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刊中人     
《南方人物周刊》2010,(1):12-12
国务卿的世界 本期《新闻周刊》采访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和现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被问及“国务卿与总统的关系究竟有多重要”时,希拉里认为“这至关重要。这是制定政策、提供建议以及在决策时提出外交和发展看法的关键。就我个人而言,国务卿与总统之间的关系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构建”。基辛格则说:  相似文献   

2.
希拉里兵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战后,英美媒体开始大肆炒作她与克林顿的婚姻危机。美国《环球》杂志称,希拉里已与克林顿签订一份"离婚协议",协议明确规定,只要希拉里选战失败,二人马上离婚。在克林顿绯闻事件后,公众普遍认为,希拉里  相似文献   

3.
图说世情     
正意大利·罗马顺手的事10月14日,意大利罗马,意大利总理伦齐在罗马总理府,为迎接中国总理李克强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在等待李克强总理到来时,伦齐俯身捡起红毯上的杂物,军乐队成员站在一旁微笑观看。美国·拉斯维加斯旧事重提2014年4月,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拉斯维加斯某酒店发表演讲时,一名女子朝她扔掷了一只鞋。10月13日,希拉里出席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的年度筹款晚宴,《太阳报》CEO旧事重提,现场赠送她一双鞋,弄得希拉里哭笑不得,当场提鞋自嘲。  相似文献   

4.
速写     
克林顿助妻选总统希拉里任夫去风流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纽约州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已经为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做起了准备。当希拉里在华盛顿和纽约忙碌的时候,她的丈夫克林顿也在美国各地帮妻子进行募捐。克林顿夫妇的传记作者克里  相似文献   

5.
奥巴马政府为分享亚洲经济增长红利,维持亚太地区势力均衡,服务于维护美国亚太和全球领导地位的总体目标,实施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奥巴马政府对"再平衡"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调整:从侧重军事转向侧重经济;从接受"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表述到随后反应消极;在区域内进行从亚太到"印太"的再平衡;在全球战略中从关注亚太到回望中东。美国实施"再平衡"战略的主要措施包括:强化亚太核心同盟关系,深化亚太军事布局;深化同亚太新兴国家的双边关系;增加对地区多边机构的外交投入;主导并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等。本文利用数据统计和文本分析审视了中国和亚太在奥巴马政府全球战略中的地位,认为"亚太再平衡"言过其实,实际进展远未达到其倡导者的预期。奥巴马时期美国全球战略的主要关注点和外交重点仍停留在中东和欧洲,亚太排在其后。美国的"再平衡"战略对中国造成了一定的战略压力,也给亚太总体形势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也应看到"再平衡"的两面性、局限性及其面临的障碍,不应夸大其作用和对中国的挑战。目前来看,尽管美国新总统特朗普的战略思想和内外政策存在不确定性,中东和欧洲等地区的问题也会继续牵扯美国大量精力,但随着亚太地区本身重要性的上升,特别是中国国力和影响力的持续增长,特朗普政府有可能继续将其战略重点向亚太地区转移。虽然"再平衡"战略的口号及其中的某些内容已被特朗普政府放弃,但可能会以其他形式继续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6.
外刊摘要     
《环球人物》2012,(25):10
中国为何提防美国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教授黎安友与兰德公司政治学家施道安联袂在《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文章,探讨中国如何审视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文章认为,美国人认为中国难以捉摸,但对于美国的政治万象,及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大多数中国人也不太清楚。虽然美国试图对中国展示善意的一面,但美国的不少政策让中国感受到了  相似文献   

7.
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对南海的政策立场逐步发生变化,去"中立化"倾向日益明显,甚至走向直接介入。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南海政策的变化与南海局势发展变化直接相关,更与美国的亚太战略和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相关。美国插手南海问题对亚太区域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也必将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构成直接威胁。防止中国所处国际环境因中美可能在南海问题上发生的冲突而恶化,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评《美国对亚太政策的演变,1776—1995》宋强秦志本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学术界围绕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实力消长以及政策得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激烈的争论。这说明居于世界超强地位的美国对它在亚太地区的未来前途和命运既非常敏感,又不无担忧。生活在亚...  相似文献   

9.
戈尔在呼声很高的情况下,为什么要放弃参加总统选举?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问。有人说,那是因为,他知道并非所有美国人都认为他是"道德典范";也有人说,他不愿玷污自己的好名声;更有人猜测,他与希拉里达成了私下交易。在克林顿的影子下早在2000年7月,英国《金融时报》在预测美国大选的结果时就说:"光干得好还不够,戈尔讨美国选民喜爱的功力还不够。"《金融时报》的分析主要有两点:其一,总统超凡魅力的光芒往  相似文献   

10.
论点摘编     
20世纪美国西藏政策述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李晔发表在《西藏研究》2003年第二期上的文章认为,美国政府从来没有公开否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是在冷战和遏制中国的政策下,一直奉行实用主义原则和双重标准,即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地位,又支持达赖分裂势力  相似文献   

11.
冷战前后美国亚太政策的演变武汉大学陈世香,闫玲争夺亚太地区,始终是近代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在其根本利益和目的不变的基础之上,在不同时期,因其国内和国际种种因素的不断变化,美国对其亚太政策也不断地作出相应调整。尤其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  相似文献   

12.
2015年4月,美国前国务卿、前第一夫人希拉里正式宣布参加2016年总统大选.这位政治女强人再度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2003年6月9日,希拉里出版了自传——《活着的历史》,一版印了100万册.当时,很多人对这本书并不看好,认为她的影响力早已过去了,对读者的吸引力不是太大.当天,美国有线新闻网络脱口秀节目主持人卡尔森就对此书做过极为辛辣的评价,并毫不掩饰地说:“我敢打赌,如果这本书卖出100万册,我就将鞋子吃下去.”  相似文献   

13.
美国当地时间6月3日,美国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奥巴马,高调宣布自己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的胜利给美国政坛和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冲击。《纽约时报》以"史诗般的战役"来描述奥巴马和希拉里的初选之争;更有评论认为,奥巴马成功地打破了美国社会依然存在的"种族障碍"。奥巴马则在胜选当晚发表感言时说:"今晚,我们庆祝一个历史进程的结束,和另一个将给美国带来新的、更美好日子的进程的开始!"6月5日晚,奥巴马与希拉里这两位比拼了近半年的对手,终于心平气和地坐到了一起。两人秉烛夜谈的诸多细节外界不得而知,但可以断定的是,从这一天开始,奥巴马将成为民主党在大选中倾力支持的唯一人选。两人的联合声明说得很清楚:"希拉里和奥巴马今晚相聚,就应该做哪些工作以确保今年11月大选获胜,进行了富有成果的会谈。"随着奥巴马的胜出,共和党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当即邀请奥巴马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与他就美国民众关心的各项议题进行十场辩论。对奥巴马来说,决战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未来的选战中,奥巴马会不会也打"中国牌"?他有着怎样的"中国观"?他是否有着不同于别人的"中国故事"?……这些疑问,是中国人在未来几个月中观察美国大选时所关心的问题。也许,从本刊对他的专访和他给记者的回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编者  相似文献   

14.
郭建梅的勇气 3月8日,中国公益律师郭建梅在华盛顿获颁美国国际妇女勇气奖。是第一位获此奖项的中国妇女。国际妇女勇气奖始创于2007年,为表彰那些为伸张社会正义和争取妇女权益的杰出女性而设.颁奖仪式由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主持。  相似文献   

15.
1月20日,美国纽约州参议员、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在自己的网站hillaryclinton.com上播放影片,宣布了自己参与竞选2008年美国总统的决定。最新民调显示,希拉里以41%的支持率在党内遥遥领先,如果一切顺利,“希拉里总统”将在两年后的同一天宣誓就职。  相似文献   

16.
速写     
希拉里受困"怕妈妈"现象当初志在必得的美国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希拉里,如今在党内初选中长时间落后于竞争对手奥巴马。几个月来,其落后原因一直是美国媒体纷纷猜测的话题。最近,有一种说法可能连希拉里自己都没想到。  相似文献   

17.
他是美国马里兰州的州长马丁·奥马利。5月26日,他在安纳波利斯街头弹琴“卖唱”。他说:“我喜欢这样,当州长,还能上街玩音乐。” 如今,他是民主党内为数不多能在2016跟希拉里一拼的人。有一种说法称他也是2006年最佳美剧《火线》中巴尔的摩市长的原型。  相似文献   

18.
速写     
在名为《劳拉·布什特写》的传记当中,劳拉回忆了当初布什刚刚当选美国总统时,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带她参观白宫的旧事。书中称希拉里将白宫的内务搞得一团糟,房间里的物品摆放得乱七八糟,装修的风格也很过时。  相似文献   

19.
日本出版《经济安定总部战后经济政策资料》杨栋梁最近,一部题为《经济安定总部战后经济政策资料》(以下简称《资料》)的大型资料集开始由日本经济评论社出版发行。众所周知,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曾一度处在外国军队的占领之下。长期对外侵略战争,不仅给亚太...  相似文献   

20.
面孔     
一周聚焦郭建梅的勇气3月8日,中国公益律师郭建梅在华盛顿获颁美国国际妇女勇气奖,是第一位获此奖项的中国妇女。国际妇女勇气奖始创于2007年,为表彰那些为伸张社会正义和争取妇女权益的杰出女性而设,颁奖仪式由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