,还有一件“长汤匜”(《三代》17、28、 3)。战国时侯马盟石有“(?)徒自质君所”,这些器物铭中的“长”字为族氏国名大可无疑。 但“长子”联名在甲骨文中都有,甲骨文:“其又长子,惟龟至,王受佑”(《后》上、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对江苏六合程桥三号墓(报告见本期)出土之盘、匜、(?)上铭文作一考释.一、盘:铭文隶定如次:工(?)大(太)叔(?)或自乍(作)行(?)工(?):吴国国号.典籍作句吴,《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句吴即是吴.金文作工(?)、攻(?)、攻哉、工(吾攵)等.大叔:王之同母弟,即太叔.《左传》中有大叔段、大叔带、大叔仪、大叔遗、大叔文子(大叔仪).大叔僖子(大叔遗)均为王之弟.郑伯克段于(?)故事中的大叔段即郑庄公同母之弟段.(?):吴太叔名.铭文漫漶,(?)从句作,释(?)或释(?).《曾伯文(?)》中黄(?)之(?)作(?),(铭文—般作(?)),《曾仲大父(?)》黄之(?)作(?).(?)释,即越.考戊疑即寿越,考《集  相似文献   

16.
“蒙阳”布     
“蒙阳”布高4.3厘米,宽2.5厘米,重3.65克。面文左右并列古篆两字,背有竖弦三条,无文字。此布制作精美,无锈蚀,背部微现青绿色,其余为古铜原色,故文字极清晰。此布右首一字作(?),从(?)从下。《说文》:“(?),覆也。从一下垂也。莫狄切。”今俗作幂。又《说文》:“(?)、重覆也。从(?)一。莫保切。”此两字形状接近,读音相似,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通用。《说文》:“(?)、彘也,竭其尾,故谓之豕,象头四足而后有尾。读与豨同。(?)、古文。”《说文》:“(?)、覆也,从(?)豕。莫江切。”按《汗简》豕作(?),亥作(?)或(?)。豕、亥两字在六国文字中形式相同。《说文》:“(?)、古文亥为豕,与豕同。“故亥、豕古文为同一字。《汗简》:“(?)”为蒙字,注:“出朱育集字”。此字从冃从亥与从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尽地考证了《中作父乙方鼎》铭文所载之西周昭王伐虎方时,赐中之埰邑“ 土”之“ ”字。铭文宋时出土,“ ”字未识。今考证其字亦即“[鬲求衣]”字,亦是甲骨文之“[鬲求衣]”地,古书所载之“潛( 、灊)地”,地望在今湖北省孝感市附近,地近古清水。“ ([鬲求衣]、灊)”(水)在今湖北省潜江县境,非今嘉陵江上游之古酒水、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境之古潜邑。  相似文献   

18.
金文五则     
一释何尊“佳王初(?)宅于成周”何尊铬文首句“佳王初(?)宅于成周”,关涉周成王时的重要史事,诸家考释分歧很大。兹试说之。“佳王初(?),宅于成周”,句读自杨宽先生考证后,已经得到解决,今即从其读。在此需要提出讨论的是(?)字的隶定及字义。 (?)字,唐兰先生起初隶定为(?)而释为迁,杨宽先生从之,谓“(?)字在《说文》为  相似文献   

19.
<正>衰鼎有铭文6字:"衰作父癸宝鼎",《殷周金文集成》未收此器,《金文总集》和《商周金文集成》收录~①。据孙稚雏《金文著录简目》~②,衰鼎的铭文拓本或摹本见于如下多种旧著录:1886年徐同柏《从古堂款识学》13.11(摹本)~③,1895年吴式芬《捃古录金文》一  相似文献   

20.
从字形和用法两方面对金文中糅合了“宝”“保”二字构字偏旁的字给予释定,认为“宀”旁为周代“宝”字的必要部件。此外,金文辞例中“永宝用”到“永保用”的转变并非假借,存在一定含义上的变化,这一转变是由历史格局的变化推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