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人文地理》2015,(6):109-109
近期,由新疆二道桥文化旅游集团投资的上海二道桥1881新疆礼物展销中心和上海二道桥1881西域臻味餐厅开业,标志着"新疆礼物"迈出了走向全国的一大步。 自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授予新疆二道桥文化旅游集团"新疆礼物"品牌发展运营中心以来,集团在乌鲁木齐分别设立“新疆礼物”二道桥商城二道桥“新疆礼物”旗舰店等,积极做好“新疆礼物”运作和宣传推广工作,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2.
礼物馈赠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交换方式之一。礼物的交换可以维系、强化并创造社会关系。本文中笔者将用仪式性与非仪式性人情来解析家乡人情伦理与礼物流动,并尝试分析礼物流动在当地产生的原因及功能。  相似文献   

3.
一个小礼物     
我和一个朋友合译过一本人类学著作,叫《礼物之流》,讲中国农村怎么送礼,大意是说:礼物很重要啊,礼物非常重要啊,礼物特别重要啊。按说从此以后我就应该知道礼物的重要性了,积极给亲人朋友送礼。但好像不是这样.总是别人先给我送个小礼物,我觉得不安,事后也给人家送一个。但被动  相似文献   

4.
乃运 《旅游》2014,(1):88-92
作为旅游商品的优秀品牌,"北京礼物"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越广。"北京礼物"是带有北京地域文化特色的、彰显北京风采的礼物,是带着北京和北京人的气息、凝结着北京人的情感、表达着北京人,心意的礼物,它是为来京的世界各国、全国各地的旅游消费者精心打造的、饱含着北京人对海内外旅游者、消费者的尊敬和爱的特殊旅游商品。"北京礼物"品牌打造,  相似文献   

5.
正一、家长:"孩子的生日过不起!"每逢孩子过生日,我们经常看到家长拎着大大小小的蛋糕送到幼儿园,家长的一片心意我们无可厚非,小朋友们分享生日的快乐也特别高兴。但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不仅生日蛋糕越来越考究,除了蛋糕以外,家长还会另外为全班孩子准备人手一份的礼物,有糖果、有玩具……中国人向来崇尚礼尚往来,今天拿了人家礼物,下次回赠更好的礼物。于是,孩子过生日带的蛋糕越来越大,送的礼物越来越高档。  相似文献   

6.
马骥越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0,(11):35-45+108-109
本文以清宫所藏三件六世班禅进献的外国文物为中心,梳理了礼物的来源及进献的时间、背景,以及乾隆帝收到礼物后如何进行改造、仿制与供奉。作者认为,三件礼物进献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十月二十七日,同六世班禅当日的传法活动有关,很可能是通过东印度公司订购于印度。  相似文献   

7.
日本人最喜欢礼物。从年初的压岁钱开始,入学、毕业、就业、退休、岁暮、结婚、生日、生育、探病、搬家等等,日本人一年当中无时无刻不互送礼物。日语中的“礼物”,写做“土产”。一个人从别的地方回来以后,通过把那个地方的土特产送给家人或自己所属的集体,从而与他们共同分享自己在他地的见闻或体验。韩国的“礼物”写做汉字词“膳物”,主要指吃的食品、食物类。比起礼物本身来,日本人更注重礼物的外包装。而对中国人而言,送礼的意义与礼物本身成正比,即认为越是大而贵重的礼物,其真情度也越高。韩国人也喜欢大的东西。打个比方,如果中国人的礼物有西瓜那么大,那么韩国人的礼物就会有苹果那么大,而日本人的礼物则成了樱桃粒。日本经理N与中国经理B谈完商务后一起吃饭。饭后N对B说:“送您微薄小礼,敬请笑纳。”回到酒店后,B小心翼翼地打开精美的包装一看,里面只是可怜巴巴地放了一块毛巾。韩国人和日本人喜欢单数,送礼也送单数,但中国人却相反。讲求阴阳、上下、左右、男女等的“成双成对”式的中国文化,自古就认为双数是吉利的,所以送礼物也一定是两瓶酒、两袋点心等双数的形式。中日韩三国的送礼文化@金文学 @金英  相似文献   

8.
张一璇 《民俗研究》2023,(4):145-156+160
以往研究强调商品与礼物所嵌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促成二者的转化,较少关注同一社会关系之中商品与礼物合二为一的现象。日式酒吧中的酒水交换体系展现出同一社会关系背景下商品与礼物的合一:中国女性经营者借助酒的出售过程构建人际关系;日本男性顾客通过存酒、喝酒、请酒等方式回馈前者,酒的买卖过程即为礼物交换。中日双方行动者对交换关系进行文化价值与道德意涵上的阐释与实践,使商品与礼物看似冲突的价值逻辑实现整合。  相似文献   

9.
渤海致日本礼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渤海政权与日本隔海相望,往来频繁。本文依据中、日古代文献记载渤海致日本礼物的情况,对其历史过程、致送途径、频繁程度、行为方式进行探讨,并通过渤海对日本所致礼物种类、产地、数量及相关问题研究,进一步揭示渤海致日本礼物活动现象所反映出来的历史本质。  相似文献   

10.
《世界》2013,(12):37-37
通常圣诞节收到礼物的多是女人和孩子,男人的社会角色往往是被赋予了帮助女人和孩子完成梦想。这个圣诞节给他点香味和颜色,告诉他其实他也可以向你要求礼物、告诉他在你面前他也可以是男孩。  相似文献   

11.
刘芮伽 《神州》2012,(31):28-29
情感性礼物和工具性礼物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的需求不同,而在人们的交往中相互交替着主与次的地位,这也就成为了人际关系网络不断扩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从珞珈山到旧金山》是胡智、胡慧孪生姊妹献给母亲80寿辰的礼物。我以为这也是两位海外游子献给祖国母亲的礼物。胡智、胡慧通过在美国三十多年的打拼,以一个新的视野来评判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变,并倾诉对生于斯、长于斯的珞珈山的感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3.
视野     
《南方人物周刊》2014,(41):15-15
美国政要的外交礼品单 在奥巴马政府成员收到的外国领导人赠送的礼物中,第一夫人米歇尔收到的礼物看起来是最贵重的,那是文莱王后赠予她的珠宝首饰,价值71468美元。根据《联邦政府纪事》公布的国务院年度礼品单信息,米歇尔2013年收到了这套花形白金耳环、戒指和项链,  相似文献   

14.
《风景名胜》2014,(1):20-20
正每年的1月6日都是西班牙的传统节日——"三王节",也是圣诞庆祝活动的高潮。这个原本为了纪念当年东方三圣带着黄金、香料等礼物去马厩朝见圣婴的日子,现在转变成类似于儿童节的节日。这一天是西班牙小朋友们最期盼的日子,对于孩子们来说,亲切和蔼而且带着礼物而来的东方三博士就是他们的圣诞老人。每个孩子都会在"三王节"的前一天晚上准备好黑色的袜子,期待着自己第二天醒来之时能够看到它被塞满了礼物。  相似文献   

15.
礼物、礼物交换与文化——评阎云翔《礼物之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咏昕 《民俗研究》2000,(1):153-157
礼物和礼物交换是文化人类学的关注中心之一,因为它是一个非常有趣而又有丰富义涵的文化现象,并且广泛存在于各种文化之中。莫斯(Marcel Mauss)是第一位研究礼物交换的人类学家,他在他的名著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深入的背景下,民间信仰活动自我扩张的社会机制能够在礼物范式中得到阐释。在浙东的信仰实践中,农民许愿时点烧"佛纸"作为敬神的礼物,而心愿的实现被视为神佛的回馈。随着乡村经济增长,熟人社会的分化日益明显,富有的上层通过"夸富宴"式的礼物呈现获得地位优势,这引来中下阶层的被动跟从。不同阶层围绕着人神关系的远近展开竞争,这成为民间信仰扩张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在规模逐步扩大的礼物生产过程中,过剩的财富从上层到中下层扩散,分裂的村庄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我弥合。人—神礼物互往蕴含着社会本身的自愈能力。  相似文献   

17.
幽默三则     
《旅游》1998,(6)
幽默三则找水果刀母亲:晓安,你知道咱家的水果刀搁在哪里了吗?晓安:妈,这太容易找了,你只要叫我爸笑一笑就行了。母亲:怎么他一笑就行了?晓安:你不是经常说我爸笑里藏刀吗?爷爷的礼物母亲领着4岁的儿子在商场里挑过﹃六·一﹄时送给他的礼物礼物千挑百选地买...  相似文献   

18.
安小庆 《人物》2018,(7):70-77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备受期待的年轻女演员。她清醒地在一开始就对过早到来的巨大礼物产生复杂的情绪,她敏感地知道这份礼物的暗中标价,在过程中,有恐惧、无措、自我怀疑,但更多的是成长和觉知。  相似文献   

19.
1968年8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文章《毛主席把外国朋友赠送的珍贵礼物转送给首都工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文中毛主席转送的这个珍贵礼物,就是芒果。  相似文献   

20.
《南方人物周刊》2008,(24):33-33
8月12日下午,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在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部部长杰哈德·海博格、国际奥委会电视和营销服务主管蒂摩·卢姆的陪同下,专程前往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联想数字奥运体验馆参观访问,亲切会晤了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罗格对联想集团为奥运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杨元庆将联想火炬设计团队集体创作的一幅祥云画卷,作为礼物赠送给罗格先生,这一礼物将被奥林匹克博物馆所收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