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了《邓肯自传》,总觉得俄国诗人叶塞宁天真得象个孩子,他的诗我只记得一句:死亡并不新鲜。而今天提笔写这篇文章,便不由自主地将这句诗写了下来,总觉得心中有些想法要寄托于此了。 电影里常常有这样的话:“连生都不怕,那么还怕死吗?”我相信世上一定有人不怕死,比如英雄伟人,比如高僧大德,但  相似文献   

2.
“四人帮”倒台以后,何其芳情绪大好,工作也大忙了。有一次来看我,对我述说他拄着手杖去参加游行,晕得要倒,两三位同志把他搀扶到家,第二天,第三天,还继续坚持去了。接着,兴致勃勃地大谈个人的写作计划。他说:“我的野心很大。想写部百万字的长篇,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写一个知识分子的前进的历程。还想写一部中国文学史,怕时不我待,先搞个提纲出来;还想写些散文和长篇回忆录,已经和延安时代在一起的同志们碰了碰印象;诗兴又有点动了,也想写点诗。也还想学着写点旧体诗,你不也写了一些吗?”说完了,眼睛望着我,带笑地说:“你看这野心是…  相似文献   

3.
我刚开始写诗的时候,曾经写过这么一句诗:“我的前世是一尾锦鲤鱼.”当时写了之后给黄亚洲老师看,是得了他的赞赏的.他一般很少赞我写的诗.但是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写出这样的诗句来的,我不是佛教徒,也不相信六道轮回之类的说法.所以这样的诗句打入文稿的时候,我自己也大吃一惊.为什么会这样写?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悟?到今日里回想起来也搞不太清楚.  相似文献   

4.
张智 《文史月刊》2014,(7):22-22
乾隆可以说是作诗最多的皇帝,他一生作诗41863首。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乾隆寿命89岁,折合成天是32000多天,这样一来,即使89年他每天都作诗,平均每天也要作超过一首的诗。乾隆三十六年游览昆明湖时,不到一小时就写了8首诗,平均7分钟一首。他还专门写了一首小诗记载这个小小纪录的出现:"舟行十里诗八首,却未曾消四时刻。"看过《宰相刘罗锅》的人,可能对乾隆游园作诗的情景有一点印象。当时乾隆诗兴大发,  相似文献   

5.
在成都梦游     
杨黎 《山茶》2009,(7):102-113
我住中午醒来。这是2009年3月的一个下午,阴了几天的成都任中午出了点毛毛太阳后,现在又阴了。这就是成都。一年365天,有100天是这样的。另100天是纯粹的阴天,还有100天可能出太阳,剩下65灭,那要看心情。记忆中,我昨天似乎是和徐旭辉有约,今天去芳邻路上文康开的酒吧“芳邻旧事”下围棋。徐是吉木狼格的朋友,原四川甘洛县中学教师。他早已下海发财,移居成都过着新成都人的休闲生活。那就是喝茶、下围棋和斗地主。  相似文献   

6.
张智 《湖南文史》2014,(5):58-58
乾隆皇帝可以说是世界上产诗最多的诗人,据说,他一生做诗41863首。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游览昆明湖时,他不到一小时就写了8首诗,平均7分钟一首。为此还专门写了一首小诗记载这个小小纪录:“舟行十里诗八首,却未曾消四时刻。”  相似文献   

7.
三午印象     
对三午写诗有最初的记忆,我还不到10岁。那时他刚从宣武师范毕业,在牛街小学教语文。这是他一生中短暂的教学生涯。同样短暂的是,有一段时间他和我这个相差10岁的弟弟约好,每天晚饭后一起坐在八仙桌旁,我写作业复习功课;他批改学生的作业、备课,有时写他的诗。  相似文献   

8.
李睿 《南方人物周刊》2012,(27):115-115
阿杰是我学弟,住我楼上,进诗社是我介绍的。从认识那天起,他便每天给我发一酋诗歌,他常往题信里这样描述:昨夜喝了点酒.诗兴上来,便写了首诗。诗歌内容大多空洞无味.像极了韩寒说的断句换行的散文。  相似文献   

9.
侯永大 《百年潮》2012,(8):53-58
记得黎澍先生去世多年后的一天,在一次聚会上我遇见了《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的黄春生,他给了我一本《黎澍十年祭》。当时小黄对我说:“其实你也可以写一写黎老,你给他开了那么多年车,他的为人、思想,  相似文献   

10.
读牟宜之诗     
李锐 《炎黄春秋》2009,(2):79-81
明年是牟宜之同志百岁冥寿,他儿子送来即将出版的父亲的诗稿和有关传记等资料,并要我为这册诗写个序,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11.
泽川 《文史月刊》2014,(2):77-77
江西有一个名叫来复的和尚,号蒲庵禅师,很有学问。朱元璋时常把他召进京城来闲谈。有一次朱皇帝设宴招待他,和尚想表一下忠心,就写了一首歌颂皇恩浩荡的诗:"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颂陶唐。"诗的大意是说:金盘中来自异域的苏合香烟雾缭绕;玉碗里盛满皇上赐给我的乳酪。我  相似文献   

12.
车辐,报人,作家,美食家,今年93岁。他在90岁的时候,出了一本书,谈吃; 91岁的时候,出版了一本小说,写旧时代的成都。他被尊为成都市的“文物级的人物”。但这并不是说他老,虽然他也很老了。说他是成都的文物,意指他活出了一种人生境界,他身上有一种被成都文化人追捧的人生品格。  相似文献   

13.
1996年,慕容雪村大学毕业来到成都。5年后,他写出第一部长篇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红极一时。但当时的成都文化主旋律对它表示拒斥,成都的报纸登出“读者来信”,谴责这类网络小说;接着,有关方面组织文艺界召开“座谈会”,成都口语艺人李伯清先生嘲笑说,这样的小说他一个月可以写3本。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回韶山 1959年6月25日傍晚,毛泽东在罗瑞卿等人陪同下,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湖南湘潭韶山冲。此时距他上次离家,已经有。32年了。当晚,他思绪万千,虽然招待所电灯坏了,他却说:“我今晚兴致勃勃,要写一首诗。你们给我找个煤油灯。”就在这煤油灯下,毛泽东吟成了一首后来为人们熟知的诗《七律。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相似文献   

15.
1925年9月,在吉林江南公园农事试验场展览室,我和萧军偶遇.那时我19岁,他18岁.他给我写了一首订交诗:"男儿处世要天真,莫作登台傀儡人.疑友莫交交莫弃,相怜不过慰风尘."这次相遇使我们结为知己.……  相似文献   

16.
于是,我成长,背井离乡,浪迹天涯/我见过沙漠、雪峰、女人和羔羊/现在我老了,头白了/我回来了,又回到故乡。——沈苇《两个故乡》在麻赫穆德·喀什噶里诞辰1000年以后,我看到了这首诗。我突然觉得,这首诗像是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祭文,是为他而写的。  相似文献   

17.
王颀 《神州民俗》2007,(2):60-61
严仲良先生自幼酷爱书法,常喜欢邀清几位朋友、知己喝茶聊艺。 这次严仲良写了一首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诗。写得令我非常喜欢。看其布局谋篇,用笔之形式意味和王昌龄的《从军行》所表达的诗意,是如此的吻合。琴瑟之合实为难得。是一幅艺术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极好的佳作。观赏中他使我脑中突然闪出刘邦《大风歌》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雄健豪放之气势,让我为之感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一天,5岁的女儿放学回家,脸带愠色地告诉我:"妈妈,和我同桌的男同学真坏,上课摸我腿,还在我的本子上乱写字。我马上把它擦掉了。""他在你本子上写什么?"我问。大概是那些字眼使女儿羞于启齿,她只好拿笔写出来。  相似文献   

19.
管用和是湖北籍诗人,在全国诗坛也很有名气。他是从农村与湖泊中走来的诗人,因此他的诗几乎都是写在他热爱又熟悉的乡间小路上。他写莲藕、荷花、杨柳、渔村,沉醉在黄土地上的田园景色中,更沉醉在湖荡、渔火的诗情画意中。有人称他是山水诗人,又有人称他是乡土诗人和美的歌者。我看这些称谓对他都很合适。在诗派众多的武汉诗坛,他别具一格,独成一家,像一  相似文献   

20.
我的朋友说我总是能很快到达一个境界,比如写诗,写成了一个现象,也写到了课本里;写书法,居然写成了国礼;作曲,作品被收人中国音乐学院的教材。有人说我的诗不好,我就要证明,我不仅诗写得好,在其他领域我也是可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