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佳佳 《神州》2014,(18):159-160
2013年,钱钟书书信手稿拍卖事件,不仅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的关注,而且也引起了学界的激烈讨论,名人书信拍卖又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本文主要以著作权法的视角,从著作权保护的对象、对发表权的理解、著作权和所有权的冲突以及隐私权和发表权的矛盾四个方面,对本案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
如果我们读一读钱钟书先生著作年谱,就会发现,从1950年至1956年,钱先生几乎没有文章发表。在这段时间里,钱钟书先生担任《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主任委员。钱钟书的英文水平,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闻名于清华大学,连著名的英国汉学家、翻译家李高洁选译的《苏东坡选集》,还要请正在读大学四年级的钱钟书作序。1950年,中央有关领导几次邀他担任《毛泽东选集》英译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经过慎重考虑,他方应允。钱先生负责英文翻译、审稿、定稿工作。由于这项工作在当时具有保密性质,鲜为人知,而钱先生又从未张扬,很少有人知道《毛泽东选集》四卷英译本中饱含着钱钟书先生6年的心血  相似文献   

3.
大师的谦虚     
一个叫吴庚舜的青年写了一篇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论文,登门求教于钱钟书先生。钱先生给予了热心帮助,一字一句地斟酌修改。文章发表前,这位青年过意不去,非要钱先生一同署名。钱先生当然不肯答应。在青年人一再央求之下,钱先生勉强同意署上一个“郑辛禹”的笔名。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一问世,立即引起学术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探讨,本试图从钱先生“源”与“流”的诗学观出发,既能标举出选本中最基本的诗学思想,又能从整体上把握其中的诗学观点。  相似文献   

5.
钱仲联先生是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笔者有幸自1958年夏起与之共事6年,1964年春调回南京后,与之再聚已是30年后的1994年夏,此后未曾有缘再见。如今钱先生已归道山数年,近年有弟子、友人先后送来钱先生两封信的复印件,半个世纪前与先生交往的情景又涌上心头,悠悠往事并未如烟如云。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中,只要提起钱钟书先生的名字,人们大多会肃然起敬。在原杭州师范大学,就有一位钱先生的亲授弟子,他就是中国水浒学会常务理事、浙江水浒研究会会长、浙江《三国演义》专业委员会会长马成生教授。半个多世纪以来,他遵循钱老师的教导,一心一意搞研究,认认真真做学问,取得了丰硕的文学研究成果。最近,笔者有幸采访90高龄的马教授,知道了他与恩师钱钟书的感人往事。  相似文献   

7.
“瓮中捉鳖”记 1985年冬,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记者林湄在北京钱钟书寓所对钱钟书进行了近一个小时的专访。告别时,钱先生说:“如果你要写稿,发表前务请将原稿给我看一看。”专访稿写成后,作者将原稿送给钱先生审阅。钱先生作了多处删改、增补。专访作者又略加梳理,以《“瓮中捉鳖”记——速写钱钟书》为题,发表在香港《明报》。钱先生看完专访原稿后,在给作者的复信中说:“大稿活泼有感情,但(一)吹捧太过.违反我的人生哲学,(二) 复述《干校六记》处颇多。故我大胆删去了,把谈话的内容回忆增补一下,似内容增添了实质,并且对许多海外读者也算得新鲜(例如有关诺贝尔文学奖一段,港刊物似未讲过)。请你酌采,并原谅我粗暴,至恳至恳。”  相似文献   

8.
汉章 《收藏家》2004,(7):61-62
北京2004艺术品春拍,中国书画成交价格持续火爆。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过去多出现在古籍善本中的名人书札大量上拍于书画专场,并受到热烈追捧。中国嘉德黄宾虹致陈景昭书信16页(15×20厘米),底价7万元人民币,以27.5万元成交。华辰拍卖徐悲鸿致郭有守书信仅2页(43.8×25.6厘米,无封,图1),底价6万元,竟以23.1万元成交。有人叹谓:贵哉,名  相似文献   

9.
崔云格 《文献》1998,(2):265
近日在查阅文献资料时,发现了曾国藩致琴西的两封亲笔信件.这两封书信,收录在河北大学图书馆珍藏的《国朝名人笔墨》(登录号为560106)中,一并收入的还有曾国荃、李鸿章、李瀚章、宋士骧等人的十封信件.  相似文献   

10.
书信看名家     
闲暇时整理收藏的名人书信,竟有上千封之多。一件件翻看阅读,一遍遍学习体会,每次都被这些名人的谦虚、善良与真诚深深打动。从五湖四海寄到贵阳的这些名人书信,见证了他们对贵阳人和贵阳这片土地的支持、关注。翻开已故作家楼适夷1993年的来信,我心中很沉重。他在信中说:"您光荣的战创,当已完全康复,转业工作。我祝愿人们以后不要打仗,有问题大家用对话商谈来解决;这愿望现在难达到,但总有一天会达到的。我现在八十九岁,当然亲眼看不到了,但希望你们有一天可以看到。"这也成了我后来关注世界和平的原因之一。打开彭荆风的信,我总是心存感激。这位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17,(7)
正在没有通讯网络的时候,人们之间远距离的交流基本靠着那封薄薄的书信,虽然比较耗时,但透出的墨香却是电话信息都无法替代的温暖,信札便成了人类传递信息的一种载体。信札较之其他,更能反映书者真情实感,既具史料价值,又具艺术价值,历来受到藏家重视。2012年,北京匡时"过云楼"拍出令人瞩目的 2.16亿元之后,在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趋冷的状况下,名人信札的拍卖却一枝独秀。也因此,各拍卖行在接下  相似文献   

12.
杨天石 《百年潮》2003,(5):70-72
胡适与钱玄同是好友。多年前,我在忙于各种事情的时候,也附带做一点胡适研究。某次,我询问钱玄同的长公子秉雄先生,家中有无胡适手札,钱先生很感伤地告诉我,均已在文革中为人“夺去”。但不久,钱先生就寄给我几封他手抄的胡适函件,说是玄同先生生前夹在书中,因而留存的。2002年,我得秉雄先生公子端伟、晓峰二先生允许,几次到晓峰先生府上阅读玄同先生藏札,不想又发现几封。下面讨论的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名人书信在历史、文学、思想史等研究领域的史料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1130—1200)终生勤于治学,除留下有宏富的理学著作外,还写有海量的诗文和书信。与其他文献相比,书信更能反映朱熹一生的政治态度、学术思想、人际交往等变化的情况,是研究朱子学重要的参考文献。但因历时久远、时局变动、学派纷争等种种因素,朱熹的有些书信在编辑文集时就已散佚失传,被收入文集而流传下来的也存在系年无序、  相似文献   

14.
《百年潮》1997,(2)
负责编辑乔木同志文集的郑惠同志给我寄来几封存档的信件,有乔木同志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五日给邓颖超同志解释那年“七一”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有所思》四首七律的信,还有六月十五日给钱钟书先生的信,以及钱钟书六月八日、十八日给胡乔木的信,也都是关于那四首诗的。钟书先生的信中曾提到我。郑惠同志以为这些信件很能引起历史文化兴趣,一定要我谈一谈有关情况。其实,事隔十五年,当时种种,都已模糊,迫不得已,还是硬挤出一点材  相似文献   

15.
《胡乔木书信集》是《乔木文丛》的又一重要结集。今年 6月 1日是胡乔木诞辰 90周年纪念日 ,在这个时候出版有着纪念意义。书信集共收录胡乔木自 1945年春至 1992年秋他去世前夕的 43 5封信 ,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这些信件 ,绝大部分是从档案中近 70 0 0多封胡乔木来往书信 (胡乔木所写的信约 10 0 0多封 )中淘出 ,少数是从胡乔木的亲友、秘书提供的信件中挑选的 ;绝大部分是根据胡乔木的手稿 ,一部分是根据中央有关部门的铅印件、公开出版物或胡乔木秘书的手抄件。如果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 ,此前的信件有 13 1封 ,约占 3 0 % ;此后的信件…  相似文献   

16.
在胡适的各类著述中,书信无疑是极具价值的珍贵文献。一般而言,绝大多数胡适书信的信尾均署上了年、月、日,不存在系错年问题,但也有少量信件,所标书写时间或年、月、  相似文献   

17.
在胡适的各类著述中,书信无疑是极具价值的珍贵文献。一般而言,绝大多数胡适书信的信尾均署上了年、月、日,不存在系错年问题,但也有少量信件,所标书写时间或年、月、  相似文献   

18.
俞汝捷 《世纪》2023,(1):41-47
<正>瞿蜕园先生(1894—1973)离世已近半个世纪。作为他唯一在世的弟子,我曾写过若干回忆文章。由于他的遗著仍在陆续重版,散佚的书画和诗文稿也不时在拍卖会上出现,这样,消退的记忆就被新的信息所激活,一些淡忘的往事又恍惚如现眼前。  相似文献   

19.
刚在不久以前,在总商会举行过追悼空军烈士大会,昨天,又在那里开了钱亦石先生追悼会.会场内外,满排了钱先生的同志、友好和各救亡团体致送的  相似文献   

20.
家书即写给家人的书信。书信又称书札、手札、尺牍,自古就是收藏家们的雅玩之物。出自大家名人之手的书信,其书写随意,更见修养与功力,内容上也常常真情流露,当时的时事政治,学问探讨,文宴酬唱,人情世俗等等无所不涉。书信既有书法,文学等方面的欣赏价值,又有丰富的史料价值。收集整理、欣赏诵读这些书信手迹,是颇有情趣,很值得玩味的。《刘诸城家书真迹》系谭延闿珍藏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