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月14日,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强调需要“平民教育”。他说:“我特别想强调一下平民教育问题,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现代的人们对“平民教育”感到陌生。1903年首先由蔡元培提出“平民教育”,实行很艰难。1923~1926年,南京的“平民教育运动”搞得热热闹闹、轰轰烈烈,领导者便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和“南京平民教育总司令”王伯秋。可惜的是南京方志皆无记载。  相似文献   

2.
一个一心想要在现代社会建立集权国家的国王,最后连名号都没有保住即使曾高贵如国王,贾南德拉也无法再优雅地挥手告别。5月11日上午,他做了离开王宫前的演讲。过去,贾南德拉是国王,他的优越写在脸上;现在,贾南德拉是平民,但也没打算服软。尼泊尔239年的王朝终止在他的手里,他很想优雅地告别,可是做不到:在演讲时,他身穿深色西装,头戴尼泊尔  相似文献   

3.
《南方人物周刊》2012,(22):104-104
在16世纪初的欧洲,庸俗和高雅尚未形成一对反义词。那时,贵族和平民一起听歌手说唱,富人和穷人一起望弥撒。国王把小丑请进宫殿,爵士为游吟诗人提供庇护。一位名叫汉斯·萨克斯的德国诗人创作了两百多部戏剧和2000部短剧,他是一名专业的鞋匠。彼得·伯格在《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中间道,“人们不禁耍想,他哪里还有时间去做鞋子。”  相似文献   

4.
斯巴达的“监察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巴达监察官的源头可追溯到部落首领。这些特权人物既是国王的助手,又是贵族利益的代表,对国王起到一定的牵制作用。但这时的监察官与古典时期的监察官不具有可比性。它由国王任命,服从于国王,人数大致是三人,以宗教、军事职权为主。真正的监察官产生于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之后,公元前700—前670年之间。它由所有斯巴达公民选举产生,主要代表平民的利益,一年一任。其职权由监督权、司法权、立法权、宗教权、军事权组成,但以前三者为主。  相似文献   

5.
2012年法国大选,奥朗德向现任总统萨科齐发起挑战。为了和处处“老子天下第一”的萨科齐划清界限,他说,我将是一个“平民”总统,出身于平民。  相似文献   

6.
论中古英国“国王靠自己过活”的原则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施诚 《世界历史》2003,1(1):66-73
中世纪英国贵族和议会多次提出“国王必须靠自己过活” ,即国王应该像其他封建主那样依靠自己的习惯收入 ,维持王室的生活和国家正常的行政开支 ,只有在战争时期才能向全国臣民征税。但是随着行政事务和官员的增加 ,即使在和平时期 ,国王也难以“靠自己过活”。实际上 ,中古英国历代国王都不断地开辟新的税收 ,向全体臣民征税 ,扩大收入 ,所以他们也不必“靠自己过活”。  相似文献   

7.
十六世纪英国“王权至尊”的确立与教皇权的衰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权至尊”的确立是英国16世纪宗教改革的核心事件。它的确立直接导致“教皇权至尊”原则的衰落,削弱了教皇和教会管理社会和宗教事务的功能。在“王权至尊”确立后,英国16世纪僧俗两界的权力体系得以重组,宗教改革演变为政治变革。“王权至尊”由亨利八世创立,确立了王权在宗教和世俗世界独一无二的统治地位。“国王在议会中”使国王拥有了立法权。国王可以联手世俗立法机构直接面对教职会议并使其职能削弱,最终一身二任的国王实现了对教会的直接管理。但“王权至尊”的确立并非终局,质疑其合法性的声音从未停歇,膨胀的王权最终还得面临进一步的“被革命”。  相似文献   

8.
《文史博览》2013,(2):43-43
长期以来,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我(杨天石,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觉得此说与事实不合。我认为,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安阳殷墟是我国商朝后期的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西北郊,横跨洹河的南北两岸,以小屯村为中心,分布范围相当广阔,面积约在24平方公里以上。小屯一带,古地名叫北蒙,又叫殷。公元前十四世纪,商朝第十代国王盘庚,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决定“震动万民以迁”。他率领贵族和平民离开了原来的都城奄(今山东曲阜附近),西渡黄河,把都城迁到殷。在这里共传八代十二王,建都二百七十三年。这段时期被称为殷代,历史上也常常把商朝称为殷朝,或者殷商。公元前十一世纪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帝辛(即殷纣王)时,周武王联合西方各诸侯方国,对它进行讨伐。在牧野(今汲县南)大战中,商兵“前徒倒戈”,纣王兵败自  相似文献   

10.
藏南有个地方叫乃东,很久很久以前,统治乃东地方的国王人们都叫他乃东王。乃东国王御前有个非常聪明的大臣,他的名字叫尼曲桑颇。 有一天尼曲桑颇向国王禀报:“尊敬的万人之主,我看别国的稀世珍宝都拿出来晾在太阳底下金灿灿、亮闪闪,多么令人羡慕。而我们国家的宝物一年三百六十天锁在国库里多无聊啊!”国王听了尼曲桑颇的话觉得此话不无道理,于是下令:“我命令你”指着尼曲桑颇:“亲自动手,打开国库把我们国家最最珍贵的宝物拿出来晾在太阳底下,让百姓们饱饱眼福”。尼曲桑颇向国王行了礼,恭恭敬敬地说道:“臣遵旨”,尼曲桑颇直奔国库把最贵重  相似文献   

11.
夏威夷王国半元银币.正面国王头像,边缘书“夏威夷国王卡利卡乌一世”和“1883”(铸造年份)。背面王国国徽.两侧铸“1/2”、“D”(元,缩写),边缘书有字。直径30毫米,重12.5克.含银90%.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变革:一个离婚案的故事 欧洲国家的特殊政治、社会结构,王室选择怎样的女人为后,对国家前途与命运有着重大关联,欧洲战场上许多战争就是因为国王老婆引起的。欧洲封建社会政教合一,国王无一例外都是基督徒,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国王不能同时娶两个老婆,于是经常发生“婚外情”。英国国王提出的“离婚”诉求,直接导致英国政治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引发社会组织方式全面改弦易张,并在未来岁月中影响了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3.
自戊戌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一个权力下移的平民化过程;相应地,反平民化(或者说精英化、贵族化)的声浪也一波波泛起。中国传统的平民概念至晚到两汉时期已经形成,辛亥革命时期的“平民”一词,既保留了传统的意义,也受到了西方的影响。当时知识界人士,特别是革命党人,不仅尊崇、同情平民,而且贬抑绅士与贵族,公然声称他们所进行的革命是“平民革命”,革命的目标是要建立“平民政治”。但是,革命非但没有使中国实现平民化,反而造就了一批新贵。然而历史是连续的,辛亥革命时期知识界平民意识的广泛传播,为五四时期平民主义思潮的澎湃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并构成近代中国社会平民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4.
雷颐 《炎黄春秋》2010,(9):50-55
1978年,中东石油大国伊朗在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国王领导下进行的“白色革命”已整整15个年头了。在这15年中,由于石油价格的飞涨和国王的锐意革新进取,古老落后的伊朗正迅速脱离“传统”,在通往“现代化”道路上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取得了炫目于世的成就。经济繁荣昌盛,武备精良强大,似乎就要再现两千五百年前古波斯帝国的灿烂辉煌。但就在这年年底,权柄赫赫的巴列维国王却极出世人意料地被身披黑色长袍、  相似文献   

15.
“平民政治”一语早在辛亥革命以前即已出现,尽管在许多情况下,它是“民主政治”、“民主主义”的同意语,但与后者比较,它朦胧表达了以下层人民群众为基础建立平等政治的愿望。五四时期,由于社会上民主思潮的空前发展,“平民政治”一语在获得更广泛使用的同时,其本身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由于人们所理解的德谟克拉西的含义从政治方面扩展到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而使“平民政治”成为  相似文献   

16.
刘振修 《湖南文史》2013,(12):38-39
世界文明古国埃及与中国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王朝,出现过形形色色的有着特殊癖好的帝王,中国大明王朝皇帝朱翊钧,爱财如命,派税监、矿监四处搜刮,是为“明抢”;而埃及最后一位国王法鲁克则是“暗偷”,被称为埃及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扒手国王”。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有239年历史的尼泊尔沙阿王朝宣告终结,末代国王贾南德拉被迫退位,狼狈地搬出纳拉扬希蒂王宫。沦为一介平民的他将如何度过余生?让贾南德拉揪心的是,他现在不但要像普通人一样纳税、支付水电费,还有可能像罪人一样站在法庭上……  相似文献   

18.
《神州民俗》2009,(7):12-13
客家人的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莫过于三山国王与公王信仰,如同福佬人信妈祖一样。“公王保外乡”,一如妈祖林默娘保出海的航船平安一样,三山国王是专门保佑上外乡闯荡的客家人。但是,各地关于三山国王的“根”却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当年在潮、惠、梅交界处,有三座名山,即巾山、明山、独山,这三山国王分别为隋代的连、乔、赵三姓首领,因为救驾有功,被封为这三山之王。一说是,三山国王,分别为红脸、黑脸、白脸。红脸者为铁匠,天天面对炉火,脸焉得不红?  相似文献   

19.
以怨报“怨”一位农民来找总督,向他控告税官的贪婪和暴敛。总督听了后,开始咒骂起税官来,但他一点儿也没有惩罚的意思。见此情景,农民转身向外走去。总督急促地问道:“哎,你到哪儿去呀?”“我回去把我老娘找来,”农民回答说,“她比你骂的还好听呢!”谁是饭桶国王与大臣一起吃着肉食。在大臣不戒备的时侯,国王把骨头都堆在大臣跟前。当他们吃饱后,国王说:  相似文献   

20.
曾见一些著作写道:英国近代国王“统而不治”,王位“形同虚设”。这些词句指明了英国近代王权的发展趋向,但用来衡定近代前期王权,似有些言过其实。本文目的不在于重新强调“光荣革命”后王权大大削弱这一众所周知的事实,而是补充论证易被忽略的另一方面:“光荣革命”后相当长时期内,国王仍拥有一些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到一定作用。顾名可知,本文涉及时间范围是英国近代前期。何谓“前期”?国内未见确定提法。但著文当确定一时间范围,以免漫无边际,鉴此就把“前期”下限定在十九世纪初吧。一1688年“光荣革命”前后,英国国王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