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青藏高原"渐进阶梯式"旅游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众多游客纷纷涌向西藏,极大地推动了青藏高原的旅游业发展。而青藏高原的高海拔既是旅游业发展的独特之处,也是青藏高原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由于高海拔自然环境的极大差异和人类对不同海拔高度的不同生理反应以及不同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从而导致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地貌区域游客的生理反应、接受的服务程度以及旅游环境容量都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海拔在2000—3000m为高原旅游游客的生理适应区,并得出西宁—兰州区和昆明区是高原旅游的最佳适应区;而3000—5000m为青藏高原的常规旅游区,>5000m则为青藏高原的特殊旅游区。从而提出青藏高原“渐进阶梯式”旅游模式的架构。  相似文献   

2.
《神州》2006,(6)
2001年6月29日,国务院总理朱基在青藏铁路开工典礼上向世人宣布了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正式开工的消息,也向参加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发出了进军的号角。此时,参加开工典礼的青藏铁路设计总工程师李金城,目睹着一队队筑路大军开赴青藏高原施工工地的动人场景,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为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神州》2006,(6)
通天有大道,启程正当时。青藏高原神圣的雪峰及空旷的原野敞开胸怀,拥抱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公元2006年7月1日。这一天,将续写中国铁路通车里程中最辉煌的一笔;这一天,将掀开青藏两省区经济建设崭新的一页。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是我国的“江河源”。在青藏高原这种原始、独特、脆弱、敏感的地理生态环境中修建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是世界铁路史上的伟大奇迹。建…  相似文献   

4.
《近代史研究》2021,(3):15-19
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夙愿,也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的一面旗帜。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1)宏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必不可少的现实基础以及建构这些基础的前提条件,需要付出坚持不懈的艰辛努力。在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具有根本转折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5.
青藏感怀     
很多年前就梦想着能去青藏高原。今年,这个梦想终于化为现实。如今我从高原回来已有多日,但浓浓的青藏情结却一直难解。在那边学会了《青藏高原》这首歌,回来越唱越觉得有味道,词也好,曲也好,真是百唱不厌。 青藏高原确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里虚实相间,而虚幻味浓;在这里亦今亦古,而古风尤盛;在这里  相似文献   

6.
风火山观测站在苦寒中屹立45年了,在今后的日子里,它将继续为青藏铁路和高原建设服务。风火山上留有历任在风火山观测站工作和生活过的人们的辛劳和期许,这种恶劣的条件不仅没有把工作者们的工作热情消耗掉,反而生出无数催人泪下的故事。在这里,向所有青藏铁路和青藏高原的建设者们致敬。  相似文献   

7.
蔡敏 《攀登》2003,22(6):65-70
本从社会学角度研究青藏铁路对青藏高原地区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的影响,试图通过对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即西宁-格尔木段)投入运营以来对青海社会结构转型及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的评价,说明青藏铁路建设的意义决不仅仅限于经济方面,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使青海走上了社会现代化之路。同时本通过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即格尔木-扭萨)建设的社会效益预测,说明这一工程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之一,其意义也决不仅限于经济方面或是单纯的“政治线”,它必将成为推进该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8.
风火山观测站在苦寒中屹立45年了,在今后的日子里,它将继续为青藏铁路和高原建设服务。风火山上留有历任在风火山观测站工作和生活过的人们的辛劳和期许,这种恶劣的条件不仅没有把工作者们的工作热情消耗掉,反而生出无数催人泪下的故事。在这里,向所有青藏铁路和青藏高原的建设者们致敬。  相似文献   

9.
滔滔奔流的黄河、长江源自青藏高原,那苍茫无垠屹立云天的高峻之原,可称是中华文明亘古延绵的象征。2003年沿着青藏铁路的一次考古调查,让我对这条“天路”的久远有了更多的领悟和遐想。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拥有雄奇独特的自然景观,生活在高原环境的各族人民积累造化了神秘多彩的人文景观。近年来,特别是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后,政府大力倡导,西藏旅游业发展成果显著。本文论述发展旅游业对西藏经济、就业、交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发展西藏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12.
论"夷"和"东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丰实 《中原文物》2002,2(1):16-20
“东夷”本是传世和出土文献对古史上某一时期东方居民的称谓。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把黄淮下游海岱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族属称为东夷。本文旨在根据传世和出土文献的相关记载,廓清“夷”和“东夷” 的产生、发展、流变和消失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素心”与“史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发展史上,关于史家主体修养的探讨是一个重要问题。梁启超所谓“史家四长”说即是对这个探讨的总结和概括。在这一理论成就的形成过程中,唐代史家刘知几的“史才三长”说及清代史家章学诚的“史德”说是关键环节。当然,任何学术成果尤其是理论上的突破,都必须以一定的思想积累为前提与基础,这种积累首先必须是学者个人的,而从更为普遍的意义上讲,它更是社会的与时代的。因此,从孔子、孟子的时代起,我们  相似文献   

14.
晚清之前,中国始终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将中国之外的其他一切民族都看作是未开化的“蛮夷”。特别是明代朝贡制度形成后,“夷”“夏”卑尊泾渭分明。晚清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近六十年间,实现了从“夷”到“洋”的艰难转变。本文从“中国中心观”的形成入手,对这一转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古代的"邛"究竟是族名还是地名,曾有一些不同看法.关于"邛竹杖",也历来看法不一.文中对此作了探讨,认为"邛都夷"人属古濮越系民族,"邛竹杖"则由于年代久远现已不甚明了,可能"邛人"所居地方所产之竹杖皆可谓之"邛竹杖".  相似文献   

16.
庄子《大宗师》集中出现了四则有关"真人"的论述。"真人"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作为庄子自身理想人格的画像,"真人"等同于"至人"。真人一旦上升到"道"的层面,又等同于"神人"。真人思想的矛盾性源自《庄子》一书内容的复杂性。作为天道哲学的真人,其思想源自《道德经》、《山海经》等典籍;作为生命哲学的真人,源自《黄帝内经》、《周易》等。由后者形成一种"葆真"的生命哲学观,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三义先生认为,以国家起源的“民族模式”代替传统的“部落联盟模式”,易建平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本文认为,王三史先生的观点难以成立,原因在于,他混淆了“部落联盟”与“部落联盟模式”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并且,把希腊人和罗马人国家起源的例子当作了“特例”,而这摩尔根与恩格斯是当作典型例子的。  相似文献   

18.
本从都市平量器字入手,结合东汉相关的度量衡制度和两汉中遗存的刻铭陶、漆器字、以及东汉相关历史,考证都市平量器并非成都市平量器的简称。  相似文献   

19.
本对于古籍献中“百工”一词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进行分析、考证,发现它与“百官”一词的关系错综复杂,于是从字形、声音及化历史的研究对比中取证,认为“百工”作为上古一官职名,后世直接对译成“百官”实际上存在混淆和误解,却也可从中看出它们意义上的联系与区别,对这一特殊语词的变化的历史考证将对训诂学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20.
Museum learning的相关研究范式和成果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学观众研究和教育学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中。国内这两门学科对museum learning的翻译存在分歧:博物馆学界将其译为"博物馆学习",而教育学领域则将其译为"场馆学习"。原因在于二者对museum learning的研究方法存在分歧,以及二者对"博物馆"一词本身范畴和概念存在认知差异。"博物馆学习"不仅保持了museum在跨语境研究中的一致性,更重要的是在概念上确保了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和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在museum learning研究中的相同地位,这是"场馆学习"一词无法体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