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周代的官员,称“老”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上至天子上公,下至士之群吏中的尊,皆可称“老”。称“老”的周代官员主要是同级官员中的尊贵及年长,但表示谦、尊则视使用场合而定。一般说来,用于对方是尊称,用于己方则是谦称。周代官员广泛称“老”,是一种源于中国早期明形态之宗法性特征的独特现象。战国以后,随着周人宗法体制的崩解,官员遂不再以“老”作为代称。  相似文献   

2.
陈如斯 《福建史志》2022,(5):18-29+71
本文以“明清福建省进士量化数据库”与“清代福建省官员量化数据库”为主要研究资料,分析明清福建省进士以及清代福建省官员的分布与变动,总结福建省进士分布的地域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进而考察考中进士到成为官员二者之间的延续性。从明到清,福建省进士分布广泛,但地区之间不平衡性,表现出东南沿海兴盛、西北内陆衰弱的自然集聚性。总体而言,福建省内进士集中度和官员集中度相关性极高,明清两代进士辈出之家,在清末的官场也颇具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一中枢秘书是指中央起草文书诏令的官员 ,在宋代 ,中枢秘书机构不是冠以“秘书”之名的图籍、书史机构“秘书省” ,而主要是翰林学士院、元丰改制前中书门下所辖的舍人院和元丰改制后的中书后省 ;中枢秘书官主要是翰林学士院中的翰林学士、承旨、直院、直学士和舍人院 (中书后省 )的中书舍人、直舍人院等 ,以及元丰改制前加有“知制诰”头衔的诸官 ,合称为“两制” ,翰林学士院官员起草内制 ,知制诰、舍人院官员起草外制。中枢秘书制度则包括两制官的组织编制、选任标准、奖惩方式、俸禄规定、入值制度、草制程序、文书流程等一系列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4.
于利梅 《攀登》2013,(2):83-87
新形势下我国官员治理实践虽然在不断向纵深发展,但腐败案件仍然频发。“庸官”与“太平官”现象较为常见,“官”的特征发生了新变化,这些因素客观上要求创新官员治理模式。近些年我国官员治理实践以及不断建立健全的法规制度,是创新官员治理模式的实践和规范基础,行为理论和过程理论兴起及相关实践的发展为我国创新官员治理模式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可借鉴的经验。实现官员治理的“行为——过程模式”,要重视官员治理的实然状态.强调经验分析.突出管理的科学化和语境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官员自杀事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各地官员自杀的案例比比皆是。自2013年初到2014年初就两度出现“官员自杀潮”,自杀官员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分布、特征明显、自杀方式多样、自杀原因错综复杂。从中央到地方或从地方到中央,官员自杀事件呈上升趋势。为何会出现官员“自杀潮”?舆论就曾感叹在持续进行的高压反腐运动中,中国才出现“官员自杀潮”。难道官员自杀与反腐败有关?官员自杀的背后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都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官员自杀潮”并不是偶然出现的社会病态现象。众所周知,官员自杀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是负面能量。因此,官员自杀事件频发后的舆论质疑发人深省。各界理应对这类部分特殊群体给予高度关注,本文将以客观的态度探析官员自杀的原因及提出对应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圣库制度”考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太平天国设有圣库和负责管理圣库的总圣库等官员,但负责“生活必需品”供给的官员还有总圣粮、典圣粮、典油盐、典买办等等,这些官员也不是以总圣库为首的,所以太平天国的生活必需品供给方式不应称为“圣库制度”。太平天国官兵的礼拜钱、俸钱与高级官员吃肉都是有等差的,所谓“圣库制度”并不是绝对平均的“军事共产主义”。太平天国不准私藏金银的禁令主要是针对太平军士兵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他们开小差,因而太平军士兵是“不准私藏丝毫金银”的,允许拥有少量金银的是普通居民。圣库是太平天国已经在朝内和军中建立的一种机构,《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国库是太平天国打算将来在每个社会基层组织“两”建立的仓库,二在机构的“级别”、性质、职能和物资来源等方面都截然不同,且没有必然的联系,用国库来解释圣库是不妥的,说国库来源于圣库亦纯属推测。  相似文献   

7.
“尚”和“论”是吐蕃王朝两类来源不同的高中级官员,本文主要依据藏文史料分别就其历史沿革做了系统探讨,认为论主要来自一般贵族,尚来自吐蕃赞普母系亲属,二者是吐蕃官僚机构中的主要成员。  相似文献   

8.
补子是中国封建社会王朝官员服饰的主要饰件,用以标明官员身份等级,佩戴于官员服饰的正后背及胸襟,运用织、绣、缂丝等工艺制作,分文官与武官补子。文官等级纹样为“禽”,武官纹样为“兽”。清代补服等级制度基本上沿用于明代,但是随着满洲贵族王朝的建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其在装饰纹样风格上有了不少变化,有着鲜明的清代补服特色。  相似文献   

9.
周佳 《史学月刊》2024,(2):37-47
宋代官员凡新授职务,最早收到省札后就可称“新授某官”,这很普遍。其意义一则突显中央权威;二则官员提前注授职务并允许入衔,有利于稳定日益膨胀的官僚队伍。按道理新官上任后应去掉“新授”字样,直接称“某官”,但地方官往往上任半年内,在与中央的往来文书中,仍称“新授某官”。这一时段类似“试用观察期”,一方面新官用来适应新岗位,亦享有“免责”的优待;另一方面所在机构、监司、台谏会监督新官的表现,及时淘汰问题官员,作为对以文书、资历为主要依据的选任制度的修正。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掌握了全国 16 74个县级政区 (截至 2 0 0 0年底 )的县城名称及其历史沿革的基础上 ,指出目前存在着 30 4处县城仍叫“城关镇”、“城厢镇”、“县城”、“县城镇”等毫无地方特色的通名 ,建议将它们都改成具体的名称。改革开放以来更改县城通名工作做得较好的是四川、河北、山东三省 ,福建、云南、江西三省次之 ,而做得最不够的则要数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四省了。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四省现存县城通名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二 ,因而本文重点对该四省 2 0 3处“城关镇”的具体改革作了详细研究 ,提出了各个“城关镇”拟改名称及其依据 ,同时对其他 16省份 (含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 10 1处“城关镇”也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1.
宋元明时期与景德镇官窑相关的考古资料和传世文献中有“监造”“监陶”“董陶”“督陶”等内容,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并分析各时期景德镇官窑中的官员委派制度,可证上述概念均为同一含义的不同表达,指监督景德镇官窑中的生产管理事务。北宋时期景德镇官窑中专职监造官的职能主要为收取瓷业税和管理生产。元丰五年(1082)八月以后(至迟不晚于重和元年),由于专职瓷业税官“瓷窑博易务”的出现,景德镇官窑中的监造官制度发生了改变,兼职监造官取代了专职监造官,仅负责管理生产事务。地方官窑中的监造官并非中国古代官手工业中的监察性质官员,二者选派来源不同,职能也不同,监察官员并不直接参与生产管理,而是根据相关规定对地方官窑中官员的业绩进行考核,提出赏罚意见。  相似文献   

12.
里耶秦简“守”和“守丞”释义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与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的相互参照和分析,本文认为里耶秦简中县的“守”、“丞”和“守丞”含义不同,它们分别为代理县今、县丞和代理县丞;而迁陵县和阳陵县频繁更换县的代理官员的原因是:(一)县的官员参加战争,(二)县的官员去世、生病以及短期离开官署。里耶秦简也说明了秦朝“守官”制度的完备。本文还对里耶秦简中其他一些称谓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3.
新县城四面环山,小潢河从城区中部穿城而过,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县城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1989年,县城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我们把加强县城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作为县城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来抓,明确提出了“立足新县实际,突出山城特色”,建设“青山、绿水、红城”的指导思想,加强建设和管理,使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质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面貌焕然一新。一个环境优美、秩序井然、服务优质、基础设施基本配套的文明山城正在逐步形成。在县城建设与管理中,我们坚持做到以下几点:一…  相似文献   

14.
正20世纪30年代的长治县城就在现在的长治市里。那时县城很繁华,为上党十九县之首。"山西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就设在东街省立"第四女子师范学校"里,所以,长治县城还是晋东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从京城、省城来晋东南的官员,下榻的第一站就是长治县。公干之暇,有两个地方必定要去,一是去"长春园"吃顿饭,一是去  相似文献   

15.
松林 《丝绸之路》2010,(23):45-48
阿佤山是云南佤族聚居较集中的群山,主要分布在云南的思茅和临沧地区,属于横断山区高山峡谷地带,有“三山四河”之称。司岗里位于阿佤山中部,在西盟县城以西约30公里的山上,被视为“圣地”。  相似文献   

16.
夏、商、周的“世禄制”与“七十致政”夏、商、周实行“世禄制”,即各级封君享受自己封地上的收入,除按规定向上一级封君交纳一定的贡赋和提供一些劳役外,其余的部分归封君享用,官位及俸禄可世袭。夏、商、周均有官员年老致仕的制度,官员到70岁即可退休,即所谓“七十致政”。官员退休后,可到各级学校去传播知识。《礼记·王制》记载“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学生系贵族和功臣的子  相似文献   

17.
官员的选举与铨任制度,决定官僚队伍的质量、权力的分配、人才的配备使用、官员的选用数量以及会否产生“冗官”现象等多方面的问题,与王朝的统治、吏治乃至治乱兴衰有直接关系。清代官员的选任制度基本沿袭时代,在某些方面有所损益或发展。另外,清王朝是以满族为主体满汉联合统治的政权,在官员的选任上也体现了这一特色。本文拟对清代官员的选任制度作综合性考察,总结某些特色,并阐述其对清代政治的影响。一、官员的选择途径清代选拨官员主要通过科举和学校,由学校入仕者可不经过科举,国家专设有培养士子直接进入官僚队伍的学校。…  相似文献   

18.
佥兆法 《浙江方志》2002,(1):78-82,91
地方志,自古被定位于“官书”,如今仍然被定位于“官书”。当然,同是“官书”,内涵却有很大的不同:旧时代的官员,是朝廷为牧民而设,官书,即供官员牧民之工具;新时代的“官员”,当系为民,亦即人民公仆,其工作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  相似文献   

19.
唐代州县间的关系是“以州统县”,这种关系突出表现在州县间的上下级行政关系,构成了联结中央与地方的纽带。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出于行政管理的需要,赋予了州级对县级官员的部分管理权力,主要体现在州级可以参与县级官员的选任、考课和监察,这种制度对行政体制的运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数字     
《神州》2005,(10)
95%《婚姻法》修改起草专家小组主要负责人巫昌祯教授的统计,被查处的贪官污吏中95%都有“情妇”,腐败的领导干部中60%以上与“包二奶”有关。在1999年广州、深圳、珠海公布的102宗官员贪污受贿案件中,100%包养了“二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