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位。这是过去3年,我在湖南寻访到的抗战老兵的数量。面对图片库里这些即将或已经逝去的老人,我首先想到的,不是他们在对日战场上的英勇与果决,不是他们长时间不被认知、苦闷压抑的生活,而是在家国破碎、无处偏安的情境中,他们曾有过的激愤、纠结,抑或胆怯……还有至今尚存的感念。 我相信这是老人们生命里的柔软处。  相似文献   

2.
何若可 《风景名胜》2008,(6):116-117
"这些挺直如颈,头上顶着一颗颗圆形大脑袋,看上去像蘑菇的石头叫作‘蕈状岩’……这些方方正正,看上去比菜市场里卖的豆腐还整齐的石头叫‘豆腐岩’……还有还有,这些像烛台一样的圆锥形石柱人称‘烛台石’!……"只要朋友一来,我就摆出地理小专家的样子,给他们介绍起台湾有名的野柳地质公园。台北七日之旅,全在这《爱台湾》的Flash里留了纪念。回来了好些日子,我没少在友人面前显摆。  相似文献   

3.
想家的日子     
屈指算来,我已经5年没有在家过春节了。这些年,一个人在外,风里来,雨里走,带着一身的尘埃,总盼着春节能回家和家人团聚,让父母吃到儿子给他们包的饺子,那该多好啊!可是每每不能如愿,只能在电话里表达自己对双亲的祝福。  相似文献   

4.
美女与核武     
《南方人物周刊》2014,(11):16-16
“哼,应该拿起武器杀掉这些俄罗斯佬和他们的领导人。很遗憾,我现在没法指挥这些。要是他们从我这里得到克里米亚,我得想办法弄死这些鬼佬,得动用全世界所有我能动用的关系……这样俄罗斯就连焦土都不剩了。”  相似文献   

5.
1940年春,在我沂蒙抗日根据地边缘的一个小村庄里,驻进了一小股日伪军,为首的叫水原清。他们口口声声要与共产党合作,不打骂老百姓,还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然而,这些小伎俩是瞒不了根据地抗日军民的,他们运用各种斗争手段,掌握了水原清的真实意图和各种罪行,最终将“水原清实验区”彻底摧毁。  相似文献   

6.
乐嘉 《风景名胜》2012,(7):164-165
失散多年的朋友看到节目,设法找到我,发了个短信:“刚才那期节目里看到你对第一个男嘉宾说,让男孩直接去单挑女友的父母,把他们放倒的那段,有段你的特写,我被你的眼神震撼了,那一刻很心酸,这些年你很不容易吧。”我说:“是,大家活得都不容易。”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一生能对这个社会有什么贡献?在这个世界上,我真实地生活了这些年,我感受过的,我挫败过的,我经历过的,我怎么在我的生活里体现我作为一个人可以做到的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这就是我们能做到的惟一的事情。很多人就这样诚恳地生活,但他们没有我这样的幸运,因为我有机会告诉别人,其实我们有的只是我们的过去”  相似文献   

8.
闪烁的杓哇--甘肃土乡行之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 现 夙 愿 甘肃甘南的土族人口并不多,但他们的历史地位却十分重要,通过实地采访探寻这些土族同胞的历史与现状,乃是我的夙愿,直至暮年,这一愿望才得以实现。 “卓尼有许多我们的土族同胞啊”,这一点,在我的孩提时代记事起就耳闻了,而且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  相似文献   

9.
邓建华 《风景名胜》2008,(2):124-125
刚下过小雨,村子里的石板路青润光洁。听村里人说,这些青石板砌的房子和青石板铺的小路几十年没有改变过了。新房子大都盖在村的西头,东边这些老房子一直没有拆,因此沿着村子东西向走,可以感受到村里人们生活上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上了年纪的人都喜欢住在这些青石板房子里,他们说这里住着习惯,也住得舒服。我用广角镜头开了个小光圈,力争把房子和青石板路表现得更加清晰,把雨后村里青石板小道的意境传递给没来过这里的人们。  相似文献   

10.
狗眼看世界     
我是一只狗,我生活在一个当官人的家中,我每天都很快乐,因为我每天都有骨头吃,我自认为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狗!有一天来了几个客人,他们和主人说了很多话,一边说一边笑,他们说完了就抱起正在睡觉的我,把我放在腿上,不停地摸我,向主人夸我可爱,哼,我想,我长的可爱关他们什么事!他们摸得我很不舒服,弄得我“汪汪”叫,他们却说我有灵性。到快走的时候,他们偷偷地把好多张印着人头的纸放到了我的衣服里,我对纸一点也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只有骨头。客人刚走,主人就迫不及待地从我的衣服里拿出那纸,一遍又一遍地数,好象非常兴奋的样子,眼里还发…  相似文献   

11.
张小路 《旅游》2010,(1):78-81
我这些年倒是走过了一些真正慵懒的小城。用“慵懒”这词其实我觉得有一丁点欠妥,因为是一种出自主观的描述,而那里的人民多数并非懒洋洋的不肯做事,他们仍远离闹腾的现代产业化社会,依循着本地生活习俗而已。这种生活的要点是以自己为中心,所作所为不是秀给外人看的,不以迎合外人的需要为目的,所以他们在纯属于自己的氛围里显得从容不迫。  相似文献   

12.
在斋浦尔昔日的皇宫里,3个吉普赛艺人正在演木偶戏,5分钟的演出只有我一个人观看。结束后我给了他们200卢比(相当于人民币30元)的小费,他们有些震惊,于是就跟我聊了起来。  相似文献   

13.
叶淑穗 《纵横》2011,(9):20-24
2011年4月,我送走了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同志。从事鲁迅文物工作55年,我亲手送走了鲁迅的六位亲人,其中最使我心痛的是43年前——1968年3月,鲁迅夫人许广平先生的辞世。在这几十年间,我曾亲手接过他们母子交给我的一件件鲁迅的文稿、信件、书籍等遗物。我从他们那里认识了生活中的鲁迅,了解了这些文物的经历及珍贵价值,更得知了他们为保存这些文物所付出的无数艰辛。  相似文献   

14.
年龄     
丁杰 《文史月刊》2009,(9):55-58
我十几岁的时候离开家乡,开始在军队里供职。那时候身边的袍泽们,常常说起他们档案里所记载的年龄,要比他们的实际年龄大上一两岁或两三岁。而档案里所记载的年龄,全是他们在入伍登记的时候故意写大的,对此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  相似文献   

15.
乡村的火盆     
每当我从街道上走过,看见补鞋、修车这些摆摊设点的人身旁放着一个炭火炉,我就知道已进入冬季了,他们烤火的身影让我联想起童年围着火盆取暖的情景。在老家,火盆的形状很多,但在我的脑海里定型成范挥之不去的是父亲用过的一只自制火盆。其实那只火盆的结构很简单,材质也很简陋,即把一只装满草灰的旧洋瓷脸盆固定在一个镶嵌着四条腿的木架上。  相似文献   

16.
正邱岳峰、孙道临、童自荣、刘广宁、李梓、毕克……听到这些配音大师的名字,我们这些生于1970年代的影迷总会热血沸腾。是他们用一串串精彩绝伦的对白,让一部部脍炙人口的译制片成为经典,也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声音的魅力。说一句"我为译制片狂",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南斯拉夫影片《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当年我看了28遍,其实比我看的次数更多的还大有人在,这是当今的年轻人很难想象的。可那些年里,又有多少人不是这样呢?神  相似文献   

17.
1978年10月,有一群贵州诗人在北京发起了一场诗歌启蒙运动。他们在北京的西单民主墙用大字报的形式张贴自己的诗歌和诗歌见解,他们的油印刊物《启蒙》在全国各大院校学生手中传阅、传抄。1979年8月,有一群贵州的画家在北京西单街头举办了贵阳五青年画展,这次画展的绘画作品有110幅。他们的油印刊物《艺术小辞典——非标准的探索》也在全国各大院校学生中传阅、传抄。这两个艺术活动在当时的中国文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那时我在大学里就知道这些令人震惊的事,也传抄过他们的诗和《艺术小辞典》,多年后我见到邝阳还翻出一个蓝色的硬抄本给他看。  相似文献   

18.
Neng 《世界》2011,(3):90-95
再没有比澳洲人更喜欢烧烤的民族了。阳光灿烂时,他们在庭院里烤,阴雨绵绵时,他们移步室内烤,冬天他们说、“让我们来吃点暖和的烤肉吧!,”夏季他们也毫不在意在肉堆里挥汗如雨。原因?照我同事Patrick的话说。就是“因为我们只有一个人生,当然要及时享乐!”  相似文献   

19.
女降神者     
在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有一天家里来了一对非常陌生的男女,两人都上了年纪,穿着也很普通,但是父母显然很尊重他们,用一对平日里不常见的杯子为他们倒了茶,在我当时的感觉里。只有来了很重要的客人,父亲才会拿出这两个他收藏了很久的茶杯,可以说这两个茶杯就是客人尊贵身份的象征。  相似文献   

20.
徐建军 《风景名胜》2012,(10):166-167
这些年,我很少出门。好动的因子于童年时被提前消耗了。经常看到精力充沛的人,东奔西走,拍下一幅幅美好的图片.讲他们看到的听到的。这些被下过定义和感·晤包装的原型,呈现在我面前,亦很少为之心动。那是他们要的生活,又不是我的,没法诱惑到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